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王守仁可以平定宁王叛乱?

  一是王守仁是学过兵法的。
  二是王守仁是知行合一的,就是他的行动力非常强。
  下面详细讲一讲王守仁是怎么平定宁王叛乱的。可以从他的行动中,理解什么叫知行合一。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前往福建去平叛。走到半路,接到一个消息。宁王叛乱了。
  宁王是明朝的王爷之一,第一代宁王叫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最开始的驻地在大宁,现在的内蒙古辽宁一带。朱元璋派他在这里守卫大明。此人善于谋略,但还是被另一位更腹黑的哥们给黑了。那位就是燕王朱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去跟建文帝争皇位时,首先冲到他的大宁,借口寻找帮助把宁王朱权给绑架了,逼迫宁王跟他一起造反。当时许下诺言,成功之后,这天下你一半我一半。
  朱棣的话有时候你可以信,有时候不能信,有关权力分配的,那当然是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不但不跟朱权分天下,连苏州、钱塘这些一二线城市也不给,把朱权调离边疆,打发到四川一带。
  朱权一气之下,跑到南昌不走了。朱棣理亏也就随他去了。从此宁王的封国就在南昌。
  过了这么多,历代宁王还是比较宁静,直到现在出了一位不那么宁静的宁王。这位宁王叫朱宸濠。
  史书记载朱宸濠这个人很聪明,但是很轻佻。这个世界上,很多坏事就是这类人干出来的。我们说良知良知,一部分是良,一部分是知,朱宸濠就属于那种有知无良的人。
  到了他当宁王之后,就开始蓄养死士,家里搞了一大批亡命之徒,没事还客串一下土匪,带着人去江面上打劫商船,按理说王爷应该不差钱,打劫商船除了弄点钱之外,可能还有点军事演习的味道。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这位宁王肯定是要造反的。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你说要拆除吧,又怕提前把它引爆了。所以明朝上上下下都知道宁王要反,但就是拿不出方法,眼睁睁看着这炸弹自己爆了。
  宁王造反的时候,王阳明正好受命去福建平叛,六月十五抵达丰城县,这里离宁王的南昌城只有一百多里,可以说误闯进了反王大本营。
  这里还有一个很惊险的事情。六月十三号是宁王的生日。王阳明当时从赣州去福建,要经过南昌府,按理说要给王爷祝寿的。但就在要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官印忘带了。所以,王阳明就赶紧派人回去取,他自己在半路上等,这样就耽搁了几天。恰恰,宁王就是利用过寿这个机会造反,一来附近的官员都过来祝寿,可以趁这个机会把这些官员控制住。另外,生日造反,图个吉利,明年的生日就不在南昌过了,要在北京过。
  如果王阳明也去祝寿,毫不意外,肯定要被朱宸濠抓住,王阳明是肯定不会投降的,那王阳明的性命就要打上句号了。
  虽然意外的躲过了一劫,但是现在住的地方离南昌也很近啊,只有百来里地,而且王阳明这些年在南方平叛,早就引起了宁王的注意,宁王一直想把他拉扰过来。拉拢不过来,那也要杀掉。这会,宁王已经派出了追兵,要来捉拿王阳明。
  王阳明能否逃出宁王的追捕呢?
  得知宁王造反之后,福建肯定是不能去了。不但不能去,眼下的问题是怎么逃出宁王的魔爪。
  这个时候,王阳明手下只有一百多士兵,如果要回赣州大本营搬兵,肯定来不及。
  这时候,王阳明决定前往吉安。王阳明从贵州龙场出来后,第一站就是在吉安的庐陵当县令,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愁。而且当地的百姓也很信任他。这里将成为他策划讨贼的大本营。
  吉安在赣江的中流,坐船去比较方便。
  可是,要出发的时候出问题了。风向不对。吉安在南方,可是当时正吹着南风。当时是六月,夏天。南风多北风少。不但吹的是南风,而且风很大,船逆风而行,很难前进。
  这时候,王阳明只好向诸葛亮学习,向天借风,他在船头焚香祈祷。表示老天爷你看在苍生百姓的份上,麻烦赶紧把风向调一调。你要是照顾宁王,那你吹南风吧。我掉水里淹死算了。
  这么一祈祷,风向还真的变了。王阳明大喜过望,赶紧从船上站起来。
  开船开船,赶紧去吉安。
  大家赶紧动了起来,可是,半天船还没有动起来。
  为什么呢?
  大家都在瞎忙,真正开船的船夫不见了。
  船夫下班了,船夫说太阳已经下山,不能出船。这个可能还真不是船夫偷懒,而是为了安全起见,毕竟开夜船危险系数大。
  但这个时候你跟我讲安全运输法则?军事面前,没有任何法则,完成任务是唯一法则。
  王阳明一把拔出剑,要把船夫斩了祭天。
  还是大家苦劝,说这个事情杀人不好,等会还得靠他开船。
  但王阳明盛怒之下,还是把船夫的耳朵砍了下来。
  为什么王阳明这么愤怒呢?就是因为知行合一。
  表面上大家都着急,但是可能有的人心里有侥幸,说不定宁王造反,根本没空管我们呢,迟一点也没关系嘛,明天太阳出来再走也不迟。只有王阳明是真正清楚的,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有任何侥幸心存。你知道有危险了,还不行动,那就不是真正的知,真正知道了,就必须马上行动。
  船终于开了起来。
  开了二十里地,王阳明突然说:停,停。
  又有什么事?
  船太慢了。
  因为是大船,行进速度很慢。
  那慢一点开也是开啊,宁王的追兵不会这么快吧。
  如果这样想的话,说明你的知行合一就没有学到家。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寄希望于自己不能掌控的部分,比如船慢,不去解决,只是希望对方也慢,那就不叫知行合一。知道船慢,那就想办法解决,这才叫知行合一。
  王阳明下令,赶紧去找商船,换船开。
  商船找来了,王阳明换了船。这时候,王阳明把自己的衣服取出来,吩咐放到大船上去。
  为什么呢?
  "等下追兵来了,你总要给他们一点交待吧。"
  王阳明连追兵的需求都想好了。要是追兵来了什么都没有,他没有办法回去复命,肯定穷追不舍,如果扔下两件衣服,他可以拿着回去交差,追捕的心自然就松了。这也算是金蝉脱壳之计吧。
  吩咐完这一切,王阳明又指着官船前的罗盖,这个东西得带上。
  为什么啊?
  呆会去了吉安府,我们怎么证明自己?
  大家恍然大悟,七手八脚把这个罗盖给取下来,放到商船上。
  应该留什么,应该带什么,紧急关头,王阳明一丝不乱,心里特别的清楚,而且全部都转化为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
  一路上,王阳明经过临江府,临江知府热情出迎,看他坐的商船不舒服,提议给他换条好的官船。
  王阳明马上拒绝了。自己坐的商船就是绝佳的保护,换官员?再舒服也不换。
  到了新淦县,这个县的县令平时很关注操练兵马,热情邀请王阳明留下来。我这城里有兵,宁王追兵来了也不怕。
  王阳明同样拒绝了:你的心意是好的,但你这个弹丸小地,不堪用武。
  王阳明这一路逃亡,思路非常清楚。
  在他极为高效的行动力下,王阳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吉安府。当时吉安府已经戒严,城门紧闭。王阳明把自己的罗盖一举,城门一看,是自己人,这才打开大门把王阳明迎了进去。
  宁王的追兵,他们确实追了上来,已经截住了王阳明最初乘坐的官船。但王阳明已经换船,再追就来不及了。追兵只好拿着王阳明留下来的衣服回去交差。
  王阳明终于摆脱了第一个危机,但接下来,王阳明将面临更艰难的选择。王阳明原本是奉旨前往福建平叛,现在宁王突然起事,他是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前往福建呢?还是留下来,征讨宁王?
  不去福建,则是抗旨不遵,征讨宁王,又没有上面的旨意,等于擅自行动。
  王阳明该如何选择呢?
  前面我们说到王阳明去福建平叛,半路碰到宁王叛乱,而且宁王还派兵前来捉拿王阳明。
  王阳明一路上巧换商船,留下官服,摆脱了追兵。接下来,他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前往福建呢?还是留下来,征讨宁王?
  不去福建,则是抗旨不遵,征讨宁王,又没有上面的旨意,等于擅自行动。
  王阳明决定留下来。因为局势有变,眼下最危难的事情就是宁王叛变。王阳明马上给部里上书,表明自己留下的原因。
  他说: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难,如果我不管的话,让朱宸濠顺流而下,万一南京失守,他将以此为根据地北上,半个月之内就将动摇京师,这样,胜负就难说了。这是天下安危的关键时刻,我不能走。
  这个书,王阳明连上两次。为什么?因为害怕信路不通,不一定能送到北京,送到北京,不知道又被什么人给拦截下来,所以他连上两书,内容完全相同,保证能够送到。
  宁王之叛,跟王阳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考虑到国难当头,王阳明决定留下来甘赴国难。
  那怎么解决宁王之叛呢?
  到达吉安之后,王阳明马上给江西浙江等地发出公文,通告宁王叛乱之事,然后宣布,自己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将奉命讨贼,大家不要惊慌。
  王阳明早就有平匪的业绩摆着,江南一带对他是如雷贯耳,听到朝廷派他出来主持局面,心里总算放心了。
  但事实上,王阳明这时候根本没有收到朝廷的旨令,他这是矫旨了。但事出紧急,王阳明已经顾不得这些手续。知行合一,想到什么就去做。
  除了这个之外,王阳明大造声势,说皇帝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大明王师已经集结,从北京出来平定宁王之叛。
  另外,王阳明又伪造一封紧急公文,里面说总督两广的都御史已经收到消息,正率四十万狼兵前往江西,请沿途各兄弟单位准备好接待工作。
  这个公文编得非常像,因为狼兵向来是比较跋扈的,沿路都是要好好招待的。这些情况,王阳明在赣州平定匪患时早就领教过了,这样的公文他也看过,所以拿过来稍改一下,一封足以乱真的公文就出来了。
  除了假借狼兵,对其他单位,王阳明也毫不客气,拿来就用,各种公文层出不穷。什么徐州兵马,淮安本马,甚至他自己也有两万兵马等等已经全部出动,总数不下数十万,八面而来。
  写完这些公文,王阳明叫来十多名小吏,把这些书信缝在里面的里衬,让他们前往南昌,故意被朱宸濠的伏兵抓住。
  在最开始摆脱朱宸濠的追兵时,王阳明就想清楚了,当时他跟临江知府对话,就表示,朱宸濠有三计,上计是直捣军师,乘其锐气,出其不利,如果一举攻下京师,天下就要变色了。中计是攻打南京,则半壁江山会落到朱宸濠手上。而下策就是困守南昌,等到王师四集,那破他就容易了。
  事实上,朱宸濠原本是准备采取上计,直捣京师的。
  我们宁王其实也是有一点智商的,但是,他的智商要是碰上哲学军事家王阳明,那完全就不够看了。王阳明除了散布假消息,还四处发通告,一是让所有的商船,特别是卖粮的全部停止运输,以免被朱宸濠截获。又再次祭出十牌家法,劝告百姓不要四处走动。王阳明再次强调,勤王大师正在路上,你要跑出去乱走,安全我们可是不保障的。
  王阳明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朱宸濠也是半信半疑了。很多人曾经问过王阳明,说我们散布这些消息,只怕朱宸濠不一定相信吧。
  王阳明告诉他,这个东西散布出去,不是为了让朱宸濠全部相信,但只要他有一丝犹豫,我们就成功了。
  这里面的秘密也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朱宸濠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他知道直捣京师是他唯一的希望,应该乘其锐气,马上发兵。王阳明制造这些假消息,就是搅乱朱宸濠的知,让他无法行。或者说无法第一时间行。
  抓住自己的知行合一,破坏对方的知行合一,这就是破敌的关键。
  王阳明的消息传出来后,朱宸濠害怕了,要是自己现在出去,不是迎头撞上官兵的主力?
  就迟疑了这么几天,但总算智商没有完全下线,还是想明白了。自己刚起事没两天,京城就算得到消息,也得四五天,怎么可能就马上组织起大军呢?
  很快,探子也回来了,证实了王阳明的话纯粹是胡扯,北京方向根本没有大军出动。
  朱宸濠终于醒悟了,但这时直接进攻京师的机会已经不在了。北京肯定做好了准备。
  于是,他采取了中策,进攻南京。
  那么,朱宸濠能否攻下南京?王阳明的反间计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将如何破解朱宸濠的攻势?
  发现自己被骗后,朱宸濠醒悟过来,带着大军前去攻打南京。
  这时候,出现了另一位平叛功臣。这位功臣叫杨锐,是安庆府的都指挥史。安庆是长江五虎城市之一。处于南昌跟南京之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朱宸濠先是派了说客,希望安庆能够开城投降。杨锐守住城门,说,要想我们安庆投降,除非逆濠自己来。
  杨锐痛骂朱宸濠是逆濠。朱宸濠听了之后当然是大怒。叫嚣要将安庆城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候,他的谋士告诉他,不要进攻安庆,我们应该绕过安庆,拿下南京,只要南京在手,安庆垂手可得。
  可以说,朱宸濠手下还是有能人的。局势分析得很清楚。朱宸濠听了以后,也觉得有道理,准备绕过安庆,但走着走着,他还是掉过头来,非要拿下安庆不可。
  为什么呢?
  因为杨锐令人在城的四角树起大旗,上面写三个字:剿逆贼。又安排士兵上城一起喊口号:剿逆贼!剿逆贼!
  朱宸濠坐在船里,听得心烦意乱,自己都绕着走了,你还来招我惹我?不打你,我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朱宸濠掉转船头,下令先攻安庆,再下南京。
  这一来,就中了杨锐的计,杨锐之所以辱骂朱宸濠,正是希望将朱宸濠吸引过来。因为如果朱宸濠直奔南京,便会酿成大势,所以他要把朱宸濠拖在自己的安庆城下。
  我们说,所有成功的人,他的特征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按对的事情去做。朱宸濠之所以失败,就是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明明知道眼下攻南京是最重要的事情,却无法按自己的知去行事。
  朱宸濠领了六万大军。安庆城内不过数千。攻城原本是不难的。但朱宸濠放出话,要杀安庆一个鸡犬不留,这等于将安庆城逼到了绝路,安庆城上上下下,官员老百姓都齐上阵守城。
  杨锐还时不时用箭射出招抚书,劝说叛军就地解散,有时还出城偷袭一下。一时之间,朱宸濠虽然兵力占优,但还拿不下安庆。
  当然,假以时日,安庆也不一定守得住,那自封讨贼总指挥的王阳明这时在干什么呢?他下一步的行动将如何选择呢?
  在杨锐死守安庆时,王阳明的兵马终于调齐了。这些年他一直在平叛,在各地训练了不少精兵。又有十家牌法,调兵速度很快。
  但是接下来,应该怎么进攻呢?
  部下建议王阳明去救援安庆,因为安庆这边打得很苦,都快守不住了。但王阳明表示,朱宸濠在南昌城留了一万精兵守老家,如果我们去救安庆,那南昌的贼兵就会尾随而来,另外还会把我们的粮路给断了。而朱宸濠发现我们来援安庆,他必定是掉头跟我们死斗。安庆城里是没有多少兵的。它的兵力只能保证守城,无法出城跟我们呼应。
  所以救安庆,很可能被朱宸濠包了饺子。
  所以,王阳明的选择是直接进攻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这就是围魏救赵,要点就是攻其必守之处,因为反贼的家属们都在南昌,攻打南昌,他们必定会要回来救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调动对方。
  我常常在想,如果说起明朝的名将,很多人会想到徐达,想到常遇春,想到戚继光,但可能不一定第一时间想到王阳明,我觉得王阳明的兵法绝对能排明朝前五的。但他的儒家大师的身份影响了他。
  且说王阳明调集大军冲到南昌城下,他下达了一个命令:全军用命,如果士兵不用命,就斩队将,队将不用命,就斩副将,副将不用命,那就斩主将。
  这个直接追究到位了。大家一看,王大人是玩真的,这回不能再忽悠了。
  王阳明有多少兵马呢?史书记载是三万,但有一半是守家的,真正能够上阵的只有一万多。但是,王阳明就是用这一万多攻下了南昌,还擒拿了朱宸濠。更神奇的是,死亡的士兵只有六十八人。
  这简直是军事上的奇迹。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呢?攻心为上。
  攻南昌城之前,王阳明先给南昌城发公告,表示我们这次来,只是为了攻打主谋朱宸濠,同时也是为了解救平时被朱宸濠欺压的南昌百姓。所以,两天之后我们将攻城,这一天,大家不要惊慌,老百姓照常过日子,还像往常一样,平时你们早上豆浆油条,那一天你们还是豆浆油条。而城内的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成了。
  朱宸濠为什么攻安庆攻不下,就是因为放出话要屠城,搞得全城人抱成一团跟他对抗。王阳明这一布告,就是防止有什么误会,导致南昌全民皆反。
  做好宣传工作,王阳明出发了,出发之前,先杀了几个人,表示这些人不听命令,杀了以儆效尤。其实这些人是前面宁王派来劝降王阳明的。养了这么多天,都胖了两三斤,但王大人的饭也不是白吃的,关键时候也要派点用场才行。
  这一杀,大家都震住了。王大人动真格了啊,真杀人了,再偷懒可不是玩的。
  来到城下,王阳明一声令下:一鼓附城,二鼓登城,三鼓不克,诛其伍,四鼓不进,诛其将。
  进攻之后,王阳明这边是士气如虹,城内的反兵纷纷倒戈投降。
  不用一天的功夫,王阳明就拿下了南昌。
  选择到了朱宸濠的手上,他是回军抢夺南昌,还是继续攻打安庆,还是赶往南京呢?上策依然是赶往南京,中计是继续攻打安庆,争取拿下安庆做为自己新的大本营。而下策当然是回军。
  朱宸濠选择了下策,撤掉安庆的围攻,率领大军回头扑向南昌。
  这个时候,王阳明应该怎么办?
  部下建议他应该死守南昌,不跟朱宸濠对战,等四面的援兵来了之后,再收拾他。
  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是一个老成之策。
  但是王阳明分析的更准确。
  他说,朱宸濠已经不行了,他进没能拿下安庆南京,退没有地方可退,士气已经完全被打没了。这个时候我们出奇兵,只要稍稍挫其锋芒,他们一定会不战而溃。
  王阳明为朱宸濠设下了一个铁桶阵,地点就是在鄱阳湖。
  在潘阳湖。王阳明布下伏兵,等朱宸濠回军到鄱阳湖时,让先锋接敌就退,将叛军吸引到包围圈,随后伏兵四起,第一天的交战就杀敌过万。朱宸濠惊慌失措,不得不拿钱出来鼓励士气。打斗阵的赏银千两。
  两天以后,两军正式大决战。在地势上,朱宸濠占了上风。此时吹得是北风,朱宸濠正好是顺风。接战之后,王阳明的先锋将伍文定失利,不得不率部后退。剩下的人一看不对劲,都想着退了。
  王阳明马上拿出自己的长剑,交给中军官,让他前去斩下伍文定的脑袋,以正军法。
  但是,他又悄悄告诉中军官:"你去的时候,如果看到伍文定还在坚守奋战,那就暂缓执行。"
  伍文定听到这个军令后,全身冒了一身冷汗,赶紧操起武器,站到船头指挥士兵激战,对方一炮过来,火焰顺风烧过来把他的胡子都烧掉了。
  伍文定毫不动摇。
  军心终于稳住了,王阳明的大军趁机反攻,将朱宸濠的叛军击溃。
  这一战,伍文定被定为首攻,这一战也成为他军事生涯最大的亮点。胡子被烧了,这可不是年年都有的事。后面,伍文定官至兵部尚书。
  王阳明一念之间,就把一个原本要被斩首的懦将变成了名将,原因就在他的心学。他的心学倡导人皆有良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只是一时被蒙蔽了。
  王阳明只是激发了伍文定内心原来的良知,就改变了伍文定的一生。
  朱宸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良知啦。
  大败之后,他换了衣服 ,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坐了一条小船准备逃跑。走到芦苇丛里,看到对方来了数条渔船。救苦救难的菩萨来了。朱宸濠马上招呼。
  老乡过来一下,帮个忙,有重谢。
  好咧,渔船过来之后,把朱宸濠接上渔船,哨声一响,四下里杀出一堆官兵。
  原来这是王阳明早就埋下的伏兵,王阳明早已经交待清楚了,埋伏在这里不要动,也不要看到外面杀得起劲,也想抢功,自有一份大功送上门。
  王阳明真可谓用兵如神!
  朱宸濠就此被活抓,王阳明的心学通过了最大的考验,证明这是一种可以运用到实践的真学问,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嘴上功夫,纸上功夫。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也欢迎大家每天晚上九点看我的直播,今天我们讲五代十国。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唐伯虎点秋香》中有个爱发飙的宁王,被唐伯虎气的够呛。虽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但历史上宁王和唐伯虎确实是同时代之人,有过交集还见过面,只不知当时宁王有没有发飙,但唐伯虎肯定不敢在宁王面前如此嚣张。
  当时封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叛乱,大肆招揽各种人才,名气很大的唐伯虎也上了宁王的招贤榜。是时科场失意,官场失意,情场失意的唐伯虎以为自己时来运转,找了份好工作,欣然前往。
  前去一看原来是要造反,杀头的买卖,这事儿我可不干,于是装疯卖傻最后辞职而去。好险好险,要是辞职稍晚,这位大才子的命运可不好啊!
  (明成祖朱棣)
  言归正传,宁王朱宸濠之所以要造反,是因为他心中有气,他真的想发飙!宁王一支和皇帝本宗一支那可是上百年的恩怨情仇,解不开的仇疙瘩。
  一百年前,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为了增加创业的成功率,便找到了自己的十七弟,兵强马壮宁王朱权,对,这就是第一代宁王,并承诺"事成之后,中分天下"所谓
  "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果然兄弟齐心,齐力断金, 1402 年朱棣成功上位,所谓"皇帝的嘴,骗人的鬼","中分天下"自然是没有的,宁王朱权更是被朱棣深深忌惮,被封到了当时极为偏僻落后的江西南昌。从此宁王一支便在此繁衍生息,一直到第四代宁王朱宸豪,他真的要发飙了。
  (明武宗朱厚照)
  朱宸濠蓄谋已久,手握数万大军的叛乱,短短 35 天便被平定。有人说"宁王之乱"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反王,一位不知东南西北的昏君和一位冷眼旁观的圣人的故事,这位圣人就是王守仁,他还有一个名字——王阳明!
  朱宸濠失败的太快,王阳明平叛的太快,快到让大明天子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恼怒不语已。怎么回事呢?原来宁王刚叛乱,志大才疏的朱厚照便要御驾亲征,这边大军刚出北京城,那边王阳明的捷报就来了,你说皇帝气不气?甚至要求王阳明把朱宸濠赶紧放了,咱们再一块去捉,你说荒唐不荒唐?
  (王阳明)
  在大多数人眼中,王阳明是大思想家,大文人,带兵打仗似乎不是他的专长,你要这么看就错了,王阳明是典型的文武双全,并且文武都做到了极致。
  文的方面,王阳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父亲王华高中状元,27 岁的王阳明也高中进士。别小看进士,这可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中,除了徐祯卿,其余三大才子都没有考中进士。唐伯虎因卷入科考舞弊案栽了大跟头,文征明,祝枝山更是费了半辈子劲,连进士的边儿都没有摸到。
  武的方面,王阳明从小喜爱兵法,曾游历长城山海关。在"宁王之乱"前,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便已平定盘踞在南赣地区的数十股大大小小的土匪势力,是军事实践的大行家。
  (出征的朱宸濠)
  不过朱宸濠叛乱事发突然,王阳明也是临时得到消息,手中无兵无粮,王阳明便采取了死间计,反间计,迷魂阵等一系列缓兵之计,让宁王朱宸濠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发兵。直到 10 多天后,朱宸濠才决定出兵,王阳明正是利用这十几天的时间,快速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平叛军队,这一下子手上好歹有些东西了。
  (明朝战船模型)
  宁王朱宸濠的大军沿江而下,相继攻克九江,南康,直扑安庆。这时王阳明不去救援安庆,而是采取"围魏救赵,攻其必救"的战略,转而进攻大本营南昌。朱宸濠果然回师救援,王阳明"以逸待劳",在鄱阳湖中大败叛军并活捉朱宸濠等人,复制了当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的故事。
  王阳明能在 35 天之内迅速平定"宁王之乱",在于他通晓兵法并有平叛经历,是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相结合,战前采取一系列兵不厌诈的缓兵之计,战斗中更是积极调动敌人,围魏救赵,以逸待劳,最终大败叛军,可以说是动用了大半本《孙子兵法》的谋略与战术,极为精彩!
  平定宁王之乱后,王阳明又任两广总督,前往两广平定当地的武装叛乱并获得胜利,后更是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大文人大思想家,居然做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这也是二百多年的明王朝唯有的以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之一。
  王阳明是"立言,立功,立德"三立成圣的人物,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丰碑,是后人心中的传奇。宁王朱宸濠要早知道这一切,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乱动,你是圣人,你 tnd 早说呀!打个电话这事不就摆平了吗?又何必兵戎相见?
  当然正因为与圣人的这一战,历史上才有了宁王朱宸濠的这一笔,不然谁知道你是个谁呀!身后留名的朱宸濠,你就偷着乐吧!
  说起王守仁,我们不能不谈一下他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统一结合,既不是以知来代替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代替知,认为行便是知。王守仁就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自己、修练自己,砥砺出的一种生命境界。
  王守仁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他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讲的是"忠君爱民","爱民"怎么"爱"?整天嘴里说、心里想,这仅是"良知"。有了良知还得去行,就是亲身体验他们的疾苦,做出有利于百姓的实事。只有"知"和"行"相结合,才能内心安宁,达到一种境界。
  那些通过八股取士,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大儒们。他们所谓的"忠君"只停留在口头上,用儒家思想的大道理,今天说这个不对,明天说那个违背圣人之道。自己却六体不勤、五谷不分,过着饭来张口、水来伸手的生活,可以说是百无一用、误国害民。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无疑是一场革命,是对这些所谓正人君子的鞭挞。
  王守仁可以说把"忠君爱民"落到实处。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还学兵法、骑射、剑术,正是王守仁把"知"和"行"统一结合,才增强了自己"忠君"的实力,最终轻松平定宁王叛乱。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宁王叛乱。
  正德十四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归来后,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宁王朱宸濠以明武宗荒淫无道为名,兴兵杀害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于七月初,自率舟师蔽江东下,攻安庆,欲取南京。
  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会齐各地军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老巢,朱宸濠只得回救南昌。二十四日与王守仁军相遇于南昌东北的黄家渡,叛军败退八字垴。二十六日 ,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 ,将士焚溺而死者三万余人 。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王守仁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他不但涉猎兵法,而且有深厚武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知行合一"理论。可惜这样的人却受到多方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的"知行合一"理论,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王阳明(王守仁)是一介书生,但也是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在平定宁王之乱前,他用一年时间,平定了盘踞在南中地区十几年,大大小小百十个匪帮,累计歼敌一万多人。在平定宁王之乱后,又清剿了湖广一带的断藤峡叛军。
  宁王之乱爆发后,朝廷一片恐慌,只有兵部尚书王琼安之若泰,他说:有王守仁在那里,必定会擒获叛贼!事实正如王琼所料。
  平定宁王之乱,除了军事层面的必备基本功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王阳明不顾个人得失的担当,以及对时局的判断和整体把控能力。王阳明出色的军事才华,是平乱的基本功
  平定南中匪患,是王阳明第一次带兵打仗,一年后,他被手下败将们评价为"狡诈专兵"。诡异无常的兵道,让十几年来根深蒂固的山匪们,灰飞烟灭。同样,只用了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的王阳明,在这一战中,把他的"诡道"发挥得淋漓至尽。
  一、疑兵计,争取到宝贵的准备期
  宁王之乱爆发的时候,王阳明刚刚交还兵符,在前往福建的途中。听到消息,他立刻改变行程,返回吉安。
  这个时候,王阳明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手上无兵,时间过于仓促,根本来不及做准备。而宁王则是准备充分,叛乱一爆发,迅速占领了南昌、南康、九江,并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马。倘若宁王顺江而下,直抵南京,以南京的守备情况,肯定守不住。
  陪都南京一旦陷落,宁王完全可以另立政府,造成事实上的大明南北对峙,到那时候,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拖住宁王的大军南下,王阳明使出了第一条"诡计",他冒充朝廷名义,颁布檄文,声称朝廷已经派出八万平叛大军,不日将至。同时,他又让人散布谣言,声称他已经在吉安等地,募得精兵八万,将于朝廷八万大军一起,围困南昌!
  事实上,这个时候,朝廷还没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朝廷的大军出发的时候,王阳明已经平定了叛乱。而这时候他自己,也就是个光杆司令。
  不过,这则檄文和流言,还是把宁王吓了一跳,尽管不敢相信,但也不敢麻痹大意,赶紧让人去打探虚实。这一拖延就是十三天。等宁王发现上当了的时候,王阳明真的利用这十几天时间,组织起了八万人马!
  这是这十几天的时间,要了宁王的命!
  二、挑拨离间,让宁王错失先机
  第一步计划实现,第二步计划就是搅乱宁王视线,让他失去战略目标。这个计划与第一个计划几乎同时进行,王阳明为了不让宁王的大军对准南京,他又耍了一个" 阴谋"。
  王阳明煞有其事地给李士实和刘养正(宁王任命的左右二相),写了一封密信,还用蜡丸密封上,充满神秘感,信中的内容却是让二人劝说宁王攻打南京!咦?怎么回事,王阳明不是害怕宁王攻打南京吗?
  这就是王阳明"诡道"的地方,他给李、刘二人送去密信的时候,又故意让送信人"不小心",让宁王得知了信的内容。当李士实和刘养正真的劝宁王攻打南京时,宁王恍惚了:难道这二人真的跟王阳明勾结起来玩我?不行,不能上当,攻打南京肯定是他们定好的圈套!
  于是,宁王改变了既定的计划,一声令下变成死打安庆!李士实和刘养正平白无故失去信任,急得跳脚,眼看着宁王从战略上就迷失了方向,也毫无办法。
  三、围魏救赵,牵着敌人鼻子走
  当宁王在安庆秀肌肉的时候,王阳明一切准备就绪。众人劝他赶紧发兵救安庆,王阳明一摇头,安庆救不得,否则就会面临宁王从南昌和安庆两方面的夹攻,必败无疑!
  王阳明一挥令旗,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围攻南昌!
  南昌有宁王的儿子朱拱樤留守,但主力人马都让宁王带走了,兵力空虚。所以,当宁王一听说南昌被围,吓出一身冷汗:那可是大本营,自己全家老小,还有叛军大大小小将领们的家小都在城里,南昌丢不得!
  于是,宁王顾不上攻打安庆,赶紧回兵救援南昌!这时候的宁王已经完全失去判断力,战略上步步失误。他心急火燎,刚刚走到鄱阳湖,一下子落入了王阳明的圈套!
  原来,攻打南昌只是调虎离山的之际,王阳明早就在鄱阳湖布好了口袋,但等宁王来钻了!
  就这样,宁王像没头的苍蝇,乱折腾一气,从宣布起兵,到鄱阳湖被擒,只有四十三天!而朝廷的平叛大军还没有走出京郊,就被王阳明干掉了!王阳明不顾个人得失的担当,是平乱的先决条件
  以上是,王阳明平叛军事层面的因素。不过,我觉得,还有比军事层面更有价值的东西。请注意一个细节,王阳明平叛时的身份,他此时已经被任命为福建巡抚,并已经在赴任的途中了。也就是说,王阳明的平叛行为,事实上是越权!
  如果再严厉一点说,王阳明不光越权,还至少存在如下几条大罪:一是假冒圣旨;二是非法募兵;三是违逆皇命(指后来拒绝释放宁王,让明武宗再捉一次的闹剧),再加上刚才的越权指挥,别说杀头,灭族都绰绰有余了!
  也就是说,王阳明做的是,有功不赏,无功开罪的傻事!
  这太难能可贵了!事实上,如果他不主动揽责,按朝廷的任命,继续前往福建,宁王叛乱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也没有丝毫责任!
  这一刻,他自己创立的阳明心学,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行合一! 这个"知" ,就是大局,宁王叛乱可能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责任。这个"行" ,就是他必须抛弃一切杂念,让他的"良知" 得以闪现,毅然决然地践行他的"知"!
  如果不是深厚的心学理念支撑,一个人很难在如此困难重重,而又与己无关的事情上,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这一点,我觉得比他的军事行动还要重要!王阳明出色的时局判断力和把控力,是平乱的重要保障
  宁王叛乱,为何一片恐慌,王琼却那么淡定?因为王琼太了解王阳明的能力了和为人了!其实,就在王阳明决定返回吉安的那一刻,宁王就已经失败了!
  前面分析了王阳明对时局的判断,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内,包括宁王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计划,行动方案,时间节点,甚至宁王个人的弱点,无一不在他的掌控范围内。
  这是对敌一方。对内,王阳明虽然已经卸任,但"名不正言不顺"的王阳明就是有那个魅力,能够让江西各地官员,自觉地听从他的调遣,虽是临时班子,但完全在王阳明控制之下。
  其实江西绝非大明的净土,也逃不脱朝争。王阳明在关键时刻的择人标准,让他对时局的把控游刃有余。比如伍文定,这也是个大明王朝的倒霉蛋,被人排挤得四处流浪。关键时刻,正是王阳明与伍文定相互力挺,相得益彰,保证了平叛临时班子的稳定。伍文定在后来的鄱阳湖阻击战中,体现出来的价值,验证了王阳明的卓越眼光!
  若非这一点,纵使王阳明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根钉,对内对外的时局判断和把控力,看着很细微,其实是很重要的保障。
  王阳明被后人誉为"圣人",按照圣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评定标准,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的第二位圣人,也是几千年中华史,仅有的两位圣人之一。王阳明这个书生,可不是一般的书生,平定宁王之乱,不过是他光辉一生的一个闪光点而已!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为造反已准备可近十年之久的宁王朱宸濠,在半吊子谋士刘养正和李士实的推劝之下,终于宣布起兵要推翻朱厚照这个昏君的统治。
  可是在起兵前,他要先杀两个人,这二人分别是江西巡抚孙燧,还有一位是刚平叛了江西匪患就交了兵权的王守仁。
  无职权的王守仁,在得知宁王要准备起兵造反时,他提前去了江西巡抚衙门找到刚被调任江西任巡抚的孙燧,他告诉孙燧说宁王朱宸濠要反了,然而孙燧的表现却十分地淡定,呵呵一笑,你才知道啊!
  王守仁问孙燧,那你打算怎么办?
  孙燧看着外面的天说,你认为该咋办?
  王守仁说,孙兄(他们同年考生),以我们目前的兵力,不是宁王对手,你留在这里不就是送死吗?我还是给朝廷写信吧?
  孙燧笑了,这个时候写信还有何用?
  王守仁笑了笑说,放心,我这次是写给朝廷里某个人的(王琼),向他要个东西。
  孙燧没说话,半晌后他跟王守仁说,王贤弟啊,你还是先走吧,否则到时候我们俩一个也走不掉。
  王守仁额头一颤,孙兄你呢?
  孙燧叹了口气,说陛下任命我孙燧来此地做巡抚,我当以死效命,以报效皇上委派之任和报效国家,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你不一样,你的使命比我重。
  随后拿起请帖,告诉王守仁说,明天就是宁王的生辰宴了,我得去看看宁王到底要说些什么吧,你先走,如果到时我还活着的话,我们一起对抗宁王,可如果我死了,那么一切就靠你了。
  王守仁明白,此时多说无宜,于是便先一步离开了江西巡抚,他要趁宁王反应过来前逃离宁王对他的封锁。
  孙燧就义了,就在参加完宁王生日宴会的第二天便被宁王给杀了,死之前,他目光看向了门外,好像在说,守仁啊,以后就看你了。
  宁王在解决了孙燧之后,又立即下去令追捕逃跑的王守仁。
  王守仁在沿河跑了一个晚上,突然就让船只靠岸。随从对此不解,说此时宁王派兵已追过来了,咱现在靠岸不是等死吗?
  王守仁看着他们说,你们且逃命去吧,我不想再跑了。
  随从问那先生欲往何处。
  王守仁说,临安。
  随从说,可你一个人去行吗?
  王守仁头也不回,我一个人足矣。
  随从互相对视了一眼,说愿跟先生。
  王守仁来到临安时,临安已大乱,临安城的官府以及百姓听说宁王打过来了,都各自奔相逃命。
  官府百把个兵,瞬间跑了一大半,王守仁见此疾步走到衙门口大喊:戴德孺何在?
  戴德孺一看,是王守仁,立马说你怎么在这儿啊。
  王守仁没回答而是问戴德孺,你现在还有多少人马?戴德孺回答说几十人吧。王守仁说这点人不够啊,但事情紧急,赶快组织人马进行防御。
  戴德孺啊一声,对此有点蒙。王守仁喝令他别愣着,赶快的。戴德孺说就我们这些人根本不行啊。王守仁说有我在,别在这儿废话了,组织人抵抗。
  等戴德孺组织好人马,正准备与城池共存亡之时,王守仁突然又下令,撤,现在赶紧撤出临安,这人不够。
  戴德孺丈二和尚摸不准头脑,这王兄怕不是脑子有病。不过想想也是啊,就这些个人马去抵抗宁王兵马,不是送死吗。
  王守仁带着人马一路往常州跑,半路上突然杀出一支几百人众的军队。
  旌旗招展,尘土飞扬。
  众人刚摆好阵势,伍文定翻身下马,看到为首之人正是王守仁,在问了情况后就跟王守仁合为一队同回常州。
  王守仁入城后,就派人贴出告示,在城里招兵买马。土匪、地痞、轻犯,只要能打仗能前来报名,通通都收,军饷嘛,等把宁王打败了再论功行赏,不亏兄弟们。
  经过长时间的招募,王守仁已拥有六、七万人数的军队,这时候伍文定见自家军队如此庞大,从没带过这多人的他,有点按耐不住要带人打宁王的冲动。
  可王守仁却说,不着急。
  大家以为王守仁要训练军队,然而王守仁什么都没做,这就让人很迷了。
  他们不知道,王守仁此刻在等一个机会。
  等宁王出城的机会。
  宁王终于知道了王守仁的下落,不过知道的时候,王守仁已手握十几万大军,谁能想得到前一刻还在为保命而逃的王守仁,一个月后却是拥有十几万大军的将领。
  宁王等不住了,他发飙了,带着军队从南昌出发,一路上是连战连胜,直到在进攻安庆时遇到杨锐的拼命抵抗才拖延了宁王的进攻速度,而此时王守仁这边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动静。
  戴德孺和伍文定问他这是为什么?照宁王那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南京城,如今都打到了安庆了。
  王守仁没回答,说,开个会吧。
  这次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全军将领一致认为应该发兵救安庆。可王守仁却给出了不同意见:打南昌。
  并且分析了当前形式,救安庆只不过是解一时治之困,打南昌却能让宁王回援,那毕竟是宁王老家所在。
  戴德孺问,如果宁王不回援呢!
  是啊!
  要是不回援呢!
  王守仁说,他会回援。其实王守仁也不知道宁王到底会不会回援,如果他这次聪明了就不回援呢!
  但愿他不聪明吧。
  王守仁出击了,目地,南昌。回去时让人八百里加急向南昌城里发传单。
  告诉城里百姓,我王守仁回来了,顺便带回来了十六万(实际6、7万)大军,并加急做了几百架登云梯,几十架攻楼炮,分兵两路攻城,你们要么投降,要么就等着我们攻城后收拾你们吧。
  晚上九、十点,王守仁拔刀:攻城!
  结果爬墙的人刚爬到城墙楼上,下边的人就说别爬了,城门没关。王守仁一听都愣了好几秒,这就攻进南昌城了!
  宁王得知南昌被攻破,气得立马大喊停止进攻,撤军回援南昌,此时,一直说废话的半吊子谋士刘养正说,别回去,只管攻下安庆,杨锐已经守不住了,攻下安庆就能兵临南京,离称帝只差一步了。
  宁王反手就给了刘养正一嘴巴子,老子老家被人偷了,我家人在南昌呢,立马撤军回南昌。
  到了南昌城下,宁王摆开阵式攻城,可城门打开了,来人告诉宁王,王守仁头一天就带兵跑了。
  宁王立马派兵追赶王守仁。
  终于,俩人在鄱阳湖这儿相见,一个在鄱阳湖东岸,一个在西岸。
  因为王守仁经常夜袭,所以宁王也要用一用这个方法,他也趁王守仁不备,发动夜袭战,可跑到王守仁那,却发现只是一座空营。
  而王守仁却能夜袭成功。
  吃了亏的宁王不再去夜袭了,死守,就跟王守仁对峙。
  然而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最终!宁王仗着钱多优势,一边让人划船过去攻打王守仁,一边开炮攻轰,一边又让登船的弓箭手火枪手朝对岸射击。
  王守仁这边的本就是土匪一流,一路没打过正经仗,见这阵势,都想跑,他们就是来凑个数的。
  伍文定横刀立马,斩了几个,并且用刀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警告那些再跑的人,退出这条线的一律格杀勿论。此时,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他身边不远,把伍文定都吓蒙了,耳朵嗡嗡直响。
  到底是武将出生,很快就重新抖擞精神再度作战。
  王守仁在宁王开启连炮轰时,他已经确定了宁王的大炮位置,然后等那边稍微停下来时,他便下令炮轰对方大炮营地。
  打了几十炮,然后便命令撤退,他让伍文定先跑。伍文定不明白,王守仁就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他。
  看到王守仁抵抗不住了,宁王对手下那些数字将军(闵二四,凌十三)等说,拿下王守仁的头赏千金(他不缺钱,而且不开空头支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说赏千金,个个都嗷嗷叫的要抓捕王守仁,宁王带着这群嗷嗷叫的土匪兵登船上岸,追赶王守仁。
  可追着追着,发现伍文定不跑了,而是扭转马头,正面迎击,宁王刚喊冲,后边又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尘土遮天蔽日。
  宁王此时才明白,中计了。
  被前后夹击,战斗了一会儿打不过。
  于是下令从左右突围出去,然而这时两边又有人出来,旌旗招展,四面都被王守仁给围了。
  可王守仁围而不攻,又用起了之前剿匪的那一套,大家都是人,我不信你不饿。
  最终,宁王的人马投降,宁王被活捉了。
  宁王从发兵造反到被活捉,只用了一年多点点的时间。
  而王守仁能打败宁王,是因为王守仁打仗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他的战术又不脱离孙子兵法核心,却又跟孙子兵法上说的不一样。
  为何如此?
  这就要说起他悟出来的"知行合一"了。
  提出这个思想观念,是他经过了几十年的反复格,反复自我怀疑,反复思索,在朱熹先生的"格物致知"基础上而得出来的一个哲学理论。
  即存天理和去人欲不矛盾,皆在心中。
  然后通过剿匪,平叛宁王,解救苍生去实践这一理论(之前文章写过,有评论的条友翻译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
  这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屡的关系,行就是知,知就是行,知行合一。
  有了这些理论,再加以实践,所以他用兵常常被人称之为诡异,正因为别人不知道他所想,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所以很难打胜他,也所以能打败宁王,平定了宁王之乱,为百姓争夺了太平。
  (本文参考自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朝野史•王守仁传记】)
  王守仁作为一介书生,他最令人称道的成就是在心学的发展和传播上。宋明时期,理学当道,王守仁却成为了心学集大成者,并使其名扬海外。由于王守仁在文化上太过出类拔萃,以至于让人忽视其军事上的赫赫功勋。王守仁曾用三十余日便平定宁王叛乱,他为何能立下此功?
  王守仁自幼便有擒杀贼寇为国效忠之志。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都被读书人奉为圭臬,王守仁则不然。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兴起,入侵明朝,明英宗欲效仿其祖明成祖御驾亲征蒙古。然而,事与愿违,明英宗不仅没能大胜归来,反而被敌军围困于土木堡。最终,明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等重臣战死,此次"土木之变"可以说是国家的奇耻大辱。王守仁觉得,尽管此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仍然让人倍感耻辱,因此下定决心维护朝廷。
  为施展抱负,王守仁不仅广泛涉猎兵法,还修习武艺。王守仁幼时便广览兵书,他十五岁时,还曾向皇帝献计平定农民起义。中进士后,更是喜欢谈论军事。王守仁深知纸上谈兵不可靠,他射箭的本领,几乎是矢无虚发。除此之外,他还游历过居庸关一带,对地理环境十分了解。王守仁入朝为官后,曾在兵部任职。这些经历都让他对于军事十分了解,日后平定造反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王守仁曾经平定过江西叛乱,有带兵打仗的经验。王守仁曾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巡抚于南安等地。当时南中等地带多盗贼,他们占山为王,且互相照应,经常去各县府劫掠。而官府并无抵抗之力,赣县主簿甚至战死,前任巡抚也吓得托病不敢上任。王守仁上任后,先揪出官府内部的叛徒,掌握了盗贼的信息。除此之外,他还将福建与广东的兵马会兵,连破四十余寨。后来,他上书请求获得命令将士的权力,以便行事。得到应允后,王守仁几乎荡平了当地贼寇。这些贼寇作乱数十年,却被王守仁一朝剿灭,他的本事称得上用兵如神。
  在平定宁王叛乱中,王守仁不仅计策高超,而且兵贵神速。王守仁采用疑兵之计,他假装传檄各地,声称要率十六万兵马进攻宁王老巢。宁王忌惮于王守仁兵多势重,不敢轻举妄动。等十多天后,才敢进攻南京。殊不知王守仁正是借此时间,组建了八万兵马。他趁此机会,直逼宁王老巢,逼得宁王不得不回兵救援。但是为时已晚,宁王最终被擒。王守仁虽然兵力不足,但用计却极妙。虚虚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又能抓住时机出其不意直捣黄龙,实在令人钦佩。
  王守仁虽为读书人,却又不困守书斋,心中装的是天下的风起云涌。王守仁于平定叛乱一事立下功勋,但他急流勇退,也保全了自身。如此有勇有谋之人,若是在乱世之中,可能会更为耀眼。不过就算在太平盛世,其成就也令人望尘莫及。
  一次成功的造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才谋划、军队战力和后勤支持,显然,宁王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一、人才的谋划
  宁王的谋士仅有两个!一个是退休干部李士实,在中央待过,最高当过刑部侍郎,和宁王是亲家,常自比姜子牙和诸葛孔明。另一个是刘养正,是个举人,多次参加科举都不中,也是个自比周瑜和诸葛的主,大概明朝的文人都比较臭美吧?感觉全天下就他最能似的!从这可看出,宁王真的没什么能人能替他出谋划策,连唐伯虎一听宁王要造反都去装疯卖傻逃走了。
  二、军队战力
  朱棣当上皇帝后害怕别的藩王学他一样造反,所以定下了藩王军队不得超过三卫的规定。宁王的军队主力是他理论应拥有的三卫,但是这三卫也是组了拆,拆了又组!当然,三卫的数量太少了,宁王毕竟有十万大军,但是这十万大军却多是乌合之众,土匪、海盗和壮丁都有,欺负一下老百姓还可以,遇上正规部队就只有被虐的份!后来十万大军在安庆就被挡住了,过都过不去,和王阳明四处忽悠来的乌合之众打都打不过。可见,宁王的军队战斗力差得没法看!
  三、后勤支持
  宁王在封地江西南昌是不得人心的,人员补充和钱粮支持都是很缺乏。为了筹集造反和贿赂朝臣的钱粮,疯狂压榨地方百姓!即使公开造反后,军队靠拉壮丁,钱粮则靠抢!导致王守仁打南昌时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松进入。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最奇葩、最荒淫的皇帝,他常年深居后宫,骄奢淫逸,沉溺在"豹房"中流连忘返,不思打理朝政。于是,有几位实力雄厚、不太安分的藩王便谋划取而代之,其中最野心勃勃、闹得最凶的就属封在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由他发动的叛乱史称"宸濠之乱"。
  其实,宁王朱宸濠比武宗朱厚照好不了多少,两人也算一丘之貉。史载,朱宸濠自幼性格轻浮,耽于享乐,但他这人生性狡黠,很善于伪装,在人前总是装出一副温文尔雅的文士做派,还广泛结交社会名流,给人以尊重人才 、礼贤下士的好印象。宁王见武宗朱厚照昏昧不明,野心逐渐增长,他大肆行贿权阉刘瑾,极力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朝中有势力的大臣献金献宝,还谄媚武宗,投其所好,一掷万金。
  正德八年(1513年),有一位善看风水的先生到南昌拜访宁王,见面就说宁王骨骼清奇,相貌不凡,而且他告诉宁王,南昌(明朝称洪都)这地方自古地灵人杰,尤其在城东南一带,隐隐有王气。朱宸濠听罢大喜,立刻出资在城东南修葺了一所书院,取名"阳春书院",其用意是以其承接王气,从此以后,朱宸濠坚定了反叛的决心,加快了密谋叛乱的步伐。
  宁王朱宸濠像
  朱宸濠突然起兵叛乱,攻城拔寨,声势骇人
  宁王一心想谋反,每天跟一位叫刘养正的举人暗室密谋。刘养正自己想借宁王飞黄腾达,于是天天向宁王灌输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成祖靖难夺权的故事,恭维他有拨乱反正之才。他还积极帮宁王策划进军路线 ,偷偷打造兵器,制作铠甲,训练士卒,公然以"军师" 、"丞相"自居。
  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内行厂等特务组织非常厉害,堪称无孔不入,按理说宁王如此肆无忌惮的策划反叛,早就被他们侦知并报告皇上了,明武宗不可能长期被蒙在鼓里。但宁王耗费重金将朝中文武大臣、宦官、厂卫头子全部拿下,那些人百般袒护宁王,极力替他掩饰谋逆痕迹,所以宁王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六年,明武宗对此仍然一无所知。
  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年)夏季,宫里两股势力闹起了内讧 ,斗得不可开交,其中一派的宦官头子张忠将另一派头头钱宁勾结宁王阴欲谋反的实情向武宗告发。一些大臣也乘机上书,揭发宁王图谋不轨。明武宗这才恍然大悟,下诏削去宁王兵权,并派人在京城四处搜捕宁王派来的细作。
  这年六月十三日,有漏网"侦卒"从京城匆匆赶回,向宁王报告了京中有变,宁王大吃一惊,立刻召刘养正商议对策,两人觉得事不宜迟,遂决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王阳明(守仁 )画像
  次日,宁王以庆贺自己生日为由将地方官全部请入府里,突然当众宣布:"太后有密旨,命我入朝监国"!大家这才明白,所谓的"监国",其实就是造反夺皇位,有两个地方官立刻站出来表示反对,宁王不由分说,令人将二人拖出去砍了,随后率六万兵马(还有十万一说) 顺流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九江、南康。 宁王造反,兵势汹汹,一时间,江南鼎沸,京师震动,人心惶惶。 南赣总督王守仁决定直捣叛军老巢南昌,乱其军心,断其归路
  宁王起兵后顺江东下,势如破竹,迭克名城,各州府官员皆畏敌如虎且提心吊胆,生怕宁王率军攻击自己的地盘。
  在整个江西地区,只有一个文弱书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宁王叛逆,他就是负责南赣军务的都御史王阳明。他向全国发布檄文,声讨大逆不道的宁王,同时积极组织地方部队,准备讨伐朱宸濠叛军。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所以世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学者,"心学"的首创者,他可不是那只知埋首书斋的书呆子,而是一向主张经世致用,他为人耿直不阿,当年刘瑾专权,迫害忠良,他不顾人微言轻,站出来替含冤负屈的戴铣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恼羞成怒的刘瑾当众责打,还将他贬往贵州修文龙场驿做驿丞;刘瑾还派杀手想在途中杀掉王守仁,王察觉到危险后在杭州写下"绝命诗",把衣物、鞋袜扔在江边,伪造自杀现场后方才逃过一劫。他于龙场悟道后,成为冠绝古今的一代心学大师,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
  宁王指挥叛军围攻安庆,王阳明不去救援,却挥师直捣南昌......
  王阳明见江南各地突起战火,百姓被叛军拉入了苦难的深渊,深感责任重大,决心要平息这场叛乱。从江西到北京,山遥水远,如果派人进京通报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战术主张,一去一返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兵贵神速,于是他决定先干再说,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七月,宁王率大军顺流东下,声称直取南京,占据江南,再直扑北京,路过安庆时,本无意攻取,谁知安庆知府伍文定率守城将士在城头对路过的叛军擂鼓大骂。朱宸濠被激怒,命大军停下来,开始围攻安庆城,谁知守城军民浴血奋战,抵抗坚决,久攻不克。
  此时,王守仁和吉安知府已经集结各州府人马,聚集在樟树镇商量用兵计划。有人主张增援安庆,王守仁却力主往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起兵后攻克了九江等好几座重镇,信心爆棚,遂命大军倾巢而出,南昌的防守异常空虚。王守仁说服大家,兵分三路,神不知鬼不觉的开至南昌,同时向四门发起攻击。留守南昌的叛军没有料到明军敢来偷袭,仓猝间开始抵抗,却因人手不足而顾此失彼,没打多久便信心崩溃,纷纷开城投降,南昌城很快被收复,宁王府在混战中被烧作一片废墟。
  南昌被王阳明攻破,宁王朱宸濠方寸大乱,屡出昏招,兵败身死
  宁王在安庆城下听说南昌失守,有些懊悔加失魂落魄,于是不听刘养正等部下的劝阻,率大军撤围回救南昌,准备和王阳明决一死战,两军在黄家渡一带遭遇、对峙。第一天,王阳明派伍文定设伏,随后发起攻击,歼敌两千余,挫败了宁发发起的第一波反扑。
  第二天,宁王命将战船结成方阵,全力抵御王阳明部发起的进攻。王阳明却率战船从四面围了上来,还命小股奇兵发起火攻,火借风势,刹那间,宁王船阵都起火燃烧起来,船只被铁链绞着一时又无法散开,火势迅速蔓延,就连宁王的座舰也遭焚烧,叛军死伤惨重,大败亏输,宁王朱宸濠只得束手就擒。
  王阳明没有动用朝廷的一兵一卒,只用地方杂牌部队就迅速将宁王叛乱平定。
  宁王叛乱被平息,而明武宗却兴致正浓。他封自己为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率大军南征,五个月后才抵达南昌,一路纵兵大掠,滥杀无辜,尽兴后,他才下令把朱宸濠打入囚车,由自己亲自押解回北京,表示是自己平息了叛乱,并亲自活捉了宁王。
  明武宗下令将宁王朱宸濠凌迟处死,挫骨扬灰。平定宁王之乱都是明武宗的功劳,王阳明依旧在江西做他的南赣巡抚。
  不久,武宗病死,世宗朱厚熜即位,才提拔王阳明当了南京的兵部尚书,后来还封了建昌伯的虚爵,但仍然是有职无权,和他超强的能力不相符。王阳明是明朝大哲学家,晚年隐居在家乡余姚的阳明洞,著书立说,教授弟子,所以世称"阳明先生" 。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这个事,正好在某本书里见华杉分析过:
  但凡造反,上策是直捣黄龙,攻入京城拿下皇帝。
  宁王猛攻安庆,若安庆一下,则南京必然落入他手。宁王进了南京,便有了称帝的资本。倘若称帝,大臣们就得选择,因为朱厚照也很荒唐,宁王可以笼络一批人。
  但王阳明率少量兵力乘虚取了宁王的老巢南昌,赌他回师。
  此时宁王身边也有明白人,磨破了嘴皮劝他:南昌咱不要了,得了南京,得了天下,南昌不还会回来吗?如果现在回师南昌,到时被拖住,贻误战机,就完了。
  但宁王不听,他受不了老巢被端,非要回去。放弃了就要得手的安庆,结果在半道上被王阳明截了。
  这里说明王阳明虽是一介书生,却深谙兵法,抄人后方,引宁王回援,又以逸待劳,半路擒王。
  王阳明的胜利建立在深谙兵法与人心上。
  王守仁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他龙场悟道创立"心学",成为了第四位入学大家。王阳明虽然近几年有过誉的倾向,但是我目前除了曾国藩,还没有找到像他这样学问大、人情达练、世事洞明,还能将哲学思想运用到如此程度的人。
  王阳明讨伐宁王反叛是他一生中指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时间发生在正德十四年(1516年),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宸濠是朱权的重孙子,他世袭了宁王爵位后,就一直预谋叛乱,毕竟朱棣当年靖难时可是答应他老祖宗朱权平分天下的,可是朱棣这老狐狸就没兑现过承诺,既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由他世袭了宁王爵位,就要把该得到的天下抢回来。
  我们的主角王阳明当时在哪?被派往福建勘事,宁王叛乱的时候他在宁王藩地南昌往南百里的丰城。事实上他也因此躲过了一劫,因为宁王以过生日为由扣押了大批前来祝寿的地方官员,胁迫他们随自己起义,不从的直接脑袋不保。而王阳明到达丰城时,被告知了这件事,王阳明官船也不坐了,找了条小船逃跑,所以宁王才没抓住他。
  (龙场悟道)
  王阳明跑到了哪里呢?他跑到了吉安,然后和知府伍文定一起发缴文传宁王谋叛罪,召集军粮、官吏前来平叛。很快,江西各地十几个知府、知县以及其他官员,就带人赶来的,只是每个人也就带来千百把人。反观宁王呢,号称有十万雄兵,真实的总兵力也有六万多人,双方的实力有点悬殊。
  既然拉开架势,那就干吧。宁王正准备直捣黄龙,攻打南京城的时候,弱小的王阳明一方率先开动。
  当然王阳明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硬碰硬呢?他先干了两件"骗人"的事,王阳明担心宁王直攻南京城,于是他就伪造讨伐缴文,上面写了各部合兵十六万大军,直捣南昌。当然这份缴文不出意外的被宁王"截获",宁王一看吓一跳,好家伙,十六万大军要打我老巢,看来打南京的事情得稍后再议了。
  王阳明干的第二件事是写给宁王的两个军师李士实、刘养正写了封蜡书密信,大意是感谢他们"迷途知返,为国效力之诚。"并且命令两人及早督促宁王发兵攻打南京城。这封密信又不出意外的被宁王"截获"了。正好这个时候两个军师看宁王一直不出兵,就催促宁王赶紧攻打南京城。
  这两招一出,为王阳明争取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王阳明利用这段时间,迅速集结了八万多人,并且做好了战斗准备。
  半个月时间后宁王终于醒悟过来,带兵出了南昌,拿下了九江、南康等地,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抵达了安庆。
  这是有人主张与宁王主力对决,解安庆之危。但是王阳明有不同看法,他决定直逼南昌,趁着宁王主力不在,南昌空虚,一战破之。如果宁王回援,则可以打伏击。
  宁王果然从安庆回兵救安昌,浩浩荡荡一路啥了回来。结果路过黄安渡是,王阳明一边命令知府伍文定率兵正面应敌,佯装不敌。宁王大喜,带着人就直不楞登的追杀。赣州知府刑珣率伏兵从宁王大军背后杀出,另外还有两路大军在两翼包抄,伍文定再掉头杀回。宁王大败,一路溃败到八字脑。
  双方又在鄱阳湖上大战,王阳明命人在船上装满柴草,乘风火烧宁王战舰,重现了当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的场景,只可惜,宁王老祖宗当年是烧人的,他这一次是被烧的。这一战,以宁王被活捉结束。在在这场平叛战争中,王阳明使用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无中生有",成功运用假象欺骗宁王,让宁王误以为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而王阳明的"缓兵之计"就是宁王失败的最大原因。王阳明不同于孔孟之道,也不同于朱理之学,王阳明的"心学"、"格物致知"对我们的生活人生都有很多借鉴作用。

为何汉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汉,而东汉似乎总被有意无意忽视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兴起的大一统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汉朝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汉承秦制正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所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比我国的秦始皇稍早一毛主席问中将某营驻地在哪儿?中将汗如雨下,说我马上回前线曾泽生,一个出生在普通云南小镇的孩子,小时候的他生活优渥,家族中数百亩的良田足以支撑起族中小孩子们无忧的童年,曾泽生就是其中一个。但宗族的力量是福也是祸,很快父亲去世后的曾泽生感受老兵回忆!七十年代部队炊事班副连长抓伙食,给养员称上士许多六七十年代参军入伍的老兵对当年部队的伙食还记忆犹新。那时一个连队有一个炊事班,副连长是抓伙食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司务长和给养员也就是通常说的上士。毛主席参观部队炊事班在这里强调李渊父子太原起兵的首谋是谁?为什么?李渊本来就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开始与起义军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揭秘陈永贵是如何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陈永贵是大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总理抱病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一结束,他就回了医院,说通知陈永贵同志来医院一1949年三野活捉一国军副师长,中央急电速送北平,为什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诚哉此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活动于黎明前的黑夜,一步步仿佛在刀刃上行走。他们时刻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潜伏在最诡谲的敌人身边,只为获得一纸情报彭雪枫南征北战以身殉国彭雪枫像。新华社发彭雪枫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七七事变前,如果蒋介石背信弃义继续打内战,红军能挡得住吗?到七七事变的时候,如果蒋介石不顾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还要继续围剿红军,结果不是红军能不能生存下来,而是蒋介石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都要成问题了。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草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纪律有多严格?看看两个血的教训抗美援朝战争自1950年至1953年,历时三年的时间,对我国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不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重大战争,对于很多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以美国许褚吕布谁更强?许褚与荀彧的一番对话,阐明了真相葛坡战后,许褚如愿归降曹操,立刻被引入宿卫,所有从许褚的侠客们,都得到了职位,这是曹操的笼络手法,如果我重用你,那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跟你有关的亲戚朋友都因你享受富贵。正因为如为鲁迅生了儿子的许广平,去世却不与鲁迅合葬,背后故事尽是悲凉关于鲁迅与许广平,有人说他们是惊世忘年恋,有人说他们名不正言不顺,还有人说他们为爱毁了一世英名而我却只看到许广平为了鲁迅,一世的委屈和坎坷。许广平,出身于广州近代的第一名门许拜庭家
杜预为什么能超过诸葛亮,成为第一个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中国人称赞一个人文武全才,有一句套话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杜预就是这种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时在文庙和武庙都有位置的人。这个待遇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杜预在文治宋高宗赵构对岳飞革职罢官就行了,为什么最后杀掉了岳飞?岳飞有没有谋反,宋高宗是心知肚明的。后来宋高宗逊位,传位给宋孝宗,自己当上太上皇。宋孝宗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宋高宗没有站出来反对,这就默认了自己杀害岳飞的罪行。既然知道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疲惫之师?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邓艾能够以一支偏师迫降刘禅?堂堂蜀国难道就抵挡不了一支深入蜀国腹地的孤军吗?诸葛瞻率领的御林军为什么会崩溃?邓艾到底带了多少人呢?让我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兵法湖北大冶出了哪些名人呢?你怎么看?黄申芗(还地桥黄若芬人,跟孙中山闹革命),黄金(景)龙(曙光黄兴淑人,康熙年间农民起义领导,又作黄景龙,景字辈),曹亚伯(大箕铺人,孙中山盟友),马龙(殷祖少将),黄新庭(殷祖少将清朝的正式名称是什么?清朝的正式名称不叫清朝?是的,你没有听错,历史上的清朝人,可不会对别人说自己是清朝人,而是另有称呼。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政权,清朝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也最熟悉的一个朝代,毕竟划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六中全会都关注了什么?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27日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确总结,实事中国志愿军的哪两种绝活,是别的国家军队学不来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上甘岭战役堪称神迹。这一战役,彻底粉碎了美军的金化攻势,让上甘岭成了联合国军的伤心岭。因此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但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对陈赓家的放牛娃,后成八路军最早六位旅长之一,1955年为何没授衔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由于国民党只给了我军三个师的编制,因而我军许多将领都不得不降职使用。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龙生九子,无一成龙,那龙最厉害的儿子是哪一个?龙生九子,这九子说法不一,下面引用明末史学家张岱夜航船里的说法,先介绍一下龙的九子。赑屃样子似龟,喜好背负重物,所以经常作为碑趺,托举石碑传说上古时代,赑屃经常背着三山五岳,造成天向炳伟的江湖传奇从陕西汉中走出的泥瓦匠,到创办伟志集团1956年正月的一天夜晚,在陕西汉中南郊一个简陋的小屋里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哭啼声,一个小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他就是向炳伟。向炳伟何许人也?向炳伟1956年出生于陕西汉中,1987年靠贷北京一军工厂,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可惜现破败落寞,已荒废北京一军工厂,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可惜现破败落寞,已荒废1886年,留学海外的刘步蟾林泰曾等人开着铁甲舰回来了,山东省烟台,在这里李鸿章检阅水师。老夫惨淡经营20余年,中华盛世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