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国的幕后,蒋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国的统帅

  史迪威
  1942年,史迪威作为一名美军少将,受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遣,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的双重身份,来到远东抗日战场。
  史迪威不负众望,指挥了密支那大捷,更被罗斯福提升为陆军四星上将。
  但在这个荣耀辉煌之际,史迪威却被突然召回美国,两年后黯然辞世。
  这位抗日功臣为何被突然抛弃?
  答案在于史迪威和蒋介石的激烈矛盾。  日寇猖獗侵东亚,将军领命赴中国。
  1942年的元旦,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罗斯福建议将亚洲太平洋战场划分为四个战区,即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
  其中中国战区,提议由蒋介石担任司令官。这里的中国战区可不仅只是中国,还包括缅甸、越南、马来亚、泰国和印度的抗日战场。
  罗斯福
  蒋介石闻之欣喜若狂,为讨好罗斯福,他表态愿意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同时,恳请罗斯福指派一名能力出众的高级军官来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这个人选最后落在了史迪威的身上。
  罗斯福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史迪威?这跟史迪威的人生履历有很大关系。
  史迪威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先后五次来华,在中国待过15年,精通中文的他徒步到过中国许多地方,是当时美国军中有名的"中国通"。
  罗斯福很是深信史迪威的才能,史迪威一到中国就身兼六职:美军驻华军事代表、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公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中国战区参谋长。
  1942年3月3日,缅甸抗日前线的腊戍,史迪威和蒋介石见了面,此时的蒋介石正在宣布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的作战方针。
  略表寒暄的二人还没想到,两人此后会冲突不断。
  史迪威对蒋介石的印象一点也不好,私下里称呼他为"花生米",不知道是不是看到那颗光秃脑袋的联想。
  而蒋介石则对史迪威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人生巅峰密支那,风光过后有险峰。
  1944年8月4日,锡兰埃丽亚岛,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内,史迪威此时在代理司令部工作。
  这一天。一份急电传来:
  "密支那于3日攻克,毙敌两千余。"
  这份捷报可谓来之不易。
  1942年3月,史迪威来到中国,立刻踏上缅北前线,却立刻遭遇了迎头痛击。
  由于英军背信弃义擅自撤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遭遇溃败,杜聿明的第五军更是兵败野人山。
  兵败如山倒,美军总部一度派来了飞机要接史迪威离开,但他拒绝就这样离开。
  史迪威的心里窝着一股气,虽然在缅北战场,他是名义上的参谋长,但他却指挥不动这些中国部队。
  危机关头,史迪威选择退入印度,他依然还有机会,新三十八师保存了全部,新二十二师仍有残部,史迪威开始依靠"驼峰"航线空运补充兵员武器,再度整军出发。
  1943年11月,中国军队从印缅边界小镇列多反攻,史迪威更是派出一支部队突袭日军后方的密支那。
  在八十天的苦战后,密支那被攻克,史迪威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舆论报纸上到处是赞扬他的欢呼,罗斯福更是提升史迪威为陆军四星上将。
  然后风光的背后,隐藏着不尽的风险,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冲突更加激烈。风光背后有凶险,与蒋介石的冲突。
  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冲突,源自于军队的指挥权。
  1942年3月3日,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临行前,蒋介石这样嘱咐到:
  "你要绝对服从史迪威!"
  杜聿明则问了一个敏感问题:
  "如果他的命令,不符合您的决策,怎么办?"
  蒋介石沉默一下道:
  "那你打电报向我请示再说。"
  在经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史迪威感觉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混乱。
  "中国士兵英勇善战,只要装备先进,再加上正确的领导,完全可以取胜!"
  史迪威飞到重庆,和蒋介石碰了面,两人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原因。
  蒋介石痛恨到:
  "英军背信弃义,自己从西线跑了,让我军右翼被攻,导致全线皆溃!"
  史迪威则不留面子的说道:
  "英国人当然有责任,但你委员长什么事都要插一手,怎么能打赢仗?"
  史迪威这句话有着一定道理,但也是太过直白,蒋介石的脸色瞬间由红转白。
  从没有人敢这样顶撞蒋介石,但史迪威是一位握有美军物资分配权的将军,蒋介石只得按压怒火。
  蒋介石与史迪威
  但史迪威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提出要改革中国军队:
  一是合并部队,让每个师都满员编制。(史迪威更是指出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号称300个师,但每个师缺额40%以上,那些当官的按全员领饷,从中大肆捞钱。)
  二是清除那些无能的高级司令官,枪毙入缅作战中的逃跑高级军官。
  三是指挥官接受任务后,不再受任何人的干预。
  面对史迪威的步步紧逼,蒋介石笑着说道:
  "你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让我考虑考虑…"双方冲突再升级,华盛顿来人调节。
  1944年,东南亚战场上盟军接连胜利,但中国战场上日军仍攻势如潮,郑州、长沙、衡阳接连失守。
  史迪威认为解决中国战场的关键在于改变,于是他向华盛顿去电:
  "由史迪威指挥全部中国军队,并把中国共产党的部队纳入美式的整训与装备系统。"
  史迪威发表讲话
  罗斯福同意了他的想法,写给了蒋介石一封信:
  我决定晋升史迪威为一级上将,并希望你赶紧把他召回中国,使他在你的指挥下,直接指挥所有中国和美国的军队。让如果不立即采取他全面负责,有权协调和指挥作战行动。果断而适当的措施。我们的共同事业会遭到严重挫折。
  对于史迪威的做法,蒋介石在一次会议里发火道:
  "我现在还要重新提出,中国只有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
  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没有直接顶撞罗斯福,他爽快地表示答应,原则上同意给史迪威以指挥权,但希望有一个准备的时期。
  此外蒋介石还提出了四点请求:
  1、共产党军队必须承认国民党统辖之后,方可由史迪威指挥;
  2、史迪威必须在他统辖之下指挥全中国的军队;
  3、《租借法案》物资必须由国民政府掌握调拨;
  4、派一名总统特使来全权调整他和史迪威之间的关系。
  1944年,罗斯福的特使赫尔利来华,史迪威以为他胜券在握,却不知蒋介石暗中早已打好算盘。
  赫尔利
  此时日军突然增兵向桂林进攻,在重庆的蒋介石顿感危机,他要求史迪威派兵牵制日军进攻。
  史迪威当即拒绝:
  "驻印军急需休整补充!"
  蒋介石则威逼道:
  "那我就撤回远征军来保卫云南!"
  史迪威反问道:
  "难道没有部队可以调动保卫大后方吗?胡宗南的部队在关中这么多年,不也是一枪一炮也没动!"
  这句话让蒋介石脸色大变,胡宗南的部队可是他用来是对付中共军队。
  蒋介石怒道:
  "请你注意,我才是中国的统帅!"  将军难敌政客,落得被抛弃下场。
  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碰面不欢而散,此时的他向华盛顿建议到:
  "如果蒋介石不给他指挥权,建议完全从中国和印度撤出,在其他地方建立基地。"
  但史迪威是个优秀的军人,却不是个合格的政客。
  史迪威
  1944年9月16日,加拿大魁北克,罗斯福与丘吉尔出席了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决定动用大规模的陆海空力量,最迟于明春打通滇缅路,并把日军赶出缅甸。
  史迪威的这份紧急报告,无异于与罗斯福的主张背道而驰。
  此时的蒋介石对于局势的变换更加敏锐,作为一名政客,他选择拉拢罗斯福的特使赫尔利。
  蒋介石在和赫尔利的密谈中,强硬表态:
  "必须撤换史迪威,另换一位美国将军,就算中美联盟中断,也可独力支撑抗战!"
  赫尔利和史迪威并不在一条线上,他很快倒向蒋介石,给罗斯福发了一份密电:如果您在这场争论中维护史迪威,如果我们让中国失去蒋介石,您将连同失去中国。
  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继续参战,那么,即使天堂里所有的天使都发誓说我们支持史迪威是对的,也改变不了历史的结论,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惨败...
  我谨建议您,立即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介石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
  赫尔利的这番夸大之言,让罗斯福动摇了,但史迪威有着美国军方高层支持,罗斯福不能立即作出撤换史迪威的决定。
  此时远在华盛顿的孔祥熙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报回国内,蒋介石立刻在国内造势:
  "如果美方拒绝更换史迪威,中方可以自力更生进行抗战!"
  蒋介石的讲话当天就传到了美国,罗斯福决定免去史迪威的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租借物资不再由他分配,但要求仍让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以完成反攻缅甸之战。
  但蒋介石看到了罗斯福的退让,坚决要求撤走史迪威,他还给罗斯福送去一份备忘录,把中国战场的一连串失败都归咎于史迪威。
  1944年10月19日,接到回国电令的史迪威,黯然的在日记中写道:
  "斧子砍下来了,乔治•马歇尔来电,我被召回,这么说罗斯福认输了。"
  临行前,蒋介石装作若无其事,对史迪威说道:
  "对于此事,我感到遗憾。"
  蒋介石还让人送给史迪威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但史迪威当即拒绝接受。  失意难免生压抑,郁郁寡欢终辞世。
  1944年11月2日,史迪威到达华盛顿,没有闪光灯和鲜花,机场被严格隔离,没有人能接近,他被宪兵直接带回了家中。
  史迪威
  史迪威回国的消息被封锁着,直到很久后才被媒体得知。
  "总统先生,史迪威为何被召唤回国?"
  "史迪威被召唤回国的原因,是不是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罗斯福面对记者们的追问,轻描淡写道:
  "他们有过一些争吵,不过是老早的事,早就已经解决了。"
  "不涉及政治,不涉及战略,不涉及政策,同共产党人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是个性问题。"
  史迪威在家期间撰写了一部《中缅印战区史》,美国军部要求他如果想发表,就要删除其中对美国政策的异议,删除其中对蒋介石的批评,删除其中关于英国人的部分。
  史迪威断然拒绝删除拒绝,书稿终于未能问世。
  军人眼中或许只有纯粹,但政客眼里却皆可进退。
  罗斯福连任总统后,又重新起用史迪威,肯定他在华任职期间的工作。
  1945年9月,史迪威登上"密苏里号"战舰,目睹了日本投降,但已是他生命最后的旅程。
  日本投降
  或许是难以忘记那段历史,或许是心中忧郁,史迪威患上了胃癌。
  1946年10月12日,63岁的史迪威因胃癌转移,逝世于旧金山。
  功过自有历史评书,但史迪威将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关于开国少将解方的职级探讨准兵团级的将领,何以获得少将军衔?有不少网络言论对1955年首批授衔时低授的几个将领有颇多探讨,其中探讨最多的人就是已经是准兵团级的将领解方。这位志愿军的参谋长最后只获得了少将军衔。连彭德怀都忍不住调侃一二。解方会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胜一筹?三国演义中两位绝世聪明的高人,一是刘备三顾茅芦的诸葛孔明,一个是出身豪门官宦世家的大谋士司马懿。三国演义将刘备定位为正面人物,将曹操作为反面人物而演绎历史,因此上,诸葛亮也是正面形从亭长到皇帝的逆袭,刘邦只用了7年,他是怎么做到的?公元前206年,被项羽赶到汉中巴蜀凉快的刘邦终于忍不了汉中巴蜀的蛮荒,发动了对关中地区的军事行动。刘邦以新拜的大将军韩信为汉军总司令全权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刘邦本人则坐镇汉中,居中调资治通鉴刘邦的阴阳怪气(现实反应给到的警示)原文1相国何以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译文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窄,而皇家上林苑中有很多128岁阿根廷老头自称希特勒,竟还拿出身份证据!真相究竟如何?在前几年的时候,死去70多年的希特勒,突然现世,一位居住在阿根廷的128岁老人,居然公开说自己就是希特勒,不仅如此,还提供了大量证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希特勒真的还活着吗?希特勒希让强大如秦汉帝国都头疼不已的匈奴,到底是何方神圣?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轻尘说历史,我是轻尘。匈奴,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这个在秦汉时期长期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曾是华夏民族最为强大的敌人。匈奴骑兵滚雷般的马蹄声2008年,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翻开一些历史教材,似乎第一个出现的朝代都是夏朝。不过,学界关于这个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还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论,也源于对于相关史料的推测和解释,基于这些推论,也演化出了很多的问题中国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一代明君治国安民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他即位后,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1947年,陈赓麾下一猛将牺牲,周希汉失声痛哭,6000官兵为其抬棺1947年,陈赓麾下第一猛将牺牲,旅长周希汉得知后失声痛哭,6000官兵为其抬棺送行!1946年2月的一天,楚大明拿着手枪追赶着一个女人,一边追赶还一边大喊我要枪毙你!只见这个女人改革开放初期,为何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王震都想到了荣毅仁?像荣毅仁,这样既了解东方(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又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企业家,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这是1985年,基辛格对荣毅仁做出的一段评价。荣毅仁,似乎是邓小文史一hr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伟大人物是在母亲哺育教养下成长的。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当然是三迁的孟母和在儿子脊梁上刺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母亲。在父亲缺席的时候,母亲就要代替父亲的角色,而比父亲更
刘少奇的四不准党史天天读1958年11月,刘少奇乘火车由天津去济南视察,途中与乘客亲切交谈。(资料图片)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到工厂农村学校等调查。他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到人民每日一学党史学习教育(二百三十七)党史知识问答出席中共一大的人员,平均年龄是()。A。25岁B。28岁C。38岁D。40岁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B中共四大时,全国党员人数是()。A。594人B。794人C。994人D。幸存者岑洪桂我眼睁睁看着小弟弟被活活烧死岑洪桂,1924年生。1930年,父母带着他和二妹二弟三弟,从苏北老家逃荒来到南京,住在汉中门外。1937年12月,日本兵进城烧毁他家稻草房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稻草房被烧着了寻找陈延年很多人是通过觉醒年代这部剧认识陈延年的。对于这位29岁牺牲于敌人屠刀之下的青年,人们从书中从影像资料中从祖国大地上寻找他的故事。有人去龙华烈士陵园祭奠他,有人去安徽省合肥市为纪念他瞿伯阶被多次围剿,为何人数却越剿越多,成为拥兵两万的巨匪民国时期,湘西的土匪是战斗力最强的土匪之一。他们占山为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其中,尤以活跃在湘西龙山一带的瞿伯阶最为狡猾,国民政府多次调军围剿,然而让人奇怪的是,瞿伯阶的队伍却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汉朝(235)阴谋败露按照刘敬的建议,全国各地的豪强被迁移到关中定居。刚安排完这件事,还没休息几天,就有人向刘邦揭发了一个阴谋。什么阴谋呢?就是赵王张敖的丞相贯高和赵午等人在柏人县,曾经试图谋杀他。本来秦朝仅成立13年就灭亡的原因是嬴政为千古第一帝第一,秦灭六国战争的性质迄今为止,关于秦朝的史料都是最少的。前少于战国,后少于西汉。战国的历史,你还能挑出个史记战国策,后来还有西晋出土,近世佚散的竹书纪年,加上诸子百家零亡的零散刘邦起兵反秦,他是如何成功的?在吕雉替刘邦编造神话并大肆宣传之下,越来越多人前往山林之中跟随刘邦,此时陈胜开始反秦自立,建立张楚国,一时天下震动,各郡县纷纷杀死秦朝的官吏,起兵响应陈胜。刘邦的故乡沛县也不例外,1950年,土匪抬着土炮攻打县城,败退后躲进墙高10米的大寨子解放初的土匪有多嚣张?今天讲一个贵州土匪打县城的事件,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的。土炮1950年3月底,贵州习水县土匪头子李正开,从位于黄泥塘乡的李家寨出发,直奔仁怀县方向去了。其实,李1968年,导弹营长违抗命令,结果竟然救下了4架战机和多名飞行员军人向来都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在1968年,一位地空导弹营的营长,却擅自违抗军令,迟迟不肯下达发射导弹的指令,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做法,却救下了4架战机和多名飞行员,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各纵队简介第1纵队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第358旅独立第1旅共8300人,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后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1947年9月,晋北军区独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