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李秀文,20岁成李宗仁结发妻,守了70年活寡的她凭啥活到102岁?

  李宗仁的大半生是在戎马中度过,我则习惯了分离,当他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时,我不觉得奇怪,长期不见面,我也不念叨,因为他从来就是行踪不定的,他的存在确实如烟似梦。
  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如是说,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丈夫虽在意却已经释然的心思,然而为李宗仁守活寡70多年,活到102岁的她,心中可曾有一丝怨愤?
  一、死心塌地的开始
  1891年4月,李秀文原名李四妹,出生在广西临桂县的一个农家,距离李宗仁的家约有3里路,中间隔着一道山梁。
  5岁那年,四妹患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水米不沾,奄奄一息。她父亲抱着一线希望,请了一位郎中给女儿看病。郎中说不要紧,我开两副药,保证药到病除。
  可吃了郎中几服药后,四妹仍然不见好转,第二天已是昏迷不醒,出气多入气少。父母以为没救了,加上农忙时节根本没空理她,就把她抬到灰房任由她自生自灭,等咽气了入土。
  没想到过了一天后,四妹居然爬起来喊吃粥,吃完粥后大病痊愈。看来是郎中的几副药把四妹从阴间硬拉了回来,自此以后,她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妹起死回生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这日,村里来了位算命先生,看过李秀文的八字,掐手一算,说这个女娃真是个贵人!我走江湖多了,从没算过这样好的女命,富贵双全,福寿过人、夫荣妻贵,贵不可言啊!
  四妹从此就被村子里的人当作福星,受到全家人的爱护,更不必与三个姐姐一样劳作农活家务,只做些绣花、纳鞋之类的轻活。聪慧贤慧的四妹,练就一手好女红。
  为了找个相配的男子定亲,四妹快被她的好"八"字耽误成了老姑娘了。快到20岁时,她的姻缘终于迎来了转机。
  邻村的李宗仁托媒人送来八字说亲。
  巧的是两人八字不但相合,还是大吉大利、夫荣妻贵的好八字!可是四妹的父母却嫌弃邻村李家人多,家境不好,怕女儿嫁过去受累。
  正准备拒绝媒人时,四妹冲出来,坚决向母亲表示:妈,就去这家吧,我认命!再不等了!
  四妹不知道的是一生中最坚决的选择,将会带她走向怎样坎坷的人生轨迹。
  虽然两村相邻仅两三里地,但四妹却从来没有见过李宗仁一面。
  1911年,李宗仁与四妹结为连理。当新郎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四妹滴溜溜的大眼睛理充满了惊喜,她是押对宝了!
  李宗仁不但具有军人的豪爽和洒脱,而且一脸和善、相貌英俊,让四妹一见倾心。洞房花烛夜,李宗仁做的一件事情,不但让四妹脸红耳赤,还让她下定决心,此生都随他,一心一意,死心塌地!
  那天晚上,新郎李宗仁在四妹耳边轻轻地说:我教你识字!红烛下,李宗仁温柔地牵起四妹的手,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他为她而起的新名字:李秀文。
  那时,是很少有男人愿意让女人识字的,更何况是在新婚的洞房中,秀文感到他不同于一般的耕田人,亦感到自己的一生有了可靠的依托。
  李秀文心胸宽广、豁达贤惠,见婆家清苦,姊妹多且衣衫褴褛,就从嫁妆中拿出布匹给他们做衣服。
  李宗仁在军校学业和在外从军,李秀文就在家里侍奉公婆,帮助生计,白天勤力做家务活,晚上在油灯下为小叔小姑纳鞋补衣,深得婆婆喜爱。
  李秀文最期盼的是丈夫假期回家忙里偷闲地教她识字,同时还教她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李秀文在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里尝到的一生难舍难忘的甜蜜。
  后来,李宗仁投笔从戎,到战场洒热血去了,一去就是几天,很少回家。再后来,李宗仁军旅在外,晋升到营长,就派人来接李秀文。
  在新会两年,是李秀文一生中最幸福美满的时光,可惜太短了。
  1918年,李秀文在新会生下儿子幼邻不久,便随军转移,到过很多地方。身边有了孩子,李秀文便觉行旅辛苦,也有许多不便。
  所到各地,言语既不易懂,应酬又多,李秀文觉得适应不了了,逐渐有了厌倦之意,这时候,便有人乘虚而入,李秀文却毫无还手之力。
  二、平妻制,与丈夫新欢只有和气的份
  1920年,两广战争爆发,李宗仁戎马倥偬,已无暇顾及妻儿,赶紧派人送李秀文母子回家乡,不久又把他们迁往上海,与自己的父亲住在一起。
  少了妻儿羁绊和后顾之忧的李宗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三年间,他就从营长一跃而为两广一带颇有实力的军阀。
  丈夫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的捷报传来,李秀文喜极而泣,高兴万分,然而信末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她高兴的心情顷刻跌入谷底。
  李宗仁在信中说自己在军中需人照顾,所以不得已再娶一人服伺自己,为的是减轻李秀文在远方对自己的担心与牵挂。
  卧榻之上,已另有新人,李秀文在他乡再也按耐不住了,归心似箭的她,待两广战事趋于平静,于1923年隆冬赶忙携子幼邻前往桂平与丈夫相会。
  可是见到丈夫与她的新欢迎接自己时,李秀文的心情既矛盾又痛苦,一方面丈夫觅有新欢,自己感情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恪于传统妇道,又觉得男子有三妻四妾不足为怪,况且自己长期远离丈夫,他确实需要人照顾,从这一点上看,丈夫的行为又是无可厚非的。
  思前想后,李秀文安慰自己:只要丈夫待自己如从前一样,也别无所求了。
  再看到长得身材苗条,模样俊秀又年轻的新欢郭德洁,李秀文的心又凉了半截。
  李宗仁当晚特意陪李秀文睡,在枕边对她说:我娶了德洁来,为的是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
  听到丈夫温声细语地对自己说,既轻松又坦然,仿佛这种事对李秀文毫无伤害似的,李秀文心里虽滴着血,但她也不好说什么,何况她从来不曾对李宗仁使过性子,便说"好嘛",算是答应了。
  三人行的日子里,虽稍嫌平淡,但还能相安无事,这全靠李宗仁在中间周旋。
  可是李秀文和郭德洁从出身到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她俩在李宗仁生活中的位置逐渐发生了变化,郭德洁最终取代了李秀文成了李宗仁的"外交夫人"。
  久而久之,李秀文与李宗仁虽然仍是夫妻,但生活上已不共同居处了。
  三、饱尝离别之苦
  北伐前夕,李宗仁安排李秀文母子暂避香港。李秀文每到一处,都有一大群亲友跟随,照顾婆婆、小叔子、侄儿、大嫂还有族叔等等,都落到了她的肩上。
  而儿子幼邻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成了她不幸婚姻的安慰。她这样安慰自己:我已有了个可爱的儿子,那是几多金钱也买不到的亲生骨肉啊!
  幼邻在香港念完小学后,李秀文带着众人如迁徙一般又辗转去到广州落脚。
  彼时形势对李宗仁十分不利,他已自身难保,到处避难,无暇顾及妻儿的生死。李秀文再难也把儿子拉扯大了。
  1937年7月底,日本飞机轰炸广州,李宗仁为了儿子的安全,不顾李秀文,把儿子送到美国留学。作为母亲,李秀文万般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忍痛放他走了。
  从此骨肉分离足足十年之久,李秀文仍然是孤身一人……
  1947年,幼邻携妻女从美国归来,李秀文见到外国儿媳和两个孙女,听着稚气呼唤"奶奶"的儿语,脸上才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此时她已经56岁。
  随后,李秀文携儿子一家去到北平与李宗仁团聚。
  是时,郭德洁忙于教育事业,李宗仁反而政务较闲,常常来到李秀文的住处与她谈心,与儿子聊天,与孙女逗趣,时隔多年,李宗仁和李秀文才算同享了一回天伦之乐。
  1949年,李宗仁胃病复发,严重出血,医生建议尽快设法到美国就医,李幼邻不得已,只得撇下一家老小,陪父亲飞往美国。李秀文被迫再次与儿子分离。
  为了追随儿子,李秀文辗转去到古巴,想在古巴中转去美国与丈夫儿子团聚,可是为申请入美居住证书,李秀文在这个陌生的国家足足生活了5年半,饱尝了离别的痛苦,终于与儿子孙女团聚,过上美满甜蜜的生活。
  一家欢聚,十年好景一晃而逝。随着李秀文年纪渐趋老迈,落叶归根的想法愈加迫切。
  李宗仁1965年回国后,还娶了27岁的胡蝶之女胡友松为妻,听到这个消息,李秀文一笑而之,她只想回国再看看故人。
  可是等1973年李秀文母子二人回到故土桂林时,李宗仁早已于1969年因癌症去世。故乡,早已物是人非。
  回到故乡,纵然是物是人非也是好的,李秀文一向喜欢安宁和谐的家庭生活,习惯于家庭的单调,自然恬淡地生活下去,直到1992年,才安然逝去。
  纵观李秀文的一生,从1891年到1992年,她活到102岁,可谓福、禄寿全,为世人所羡慕,但是几度沧桑,也饱尝了离别的痛苦。
  知足常乐,这是长寿的秘诀,也是李秀文的养生之道。就这样,她淡泊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写在最后:
  我把初稿发给友人看,怎料她回一句:主人公长寿的秘诀难道不是远离男人吗?女人要想活的长,远离男人是对的。
  我想想似乎又很有道理,人生悲欢无尽时,世上只有痴情女,多的是负心汉,好在李秀文有个孝顺的儿子,聊于安慰,实在不容易,人活一世,真的不用太计较夫妻感情,要享受自己独处时光!

刘少奇访苏秘闻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全国解放指日可待。5月,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秘密访苏。在这此秘密访苏中,留下了很多湮没在历史烟云深处的秘密。一,出发。当时,中国国内内战正酣围海造陆工程,让国土扩大一倍围海造陆曾是各国热衷的大型造陆工程,其中须德海和三角洲两大围海造陆工程为西欧国家荷兰排解了水灾忧患的同时大幅增加了国土面积,成为向海洋拓展陆地的的典范。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为什么要兴建祠堂?为祖先立安身之所!孝道文明贯穿始终为什么要兴建祠堂?为祖先立安身之所!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孝道文明贯穿始终,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基石,百善孝为先,联宗立庙是孝的开始,是为敬祖睦族提供活动场所。过去,帝王祭天世人皆知钗头凤,无人知他赵士程,对此,你怎么看?陆游和唐婉相处喜好,双方没得结婚。陆游写了钗头凤,尔后唐婉也和了一首,使钗头凤出各。至于赵士程真的不知晓。我的看法,诗词使人扬名所知。陆游定位是爱国诗人,他有很多诗词留世。赵世诚没如果你是宋江,你会给梁山找什么出路?哈哈哈,头条君在和我开玩笑。头条出点银子,我们各写一部巜水浒新传,来个大评比怎么样?现在怎么说也是马后炮了。即然接了问题,就回答一下吧。如果我是宋江,我给梁山找的出路绝不是招安,也袁世凯称帝失败而死,杨度给袁世凯的挽联晚清民国名人挽联20篇今日看电视剧走向共和,说道袁世凯称帝失败,忧愤而死,临死前大喊杨度误我。看到这里突然想起杨度在袁世凯死后写的挽联以及平时收录的晚清民国名人挽联,与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名人死后都得到什丰润抗战史录杨家铺战斗!杨家铺村位于丰润县城北30里的马蹄山下,有600多户人家,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丰滦迁联合县第三总区,抗日军政人员经常在这里活动。在抗日战争接近大反攻时,这里发生了一起气壮山河的战斗他是国军起义名将,55年婉拒授衔,主席指示他必须授上将古代上千年历史中,中原文明一直是日本膜拜的对象,但自明治维新之后,日军异军突起,特别是甲午年间还击败了大清海军。民国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国力日渐衰弱,日本趁机侵犯中国领土,最终发动了明史第一迷案建文帝行踪建文帝登上皇帝之后,朝廷因为朱元璋早已经为他考虑过,朝廷稳定,大权在握。而建文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的叔叔堂兄堂弟们都有一个小小的王国,担心他们势力变大,反对自己。于是,建文专诸刺杀吴王僚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认识了专诸,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当时,伍子胥去见吴王僚,用攻打楚国的种种好处来劝说吴王,吴王动了心,吴公子光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都被楚国害大秦权谋谏逐客书背后的博弈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今天我们解读一下战国后期的一篇锦绣文章,也就是后来大秦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笔者还记得我们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就有这么一篇文章,听起来特别带劲,其中让
电影长津湖书评齐帆齐微课主题打卡长津湖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面临恶劣的寒雪天气,坚决服从命令,不畏牺牲,英勇抗击美军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根据长津湖战役改编的电影。一主要故事情节(一)电影表明朝命运坎坷的宫殿经历了宫女起义皇帝放火,地位却非常重要故宫有多大呢?它占地面积有72万平方米,宫殿总共有七十多座,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为中心,房屋更达九千多间。而其中的乾清宫更吸引人关注它在众多影视剧中常出现,一生的经历可谓十穷翰林的超高地位和敛财途径穷翰林是翰林自己说的,这主要是和其他实职品级官员相比。尽管在翰林院的收入不是很高,但翰林官员的政治地位非常高,升迁速度快,敛财的机会也多。这才是进士一定要进翰林的追求和目的。七品的为伟人做饭11年,炊事员回地方任职,当地领导你来当副县长我国建立之初,作为伟人11年掌勺人的炊事员李开文,为了给国家出一份力,把工作调回家乡。谁知他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机关要将其任命为副县长。一个区区的炊事员就能当上副县长,难道仅是因为志愿军特等功臣因伤复员,部队寻找30年一定要把勋章给英雄戴上稍微熟悉战史的人都知道,一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获得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不过50余人,柴云振便是其中之一。柴云振,原名柴云正,1926年出生家庭会议决定不要拿连第的功劳说事英雄杨连第的故事(33)三十四杨玉璞的家庭会议杨玉璞先生您的儿子杨连第同志在历次工程中为祖国人民铁道建设事业立下功劳,并被选为代表我兵团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为此,我们除给杨连第同志记功和专家开车路上打望,见山梁顶一座土堆,赶紧停车红腰带断了提起陕西岐山县,众多老饕最为称道的应该是当地的名吃岐山臊子面。这道美食臊子鲜香汤味酸爽,吃了一根就停不下来。向北距离岐山县大约14里的,有一座叫凤凰山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群山环伺,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给林彪部队,徐向前部队的军事帮助前言这是朱德写给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信。当日,毛泽东就打长春问题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和参谋长刘亚楼的电报,请他们回答朱德提出的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会保留到何时?早在1980年,邓公就已给出答案1980年,国际政治新闻记者法拉奇前往北京采访邓小平,一见面,法拉奇就问了邓公一个非常尖锐敏感的问题以前在北京到处都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画像,今天我从饭店来到这里,只看到一幅,就是挂在日本人姓氏的由来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年)前,只有武士和贵族才有资格拥有姓氏。明治维新以后,法律上规定,所有国民都要有姓氏。突然间的规定,让老百姓不知所措,不知用哪个姓氏为好?可是,没有姓氏又不民国艺人(4)新中国成立才有了地位1艺人也互帮互助拜了老师,我就能在正式的相声场子演出相声了。朱阔泉先生介绍我到西单商场北场(就是现在百货商场旁边存车处那地方)的相声场子去说相声,当时跟我们一块说相声的有高德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