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傅恒6年连升9级,立3大奇功,48岁戛然而逝,乾隆含泪祭英雄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是雍正帝最倒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雍正征讨准噶尔以惨败收场,清朝损失近万人,阵亡的高级将领多达14人,雍正帝颜面尽失。
  此前,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对大清虎视眈眈。于是,雍正准备了两年时间,派遣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川陕总督岳钟琪率军10万,分西、北两路合围准噶尔,准噶尔派出精锐火枪骑兵3万余人迎战清军。双方对峙两年多。雍正八年年底,岳钟琪回京议事,准噶尔军突袭清军粮草,导致西路军惨败。次年,北路军也因为没有西路的粮草和骡马支援,失去战力,最终被准噶尔大军吞噬。
  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时,雍正帝几乎吐血。准噶尔之战是雍正帝在位期间最大的军事失利,也是雍正一生的放不下的心结。
  23年后,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发生内乱,乾隆帝打算趁机攻打噶尔丹,一雪前耻。群臣一想到雍正年间的那次惨败,都不支持出兵。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表示:"微臣支持出兵!"
  乾隆放眼望去,满朝大臣,仅有这一人可堪重托,便命他来打这场仗。
  《清史稿·列传八十八》记载:
  十九年,准噶尔内乱,诸部台吉多内附。上将用兵,谘廷臣,惟傅恒赞其议。
  一年后,伊犁大捷,乾隆封此人为一等公,并且在紫光阁功臣榜上,将此人的画像放在第一位。
  这个人,就是乾隆的小舅子、清朝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
  傅恒在清朝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的姐姐是皇后,儿子是异姓王,靠着特殊家世上位,却依然成为清朝社稷重臣。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傅恒,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位不一样的清朝肱股。一、名门出贵胄,6年升9级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弟也。
  傅恒出自满洲镶黄旗富察氏,他的姐姐正是乾隆帝的元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有清一朝,富察家族曾一度鼎盛200余年。
  根据《皇朝通志》记载,"富察"这个姓氏最早出现在唐朝末年,"时金人有旧姓蒲察者",可见富察最早被译为"蒲察"。
  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兵时,富察家族的宗长旺吉努(傅恒的六世祖)便率军归附,后来傅恒的高祖父万吉哈在和明朝作战时战死,傅恒的曾祖父哈什屯接替父亲,一度担任皇太极的前锋大将,因作战勇猛,他还曾列议政大臣,位列中枢。
  傅恒的祖父米思翰曾在康熙朝任户部尚书,因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昼夜操劳而死。傅恒的父辈人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二伯马齐,此人是康熙、雍正两朝的内阁大学士。
  马齐有兄弟四人,傅恒的父亲李荣保是老末。下图是富察家族主要人物图谱: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在200年内,富察家族靠着哈什屯、马齐、傅恒、福康安等几个关键人物,将家族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而傅恒便是家族中后期的杰出代表。
  傅恒有兄弟9人,他排行第九,其中,他的大哥未成年便夭折,二哥傅清在平定西藏叛乱中战死。乾隆登基时,傅恒才13岁。
  傅恒第一次在史书中出场,发生在乾隆五年,这一年,他入宫做了蓝翎侍卫。
  清朝的"蓝翎侍卫"隶属于领侍卫府管辖,为正六品。需要说明的是,"蓝翎侍卫"属于稀缺岗位,因为按朝廷规定,蓝翎侍卫定额90人。也就是说,每进入一个,就必须走一个,因此蓝翎侍卫便成了年轻侍卫向上晋升的重要跳板,所以,一般只有勋贵家中的子弟或武进士才能入选蓝翎侍卫。傅恒能成为蓝翎侍卫,除了他家世显赫外,还有她姐姐的关系。
  傅恒担任蓝翎侍卫不到半年,就升任头等侍卫,两年后,傅恒担任御前侍卫并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乾隆八年,傅恒直接从御前侍卫转任户部侍郎。又两年,傅恒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处行走。到了乾隆十二年初,傅恒一跃成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正式成为朝廷从一品大员。此时的傅恒,才23岁。
  从乾隆五年到乾隆十二年初,短短6年的时间内,傅恒从正六品的蓝翎侍卫到从一品的户部尚书,竟然连升9级,在乾隆朝,这是极为罕见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傅恒在仕途上如此"生猛"呢?笔者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乾隆帝实际上是一位非常自负的帝王,他刚登基的那几年,表面上依靠张廷玉、鄂尔泰等老臣,实际上一直在暗中培养属于自己的"新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讷亲,傅恒也是如此。
  第二,傅恒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家世显赫,政治背景过硬,和乾隆的关系亲厚。
  第三,乾隆一直有意立嫡子为太子,乾隆十年,富察皇后再次怀孕,傅恒随即进入了军机处。富察皇后的次子永琮死于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在此之前,傅恒已经成为户部尚书。也就是说,乾隆可能有意培养永琮的舅舅,希望他能成为嫡子的依仗。只是乾隆没有料到永琮也会夭折。
  综上所述,傅恒仕途生涯的初期之所以能有如此"开挂"的表现,一方面是乾隆从朝局角度重点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因为富察皇后和皇子永琮的原因。
  若干年后,乾隆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因为傅恒的确不似其他勋贵子弟般的平庸,他是真正的社稷重臣。二、一战定金川,弘历喜极泣
  乾隆十二年,七阿哥永琮夭折,富察皇后深陷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最终病倒。次年,皇后病情稍愈,乾隆便携皇后南巡,在路过德州时富察皇后病重,医治无效而死。
  乾隆和皇后伉俪情深,皇后的去世,让乾隆陷入深深的悲痛和自责之中。乾隆为富察皇后举办最隆重的皇后丧仪,还因丧事不谨怒斥皇长子永璜等人。
  富察皇后之死,乾隆并没有疏远富察家族,反而对后者更加重用。乾隆十三年四月,在皇后去世仅一个月后,乾隆就下旨给傅恒:
  "敕奖其勤恪,加太子太保"
  意思是,傅恒办事勤勉,加太子太保衔。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傅恒知道自己这个"太子太保"衔属于姐姐的"遗产",他也想找机会报答乾隆,证明自己。正在此时,机会来了。
  当时,远在川西北高原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攻打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乾隆帝下旨让川陕总督张广泗率军平乱。
  不料,金川地区地势险要,莎罗奔仗着地势和清军周旋,张广泗久攻不下。战事一拖再拖,这让乾隆对张广泗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乾隆派遣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讷亲前去督战。讷亲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未上过战场,结果先小胜后大败。讷亲乃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之孙,他是乾隆重点培养的新贵,如今平叛不力,让乾隆颜面尽失。结果乾隆一怒之下,用遏必隆之刀,将讷亲赐死。
  正在乾隆一筹莫展之际,傅恒毛遂自荐,恳请到前线领兵平叛。要知道,讷亲和傅恒曾经是乾隆最看重之人,讷亲兵败,若傅恒能够力挽狂澜,对乾隆来说必定是莫大的慰藉。但是,傅恒和讷亲一样,也没有战争经验,若傅恒也功败垂成,那乾隆就真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乾隆最终决定赌一把,派傅恒以户部尚书的身份署理川陕军务,并且授予他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出征当天,乾隆携诸位皇子和大学士亲自为其送行,殷切期盼之意溢于言表。
  为了支持傅恒,乾隆接连下旨,命沿途驿道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军机;又派曾经的两江总督、现任协办大学士尹继善亲自负责后勤粮草,并让后者立下军令状。
  很显然,乾隆几乎在倾全国之力来支持傅恒,只希望傅恒能够给自己长脸。历史证明,傅恒没有让乾隆失望。
  傅恒是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离开北京的,等他马不停蹄到达金川,已经是第二年正月了。
  傅恒刚到达金川便斩杀良尔吉等先前怯战的将领,立下军威,然后他亲临战阵,率领众将士接连在险要的地势下攻下敌人十余座碉堡。傅恒背部多处受伤,但仍坚持在最前沿指挥,清军因此士气大振,一鼓作气直扑敌军。莎罗奔见大势已去,最终投降。
  这是傅恒人生中第一次上战场,此战大胜,不仅奠定了傅恒在乾隆王朝的位置,更坚定了傅恒领兵打仗的信心,从此,乾隆王朝诞生了一员名将。
  自从傅恒出征,乾隆就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当捷报传至京城,乾隆帝几乎喜极而泣,他长吁一口气,决定重赏这位小舅子。《清史稿·傅恒传》云:
  ……(傅恒)师至京师,命皇长子及裕亲王等郊迎。上御殿受贺,行饮至礼。傅恒疏辞四团龙补服,上命服以入朝,复命用额亦都、佟国维故事,建宗祠,祀曾祖哈什屯以下,并追予李荣保谥,赐第东安门内,以诗落其成。
  意思是说,傅恒班师回朝时,乾隆封他为一等忠勇公,还派皇长子永璜和裕亲王广禄(顺治帝曾孙)亲自到郊外迎接。不仅如此,乾隆还破例赐傅恒四团龙补服,然后给整个富察家族建宗祠,把傅恒的祖先都追封一遍。
  《旧五代史》中有一句话,笔者一直非常喜欢:
  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
  笔者认为,作为军事指挥官,傅恒是合格的。
  笔者还认为,乾隆之所以对傅恒如此隆宠,不仅仅因为他平定了金川,更是因为傅恒为乾隆挣回了帝王的尊严。三、闪击准噶尔,热血固天山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发生内乱,准噶尔有几个小部落悄悄投降清朝,并希望清朝出兵平定准噶尔。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由于在23年前,也就是雍正九年,清军在征讨准噶尔时惨败,几位军机大臣都不同意出兵。
  关于准噶尔,笔者在这里需要赘述一下:清朝时期,蒙古分裂为三个部分,即喀尔喀蒙古(外蒙古)、漠南蒙古(内蒙古)、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帝国就是漠西的卫拉特蒙古人所建立的。"卫拉特"这个部落是音译,在明朝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被译成"瓦剌",不错,就是导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的那个瓦剌。
  所以说,准噶尔帝国和明清两代的纠葛非常深。明朝末年,皇太极驰骋关外,准噶尔部落就归顺后金,然而,清军入关后,准噶尔多次发生内乱,这个部落降而复叛,反反复复,让康熙、雍正都比价头疼,康熙帝曾三次征讨噶尔丹(准噶尔帝国大汗),虽然将其歼灭,但准噶尔随后又叛。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军机大臣们才认为,清军不能让准噶尔彻底臣服,或许是"天意",因此不能出兵。
  关键时刻,唯有傅恒同意出兵,他毛遂自荐,愿意领兵征讨准噶尔。乾隆顶住压力,同意傅恒"独自办理"此役。
  于是,傅恒先带领军机处官员搜集情报,分析雍正九年战败的原因,而后安排军事行动。傅恒趁着冬季人烟稀少时,提前将粮草悄悄藏到边疆,在次年(乾隆二十年)春天时兵分南北两路对准噶尔发动突袭。准噶尔部落虽然尽力抵抗,但最终因为准备时间仓促,部卒无法聚拢而溃败,傅恒派兵乘胜追击,最终尽数歼灭敌军精锐。
  当傅恒大军攻克伊犁的捷报传到京城时,乾隆振奋不已,回想起一年前文武百官均不赞成自己对准噶尔用兵,唯有傅恒支持,乾隆更是激动。史载:
  二十年,师克伊犁,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寻图功臣像紫光阁,上亲制赞,仍以为冠,举萧何不战居首功为比。
  意思是,因为傅恒立下大功,乾隆再次封傅恒为一等公。要知道,此前平定金川,傅恒已经被封一等公了,如今再次封公,在当时属于"旷世恩典"。傅恒不敢接受,极力推辞,说到激动处,竟然声泪俱下,乾隆最终收回成命。不久后,乾隆将命人绘制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位居第一位。
  在清朝历史上,有三位将领对新疆融入中华民族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位将领就是本文的主角傅恒,他将准噶尔部落彻底击败,后者从此一蹶不振,让新疆纳入清朝版图。
  第二位将领是兆惠,他出兵征服天山南路,如此,天山南北都并入清帝国。
  第三位将领是晚清名臣左宗棠,他因抗击外敌收复新疆而被大家熟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管他们在清朝获得过多大的封赏,也不管他们为哪个王朝效力,历史将铭记这些对祖国统一有着杰出贡献的英雄。四、血染黄金甲,名将陨归途
  傅恒虽然立下大功,但他为人十分谦和。例如,曾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清朝文学家赵翼在军机处当差时,因为生活拮据,一顶貂皮帽子戴了三年。傅恒见赵翼帽子破旧,便赠送他五十金,让他换一顶新帽子。结果赵翼把钱用做补贴家用,并没有换帽子。傅恒见到后,一笑置之。
  傅恒身为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在朝中素有声望,史书中甚至没有记载他有什么缺点。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再次带兵出征,这一次出征虽然是他主动的,但也可以说是被逼无奈。
  众所周知,当年清军入关,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虽不是纯臣,但他对缅甸尚有震慑作用。三藩之乱爆发后,清朝在南方没有了屏障,缅甸国便躁动起来。乾隆三十年,缅甸大军袭扰云南边境,乾隆命云贵总督刘藻率军镇压,刘藻战败,在乾隆盛怒之下,刘藻自刎谢罪。
  而后,乾隆调陕甘总督杨应琚担任云贵总督,杨应琚久经沙场,他和缅人一战,竟然失手战败,为了不被乾隆责怪,他谎报军情,结果事情败露,乾隆勒令杨应琚自尽。
  无奈之下,乾隆又调富察·明瑞担任云贵总督。明瑞的父亲名叫傅文,是傅恒亲哥哥。换句话说,明瑞是傅恒的亲侄子,他早年曾担任伊犁将军,在傅恒麾下打过仗,立过战功,是战场上真刀真枪走出来的汉子。但是,缅甸的地理环境和新疆有太大不同,明瑞到达边境后,明显"水土不服",他不仅吃了败仗,还被缅人包围,在力战无果的情况下,富察·明瑞自缢而死。
  四年之内,接连三任总督因征缅不力而自杀,最后一个失利的云贵总督竟然是傅恒的亲侄子。傅恒作为乾隆朝的领班军机大臣,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给乾隆一个交代,乾隆必然会为难富察家族。于是,为了大清朝,也为了家族荣誉,傅恒决定亲自出战。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料峭的寒风仍在,傅恒踏上征程。路上的两个月时间内,傅恒已经制定好了作战方案:用步兵突袭来牵制缅甸主力,然后用水军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于是,傅恒刚出北京城,便命人用八百里加急给湖广总督送信,命他召集工匠秘密赶造战船。
  当年五月,傅恒赶到云南,在一番准备之后,他发兵31000人突袭腾越,初战告捷。九月,正在缅军逐渐聚拢,准备在陆路和傅恒对峙的时候,傅恒突然下令水军冲击,接连攻破缅军前沿军事重镇新街。而后,傅恒下令全力攻击被缅军占领的水陆要道老官屯。缅军这时才回过神来,不得不回师奋力抵抗,于是,清军和缅军在老官屯展开大战,血流成河。
  随着战争的延续,战场上逐渐发生了两件诡异的事情:第一是缅军的抵抗力逐渐减弱,第二是清军的攻击力也逐渐减弱。
  缅军的抵抗力渐弱是因为他们在清军的炮火下伤亡惨重。而清军的攻击力衰退却另有隐情。《清史稿·傅恒传》记载:
  师久攻坚,士卒染瘴多物故,水陆军三万一千,至是仅存一万三千。
  原来,傅恒带来的将士都是北方八旗精锐,他们虽然军纪严明,但受不了南方"烟瘴",随着战场上流血和蚊虫的传播,有一半以上的官兵都因身患传染病而死。
  当时,傅恒身染重病,腹泻一天比一天严重。但傅恒下令严守秘密,不允许任何人将军中死伤情况外泄。傅恒的决定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原来,清军大面积死于传染病,缅甸国王并不知情,几天后,他们慑于清军的威力,最终决定罢兵乞和。傅恒"见好就收",同意缅王的求和。傅恒将实际情况报给乾隆,请旨撤军,这场征缅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乾隆三十四年,在大军回京的路上,傅恒病情恶化,当年七月,傅恒病逝于归途,终年48岁。
  五、紫微坠天边,乾隆祭名将
  清朝文学家袁枚和傅恒乃是同时代之人,傅恒去世后,袁枚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捧日雍容三十年,一朝星坠紫薇边。
  恩虽外戚才原大,病为南征死更贤。
  忍见圣躬亲奠泪?更无内相力回天。
  夕阳望断貂蝉影,羽尽黄门尽黯然。
  少年曾作霍嫖姚,洗甲金川赋早朝。
  袁枚把傅恒比作清朝的紫微星,并且把傅恒去世后,乾隆帝含泪祭奠傅恒的情形描述下来,感人至深。实际上,这并非是袁枚虚构。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傅恒的突然离世,让乾隆一时难以接受,待傅恒的灵柩运到京城府中,乾隆亲临祭奠,扶棺泪流不止。乾隆下旨谥傅恒"文忠",并要求按照皇家宗室礼仪给傅恒下葬。此后,乾隆多次作诗悼念傅恒。
  傅恒死后,他的儿子福康安也成长为清朝将领。福康安曾破格被乾隆封为贝子(清朝只有宗室子弟才能被封为贝子)。嘉庆元年,福康安在征战途中病逝,太上皇乾隆下旨追封福康安为异姓王(郡王),以示对富察家族的荣宠。
  然而,在傅恒、福康安父子之后,富察家族表面虽仍然鲜亮,但再未达到此前的高度。
  清朝的名将并不多,乾隆在位60年,真正算得上名将的也就傅恒和阿桂两人,傅恒一生为清朝立下三大奇功,分别是:平定金川、征讨准噶尔和督师缅甸。乾隆帝自诩"十全老人",其中,"十全"中有三项是傅恒创造的,倘若傅恒没有英年早逝,或许能为大清创造更多的辉煌。
  笔者认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管他是哪个朝代,不管他出自哪个民族、也不管为哪个帝王效力,我们首先要看这个人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融合有没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本文,笔者不评价乾隆帝的功过,不评论清朝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仅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角度来说,傅恒对乾隆朝,对于大清,乃至于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功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中华儿女应当不忘前辈之勇,奋勇自强,以我们的本领和智慧守护和平,爱我中华!

谁说中原皇帝不娶大汗的女儿?清朝肇祖就是大明宣德帝的小舅子很多人问古代和亲为什么通常不让皇帝皇子娶大汗的女儿呢?有,只是不宣传而已,刻意回避。后宫往往会成为重要的权力部门,嫔妃的外戚往往是非常强大的势力。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女芈八子权郭汝瑰潜伏国民党内部18年,不贪财不好色,杜聿明多次怀疑是共谍电视剧大决战里,杜聿明怀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是共谍,理由是他太清廉了。郭汝瑰确实是共谍。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加入共产党了。后来他回到自己的堂兄四川军阀郭汝栋部做兵运。蒋介石背叛太宗皇帝李世民作为一名篡权夺位者,为何如此受追捧?(二)书接上回此时的李世民,权势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但同时,他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因为在和刘黑闼一战之前,李渊和李建成束缚李世民的心思,已经昭露无疑。所以在征讨刘黑闼的同时,李世康熙的几任皇后了解清朝历史的,或者喜欢看清穿小说的都知道,康熙皇帝文治武功都不错,教出的儿子也一个比一个厉害,但是说,康熙皇帝有点克妻克子,在前半生,儿子死的多,当然这一点哪个皇帝后宫都不可避免唐朝为啥要设立节度使,难道皇帝看不出来这是对他的威胁吗?节度使,又被称为节制调度使,最初只是地方上的军事长官。这玩意儿在唐朝初期就已经很流行了,到了唐玄宗时代几乎风靡全国。随便某个地盘上,都有节度使的影子。提到节度使,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秋收起义后1个师长1个团长叛变,为何另外2个团长下落不明?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红军的一次武装革命,这次起义是与南昌起义有同等重要意义,都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在这场起义中,由于错误路线的不断干涉,致使起义队伍在进攻中受挫,形势叶帅曾任八路军总参谋长,1949年为何是林彪下级?四野发展太迅猛1937年8月25日,陕北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剑英出任总指挥部参谋长,而林彪则出任第115师师长,两人不久均被军事委员会授予了中将职务军衔。从职务和级别上说,总河北一弹棉花老汉,潜伏东陵10多年用自制钥匙,差点把皇陵搬空六十多岁的垂垂老者,走街串巷的弹着棉花,他只用一把自制的铁片钥匙,打开了尘封多年的清东陵墓门。飞扬的尘土,沉重的石门,阴森的墓道,满布的机关。皇陵,历代君王的安息之地,遍地的金珠异汉阙天河故事1刘邦正要攻打胡陵,忽然有人大喊着赶来第一章乱世出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奇特的思潮,老严把它命名为慕汉情结。所谓老严不是别人,就是本书的作者,一个在新疆的四川人,陪着大家看这本书的人。这种思潮在唐朝尤为明显。唐代诗人喜1965年彭德怀将赴西南三线,与杨尚昆辞行,杨尚昆你要振作精神前言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元帅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他在悼词中说道彭德怀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创始隋杨吴南唐这三个政权都在扬州定都,为什么扬州不能入古都之列?题主自己都说了,扬州只是隋朝的陪都,五代时期相继做过吴和南唐的首都和东都,既然是说古都,起码得当过一个存续时间比较长,疆域比较大,在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政权的首都吧。隋朝首都在长安
毛主席对杨开智影响多大?冒险护妹妹孩子周全,同意女儿参加革命前言1949年8月份,毛泽东收到了来自湖南老家的一封信,信是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寄来的,看着信上面熟悉的字迹,毛泽东倍感亲切。对于板仓杨家,毛泽东心里始终存有愧疚之情,特别是对自己的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袁绍曹操一共召集了有18路兵马,组成关东联军,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共同讨伐董卓。1,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2,冀州刺史韩馥。3,豫州刺史孔伷。4,兖州刺史刘岱。5,河内郡太守王匡。6老红军负伤流落民间,建国后,开国大将写信请酌情给他安排工作1955年授衔时,负责评衔工作的部门,因为一件事,找到了毛主席,该给那些任职很低,甚至没有任职的老红军,评一个什么军衔?在土地革命时期最鼎盛时,红军有几十万人,但是经过长期的战争洗起义部队入朝参战,会不会出问题?总理安慰董其武要有信心作者我看行历史1950年10月19日,彭总带领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后,绥远起义部队将领董其武将军奉命进京开会,研究绥远起义入朝参战事宜。不料,他在会上听到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坏消息。原绥1974年彭德怀病重,周恩来派人探望,彭我还想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前言1965年9月11日,北京市长彭真来到了彭德怀元帅所住的吴家花园,向他宣布了组织上做出的决定。党中央决定派彭德怀去西南地区工作,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总指挥。周恩来与彭德怀在邓小平点名陈丕显到总政工作,余秋里托王震反映我想和他换一换前言图1980年,陈丕显陪同邓小平一起视察武钢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与朱老总率领的红军胜利在井冈山会师。就在红军力量逐渐壮大的时候,许许多多有志于为全中国人改变命运的青年参加少将军医到中南海请求拨款3千万购买设备,毛泽东我再给你加个001持枪面见毛泽东1950年年底的一天,一位51岁的老军人火急火燎地来到中南海门口,掏出证件给警卫员查看,请求面见毛泽东。警卫员核查身份后,正准备放行,忽然发现此人居然佩戴手枪。中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一度设想学习苏联取消政治委员,罗荣桓坚决反对,毛泽东坚持以我为主,保持光荣传统文夏明星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军队长期处于战争环境,残酷的斗争使各部队必须独立自主,各自为战。在统一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指挥制度编制纪律都是根据当时当地战争环境需要制定的。当时,各大战苏联曾提出一个条件,接受就归还北方2岛,日本为何不敢答应?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但有些国家已经按捺不住,想要趁火打劫,日本就是其中之一。俄乌冲突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不仅紧随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还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科技产品,还非常强硬地就北方老挝是什么样的国家,法国和老挝是什么关系(古文)老挝,或有称寮国者,居中南(半岛)之中,四面无海。唐时有真腊国,据中南而王,称小强。唐中宗神龙(705年至707年)复位,真腊分为二,南为水真腊,北为陆真腊。都文单,今万象也,其地风云丝路月总明年轻探险家刘衍淮和他的国际家庭2021年,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和巴丁娜他乡月明走在中国十五年(19351949)的出版,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地发生巨变的大时代,经由刘衍淮巴丁娜夫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