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康熙初次与孙子乾隆见面时,惊讶到放下了手中的杯子,是真的吗?

  8岁登基,14岁亲政,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平定三藩之乱、一统台湾、三征噶尔丹……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标榜仁政,发展经济,开启了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中的另一个主角,则是他的孙子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在位60年(为表孝心,比康熙少一年),在位期间延续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并发展到最高峰。
  历史上关于祖孙两人的宫廷秘闱,举不胜书,外间难得其详。
  那么康熙和乾隆的关系到底如何?有传言说,康熙初次与孙子乾隆见面时,惊讶到放下了手中的杯子,是真的吗?
  乾隆身世与天资
  康熙帝一生后妃众多,子孙众多,有子35人,孙97人,仅老四雍亲王胤禛这一脉,在康熙临死前(1722年)仍存于世的孙子就有:弘时,弘历,弘昼,福慧四子(福沛、弘瞻尚未出生)。
  胤禛
  皇长子胤禔,育有十五子(后三子雍正年生)。
  二阿哥胤礽,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刚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后经两立两废,从小深受康熙恩宠喜爱。
  或爱屋及乌,其二子弘晳自小被养育宫中,与祖父康熙感情亲厚。
  三子胤祉,书法骑射俱佳,在众皇子中极为瞩目,生十二子。
  八子胤禩,少时为惠妃抚养,自幼备受康熙喜爱,是当时最年轻的被封爵的皇子。
  十四阿哥胤祯,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却曾西征领兵出征,功勋卓著,为保卫国家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有四子。
  而四子雍亲王胤禛,生母为乌雅氏出身低微,又并无功绩,所以在康熙的一众儿子中,一开始并不出众,曾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乌雅氏
  所以作为雍正儿子的乾隆从小一直未曾见过祖父康熙,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雍正并非真的与世无争。
  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当年的九子夺嫡何其凶险,以至于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
  作为最后的赢家,雍正身处其中又怎可能独善其身,真的出淤泥而不染?不论雍正多么标榜自己与世无争,明里暗里都免不了做一番布置。
  当时雍正的几个皇子中,弘时为长,却年少放纵,行事不谨,雍正对其颇为失望;
  而弘历年纪虽小,出身不高(生母雍王府藩邸格格——低阶妾),却机敏聪颖,伶俐好学,相传六岁即能背诵《爱莲说》,自然更受父亲雍正看重。
  于是,在雍正把握到了康熙晚年因九子夺嫡而失望空虚,需要得到亲情的精神慰藉的心理后,便有意想让乾隆去讨得祖父康熙的欢心。
  当时的具体情形现已不可知,但不论有意或无意,少年乾隆最终以皇孙弘历的身份,在十一岁这年被带到了祖父康熙的面前。
  少承祖恩
  事实上,康熙初次见到孙子乾隆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
  阳春三月,圆明园花开正好,雍正陪侍康熙于圆明园观花避暑。
  十一岁的乾隆就是在这时,第一次见到了后来影响了他一生的祖父康熙。
  雍正告诉自己的父皇康熙,说自己有两个儿子,已经十一岁了,却还一直未曾见过皇祖父。
  康熙当即兴致颇好地说道,那就带来见见吧。
  于是,弘历和弟弟弘昼(与弘历同年),就这样被带到了康熙的面前。
  十一岁的少年,正是眉清目秀,身形挺拔的样子。
  弘历行礼参拜时,举止温文尔雅,被问起功课时,还将所学经书大大方方地背了下来,一字不差。
  行事沉稳,谈吐得宜,尽显天家风范,光芒一下子掩盖住了行事拘谨的弟弟,康熙见了,过目难忘,不禁惊讶地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考较了几番,弘历都对答如流,于是康熙心里就更加满意了,不由地抚掌赞叹。
  第二年,雍正又请父亲康熙避暑赏园,将乾隆作为一张王牌又打了一次。
  雍正再次将乾隆推荐给了康熙,而这一次的反响就更加好了,康熙对乾隆爱抚备至,即命将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接近乾隆居住畅春园),赐为乾隆起居读书之所。
  自此,乾隆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后一直随侍康熙左右。
  后来乾隆随康熙在避暑山庄时,更是得康熙亲自授课。
  不仅意在教诲,即使是日常批阅奏章,接见官员时,康熙也并不避讳,乾隆因此受益良多,继位后也时常感念。
  一次狩猎,乾隆连中五箭,使得康熙龙颜大悦,不仅称赞了乾隆的箭法,甚至还赐了黄马褂。
  回到北京之后,康熙更是决定要将乾隆接进宫抚养。
  康熙
  为了便于祖孙俩时常亲近,乾隆居住在离康熙寝宫乾清宫不远的毓庆宫,随祖父学习统治权术。
  十二岁的乾隆,俨然成了当时康熙膝下最得宠的皇孙,这对当时的雍正来说,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
  甚至后来,雍正成为"九子夺嫡"最后的赢家——于康熙去世后荣登大宝,很难说不是因为"父凭子贵",沾了儿子的光,从而在一众皇子中更加受康熙帝看重。
  因此,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一直有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之说流传。
  真伪之辨
  其实,关于康熙与乾隆初次见面的记载,主要见于《清高宗实录》以及乾隆在自己御制诗中批注。
  《清高宗实录》卷一记载,"(乾隆)祇谒圣祖于圆明园之镂月开云,见即惊爱,命养育宫中……"在《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乾隆曾追述此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祖(康熙)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
  但实际上,《清高宗实录》是乾隆朝的官书,并不是康熙朝的记载,有作伪可能,而乾隆本人所言,主观性就更大了。
  所以,想探究康熙与乾隆的关系究竟如何,还需要更多的史料,从侧面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
  有趣的是,《清高宗实录》对另一件重要的事有着更多记载,"(乾隆)入永安莽喀围场,命侍卫引射熊……圣祖御枪殪之……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子后……"
  这两句话其实暗含的是一件事,康熙生前已预定将传位给雍正,并最终要由乾隆继承皇位。
  换句话说,那些康熙对乾隆毫不掩饰的偏爱和赞美,其意义不仅仅是祖父对孙子的疼爱与看重,还隐含着康熙希望将来由乾隆继承帝统的愿望。
  皇位继承竟然隔代指定,世所罕见!
  康熙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去世,相处一共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史书所说隔代指定为真,那么也只剩康熙特别喜爱乾隆这个孙子这一个解释了。
  如果解释成立,康熙真的喜欢乾隆到指定皇位继承的程度,那么康熙初次见到孙子乾隆时,惊讶地放下了杯子,也就很好理解了。
  《清高宗实录》不能尽信,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也记载了这件事。
  清代历史笔记《啸亭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圣祖初见于藩邸牡丹台,喜曰:‘此子福过于予’。乃命育诸禁庭……"
  其作者昭梿(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为清皇室近支宗室,且《啸亭杂录》以记载清代掌故翔实著称,历来受学术界重视,故有一定可信度。
  还有一份更早的史料记载,早到康熙刚刚逝世,雍正初始登基。
  《朝鲜李朝实录》中景宗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有这样的记载:
  "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召阁老马齐言曰:‘……胤禛第二子(存活的皇子中,弘历排行第二)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这份朝鲜的历史文献,是关于康熙死后皇位继承的最详尽、具体的资料,比清代的官方史书及历史笔记都要早得多。
  由此,可以姑且认为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虽然于理不合,但确有此事。
  或许当年初次见面,康熙正是惊讶于乾隆的天纵英姿,有预感和欣慰大清江山后继有人,才一时讶异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无论如何,往事不可追,乾隆一生都感念祖父康熙的恩遇,也算是在祖父的庇佑下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雍正遗诏》中言:"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这段特殊的祖孙情,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
  今天来看,乾隆最终并没有辜负祖父康熙的期望,政事勤勉,励精图治,延续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虽晚年奢靡喜功,也使得清朝国运开始由盛转衰,但封建王朝一事,本来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就不是长久之道。
  参考文献:
  [1]张羽新.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于雍正考——雍正夺嫡辨正[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01):12-20.
  [2]张斌(羽冲),李建宏.简论康、乾二帝的祖孙情结[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3):85-87.

她18岁嫁董存瑞,22岁丧夫后被婆婆逼改嫁,结局悲惨令人唏嘘当晨曦散落,公园里熙熙攘攘,有的人在散步,有的人在晨跑。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美好生活的一天开始了。学校里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夜幕降司马懿夺取曹魏江山靠熬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懿最终夺取了曹魏政权一统三国归晋,其中的奥秘在于一长寿。曹操离世之前还多次嘱托后人司马懿此人定要严加防范,但换了三代人也没能熬过司马懿,曹丕曹叡到曹家第四代君主曹看过晋朝155年就懂,夺人基业的司马懿家,被刘裕灭族不冤枉晋朝历史,是一言难尽的历史。这历史起点,以厚黑学大师司马懿的崛起开始,用阴谋勾算方式,篡夺魏国江山的他,用自己的狠辣手腕,还有铁血作风,给晋朝江山打下坚实基础,也让其人在后世备受诟1968年,李讷主动请缨抗美援越,毛主席听后极力反对我不同意前言1955年,法国军队从越南撤退之后,美国便像当年阻挠朝鲜半岛一样,阻挠着越南的统一,随着战事的升级,胡宗南派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来到北京,请求支援。刘少奇给与了明确的答复我们满清格格流落街头,章士钊有意帮助,请求中央照顾,主席同意引言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亡于1912年2月。清朝灭亡后,不少皇室的贵族开始走向没落,他们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不得不自食其力,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下去。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对清毛主席麾下的五虎上将,谁战功第一?谁书法最好?毛主席麾下将星如云,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60位少将,个个都是能征善战战功赫赫的帅才或将才。其中,尤以4位元帅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与大将粟裕的战功为什么二战法国没有把马奇诺防线延伸到北面把法国边境全部包起来?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不长篇大论,简单说说。马奇诺防线其实只防御了法国北部的一部分,也就是法国同德国接壤的国境线。马奇诺防线向南到法国和瑞士边界为止。为什么马奇诺防线不涵盖同瑞士的国长津湖战后紧张空气数月不散,陈赓入朝药到病除,彭总真有一套陈赓大将是开国诸将帅中少见的性情中人,他为人活泼开朗,性格幽默,极富感染力,走到哪都能带来快活的空气。1951年6月他听说朝鲜前线打得很难,不顾身体有伤主动请缨到前线去。毛主席和彭歌声托起可克达拉文蒋晓华摄影王新平这是一片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就曾涉足的土地。细君公主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黄鹄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大明的首辅经历明朝由治入乱,圆滑怯懦的李东阳李东阳,字宾之,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上苍在李东阳身上颇为公平,给了他一个很差的出身(军户)的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天才般的头脑。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你看看秦国当年的兵器,有多先进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直至公元1912年宣统帝宣布退位,中华民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而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国在战国初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不是最强大的国家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来源人民日报张富清穿着老式军装敬军礼(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程敏摄7月1日,97岁的张富清早早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她23岁为国牺牲,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弟弟苦寻64年在墓地痛哭2019年9月4日,河南漯河市烈士陵园里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一位耄耋老人拄着拐杖步履匆匆地向前走,后面还跟着一群人,嘴里止不住地劝说爸,您慢点儿!图1然而他却对儿子的话置若罔闻,又走两朝风云(五二)高湛为高纬继承皇位费尽心机,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高湛继承高演的皇位后残暴不堪,干出了不少昏君暴君的事情。高湛的执政也引发了高氏宗族和鲜卑贵族的诸多内乱,使得北齐处于内忧外患中,国力不断地衰退。由于高湛的皇位不稳,所以他采取了很多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帝就赐死了和珅,纪晓岚的下场如何乾隆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珅呢?因为见不得人的事,他可以让和珅干,比如国库没钱了,又不好向老百姓加税,所以让和珅去贪。给和珅权利,想贪多少贪多少,这样和珅肯定会死命效忠,以乾隆的能力权利刘邦临死前为何不处死吕后,以确保戚夫人母子安危?自秦始皇一通六国,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皇帝,前面三个都在秦朝,秦朝因为秦始皇死之后,胡亥赐死扶苏,以阴谋上位,又将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全部杀害,胡亥本人又死于赵高之手,秦朝因为鸿门宴前后的刘邦刘邦和项羽原来同在楚怀王的属下。在武装反秦目的下,他们站在同一面旗帜之下,表现出非同凡响的气概。公元前208年,秦王朝派兵攻打自立不久的赵国,赵王向反秦势力最强的楚怀王求援。楚怀王89岁王心刚,与患病妻子恩爱60年不离不弃,儿女已是亿万富翁在新中国加紧建设的时期,文艺界也出现了很长一段百花齐放的光辉岁月。在这段期间,我国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很多年龄稍长的人对于王心刚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他是那个时代文艺界的佼佼者开国大典上,40名女便衣潜伏天安门城楼,军统赛狸猫知难而退1949年10月1日,当中国的开国大典进行之时,正在巡逻的北京市公安局便衣警察大队发现一个异常的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频频用照相机进行拍摄股场如战场,师出必有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派出十万精兵,万名骑兵,企图攻占许都,夺回汉天子,消灭曹操,以便自己称孤道寡,取汉而代之,结果没想到自己因为师出无名,公然与朝廷作对,犯了众怒,最后被曹操假如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是怎样?大夫只有一种下场当今人们形容一个人医术高超时,往往会说其是华佗在世。提起华佗,人们都很熟悉,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医,许多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能轻松解决。就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对华佗尊敬有加,只因九一八的时候这两人在哪里?张学良晚年回忆我去剧院看梅兰芳了九一八这个悲惨的时刻,相信很多中华民族的同胞都不会忘记。然而就在当天,中国政府和东北当局的军政要人,居然什么也没有觉察到。关于九一八最重要的两个当事人,那一天他们在哪里?而当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