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这几位能处,给母校捐赠是真实在

  《事林广记》中的南宋太学平面图
  宋代鎏金葵口酒盏
  宋代芙蓉花瓣纹金碗
  成就越大,对母校的捐赠就得越多
  2022年初春,"艾瑞深校友会网"公布《2021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100强》,清华大学以47.2亿元的校友捐赠名列榜首,北京大学以41.97亿元的校友捐赠排名第二。在这份榜单上,有9所大学的校友捐赠超过10亿元,就连排名垫底的几所高校也分别收到了几千万元的校友捐赠。
  有评论说,功成名就的毕业生回馈母校,以前是剑桥、哈佛、麻省理工等国外名校的传统,如今终于成了国内高校的流行风,值得庆贺。但我们只要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宋朝学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到了南宋后期,太学甚至还形成一个定例:成就越大的学生,对母校的捐赠就得越多。
  具体点儿讲,这个定例是这样的:
  "太学先达归斋,各有光斋之礼……宰执则送金饭碗一只,状元则送镀金魁星杯盘一副。帅漕新除,各斋十八界二百千、酒十樽。"
  翻成大白话,就是说那些早年在太学读书的达官显贵重返母校,各自都会给他们原先的班级捐钱捐物。如果是宰相、副相、枢密使之类的朝廷大员,每人会捐一只金饭碗;如果是新科状元,要捐一套镀金的魁星杯盘;如果刚刚被任命为安抚使、转运使、常平使、提刑等高级地方官,则要捐给本班第十八界会子200贯,再加上10桶酒。
  所谓"第十八界会子",指的是南宋朝廷发行的第十八套纸币,大约在公元1250年前后流通于江浙地区。查《金泥玉屑丛考》,南宋纸币最初坚挺,后来贬值,面值200贯的"十八界会子"只能兑换铜钱50贯,如果购买稻米,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万元。
  在南宋,安抚使管军,转运使管钱,常平使负责茶盐专卖,提刑负责审理刑狱,这些官职的实权都相当于省级首长,从太学毕业的学生能混到这四顶乌纱帽里的任何一顶,都算得上功成名就。可是,他们却只捐给母校几万元(不算额外捐赠的那10桶酒),而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是不是太小气了呢?
  我们不妨捋一捋。
  首先,现在的学生出路很广,既可以从政,也可以经商,还可以去搞科研,从任何一所名校的毕业生冒出来几个亿万富翁,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学校想得到大笔捐赠,有的是人脉,有的是机会。而宋朝太学本来就为了培养和储备行政人才而设立的,太学生的主要出路就是当官,而当官的合法收入只有俸禄和朝廷赏赐。如果要求一个太学生为母校捐赠很多很多钱,那只能逼着他去当巨贪了。
  其次,现代高校需要的经费极多,建楼、建图书馆、建实验室,设立各种奖学金,攻克理工类的高精尖课题,哪个项目都需要巨额资金,仅靠国家拨款是很难填补缺口的。宋朝太学却是纯粹官办的小型文科院校,占地面积小得可怜,在校人数少得可怜(待会儿我们会讲宋朝太学有多少学生),老师只教儒家经典,学生只攻儒家经典,有吃有住有书有纸笔足矣,朝廷每年拨付的经费都花不完,并不需要校友倾囊相助。
  班里有几只"金饭碗",就代表出过几个宰相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并不需要校友出钱,那么宋朝太学为什么还要接受捐赠呢?
  目的其实很单纯:为了激励在校学生,为了让太学各班级展开竞争。
  相信细心的朋友看得出来,那些从太学走出来的达官显贵做捐赠时,并不是捐给学校,而是捐给班级。在南宋后期,太学总共分为20个斋,也就是20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名字,包括"正心斋""诚意斋""循理斋""养正斋""持志斋""守约斋""习是斋""果行斋""观化斋""存心斋""笃信斋""务本斋"……无论哪个斋出了状元,出了高官,出了大学问家,都只给那个斋捐赠。
  刚入学的太学生想知道哪个斋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多,只要数数哪个斋获赠的东西更多就行了。比如说,"存心斋"供着两只金饭碗,说明此斋曾经培养出两个宰相。比如说,"观化斋"新得几百桶酒,说明此斋刚刚又有一批校友被任命为地方高官。在这些斋读书的学子喝着美酒,看着金饭碗,自然会有自豪感,自然会下意识地加倍努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飞黄腾达,光耀本斋。其他斋的学子在本斋里看不到金饭碗,看不到镀金的魁星杯盘,也一直没机会品尝某位校友送来的美酒,就会觉得羞耻,就会知耻而后勇,暗暗发下誓言,有朝一日必定让自己班级扬眉吐气。
  现在学校教学楼墙壁上大多挂着名人画像,中外名人都有,例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鲁迅、叶圣陶、华罗庚……宋朝太学逢年过节,各班级则会将本斋的名人校友写在教室大门上,大家集体朝他们的名字鞠躬行礼。
  以南宋太学为例,状元王十朋曾经在"观化斋"读书,后来当上太子的老师,被封龙图阁学士,所以他的名字被刻在"观化斋"大门上;理学名家杨简曾经在"循理斋"读书,后来考中进士,做了知府,所以他的名字被刻在"循理斋"大门上;陆游的好友巩丰先后在"存心斋"和"果行斋"读书,后来考中进士,做到江东提刑,所以他的名字被刻在"存心斋"和"果行斋"的大门上,同时被这两个班级的学生顶礼膜拜。都是用名人来激励学生,我们现在是用全世界的名人,宋朝太学则只用校友中的名人,这样更有亲切感。
  范仲淹王安石,直接推动了宋朝太学创立和改革
  巩丰、杨简、王十朋,现代人看到这几位的名字,可能并不熟悉,下面说说那些能被大伙熟知的太学名人。
  第一位,李清照的前任老公赵明诚。赵明诚曾在北宋太学读书,直到跟李清照结婚时,还没有从太学毕业。后来他不仅成了著名的金石学家,在仕途上也相当了不起——南宋初年曾经担任江东安抚使,相当于军区最高长官。
  第二位,苏东坡的高足秦少游。公元1088年,秦少游经人举荐,做了太学博士,相当于现在的正教授。可惜的是,刚到太学没几天,秦少游就被苏东坡的政敌弹劾,丢掉了职位。而秦少游的父亲早年则在太学读书,据说他仰慕一个名叫王观的同学,所以才给秦少游取名秦观。更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后陆游出生,陆游的母亲仰慕秦少游的才华,所以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意思是希望儿子能像秦观那样有才华。
  第三位,辛弃疾的岳父范邦彦。宋徽宗在位时,范邦彦在太学读书,直到北宋灭亡才被迫离校。北宋覆亡,北方成了金国人的天下,范邦彦考中金国进士,被派到蔡州息县(今河南息县)当县令,他率领全县官民归降南宋,又成了南宋的官员。
  宋朝名人当中,很多都跟太学有缘,有的是在太学读书,有的是在太学教书。像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范成大的堂哥范成象,当年都在太学待过。其中李格非担任太学博士,晁补之担任太学正,范成象担任太学录。太学博士相当于正教授,太学正相当于风纪官,太学录相当于风纪官的助手。
  还有两位名气更大的牛人,直接推动了宋朝太学的创立和改革。这两位牛人分别是范仲淹和王安石。
  宋朝最初没有太学,只有国子学,而国子学只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一手清理官场,一手振兴教育。范仲淹先在京城开封设立"四门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然后他又将四门学改成太学,并且开始扩招。四门学改名太学时,在校生最多不能超过200人;几年以后,太学扩招到600人。这样一来,基层官员也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太学读书,享受最高规格的官办教育。
  宋神宗在位时,王安石推行变法,尝试废除科举,只用太学培养行政人才。在王安石的推动下,太学继续扩招,学生数量从600人暴增到2400人。这2400人被分进80个班级(南宋缩减到20个班级),又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和"外舍生",上舍生100人,内舍生300人,外舍生2000人。其中上舍生又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上舍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做官;中等上舍生可以绕过解试和省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上舍生可以绕过解试,参加省试和殿试。在宋朝,以上制度叫做"三舍法",又叫"舍选法"。
  连续两年担任学生会干部,再经举荐就能免试做官
  宋朝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参加地方州府官员主持的解试,第二个环节是参加中央礼部主持的省试,最后一个环节是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只有三个环节全部通过,才能成为进士。进士再参加吏部主持的选官考试,才能得到官职。从解试到选官考试,淘汰率极高,成功率极低。北宋大臣上官均做过统计:"选于十数万之中,而取其二三百。"全国十几万考生参加解试,最终获得做官资格的只有二三百人而已。可是再看太学生,居然有机会免试做官,或者绕过淘汰率极高的解试和省试,直接参加殿试,跟普通考生相比,实在是占到了天大的便宜。
  不过,太学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王安石变法以后,各地学生想入太学,必须有州县官员的举荐信,还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刚进太学,最初只能当外舍生,不用交学费,但也没有任何补贴;外舍生每月一"月书",每季一"季考",每年一"岁考",每次成绩都优秀,才有资格变成内舍生,享受到每月几百文的伙食补助;内舍生也是考试不断,连续三年品学兼优,经太学博士和太学正、太学录多人保举,才有资格升为上舍生;然后上舍生继续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者,有机会当"斋长""斋谕""职事学正""职事学录",也就是班长、副班长、见习风纪官、见习辅导员;连续两年担任学生会干部,再经太学官员举荐,才能免试做官。
  除了考得勤,太学的纪律也很严格。南宋文人周密在太学读书多年,我们不妨听他讲讲南宋太学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手段。
  最轻的惩罚是"关假",三个月之内没有假期,别人节假日可以出校门,违纪生不许。
  稍重的惩罚是"迁斋",从排名靠前的班级里赶出去,搬到排名靠后的班级。如果本来所在的班级就垫底,那就去小黑屋就读。太学里的小黑屋,类似监狱里的禁闭室,当时叫做"自讼斋",自做自吃,不许出去,不能跟同学交谈。
  最重的惩罚是"夏楚",也就是用荆条抽屁股。实施这种惩罚时,全校学生集合,太学官员让学生干部宣读罪状,然后让人剥去违纪学生的衣服,抽打几下,赶出校门。
  从北宋中叶到南宋末年,宋朝皇帝都非常重视太学教育,所以太学生的地位一直很高,在政治上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宋神宗在位时,亲自到太学视察,见太学生学习刻苦,高兴得赏赐每人美酒两升。那时候两升是1200毫升,装酒足有2.4斤,虽说不是蒸馏酒,但也能让人喝到醺醺然。某些太学生越喝越兴奋,竟然爬到楼上敲起鼓来,吓得太学官员赶紧阻止。太学生却喊道:"奉圣旨得饮!"俺们是奉旨喝酒,谁敢阻拦?北宋末年和南宋前期,每次朝廷重用投降派,太学生都群起上书,以至于人们给太学取了个绰号:"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一方面,太学生生活清寒,学习刻苦,仿佛带发修行的苦行僧;另一方面,他们又抨击权臣,大胆敢言,好像没有乌纱帽的监察官。
  南宋哲学家朱熹与辛弃疾是好友,两人曾经谈论太学优劣。辛弃疾认为,花钱养许多没有实际才能的学生,不划算。朱熹却提到一点:"太学作养风骨之士,亦是高远气象。"我觉得朱熹的话很有道理。
  并供图/李开周

辽宁十四市地名咋来的?这回搞懂了地名是城市生命的起点,一个城市的地名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有一定的依据可寻,或源于山川地理水文特征,或源于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映射当时特殊的心理期许。位于沈水之北,有了沈阳,地处小毛主席爱雪,卫士回忆每次下雪,毛主席都要出来欣赏毛主席是位大诗人,具有浓厚的诗人雅兴,赏雪便是毛主席喜爱的一件事生活中的毛主席,就像一首诗。艰苦豪迈深远幽默生动含蓄,多姿多彩。他使我们惊讶,使我们感动,使我们如痴如迷地追逐他,揣1954年清朝王爷成为马政局顾问,毛主席笑称长得不像征战大将军1954年,全国普选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一名头发半百的人神色紧张地坐在休息室中,焦急地张望着门口。就在这时周总理带着一行人阔步走进休息室中,率先向他打了个招呼载老好!载老也急忙起1967年,周总理去看望许世友,为什么没有见面就离开?导读众所周知,许世友将军武艺高强,脾气火爆,一生只敬佩两个人,一位是毛主席,另外一位就是周总理。许世友与周总理两人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相交多年的老友。新中国成立之后,许世友担任1949年,一警察色胆包天诱骗国民党军官姨太,陈毅批示同意枪毙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是由无数个人的经历组成的一个集合。窥探历史的一角,不仅可以从大人物的风云历程着眼,也可以从小人物和微末之事窥见一二。新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尤其是其建立前后,所呈从图书管理员到FBI创始人,为何八任总统都不敢动他?他暗中掌控了美国整整四十八年,知晓无数达官显贵不可告人的秘密,熬过了八位总统,十六位总检察长还依旧稳如泰山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八朝元老,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令精英权贵们都感到恐惧和厌恶的曾经的中东雄狮,萨达姆在监狱里受到了怎样的对待?昔日的敌人好不容易抓到了怎么可能仁慈的对待呢?萨达姆被捕,是在逃亡了8个月之后。2003年12月13日,因为被出卖,萨达姆于提克里特农场的一个菜窖里被美军活擒,被捕时他身上只有75粟裕一见钟情楚青,两次告白失败,第三次我可以等无论多少年1984年,粟裕去世之后,楚青曾经说过,粟裕是个悲剧性人物,在战争年代仗打得苦。粟裕追求楚青的道路也挺苦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粟裕曾经两次给楚青写告白信都被拒绝了詹永珠楚青原名詹永德国人怎么评价志愿军?总结八大不可思议,军事学家震撼钦佩八大不可思议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举世瞩目,就连德国人也关心不已。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顶着压力加入战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立国之战,震撼了世界,也展现了我军军威。等到朝鲜史林中等人如何崛起江苏省教育会的五四前史徐佳贵江苏省教育会(19051927)之名,今人可能有些陌生。它曾经的领导人包括张謇黄炎培等,而张黄在苏教育会的经历,今天也少有人知。笔者曾实地探访江苏省教育会使用最久的旧址(之后为何不能留死人衣物?并非迷信,但越亲近越要都烧了中国享有千年文明传承的礼仪之邦,不论是待人接物还是礼仪制度,可谓是相当完善,但其中最受国人重视的属丧葬文化。死亡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古代一些帝王为寻求长生不死劳民伤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司马昭心里很清楚吗?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司马昭心理非常清楚是什么原因,也非常配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军势浩大,于是司马懿选择了坚壁清野,不出面和诸葛亮交战。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就张爱玲一代才女,因遇人不淑导致终生悲剧,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她出身名门世家,19岁因与家人不和离家出走,直到76岁客死他乡,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经历两次婚姻,都以悲剧收场,文学造就了她的人生传奇,也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她就是民国女作家张爱玲一眼误终生99岁浙江老兵一生未娶,苦等75年只为见日本女友一面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从古至今有太多太多相爱而不得的凄惨爱情故事。牛郎与七仙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拆散,一年只能见一面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子午谷奇谋后世有人认为是伪作,豹眼认为不无道理。魏延也是名将,难道不清楚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不高吗?如果魏延真以为可行,那还是勇武谋略双全的魏延吗?01hr子午谷奇谋魏延自己带领五千三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曾想剥夺姜维兵权,他为何要这么做?公元263年(蜀汉景耀六年),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一路杀奔成都而来。关键时刻,刘禅派出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率部前往抵御。但此前并无战争经验的诸葛瞻,并非久经沙场的邓艾的对手,最雍正王朝八爷树大根深,又财大气粗,为何还是败给了孤臣?一手好牌,不见得一定能赢一手烂牌,只要策略得当,也能扭转乾坤。雍正王朝中,在开局阶段,八爷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执掌户部,朝廷各关键岗位都有他的人,江南是其后花园,关外是其围猎场。然2006年,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有什么依据?2006年4月份,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一带,工人们正在工地上忙碌的施工。忽然,开挖掘机的司机发觉,好像挖到了什么。于是,轰动历史考古学界的石景山龙袍干尸,出现在世人眼前。专家们经过仔漳州出过哪些历史名人?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黄道周张燮潘振承等名人,这里介绍4位漳州名人。刘再兴刘再兴(19212015),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2支队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宦官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在历史上宦官的地位比较特殊,当君权旁落的时候,皇帝会依靠最信图解新中国人民警察警服各警种不同历史时期警服差异新中国建立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为了我国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得到加强和巩固,国家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逐步建立。1949年11月5日公安部召开全体人员参加的成立大会1950年1历史上有哪些真实事件,却总被人们误以为是假历史的事件呢?写出来确实会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三观震碎。包括我自己,也是考证了多次。王道恩,山东省沂南县葛沟镇王家堰村人,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二师六十四团二营五连六班班长(1948年编为第三野战军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