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毛岸青晚年颤抖写下杨岸青,临终喃喃想妈妈,与妈妈合葬

  毛岸青
  1990年,毛岸青去杨开慧烈士陵园给母亲扫墓。出人意料的是,工作人员发现,他在登记簿上写下的名字是"杨岸青"。
  后来,经过了解,大家才知道"杨岸青"这个名字,是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烈士在世时,为了避免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怀疑,而给毛岸青取的"假名"。
  在给母亲扫墓的时候,登记着母亲给自己取的临时假名,毛岸青内心之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其实已经十分明显和强烈,那就是在他心中,他一直念念不忘那个英姿飒爽且温柔仁爱的母亲。
  事实上,毛岸青对母亲杨开慧确实有着深厚而又强烈的感情。对于幼年丧母的他来说,母亲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温暖记忆,也是他克服困难憧憬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他不会忘,也忘不了。
  只是,毛岸青知道自己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儿子,身份十分特殊,而父亲毛主席也曾反复教育过他们兄弟姐妹要"夹着尾巴做人",要低调行事,不能利用身份优势去谋取个人利益。所以毛岸青一直十分低调务实,从不公开宣传他的个人情感和事务,包括他对母亲的怀念。
  毛岸青追悼会
  2001年,常年饱受病痛折磨的毛岸青,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这一年恰好是他母亲杨开慧的诞辰100周年,他强忍着身体上的疼痛,在病床上和妻子邵华一起谱写了歌曲《最美的霞光》作为母亲诞辰的献礼。
  歌曲谱写、制作完成之后,毛岸青躺在病床上,听着歌曲的声音,脑海里满是母亲的身影,不由得,已是泪流满面。
  "你是云锦,飘在天上,你是彩霞,映红湘江,长夜逝去黎明归来,你仍是端庄的霞姑娘。"——《最美的霞光》部分歌词
  也正是因为母子连心这种无可替代的情感,2007年3月,病危的毛岸青说话都已经十分苦难了,但他还是坚持让家人找来纸笔,然后颤颤巍巍地在白纸上再次写下"杨岸青"这个名字,并反复和家人呢喃着,说他很想念母亲,希望在他去世后,能将他和母亲合葬。
  最是动人母子情,奈何世间隔阴阳。2008年,毛岸青的骨灰被迁往了杨开慧烈士陵园,毛岸青回到母亲身边的夙愿才圆满实现。
  毛岸青之子感慨地说道:"亲爱的爸爸,我终于把您送到了杨开慧奶奶身边,完成了你的夙愿!"仅在童年,已饱经辛酸
  杨开慧和两个孩子
  命运给毛岸青的生活安排了一个光鲜而又荣光的开始,却同时安排了一个艰苦而又曲折的过程。
  毛岸青1923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父亲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母亲是著名的革命先驱杨开慧,外公便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杨昌济,这样一个家庭有知识、有力量、有信仰,由内到外地洋溢着豪情与荣耀。
  但是,革命家庭的荣耀都是用热血写就的,心怀天下的父亲毛泽东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得不常年奔走在外,并随时都有各种危险。一家人不光聚少离多,还常年需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毛岸青刚刚满月的时候,毛主席就接到组织的调令,远离家乡与妻儿,去到了遥远的上海开展革命活动。毛岸青从幼年开始就只能和哥哥毛岸英一起,跟随着母亲杨开慧,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更为甚者,由于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围剿日益猛烈,作为革命家属的毛岸青一家,还必须时刻注意隐瞒身份,躲避搜捕。
  所以,毛岸青从小就过着一种极不安稳的生活,但好在那个时候有开明又睿智、温柔又坚强的母亲陪伴着,毛岸青的童年虽然没有父亲的过多参与,但也还算是无忧无虑。
  毛岸青三兄弟
  但是好景不长,1927年,在家中待了没多久的毛主席又匆匆离家,前去领导秋收起义。这之后物是人非了,毛岸青和父亲再次团聚已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
  雪上加霜的是,没有经过多长时间,一直充当毛岸青兄弟生活依靠的母亲杨开慧被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了。
  杨开慧不光是毛主席的生活伴侣,同时也是毛主席的革命同仁,她一直和毛主席心心相印、志同道合,致力于女权解放的革命活动。后来,逐渐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
  1930年,毛岸英过八岁生日的那天,杨开慧给他煮了一碗长寿面。然而就在毛岸英夹着面准备往嘴巴里送的时候,家里突然闯入一批不速之客,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湖南军阀何键的手下。
  这些反动军阀早已探明杨开慧和毛主席的关系,以及毛主席在我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便异想天开地想从杨开慧口中套取我党的机密计划及行踪。他们拽着杨开慧就往外走,8岁的毛岸英死死地拖着母亲的衣角不放手,哭着闹着不放她离开,最终也被一并带走了。
  7岁的毛岸青只能无助地看着母亲和哥哥被抓走,并得知他们被关在了当时的长沙警备司令部。后来,他从哥哥口中得知,母亲在牢里受到了非人的酷刑。
  杨开慧和毛主席
  但杨开慧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巾帼英雄,任凭敌人如何严刑拷打,她始终不愿意开口出卖自己的丈夫、出卖伟大的革命事业。同在监狱的毛岸英,对于敌人的残忍感到既愤怒又恐惧,对于母亲遭受的磨难既心疼又无助,时常会哭泣,杨开慧一有时间便会教导他要学会坚强和勇敢。
  反动派一见严刑拷打对于杨开慧来说并没有什么用,于是决定另找路径。当时,何键的谋士任卓宣建议何键,让杨开慧公开宣布和毛主席脱离关系,只要毛主席和杨开慧离心离德了,便胜过千万人自首。
  杨开慧怎么会屈服于敌人的圈套?她宁死不从。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好整以暇,从容地走向了敌人的刑场,用鲜血书写她的态度和精神,享年29岁。
  不幸中的万幸,哥哥毛岸英在舅舅杨开智的多方周旋下,最终被解救出来了。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在失去母亲之后,只能暂时跟着外婆和舅舅过日子。
  青年毛主席和杨开慧
  目睹了母亲英勇牺牲的毛岸青,在内心里变得更加坚定,因为他深信自己那个温婉善良的母亲是死得其所的,她是光明的,也是伟大的,自己决不能辜负她的教育和牺牲。
  只是毛岸青没有想到,这只是他新的坎坷经历的开始,前方还有一条更为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在等待着他的通过……恰在少年,又历经磨难
  母亲杨开慧英勇就义之后,远在他乡的父亲毛主席虽然悲痛欲绝,亦担心毛岸青兄弟三人难以承受打击,但终究还是冷静下来,为他们兄弟三人的安全着想,没有将他们接到身边,而是安排他们跟随其外婆和舅妈生活。
  待到风声没有那么紧了,条件更成熟了,毛主席便委托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将毛岸青兄弟三人转移到了上海,被安排在了我党在上海组织的一个收留革命家属的幼儿园,也就是大同幼儿园。
  董健吾
  大同幼儿园的时任主管叫董健吾,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红色牧师",是他在上海义无反顾地承担了照顾这三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的主要职责。
  毛岸青三兄弟毕竟还是三个孩子,过不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入住没多久,就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接连不断地生病。最年幼的弟弟毛岸龙甚至因为突发紧口痢不治身亡。
  接二连三失去母亲和弟弟两位至亲的毛岸青兄弟在上海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大同幼儿园相依为命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1年,由于原为我党人士的顾顺章叛变,给上海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同幼儿园也频发事故,毛岸青兄弟在上海的栖身之地也将不复存在。
  幼儿园有时候会出现保育员突然失踪的情况,有时候会收到一些奇怪的威胁信件,形势危急,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大同幼儿园不得不立即解散。
  相依为命的两兄弟
  再次失去依靠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只能寄希望于董健吾身上了,然而,此时此刻,董健吾也被敌特监视得很紧,他也不敢公然私自收养这两个孩子,而是悄悄地把这两兄弟转移给了前妻黄慧光。
  但是董健吾前妻黄慧光一来生活本身就比较拮据,二来对革命事业也没有很深的认识,之所以愿意收留毛岸青兄弟,主要还是基于没有大的利益冲突的前提下,适当照顾和董键吾以前的情分。
  董健吾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分身乏术,也很难抽出什么时间去接济黄慧光和照看毛岸青兄弟,毛岸青两兄弟在黄家的生活不仅贫穷,而且也十分不自由。两个少年经常饿着肚子、生着病,还不能出门。
  最后,忍无可忍的两兄弟悄悄地离开了黄家,准备自己去寻找新的生路。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两个在湖南长大的少年,要想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找到稳定的生活出路哪有那么容易?语言不通、身无所长、体弱多病,这些都是制约毛岸青兄弟在上海生存的客观因素。
  但是这两兄弟从小在母亲杨开慧的谆谆教诲下,早已在骨子里继承了父母刚毅果敢、不屈不挠的意志,他们宁愿在大街上卖报纸、推洋车、捡垃圾,也不愿意向卑微的生活屈服。
  上海时期的毛岸英和毛岸青
  流落民间,生活从来没有给这两个孩子足够的温柔与善意!早在寄养黄慧光家中期间,毛岸青兄弟就没少遭受白眼甚至虐待,在上海流浪期间,他们也多次遭受过反动警察的毒打,最严重的一次是1935年,毛岸青在报纸上获悉叔叔毛泽覃被杀害的消息,义愤填膺,掏出口袋里的半截粉笔,在电线杆子上写下"打倒帝国主义",被几个印度警察发现,打得毛岸青血流不止、奄奄一息。
  长期遭受生活的毒打,给年纪轻轻的毛岸青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双重的严重的损伤,毛岸青的脑疾主要就是这一段生活经历所导致的。
  但是,坚强的两兄弟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放弃过,他们始终相信新中国、新生活即将到来,自己那个伟大的父亲会在恰当的时候派人接他们回家。
  直到1936年夏天,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一座破庙中找到流浪中的兄弟二人,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才彻底结束了在十里洋场的流浪生活。
  对于这段经历,毛岸英后来回忆道:"我除了没偷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 可见其心酸不易!
  那是一个离乱的时代,也是一段悲情的岁月,只不过过早地承受这种苦难,对于毛岸青兄弟来说,过于无情与悲惨了。幸在青年,得父子连声
  1937年初,为避免两兄弟惨遭不幸,组织在征得毛主席的同意之后,将两个孩子送往苏联读书,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至此,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才算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赶赴苏联的毛岸青两兄弟,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儿童医院和伊万诺夫城的儿童医院学习,由此也奠定了毛岸青的俄文功底, 为他支援苏联反抗德国法西斯和日后做翻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为了不让毛岸青兄弟忘记中国传统知识,儿童院的教导主任郑一俊也同时教习二人传统文化,让他们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虽然毛岸青兄弟在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补充和培养,但是他们很不凑巧地赶上了苏联当时也处于战争时期,儿童院的经费十分不足,物资供应比较贫乏, 每个孩子都只能分到半斤黑面包。 这就再次给他们带来贫穷的考验了。
  坚强的毛岸青和哥哥为了实现自给自足,便一起在儿童院种地,以便减轻对外来物资的依赖性。
  青年毛岸青
  与此同时,毛岸英兄弟从小就向往着像父亲一样驰骋沙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毛岸英便主动报名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毛岸青对战场和革命也有着深深的向往,但是他曾经被打伤了脑袋,没办法上战场。只是他还是希望能够略尽绵力,既然不能像哥哥一样在前线厮杀,他就和其他的小伙伴们积极承担如抢修战壕、搬运伤员等支援工作。
  1945年,毛岸青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顺利考上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进一步用知识武装了自己。
  1947年,毛岸青继哥哥(毛岸英1945年11月回国)之后,也回到了中国,结束了他在苏联的十年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这十年,是毛岸青飞速成长、收获满满的十年,但是,在这期间最让他内心感到高兴的还是他和自己失散已久的父亲终于取得了联系。
  周总理、邓颖超和毛岸青兄弟合影
  1938年,有人从苏联回来带了毛岸青和毛岸英的照片, 毛主席收到照片后,瞬间泪目,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与牵挂。
  不久之后,有人要去往苏联,毛主席赶紧写了给两儿子的信,托人捎带过去。
  信中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欢喜。现在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一个月之后,满心牵挂的毛主席再次托人给儿子捎信:
  信中写道:"早一月给你们的信收到没有?收到了,写点回信回给我……"
  直到1939年8月26日, 毛主席才终于收到了儿子从苏联托人捎回来的信,他立马回复:
  "岸英、岸青二儿,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又在信尾中写道: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诉我,下次再写"。
  毛主席父子合影
  随着毛岸英回国之后, 毛泽东更加想念待在苏联的毛岸青,又单独给他写了一封信:
  "岸青,我亲爱的儿。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的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已五岁半,她的剪纸给你寄两张"。
  父子之间这种简明扼要的通信,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毛岸青心中的念想与力量, 因为从小到大,他一直都渴望和需要亲情的温暖,父亲的信,就是他心中最亮的灯塔。 直至老年,守平凡初心
  两兄弟的合影
  1947年,毛岸青回到了中国,尽管此时他已经和父亲有20年未曾相见了,心中满是激动和期待,但他依然是义无反顾地服从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排。没有像哥哥一样直接去延安,而是去了哈尔滨。
  毛岸青当时工作的黑龙江克山县,气候严寒,土匪猖獗,疾病肆虐,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他并不以为意,而是兢兢业业地开展着土改工作和农业活动。
  他深知父亲如此安排,是希望自己不要太娇贵,不要搞特殊化,要学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价值,毛主席的儿子必须要躬身示范,给所有祖国的建设者做出表率。
  当然,毛主席也不是不想见到这个分别已久的孩子,他曾在寄给毛岸英的信中,提及了他十分想去哈尔滨看毛岸青,但是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这么做,就是希望舍小家为大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工作和生活之中脚踏实地地去奋斗。
  毛主席本就在毛岸青的少年时期出场次数很模糊,父子俩因为革命事业的缘故,聚少离多,仅靠一些机会难得的书信保持联系,现在难得有父子重聚、共话天伦的机会,却又这样大公无私地舍弃了,这是何等的情怀与品质?
  青年毛岸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状况开始有了稳定的倾向,毛岸青也被调回到北京,按照他在苏联学习的知识,进行书籍翻译的工作。这对分别22年的父子才有再次见面的机会。
  翻译是个脑力活,毛岸青的脑袋受过伤,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很容易引起脑疾的复发,所以,实际上毛岸青是一边在和病魔去做斗争,一边工作。
  毛主席对儿子的这种状况内心充满愧疚,也十分牵挂。在一次定期的健康检查之后,毛主席突然把一大包文件交给了他的医生王鹤滨。王鹤滨打开一看,里面厚厚的一沓,全是这些年毛岸青写给毛主席的信,信中,他没有和父亲说他当年遭受重创的经历,只是委婉地提了一下,说他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脑子里有个"小人"在跟他纠缠。
  可以想象,一直缺少父爱,又不愿意向父亲诉苦的毛岸青背后经受着多么大的折磨,毛主席把书信给王鹤滨看,自然是想看看王鹤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好毛岸青的脑疾。
  然而以当时中国的医疗水平来说,毛岸青的病太难治了,只能保守治疗,但也算是遏制住了毛岸青的病情恶化了。
  哥哥毛岸英的去世对毛岸青打击很大
  可是,1950年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51年消息传来,一直和毛岸英相依为命、攻读时艰的毛岸青如遭雷劈,因伤心过度而脑部病情恶化,住进了北京医院。
  正处于丧子之痛的毛主席看着另一个儿子也就此躺下了,而且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便决定把毛岸青送到医疗条件和技术更先进的苏联去接受治疗,顺便调养身体。
  可是,身在苏联的毛岸青,触景生情,总是容易回想起和哥哥在苏联生活的一幕幕,内心里更加思念祖国和家乡、父亲和妹妹,还有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于是他和来苏联出差的大嫂刘思齐商量,他想要回家。
  消息传到毛主席的耳中,内心柔软的毛主席马上同意了毛岸青的请求,安排他前往大连休养身体。
  毛岸青和邵华
  1957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前去大连,看望许久未见的儿子。两父子十分开心地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话,毛岸青甚至还跟父亲说,说他做了个梦,梦到了许久未见的母亲,母亲让他好好读书,好好练字。
  毛主席意识到了,毛岸青这一辈子过得太孤独了,尤其是哥哥毛岸英去世以后,一直踽踽独行,十分寂寞。是时候给他成个家了。
  话说毛岸青当时对人动心了,已经34岁的他漂泊半生,十分渴望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他对嫂子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一直心存好感,还曾把这份心思也只跟哥哥毛岸英说过,只是哥哥突然牺牲在朝鲜,没有机会帮他去表白。
  在他生病期间,邵华一直和他保持通信,两个人在白纸黑字中逐渐感情升温。
  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照
  毛主席知道情况后,表现得十分开明,十分支持二人自由恋爱,并鼓励她们结成革命伴侣。
  1960年,毛岸青最终在亲友们的祝福下,和邵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在邵华的精心照顾下,也因为家庭生活的温暖驱散了一部分心理阴霾,毛岸青的病情好得很快,马上就能够参与工作了。
  但毛岸青一直谨遵父亲的教诲,要做个平凡的好人。在战乱中辗转人生的毛岸青,心里清楚父亲希望他们后代能有个平凡的人生,平凡来之不易,平平淡淡才真。
  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始终低调做人,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很少抛头露面。甚至很多时候,为了低调行事,他外出和办事的时候都用化名,比如他在外就医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安青"这个假名字。
  对于毛岸青而言,家人是他一生的羁绊,幼年失去母亲也成为了他一生之痛。1976年毛主席离世之后,毛岸青内心便冒出死后去陪伴母亲的想法,他做梦都想回到母亲身边。
  毛岸青一生波折,却从不向人诉说苦难;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不是追求权势和地位、金钱和名誉,而是希望一家人和睦团聚,希望永远和母亲在一起。这样"平凡"的夙愿,却造就了毛岸青不平凡的品格!

古代没头牙刷牙膏,古人是如何刷牙的?许多人相信在古代,没有牙膏或牙刷。古人当然不刷牙。他们的语气一定很好。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人是如何刷牙的。事实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牙齿的整洁和美丽。例如,在诗经中福芝芳14年生9子,身怀六甲强势逼退孟小冬,机关算尽却疲惫图1福芝芳和梅兰芳清末民初,封建迷信荼毒人心,男尊女卑思想更是一度让社会中不少女性群体成为了家族中延续香火的生育机器。这点福芝芳作为过来人自是深有体会。毕竟自她嫁人十四年,就已然接福芝芳14年生9子,身怀六甲强势逼退孟小冬,机关算尽却疲惫图1福芝芳和梅兰芳清末民初,封建迷信荼毒人心,男尊女卑思想更是一度让社会中不少女性群体成为了家族中延续香火的生育机器。这点福芝芳作为过来人自是深有体会。毕竟自她嫁人十四年,就已然接慈禧的翡翠西瓜至今下落不明清朝年间,慈禧的至宝翡翠西瓜不翼而飞,正在朝廷四处寻找时,一挑粪的老农上报说他捡到了,是不是宫里丢的那对呢?当年慈禧得到这翡翠西瓜以后一直视为至爱,这西瓜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瓜哈萨克人怎么看待成吉思汗?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说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头条有个问题问我哈萨克斯坦人为什么把成吉思汗列为自己国家的英雄或祖先?,我看到后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感慨汉语人秦国最强将领竟不在秦始皇麾下,一生为秦的白起,为何不得善终秦国始于周朝,虽然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始终算不上是中原霸主最有利的竞争者。直到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逐渐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出了一位绝世名将,位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让秦国强大?商鞅为什么最后却被五马分尸?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使得秦国由弱变强,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秦孝公上位时,诸侯卑秦而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强大,天子致伯,诸侯来贺。我们一起来看看商鞅变法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英雄荣归故里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碧海扬帆编辑吃硬盘吧01。这一天,夏家洼子村村里村外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村部大门口挂起长长的横幅,上书欢迎英雄回故里的字样。村部院子里,秧歌队穿红着绿,鼓禅林寺沙弥驯服毒龙,秦王闻奏赐名五峰山作者王亭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遵化通志,卷六十,杂传,仙释记载了寺中沙弥驯服毒龙,秦王赐封五峰山的故事在一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版的遵化通志,卷六十,杂传,仙释中偶然2018年日本发掘世界最大古墓,墓主人是天皇,墓中发现中国文物日本德仁天皇陵墓前言世界有无数国王,皇帝,都嚷着要统治万世。然而统治千年也是不易之事,像我们虽然有五千年历史,但这其中无数家族王朝构成,想要真正做到统治万世,那就真的只有神了。而我欧阳海挺身托住战马,保全了满满一列车乘客的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普通民众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这种关系,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累积的。著名的爱民模范欧阳海,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才是人民的子弟兵。彭
傅作义之女傅冬菊,49年和平解放北平立大功,为何后来没成为高官?北京,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其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迹,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无穷无尽。在现在更是作为我们的首都。可在抗战时期又名北平的北京,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很可曹操一生品评人才无数,为何唯独没有评价过诸葛亮,原因你知道吗?诸葛亮什么都不是他能要吗。你们看过三国没有?诸葛亮一生没有打过一场胜丈,七擒孟获,孟获是干什么的一个部落,说白了当土匪都说不上拿国家的粮食和士兵去打土匪。拉帮结派,治军不严,坏刘备项羽真的这么强吗?看太史公的史记可以知道,他对项羽推崇备至。在史记中,项羽的故事是写在本纪里的。而本纪,是帝王才有资格记录其中。不是皇帝却记录其中的,只有项羽和吕雉。在史记中,曾记录项羽读书写字没有时隔20年,被删掉的人民英雄重回课本,有哪些英雄回来了?时代总是在变化,但我知道,历史不能被忘记,英雄不应被埋没。让英雄永垂不朽的方式,便是让他们一直活在人民的记忆里,英雄的精神便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教育来实现。商朝君王系列之子至子至为何能够继承王位?又为何被逐三年?商太宗子至,子丁的长子,商汤的长孙,商朝第五任(实为第四任)君王。由于子丁早逝,商汤临终前本想让子至继承王位,却遭到重臣伊尹的反对,只好依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把王位传给了子胜,子胜他是海南省首位省委书记,曾获十佳公仆称号,去世20年人民仍怀念祖国能够从饱受侵略的局面中解脱出来,走向胜利和平与繁荣,离不开伟大革命领袖的英明引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爱国人才全力的奔走,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而中国共产党,也正是由人民群众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靠五万杂牌军就打败了四十万大秦虎士的?公元前208年,自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后天下诸侯也分分配合起义。此时秦军正是打败了南方项梁之后开始进攻赵国,赵王的军队被困于巨鹿遂向楚国求援。齐国使者向楚王推荐了宋义,同时楚王也想摆中国传说中四个死后当上阎王的将臣,都有哪些人?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大将,他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韩擒豹。然而由于他天生神力,在他年少的时候就曾经生擒了一只大老虎,于是就改名为韩擒虎。长大之后就随着隋文帝南征北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什么十分生气?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张作霖确实非常生气。不过张作霖并不是因为溥仪受欺负了而生气。要搞清楚张作霖为何要为冯玉祥驱逐溥仪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民国十三年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说的是谁?孙敬,小的时候,在地上练习写字,非常勤奋好学,闭门读书,足不出户,读书至深夜,困乏难忍,睡意渐浓,于是用绳子拴住头发,系在房梁上,焚膏继晷,日复一日的刻苦读书。人们称呼他为闭户先生三国时年轻的黄忠没什么突出表现,是怀才不遇吗?我是萨沙,我来回答。黄忠没有突出表现,主要是刘表的原因。黄忠在刘表麾下服役了超过16年,也就是青壮年都是刘表的部将。黄忠也是刘表心腹,在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时,黄忠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