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披露周恩来的饮食习惯

  饮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谈到美食,的确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个文化层面。在享受今日美食的过程中,我们也来回顾一下曾经为了今日幸福生活打拼的领导人们的饮食是什么样的。例如周总理,周总理的饮食除了始终坚持节俭以外,还有哪些习惯呢?让我们往下看。
  周总理的一日三餐
  周恩来是个夜猫子,睡得晚,起得晚。每当邓颖超吃午饭的时候,周恩来才刚起床后去吃早饭,所以他们一年四季很少坐在一起吃饭。 周恩来的早餐食谱多年未变,包括面包、果酱、黄油,还有豆浆做的鸡蛋麦片。
  保健医生张作良曾问总理为什么不改变早餐方式。周恩来说,他在黄埔军校时,习惯了每天和蒋介石吃这样的工作早餐。他习惯在办公室边吃早饭边看报纸。每周末前,厨师会开出下一周的菜单,包括早餐午餐晚餐三餐加上夜宵。晚餐的主要食物是粗粮和细粮的混合物。
  菜式基本上是荤菜、半荤半素、素菜和汤。厨师把菜单交给邓颖超和保健医生。医生负责检查他是否健康。菜单要符合低脂、低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等要求。
  邓颖超吃中药多年。她经常和服务人员强调,周总理是"偏热"体制,容易上火。她不允许吃牛肉、羊肉、狗肉、鸡肉等"太热"的食物。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每顿饭都吃狗肉。他非常喜欢,也没有出现过"上火"的现象。
  尽管周总理一向节俭朴素,周总理可不是为了作秀而坚持吃简单的饭菜。他也有自己喜欢的菜,他喜欢吃干菜蒸肉和萝卜。在蔬菜数量减少的冬天,各种干菜都很有用。有一次,周恩来和贺龙元帅在杭州楼外楼饭店吃饭。
  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所以特地为他做了两道菜:菜干蒸肉和虾米汤。 当服务员把这两道菜端上桌时,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尝尝我老家这道汤。和你喜欢的酸辣汤对比如何?"
  干菜蒸肉其实就是梅干菜蒸肉,这是一道家常菜。梅干蒸肉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和梅干菜。
  周恩来总理特别喜欢绍兴菜中的梅干菜。绍兴也有这样一句俗话:"干菜炖肉,多煮米饭",意思是菜干能刺激食欲。
  周恩来的粗粮青菜标准
  周恩来曾经说过:"我的胃口好,身子骨好都是靠中国东北高粱米打下的底。"周恩来喜欢吃萝卜、南瓜、卷心菜、等常见蔬菜。就以萝卜为例。他喜欢风干萝卜、冷萝卜、珊瑚萝卜、炖萝卜、萝卜饺子和萝卜蒸糕。他曾说:"我就是喜欢吃萝卜!"
  在这三年的困难时期,周恩来同全国人民一起渡过难关,以身作则。国务院开会的时候,会议还没结束,他就和大家一起吃饭。主要食物是窝头和馒头,有时是面汤、白菜和豆腐,有时是粉条。年轻时,周恩来衣食住行都很朴素,这可能与他家庭贫困有关。
  然而,在周恩来成为革命家,条件改善后,周总理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周恩来的饮食一向很简单。甚至在手术后,有人给他买了一条鱼,想让他补补身体。他也会说,吃蔬菜就很好,蔬菜营养丰富,也可以补身体的。鱼太贵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自己掏钱请别人吃饭,但有时还要向客人收粮票,因为大家的饭菜都是定量供应的。1962年4月2日,周恩来、邓颖超从一线剧团邀请《霓虹灯下的哨兵》编导、导演到家中。
  吃饭时,邓颖超说:"今天是我用自己的工资请客。现在口粮是固定的。非常抱歉,还需每人付三两粮票。"
  周恩来也非常关心国务院干部职工的伙食情况。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经常到国务院食堂吃饭,了解伙食情况。一次,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在食堂吃饭时,听到同志们说,用面粉拌红薯做的窝窝头不好吃。回到家里,他和师父一起努力改进和制作窝窝头。
  周恩来每次试吃都要尝一尝,直到更好。周恩来还到食堂介绍了制作窝头的新方法。一次,周恩来和副总理习仲勋到国务院食堂吃饭。周恩来排队买了些窝头和蔬菜炒白菜,和工作人员一起吃。 周恩来吃饭时注意每个人的面子和健康。
  回来后,周恩来对习仲勋说:"要关心人民生活。食堂主食、副食差。看来每天的热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努力改善人们的生活。"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政府食堂建立了生产基地,自己耕地、养猪、磨豆腐,生活很快得到改善。这一办法很快推广到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食堂,为克服三年经济困难发挥了很大作用。
  周恩来反对公私不分、反对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周恩来经常招待客人。如果是国宴,由国家出钱。如果是个人请客,无论是国内外的晚宴,无论是国内客人还是国际友人,都是自费的。周恩来非常好客,喜欢招待客人。
  无论是谈工作还是开会,开会吃饭时,周总理总是热情地挽留:"不要离开。我们一起吃饭吧。今天我请客。"请客的钱都是从他的工资里扣除,他不知道一个月花了多少钱。
  有一次,周恩来像往常一样说要请客、留客吃饭。邓颖超开玩笑说:"为什么总说是你请客?你一个月有多少钱?是我的。别以为是你的。如果你不相信,让我们分开算算。""真是?那就让大姐请你们吃饭吧。" 周恩来笑着说。此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资开始分别控制。
  当他拿起桌上剩下的面包屑,喝下盘子里剩下的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周总理表示了诚挚的敬意。
  周恩来也反对铺张浪费。 1964年春,周恩来出国考察后回到成都。成都当局安排的第一顿饭是四菜一汤。周恩来说:"菜太多了,要注意节约。"他叫服务员拿一个下来,再热一热,准备吃饭。一天晚上,工作人员看到他工作到很晚,就做了一小碗银耳汤。
  周恩来一边感谢一边说:"这个价格太高了。我不能吃。"服务员说他以后不做了,这次请总理吃饭吧。结果,周恩来最后也没吃。
  在集体食堂吃饭时,周恩来坚持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周恩来有时到人民大会堂职工食堂吃饭。我们看到总理来了,都要他先买。周恩来笑着说:"刚才排队很好。你不买,我也不买,"每次,周恩来都买青菜、萝卜等蔬菜,买几个馒头或馒头,和工人们坐下来边吃边聊。
  当他拿起桌上剩下的面包屑,喝下盘子里剩下的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周总理表示了诚挚的敬意。
  1962年5月和6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吉林省进行研究。吉林省是一个农业生产大省。出于对周总理的尊敬,当地政府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周恩来、邓颖超立即提出意见。邓颖超用红铅笔写了一份菜单:"禁吃山珍海味和名贵食品,肉、蛋和油炸食品少吃。面食和粗粮多吃。"
  之所以少吃油炸食品,是因为当时全国的食用油也非常紧张。菜单被送到食堂,一位老厨师看了一眼,感慨万千地说:"我做了几十年的菜,看到的都是高档佳肴。我从没见过这样的菜单……"
  在东北调研时每顿饭是两个素菜一个汤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在东北三省调研。周恩来对主管生活的同志们"立了三条规矩",说:"有几样东西你们不能吃,包括鱼、肉、蛋和肉制品。毛主席在党中央领导,我在国务院领导。如果群众有困难,领导工作的人更不应该搞特殊。"
  东北局、辽宁省委负责同志多次劝他生活上随意些。周恩来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现在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与人民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按照周恩来的规定,他每顿饭只能做两小盘蔬菜和一汤。同志们看到总理日夜辛苦工作,饭菜也很普通,心里很难过。变着法想让他吃肉。有一次,管理员偷偷买了香肠,切成碎碎,拌在咸菜菜里。
  周恩来发现后,立即让邓颖超去厨房检查,并告诉大家以后不要再买,并把剩下的香肠给了工作人员。周恩来对主管生活的同志们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屏住呼吸,克服困难。你给我准备的东西我怎么咽下去呢?"
  之后,邓颖超每隔两天就去厨房看看买的东西是否符合要求。主管生活的同志们看到管得这么严,就流着泪央求邓颖超说:"把总理的工作做好,让我们加点好菜吧!总理肩负着国家的重担和亿万人民的健康。我们受不了!"
  邓颖超说:"我们理解同志们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照恩来同志说的去做。如果你们这么做了,他就吃不了,你还得挨批。"
  "四菜一汤"即是修齐治平、国之君子
  周总理的智慧也深深影响了邓颖超。邓颖超陪同外宾访问延安时,当地群众请邓颖超给周总理带点东西。邓颖超无法拒绝老百姓的热情,因此他不仅沿袭了周总理一贯的作风,而且温和地接受了老百姓的关心。按照市价,她才把所有老百姓的礼品都"收"了。
  周总理虽然是一个国家的总理,但他没有奢侈的习惯。他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治家治国,都真正做到了君子风度,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人。
  周总理有一双邓颖超缝制的袖子。下班后,要戴在袖子上,以防磨损。这个细节是一位在中国的日本老人发现的。回家后,老人多次向家人表达对周总理的敬意。
  这双袖子又怎是仅仅是为了保护衣服?它更像是一枚光芒内敛,却永不褪色的勋章,象征着周总理勤劳、朴实友好、清正廉洁的形象。
  国务院会议召开时,有时由于文件多、事项复杂,一般在中午以后结束。周总理亲自规定,饭菜规格不能超过"四菜一汤",大家饭后都要交钱。这种看似不人道的"AA制"恰恰反映了周总理的理念:公款、公用,谁也不能占集体便宜。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想行贿,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有时一些像兄弟、朋友一样的下属给周总理一些不太值钱的东西,周总理也要坚持原则,决不占别人便宜。开国少将龙飞虎是周总理的老部下。一天,他想念周总理,送给他一篮橘子。
  周总理本不打算接受,但周围的人劝他,如果不接受,可能会让老朋友们寒心。周总理接受了这些橙子,按照25元一篮子的市价的两倍,以50元的价格送到龙飞虎。龙飞虎收到钱后哭笑不得,只好暗暗佩服周总理的智慧。
  按市价的两倍返还给龙飞虎。其他人知道了就不敢给周总理送东西。否则,岂不是"敲诈总理"?
  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失去本心,忘记周总理的亲切嘱咐,"四菜一汤"的规矩应该永远留在国人心中,成为一种精神准则和常青精神。
  参考资料:
  [1] 萧何.周恩来的饮食生活[J].党史纵横,2008(03):17-21.
  [2] 郭英元.周恩来饮食:偏爱霉干菜和萝卜[J].农家之友,2012(05):32.
  [3] 萧何.周恩来的饮食"三反对"[J].健康必读,2008(11):50-51.

与乾隆一起玩到大的叔叔,因为晚出生十几年,生活比皇帝还潇洒古往今来,皇帝历来作为身处巅峰之上的所在,受到世人的无比敬仰和羡慕,但其享受荣华富贵和至高荣耀的同时,却有着诸多世人所难以发现并理解的隐痛,其实他们在登基称帝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导致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终清一朝都存在!清代从满清顺治元年(1644年)一直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为止,这268年中,满汉矛盾甚至战争是没有中断过的,冲突是很激烈的。笔者认为,满汉矛盾与冲突,也是终三次败北蒙古帝国未能征服越南之谜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的兴起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上一个世纪还默默无名的游牧民族,竟能快速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蒙古彪悍的骑兵像狼群般狂飙过漠北草原与中原大地张学良当年如何安排毛岸英兄弟二人留学苏联。摘自炎黄春秋,作者桑贵滦。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3兄弟来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身为牧师的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收养,过了几年艰满清十大奇案山阳查赈毒杀案四山东即墨县东边的崂山湾附近,有一个李家庄,这是李毓昌的故乡。毓昌这一家族人丁并不兴旺,只有一个族叔李太清,自小习武,这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与毓昌一起生活。毓昌娶妻林氏,为人知书达礼,山东省冷知识山东省,简称鲁。齐鲁大地,礼仪之邦。经济文化繁荣之地。1。山东省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面积大小一般。不过在明朝的时候还要大,因为那个时候山东辽宁还是一家人,当年朱元璋为了防御8341部队简史保卫毛主席的8341,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秘吗?1953年5月的一天,时任中央警卫师副政委的张耀祠,突然接到师政委张廷桢的通知,张廷桢告诉他汪东兴同志有事找你,你上午去中南海。张耀祠汪东兴是张耀祠的老上级,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办公厅传说中杨戬是邪神,是真的吗,杨戬是哪个朝代的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杨戬是一个很独特的神仙,也有大闹天宫的事迹,以及其独特的天眼和哮天犬,都是十分具有辨识度的特征,还有传说杨戬是邪神,那么杨戬是不是邪神呢?杨戬所处的是哪个朝代呢54年,毛主席3次登上故宫城楼,却始终不踏进故宫半步,这是为何提到北京,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历史古迹还是可口的美食,如北京烤鸭。如今,故宫已经被国家相关部门重点保护,定期向游客开放,即使不是节假日,来故宫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曾国藩的简介曾国藩生活年代在1811年到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他是晚清的重臣,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始人。曾国藩出生于嘉庆16年(1811斯大林还没咽气,权力却已被瓜分斯大林电影招待会后心灰意冷在斯大林去世的几天前,也就是1953年2月28日,他曾邀请贝利亚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到克里姆林宫他的寓所里看电影。这是斯大林和他的亲密伙伴们的最后一
老汉花大半生寻找失踪78年的爷爷,学会上网后,才发现爷爷是特工在星火燎原的革命年代,多少仁人义士前仆后继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当中。而因革命任务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改名换姓,隐姓埋名,甚至对家人都避而不谈,瞒着家人秘密进行革50年前北京地铁为何秘密修建?周总理不单为交通,更为战时防备建国以后,北京正式成为中国的首都,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大大小小的建设活动,其中最令人惊诧的便要数北京地铁1号线,它是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当时国家一穷二白,为何还要把地铁的事安慈禧死后若光绪掌权大清会如何?灭亡是注定的但撑个20年不成问题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去世。关于他们的死因现在已经有了定论慈禧是病死的,光绪帝是被慈禧毒死的。慈禧死后三岁的溥仪继位,但大清王士兵不打仗也会吃粮草,可为何一打仗,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况?攻战线长,运输困难守断粮道,无米下锅不是粮草不够问题,而是运输问题。现代中国那个城市发生灾害物资运输调配也是个大工程,放古代更是困难重重。不打仗的时候军队是不动的,只要有固定的粮食江姐孙子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娶了奶奶战友的孙女,不忘奶奶遗志1948年6月,被人们称作江姐的江竹筠在重庆万县被捕,随后被关于渣滓洞集中营中。在狱中的江姐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拒不交代我党潜伏山城的地下工作者名单,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毅不屈。临不忘七七事变铭记之后更应警醒,何为人间正道来源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王岸1937年7月7日,一声清脆枪响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拉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序幕。回看近代中国,战争何其频繁,苦难何其深重!自妲己墓在河南问世,揭开她的真面目时,专家背了3000年黑锅我们对妲己的印象,更多是在电视上知道的,在荧屏中妲己就是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妲己过于美丽,将纣王迷得神魂颠倒,反正妲己叫他做什么,都不会抗拒,很快纣王慢慢荒废政事,变成实打实汉朝故事名将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生父郑季,是平阳侯曹寿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甘肃出过哪些名将?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汉武帝在甘泉宫突遭匈奴突袭,卫青冒死救驾,却为何反被罢职呢?如果知情不救而武帝又侥幸逃过一劫的话,卫青就是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卫家满门难逃一劫。违反动兵制度其实也是谋反大罪,好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令到武帝相信卫青是忠心的,否则卫家还是难逃一民勤县是匈奴人吗?简单点说,民勤人跟匈奴人并没关系,汉以前由于石羊河水量充足,这里水草丰美,宜草宜牧,是匈奴人主要的牧场。自霍去病击败勾奴以后,这里成为汉王朝的边塞要地,筑有长城,长年驻军。至明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