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毛主席笑着给他特批,最年长的开国中校,经历跨越整个中国近代史

  文|希希刨史
  编辑|希希刨史
  1955年新中国授衔时,一位开国中校得到了毛主席的特批。他的一生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人生经历跨越了整个中国近代史,也是毛主席最重视的开国中校。他就是最年长的开国中校蒋维平,蒋维平究竟有何功劳,能得到伟人的重视和特批?
  开国中校蒋维平
  蒋维平原名蒋顺发,从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蒋顺发的父母希望他可以顺利发达。但蒋顺发出生的时间,注定了父母的愿望必将落空。1878年蒋顺发出生在清朝末期的河北农村,所以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种地谋生,但蒋顺发并没有甘于现状。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让年仅17岁的蒋顺发心如刀割,立志报国。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而此时刚好洋务运动爆发,蒋顺发认为李鸿章组建的洋务军能救中国,便马上加入了洋务军。但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蒋顺发就发现洋务军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内部腐败和清政府完全没有区别。蒋顺发心想既然不能救中国,还不如回去继续种地, 于是直接离开洋务军,回到农田里继续挥舞锄头。
  李鸿章洋务运动
  虽然第一次参军的经历并没有成功,但是报效国家的念头在蒋顺发心中并没消失,所以蒋顺发一直关注着时局。后来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阀推翻清政府,在当时的人民眼中,袁世凯瞬间成为时势造就的大英雄,同时也把袁世凯当成了救世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蒋顺发。
  袁世凯推翻清政府
  于是蒋顺发再次扔下了锄头,踏上了投奔袁世凯的道路,结果还没等蒋顺发找到袁世凯的军队,半路就被北洋军直接当成壮丁拉走了。虽然说见面的方式并不友善,但蒋顺发一心报国,也没在意这些细节,毕竟当时袁世凯打出的旗号就是要赶走洋人。
  后来到了袁世凯麾下之后,蒋顺发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当皇帝的野心,就直接给了蒋顺发当头一棒。
  袁世凯复辟帝制
  所以蒋顺发再次辗转来到了段祺瑞麾下,并且在段祺瑞的部队中不断建功,从一个小士兵,一路当上了团长。
  正当蒋顺发认为自己终于选对了救国路线,现实却再次让蒋顺发心灰意冷,蒋顺发虽然官职越来越高,但一直没能在段祺瑞的身上,看到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最终蒋顺发舍弃团长的官职,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这次回家之后,蒋顺发终于找到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蒋顺发转投段祺瑞麾下
  刚刚回到家的蒋顺发,每每想到自己半生戎马毫无作为就十分消沉,但很快一腔热血的蒋顺发就重新振作了起来,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蒋顺发看到了被战火覆盖的国土之上,人民的伤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于是在种地的同时,开始自学医术,并找到当地一位老中医拜师学艺。蒋顺发天资聪慧,很快就学到了医术精髓,自己在当地建立了诊所和药房。
  蒋顺发开设诊所
  别人开诊所是为了赚钱,但蒋顺发不是,蒋顺发经常会免费帮助贫苦的农民治病,但如果是有钱人来看病,蒋顺发不仅不会免费,还要让他们多交些钱。就这样蒋顺发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医术也越来越高超,因为蒋顺发一直留着长长的胡子,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胡子大夫"。
  大胡子大夫
  蒋顺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能够解救一部分穷苦大众,蒋顺发也想就这样渡过自己的余生。但很快918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 蒋顺发愤恨不已,但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已经不是能上战场打仗的年纪了。而且就算还能打仗,跟着谁打才是蒋顺发最纠结的问题。
  918事变爆发
  正当蒋顺发为国难忧心的时候,蒋顺发之前收养的义子蒋志刚,带回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蒋志刚告诉他八路军来了,八路军是纪律严明的部队,是热爱人民的军队,是真正能救中国的军队。蒋志刚也是热血青年,得知八路军来了马上决定参军,同时也想带着蒋顺发去参军。蒋顺发听了儿子的话很欣慰,但是他却犹豫了,自己一把年纪去参军能有什么用呢。
  当时蒋顺发已经年过半百
  儿子却说他精湛的医术,正是部队现在最需要的,蒋顺发的热血瞬间被点燃了。他从清军、北洋军、国军一路走来,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救中国的军队,如今有生之年还有机会,蒋顺发何来犹豫的理由,决定用自己的医术,再为国家出一份力。
  蒋顺发变卖了自己的药店和诊所,换成了买来的药品等物资直接出发,开始寻找八路军。
  蒋顺发找到八路军
  父子二人来到八路军驻地的时候,八路军的军官却犯了难,蒋顺发毕竟年事已高,跟着部队长途跋涉有多艰辛可想而知,到底该不该同意蒋顺发加入八路军,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蒋顺发却十分坚定地表示自己一定要参军,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蒋维平,意为维护国家和平。 最终八路军军官被蒋顺发的诚意打动,同意蒋顺发加入了八路军。
  蒋维平加入八路军
  但是只将蒋顺发安排在后勤岗位上,蒋顺发知道这是在照顾自己,但是他来参军就是想要在最前线做贡献,所以多次向上级请求要到前线去。上级领导多次劝说蒋顺发无果,最终同意了老人家的要求,把蒋顺发调到前线的359旅负责医疗工作。 上了前线的蒋顺发并没有因为自己年长,耽误了部队行军的速度,无论脚上磨出了多少血泡,蒋顺发永远和年轻战士共同行军,甚至在战斗中比年轻战士更拼。
  英雄359旅
  1935年359旅在晋察冀军区围歼日军,战斗足足打了七天七夜,而蒋顺发就在前线抢救了七天七夜,也正是蒋顺发的抢救,挽回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从此之后蒋顺发因为医术高超,乐于奉献,被人称作"军中华佗"。
  在抗战期间,蒋顺发更是将他的医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我军药品十分匮乏,蒋顺发根据自己的中医经验,亲自到山上采集中药,改良了上百种中药偏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军药品不足的窘境。
  蒋维平医术高超
  除了高超的医术,蒋顺发从小就掌握的种地本领,也在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43年,359旅进驻南泥湾开荒种地,成就了南堤湾好江南的传世佳话,当时很多年轻战士没有耕种经验,常年参加劳动的蒋顺发不仅自己冲锋在前,还把自己的耕种经验分享给年轻的战士。在南泥湾的开荒工作中表现极为亮眼,获得了"陕甘宁地区劳动英雄"的称号,毛主席知道了蒋顺发的事迹还亲自表扬了他。
  南泥湾时期的蒋维平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蒋顺发仍旧没能休息,当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蒋顺发坚持要继续奋战在第一线, 上级领导拗不过他,只能让蒋顺发在朝鲜战场,再一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次他不仅救治了许多志愿军战士,还改良了老旧的医疗体系,大大提升了救治成功率。
  一生操劳的老英雄
  从清朝末期一直为新中国建设劳心劳力的蒋顺发,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开国中校军衔。但是授衔之前工作人员说他的胡子影响军容,要刮掉他的胡子,可是他却舍不得留了他大半辈子的胡子,坚决不刮。左右为难的工作人员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后笑着说,"老人家不想刮就不刮了,就给他一个特例吧。"
  授衔时的蒋老英雄
  蒋顺发用自己的一生,把名字改成了蒋维平,也用自己的一生,维护了祖国的和平。所以毛主席为蒋维平开的这次特例,不仅仅是对他功劳的肯定,也是对老英雄一生奉献的肯定。朋友们,了解了蒋维平老英雄的一生,你们认为毛主席是否应该为他开这次特例呢?

林徽因人间四月,芳华绝代很多人,对民国时期充满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时代,能涌出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有的灵动可爱,有的娇媚动人,有的傲骨嶙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才华,她们不只拥有令人惊艳的美貌,也有让1942年,陈独秀临终前,叮嘱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切莫做1942年5月27日晚,重庆市江津县几江镇五举石墙村石墙院的老宅里。陈独秀在贫困交加中悄然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陈独秀虽离世,但对中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于心。自前凉西凉为什么会受到李世民的肯定?原因就在姑臧的尹夫人台天宝二年(74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西凉武昭王李暠为兴圣皇帝。李暠是何须人也?凉州又是什么地方?为何受到唐朝皇室的如此追随?以至于房玄龄等晋书多次提及凉州人士周公保之1997年,邓小平的最后一个除夕,除了饺子,还有几道最爱吃的菜引言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坚定地主持了百万大裁军以后,他就安排起了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当时干部退休制度才刚刚全面铺开不久,从中顾委的组建到大量青年干部上任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留在苏区,掩护主力部队长征的红24师,后来去哪了?1934年10月中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开始了长征。同时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坚持斗争,也是为了能够使主力军队安全转移,吸引国民党军队的目光突围,那些年上海滩的华资银行是如何以小博大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上海被迫对外开放,随后又开辟了租界,使得闯荡上海滩的洋面孔如过江之鲫,内外商贸熙熙攘攘,盛极一时。20世纪初叶,西方列强麾下的银行紧随其政府的炮击政策,在中国派设机做人要坦荡,不要掩盖过去的卑微,就能放开手脚,更好地施展才华三国时期,刘备刚入蜀地的时候,看到当地的老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最让他吃惊的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都穿不上鞋,打着赤脚。刘备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暗下决心,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官兵急行军为什么总是先丢红烧猪肉罐头?前线官兵作者兰台实事求是的说,从1911年开始算,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解放军官兵的伙食算是最好的了。虽然以现在的标准看,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前线解放军官兵吃的并不他是毛主席钦点的首任天津市长,逝世时仅46岁,儿子后官至正国级回顾我国的近代史,很多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积极奔走为无产阶级革命而奋起反抗的大多数领导者,其实本身都不是无产阶级的一员。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出身高门世族,并受在300年前,古人在一年时间内,如何将40吨铁链安在大渡河上?自成都东北逾剑阁达陕西,西渡泸定桥逾大雪山达西藏江卡。清史稿志卷四十四这是清史稿中关于泸定桥的描述。泸定桥泸定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它见证过一段光辉的历史。而很少有人知道,泸定人要成才,必须看名人的童年受到磨难的故事名人的成才与童年的磨难所谓的名人,是指在事业上取得卓越成功的人,他们的名字随着事业的成功,而垂名青史,永远受人敬仰,成为无数后来人的光辉榜样。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多少名人,他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带来考古春天新看点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揭晓了2021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分别是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李承晚指责美军撤退,李奇微你最好到前线听听中国军队的冲锋号作者海洋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结束。这场大战从1950年12月31日打响,经过连续鏖战的6个军虽然缺衣少粮伤病众多后勤保障面临很大困难,仍然一举拿下了汉城,极大杨炳莲为土匪头子生8个孩子,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的传奇人生1935年,杨炳莲刚满16岁,长得俊俏标致,一双清澈透亮的眼睛仿佛会说话,是湘西永绥县城出了名的美人儿。这一天,她正在自家杂货店里忙活,一个当兵的恰好路过,说是来买线,但眼睛却直勾宣讲家文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王莉深入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塞罕坝精神一深入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一)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中国最有前途女作家骨灰被葬在八宝山,墓碑上有3个大金字1982年9月11日,一架从台湾飞来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社会各界人士在机场焦急地等待着舱门的打开,尤其是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位银发老人显得尤为激动,等飞机舱门打开,架好舷梯,同样是三晚清鸦片泛滥不仅是英国主义的贪婪,中国人也帮了忙1839年,林则徐奉旨前往广州督办禁烟事宜,来了一段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运动,可这次的禁烟却引发了英国人的枪炮。但在此之前,清朝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十分暧昧,虽然有人主张禁烟,但也不一代名将李如松之死到底是出塞中伏,还是被部将通敌出卖?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兵科给事中侯庆远给明神宗朱翊钧,报告了个称得上晴天霹雳的坏消息。明神宗的爱将李如松草率阵亡了。兵科给事中侯庆远奏言,属者李如松,捣巢中伏而死。(明神宗实录)同为权臣,曹魏司马昭晋位称王,江东孙綝却被生擒斩首作者握中悬璧寿春之战后,司马昭称公称王虽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毕竟在临终前成为晋王,为司马家族成功篡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同为权倾朝野的权臣,江东的孙綝却迎来与司马昭迥然不同的结局。从44年前,他带兵支援许世友,44年后,许世友帮了他一个大忙世界上有着这样一种感情它难能可贵并且坚不可摧它在时间的考验下非但不会消磨殆尽反而会显得更加历久弥新它虽发生在一群陌生人之间,却丝毫不输血脉牵连的亲情。这便是独属于战友之间的战友情!史记本纪故事大禹巡行九州夏禹,名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帝颛顼的孙子。禹的曾祖昌意和父亲鲧都没能称帝,都只是天子的臣民。大禹画像禹的巡行大宋打仗失败多?或与其军队抚恤制度有关联中国从古至今,战争一直不断,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也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封建王朝的百姓选择当兵,大部分人为的肯定不是单纯的家国情怀,而是个人利益(社会地位,金钱爵位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