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知青往事形形色色返城路

  形形色色返城路
  原创:李铭忠
  离京之前,从此天各一方
  回到京城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一切可以容纳他们的地方去。从北大荒到海南岛,从大草原到黄土地,到处都有了知识青年的身影。
  复课闹革命
  1968年12月22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更是将上山下乡运动推向了高潮。首当其冲的六九届,更是创造了"一片红",一个不留全下乡的记录。
  1969年8月,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迎来了毕业分配。在一张志愿表上,分别列出了四个地方: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嫩江农场。我们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东北兵团。很快,我们就被批准了,还发了一身棉衣服,一件棉大衣。
  经过了迁户口,准备行装后,8月31日,我们一早就在学校集中,排着队,在家长和亲友的陪护下,浩浩荡荡地走向了永定门火车站,登上了知青专列,走向了遥远的北大荒,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刚去时,根本意识不到未来会什么样,什么扎根啊返城啊没想过。一个全新的环境,刚刚独立生存的探索,就够这帮孩子忙活的了。
  离京乘车证
  实际上,那时已经开始有人在渐渐离开了。我认识的人里,第一个离开的是在下乡后第一个冬天,一个后来非常有名的,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他因为出身于京剧世家,本身也很有才华,被某军区文工团特招走了。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宿舍里放声高歌的样子。
  紧接着走的就是我的老排长,一位天津老高中的知青,是一个真正呵护着我们这帮小知青的大哥。他是一位军干子弟。父亲平反了,官复原职了。孩子就参军了。那时这样事很普遍。
  国防施工营地
  从1972年开始,大学恢复了招生。不过不是延续过去的高考,而是改为由工农兵中推荐。每个连队分配几个名额,由党支部提出人选,再征求贫下中农意见,报送上级审批。我们连队每年大约三四个人。基本上都是老三届居多,因为他们年龄大,明事理,又能吃苦耐劳,大多数连营的中层干部都由他们担任,所以头几年被推荐上大学而离开的多数是他们。直到后来,空位置多了,我们这些小六九才开始崭露头角。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七七年,恢复高考才结束。在刚开始的几年,这也是返城的一条重要通道。不过受益者主要是知青中的精英人士。
  当时,知青返城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困退和病退。病退很好理解,就是患了疾病,不适合再在北大荒生活,退回原城市。不过这个病历诊断不好拿到,而且还要原城市指定医院复核。初期控制比较严,除非真正的有大病的,否则沒戏。困退则是城市里的家庭有困难,需要孩子回来承担,这个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这需要上边有关系,有人帮你,否则连想都别想。这也间接催生了走后门这一社会顽疾。
  随着时光流淌,中央关于上山下乡的政策也开始调整。一是减少了跨省安置,如北京天津都是从六九届之后改为了在郊区安置,不再往外省市安排。二是开始有计划地对插队知青招工,对插队几年后的知青逐步安排进工矿企业。虽然说没能返回城市,但终归解决了温饱,有了出路,也减少了上山下乡的阻力。除个别由于出身等原因外,大部分插队知青走上了良性循环。
  这个政策出台后,原本在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优于插队知青的兵团,一下子变为了劣势。兵团有过两次招工,教师和铁路系统,但都是定向招工,我们连只有一位姓尹的女知青被招回了北京丰台火车站,沒有大多数人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人们想出了一个曲线返城的路径。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转插。
  回京探亲
  "转插",从兵团或农场把户口迁移到有关系的农村去,不改变知青的性质,享受当地知青招工的待遇,改变个人的命运。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人在为之努力,也有很多人成功,我所知道的范围内,转插走得超过了用其它途径返城的人,颇具影响力。
  和其它返城途径不同,转插的努力方是家庭,即使是回老家,你也得打通大队公社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企业和上级领导有人才能成功。用时下的新词来说,就是"拼爹"。反正各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当年我父亲由于工作的关系,结识了山西大同某企业的领导,相处的挺好的。就求他出面欲把我转到下边的县里去插队。该花的也打点了。终于给我办出了同意接收的函。但我当时已经交了一位女朋友,相处很好,就要求同时办理两个人的,对方答应了,也给办理了。我将有关手续报送团军务股后,却没了下文。后托人去问了一下,才知因为我女朋友是上海人,而投亲靠友的理由过于牵强,所以就扣下了。
  其实这件事后来没办成也有我自己主观上的原因。一是我要办去的地方条件也不是特别好,离北京也不近,所以我兴趣也不是很高。二是我是从一师调过来的,除了一块过来的人,没有什么熟悉的可用得上的人帮忙,所以就无限期的拖下来了。当然,误打误撞,后来大返城潮流一来,直接回京了。而有些走得早,已经分配了的,因为丧失了知青这块招牌,回京的路反而崎岖了许多。
  76年,文革结束。开始对文革遗留问题拨乱反正。知青上山下乡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开始占据上风。出现了"国家不滿意,家长不满意,知青不滿意"的论调。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放宽了知青返城的条件,大批知青看到了希望。
  七七年末,恢复了高考。各地方都有知青参加,有的上了大学,离开了。但对于我们这些小六九来说,太难了些,因为我们毕竟只有小学六年级的文化呀!在我认识的人中,后来参加正式高考而上大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知识分子家庭的,还有一个是两航起义家庭的,总归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家庭。而且他们也是回城后放弃就业在家专心复习后才去考上的。当然,他们后来的路也和我们不同,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国家发改委的官员。
  进入一九七八年,返城风越刮越烈。各城市对困退病退标准也越来越松。而且又出了一个新政策,父母退休可以让异地的子女回来接班。有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回来,纷纷要求提前退休。
  在这种大形势下,兵团也放开了闸门。一到五师的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到七八年底,大部分知青都踏上了回家的路。六师由于是新建师,知青比重比较大,像我们连,知青占了百分之八十,中层干部和技术岗位全是知青,如果都放走,连队就瘫痪了。所以,上级领导采用了拖字诀。可知青们此时已经不可能再安心地待下去了。那年的麦收都搞不下去,大家整个心思都是怎么装病,怎么去开病历,甚至有人威胁大夫。在这种压力下,医院崩溃了。最后是让知青自己开病历,自己去盖章,成了一场闹剧。
  病退北京批准函
  病历有了,申请表递上去了,矛盾集中到场部和农垦局了。(这时兵团已经撤销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消息,急火攻心的知青们开始了集体上访,边远的农场也每天都有大批人开着车来闹。各连队事实上已经陷入困境。
  这种情况发展到了七八年底,农场农垦局抗不住了,开始大规模放人,成捆的商调函开始发往各城市。
  农场报到函
  十二月中旬,连里通知我,我的病退申请表已经发往北京了。我在连队里也待不下去了。马上买车票就返回了北京,准备得到返城的确切消息再回来。可当我到家后去一问,说我的批准函发回东北了。得,这是人生大事,不敢耽搁。在家待了两天,就又匆匆返回了黑龙江。
  当我风尘仆仆返回连队,文书董明华告诉我,因为我不在,她怕耽误事,就把我的户口等都办完了。这一下,我的心算彻底放到肚子里去了。
  得知我回来了,连长指导员还有老职工们都来看我。连长还告诉我,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三顿饭要上三家吃,他们已经排好了。只有都吃过后,才让我走。面对大家的盛情,我实在不好驳回。而且户口已经办出,我已无后顾之忧,我对自己亲自参与创建的连队也感情颇深。此去能否再来也不好说,就答应下来了。
  告别老连队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早上八点多,就有小孩子在门外喊李叔。一天三家,大家还很默契的不让我多喝。不过这一个多星期,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喝酒经历了。
  新建连,连成家的老知青算上,一共只有二十多家。都喝过聊过之后,连里用胶轮拖拉机把我送到了富锦。当年福前线铁路刚刚开通到富锦,我也算是第一批乘客吧。
  一九七九年一月八号,返回北京,一月十号,办理了户口,重新成为了北京人。
  别了,十年的光阴,别了,逝去的青春!
  又站在了生活的起点上。
  回到京城
  作者:李铭忠 北京七十中69届毕业生。1969年8月31日离京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1971年4月随一师二团施工营赴伊春进行国防施工。1972年底,开往建三江,兵团六师25团67连开荒建点。1979年病退返京。任职于北京粮食工业公司。2012年退休。

辅佐三代君王之窦皇后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又是皇太后。又是太皇太后。这句话怎么说呢?窦皇后是指刘恒的皇后。皇太后是指刘启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是刘彻得太皇太后。这句话有点绕。也就是说,窦皇后辅佐了三代君王。辅曾国藩外孙女执意嫁给穷书生,晚年守寡14年后,政府为其夫立铜像在民国初年的旧上海,靠近惠民路霍山路一带,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大花园。这园子是个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花园内远远便能看见五栋颜色鲜艳的红砖楼房,还有一栋独立的小别墅。再走近些,隔着高高的从三野参谋长到军委作战部长,张震不愿就任?是平调还是重用?据开国中将张震在他的回忆录中称1952年2月29日,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通知他,陈毅司令员从上海打来电话,说中央军委要调他去北京,到军委作战部任部长。他现在的参谋长工作由张爱萍来接任自古女子多磨难,就连公主也不例外提起公主我们一般想到的都是气质高贵,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形象,但是提起这位公主大家肯定会改变自己对于公主原本的想法。提起川岛芳子,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什么呢?汉奸?间谍?日本鬼子?但1952年毛主席接见左权女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叫太北?1952年6月1日,毛主席接见了北京八一小学的学生代表,他笑容和蔼,逐一和这些小娃娃握手说话。在轮到一个留着短发,笑容甜甜的小女孩时,毛主席蹲下来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女孩眨巴着眼睛回演员赵明明刚生完女儿就被离婚,我跟嫂子宋丹丹一样苦中国有句话叫做红颜薄命,意思是长得漂亮的女子命运常常是多舛的。赵明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但是这位惊艳一时的大美女却真的应了红颜薄命这句话。赵明明是那种一眼惊艳的大钱学森夫人蒋英的葬礼党旗盖身,有许多学生前来送别恩师相信大家都对钱学森这位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他出生于我国浙江省,当时中国比较落后,国内局势十分严峻,为了改变现状,钱学森决定出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刻苦努力,潜心好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53年毛泽东参观中山陵被一学生发现,1小时后,突然驶来三辆卡车毛泽东前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陆战大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但事实上,作为一个中国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对2011年安徽挖出楚国双墓,不见墓主人头颅,专家说可能是被斩首楚国双墓前言2011年,考古队员在安徽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为夫妻墓,其中出土的文物让专家瞠目结舌,有一件文物竟然是千年的骨汤。更让专家震惊的是,墓中并无盗墓贼盗取,而南墓中墓主人的头2001年湖北发现用熊猫陪葬的4000年古墓,这史前墓葬究竟是谁的?您可能听说过古人用战马陪葬用狗陪葬,甚至用猴子陪葬,但您听说过用大熊猫陪葬的吗?2001年,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省秭归县的官庄坪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在这次考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令美军不解上个世纪,中国的土地上因为外国人的侵略,变得没有安宁,一瞬间人心惶惶,无数无辜的生命死于战争,这些战争让中国损失惨重,许多战役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让中国人永远铭记历史,感受无数英
玄武门之变前夜,齐王邀请太子纵酒欢歌,李世民聚集众臣密谋大事玄武门前夜,齐王邀请太子纵酒欢歌,李世民聚集众臣密谋大事文成长新视点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正是玄武门之变的前夜,齐王李元吉邀请太子李建成到齐王宫饮酒欢歌,纵情豪饮,庆祝太子储君大1980年,郭汝瑰给中央写信揭露保密身份,组织部准许重新入党郭汝瑰前言郭汝瑰原是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将领。他参加过蒋介石亲自主持的高级军事会议,制订过作战计划,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因此官运亨通,一年三迁。但尽管如此,郭汝瑰却怅然若失,最后冒死率部1990年徐向前逝世,临终前曾提出三条要求,组织不能全部同意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许多革命英雄,他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用自己的智谋带领红军和人民走向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嘉奖这些革命英雄,麦路人投资方企业解析博物馆中古人存钱罐的奥秘能够打开2000年前古滇国的神秘世界呢?古滇国的攒钱罐儿会是什么样子呢?储备器很特殊,它的造型上面有一个小金人,这就是要守护的四牛鎏金骑士同组背弃凹,这个造型太独特了。滇国呢,它通1991年,一名宇航员被遗忘在太空311天,返回地球发现祖国没了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开始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还展开了太空竞赛,使得载人航空航天技术得到空前发展。而载人航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清朝最后一个格格,临终之前含泪说出皇室丑闻,川岛芳子是她姐姐清朝的皇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的女儿叫做公主,亲王的女儿,也有着一个特别的称呼格格。在清朝鼎盛时期,她们的身份极其尊贵,平民百姓遇见之后,也是要跪地行礼的。但是,看似尊贵的皇长征姊妹花的传奇,背着孩子走完长征,姐姐嫁元帅,妹妹嫁上将长征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伟大的英雄儿女用自己坚定的意志谱写了这段前无古人的篇章。当年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约有2000多人,然而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已经不足100人。有这么一对亲姐妹,他们6名烈士就义照片,定格了他们壮烈牺牲的最后瞬间民族英雄,清兵神机营武官恩海,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击毙了挑衅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名垂青史,这一张老照片摄于1900年,也就是他就义的前夕。据记载,他于1876年出生,就义时25岁。百年瞬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一生只有5岁的男孩,名字与日月同辉,他的英雄事迹永存国人心中妈妈我不怕,抱紧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小金子声音还很稚嫩,那年他才刚五岁。1937年4月24日,日本侵略者公开将王凤阁将军全家公开行刑!日本人妄图一举击垮相关地区民众将士抗日的决心英国商船顺天轮被劫,影响到底如何?竟能让蒋介石亲自过问?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也就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的夏天,当时位于山东以北的一处临海地带发生了一起惊动中外的劫持案件。当时的中国还处在一个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年代,列强在中国肆意地占据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