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948年,我军战士俘虏敌中将,中将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

  1948年6月,华野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时为河南首府的开封,由此拉开了豫东会战的序幕。拿下开封以后,粟裕又指挥部队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战役,一举歼灭了国军中将司令区寿年的第七兵团及整编51师,并生擒了区寿年和51师师长沈澄年。
  有意思的是,区寿年在被我军俘虏以后,他还略带嚣张地对俘虏他的解放军战士说道:"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然而,我军战士不认识他,见他被俘了还如此嚣张,一时气不过,便狠狠揍了他一顿。
  不得不说,昔日高高在上的一位国军中将,却被我军一个小战士胖揍,这传出去多少有些喜感。
  那么,区寿年与粟裕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被我军俘虏后,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本期文章,带您了解。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世家中。虽然祖上有光,可区寿年却是实打实的农民出身,只受过几年私塾教育。
  不过,出身平平的区寿年,却有一个好舅舅。他的这个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廷锴。
  蔡廷锴也是穷苦出生,但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特别崇拜《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和赵子龙一样拯救江山社稷。
  1910年,18岁的蔡廷锴瞒着家人偷偷跑出去参了军,几经辗转后,于1918年到了李耀汉的肇军当了排长。次年肇军解散,蔡廷锴被自己所在的护国军选为了人才培养,得以进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
  通过培训,蔡廷锴毕业后进入了粤军,并当上了粤军第一师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这时,区寿年也参军沾光,谋得了舅舅所在连队的一个文书职位。
  对于自己这个外甥,蔡廷锴也是极尽关怀,不仅把他送去学习,还教他军事有关的经验。后来蔡廷锴在北伐中节节高升,区寿年的职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舅舅当营长,他就当连长;舅舅当了团长,他就顶上营长。
  1927年7月,蔡廷锴的11军24师被交付给叶挺指挥。而一个月后,这支部队便被叶挺拉去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蔡廷锴是本不愿参加南昌起义的,可是形势所逼,老蒋也确实太不仗义,他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跟着叶挺参加起义。既然蔡廷锴下了决定,那么区寿年自然是唯命是从,也跟着舅舅留了下来。
  当时区寿年经常跟着舅舅出入起义前敌委员会,而粟裕正好担任了前委会的警卫班长。一来二去,他与粟裕倒是熟络了起来,两人还曾在一个战壕里与敌人作过战,彼此多少有些交集。
  只不过,南昌起义失败以后,蔡廷锴认为革命军前途渺茫,便在转移的过程中与中共分道扬镳了。之后他带着部队回到了粤军,还于1928年奉命调往海南岛,负责对琼崖红军进行"围剿"。
  就这样,区寿年与粟裕经历了短暂的交集,随即便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他绝不会料到,自己和舅舅看不起的这支队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超越他们,而自己也会沦为粟裕这位"老朋友"得阶下囚。
  蔡廷锴与区寿年真正得到蒋介石的重视,还是在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以后。由于助蒋作战有功,蔡廷锴与蒋光鼐的两个师合编为了19路军,由蒋光鼐担任总指挥,蔡出任军长。几个月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十九路军,蔡廷锴再度晋升为副总指挥。
  蔡廷锴擢升后,区寿年也受到蒋介石的提拔,担任了十九路军78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遣大军围攻中共中央苏区,十九路军也在其中,由蔡廷锴亲自率军进入江西。
  十九路军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在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中,重点包围进攻了十九路军,结果双方两败俱伤,蔡廷锴所部险些被红军包围。但蔡也是个实打实靠自己打出来的将军,危急时刻他临危不惧,亲自带领手枪营对红军发动突袭,最终打退了红军的进攻。
  与红军的此次交战,让蔡廷锴心理很不是滋味,他不明白为什么国难当头,蒋委员长却还要坚持打自己人。听了舅舅的"牢骚"以后,区寿年大为认同,他还劝说蔡廷锴申请回沪,不要再与红军为敌。于是,第三次"围剿"结束以后,蔡廷锴就申请回到上海,结果很快就受到上级批准,回沪负责京沪沿线的警卫工作。
  1931年11月,由于日军在鲸吞了我东北以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为了转移矛盾,狡猾的日军试图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制造事端,以此来减轻他们在东北受到的舆论压力。而考虑到蒋政府的妥协性,日军直接向蒋介石发了通牒,要求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后退15公里,以方便日军"完成任务"。
  就是这么一个有失国格的无理要求,蒋介石居然答应了,他让何应钦向十九路军传达了命令,要求其"限期贯彻"。但是,这个命令传到十九路军后,蔡廷锴和蒋光鼐却都果断拒绝了,他们反复申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
  结果,怒不可遏的日军于1932年1月28日悍然对上海发起进攻,蒋光鼐和蔡廷锴当即组织十九路军抵抗。这次事件,史称"一二八事变",又叫"淞沪抗战",堪称是我国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之一。
  在十九路军的所有部队中,以区寿年的78师打得最为坚决,在区寿年的有效指挥下,78师死守阵地长达33天,彻底打破了日军的计划。要知道,日军在发动事变时,曾放言要在四个小时内拿下区寿年的阵地,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了脸。
  其实在淞沪抗战爆发之前,蔡廷锴就对自己这个外甥有过试探,他曾这样问道:"中央决定对日和谈退让,如果不听话就要换防,怎么办?"结果,听到中央妥协后,区寿年想都没想就义愤填膺地说道:"如果真的要撤退,宁可不再做军人,回家种红薯好了!"
  如此看来,区寿年不失为一个有血性的汉子,他分得清命令和国家大义孰轻孰重,而这也是蔡廷锴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最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抵抗以后,中日双方在国际联盟的调节下停战,双方于1932年5月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其中的条款却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日方要求,中国军队必须撤出上海,转到苏州、昆山一带驻防。这条条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国民政府承认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中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十九路军拼死抵抗一个多月,寸土不让,不仅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迫使日方四度换帅;更是消灭了上万日军,取得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巨大成就。可辛辛苦苦拼来的一点点荣誉,却要被一纸不平等合约剥夺,试问这谁能够同意?
  但是,这个不平等条款,被国民政府接受了。而影响深远的"一二八事变",以十九路军撤出上海而告终。
  虽然撤出了上海,但蒋光鼐、蔡廷锴还是被人民牢牢记住了,从此在他们的简历上,多了"爱国将领"一行,这也是他们永恒的荣誉。至于区寿年,他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人们的赞许,后来他还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以表彰他的英勇抵抗。
  蒋政府之所以不惜以让步的方式尽快与日本达成和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继续把十九路军放在"剿共"战场上。不得不说,他蒋某人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付起自己人来,倒是坚决不已。幻想一下,如若他能将这份毅力放在抗日上,那么我国初期的抗战事业,是否还会进行得如此艰难?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再次回到江西后,蔡廷锴算是彻底对蒋介石绝望了,他根本没有心思再与红军作战,所以一到苏区便接连吃了几场败仗。特别是区寿年的78师,在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遭遇后,直接被穷追猛打,损失了四个营后只得退守永安。
  为了十九路军的前途,蔡廷锴在与蒋光鼐商议后决定与中共取得联系,签订停战协议。经过与红军的漫长斗争,区寿年早已意识到和红军作对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蔡廷锴的决议一出,他立即就表示了强烈赞同。
  在江西待了一阵子后,蔡廷锴觉得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于是,在与李济深、陈铭枢等著名反蒋人士协定后,蔡决定带领十九路军东进福建,建立一个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的新政府。
  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在福州挂牌成立,史称"福建事变"。蔡廷锴当政的人民政府,不仅宣布废除与外国的不平等条约,更是公开宣布联共反蒋,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蒋介石得知以后,当即调重兵南下福建,准备一举消灭这个"反戈政府"。
  蒋介石攻闽期间,区寿年的78师一直是十九路军的主力军,他从闽北一路退到福州,福州失守后,他又继续率部南下泉州寻找蔡廷锴。不过,等到了泉州时,蔡廷锴宣布下野的消息传来,他只好接受蒋军改编,福建事变宣告失败。
  虽然福州人民政府昙花一现(仅存在两个月的时间),但却是国民党内部第一次打出了反蒋的旗帜,这让蒋介石忌惮不已。于是,收编十九路军后,他立即撤销了该军番号,并且撤销了排级以上的干部,彻底"消灭"了这支部队。
  遭到遣散后,区寿年只好前往香港居住,不久后赴德国留学,专攻军事理论。
  1936年,桂系为了扩大影响力,不惜大肆扩军,并且向海内外知名人士发出了邀请。得知消息后,一直在海外游历的蔡廷锴响应号召,回到广西重建了十九路军,而区寿年也在得到消息后从德国归来,担任了重建的78师师长。
  他们重建十九路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附桂系继续反蒋。
  只不过,没过多久,蒋桂两派便和解了,这时十九路军番号再次被撤销,区寿年的78师也变成了桂军第5路军176师。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区寿年奉命率军北上参加淞沪会战,凭借着此前抗击日军的经验,他在会战中表现优异,接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后来国军溃败,他此前的撤退经验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使得其得以带着部队完整地退守浙江。
  在之后的抗战历程当中,区寿年相继在李宗仁麾下参加了徐州会战、在白崇禧麾下参加了武汉会战。1938年5月,战绩显赫的区寿年被授国军中将军衔,并于武汉失守前夕随21集团军退守大别山区,任大别山东南分区司令。
  区寿年在这段时期的经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通过不断的抗日斗争,他已然成为了抗日名将,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在1943年升任26集团军副司令以后,他开始无事可干,于是,他跑到恩施找到了被囚禁于此的老乡兼老首长叶挺,两人天天打麻将度日,过得也算安逸。
  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图谋发动内战,区寿年才再一次忙碌起来。考虑到区寿年的带兵能力,蒋介石直接让他当了第6绥靖区的副司令员,专门负责黄泛区的驻防和"围剿"工作。
  对于区寿年的部队,华野也是一直视为了香饽饽,在一次黄泛区大战中,粟裕差点儿就将其吃掉,可惜黄百韬援助及时,才让其逃过一劫。
  1948年6月,国民党将第6绥靖区的部队改编为了第七兵团,由区寿年出任司令,依旧领中将军衔。而随着区寿年走上人生巅峰,他的末日,也一步步向他靠近。
  区寿年接手第七兵团司令不久后,我军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豫东战役。该战役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第二阶段消灭区寿年兵团和整编54师;第三阶段则是给予黄百韬兵团沉痛打击。
  在解放军进行第一阶段战役的时候,区寿年原本就应该驰援开封的,可是他害怕解放军要围点打援,因此迟迟不敢出兵。结果,孤立无援的66师被我军吞掉,而驻守在睢县和杞县的区寿年兵团紧接着成为了我军的目标。
  6月30日,解放军在河南龙王店一带对区寿年兵团实现了分割包围,这时区寿年才反应过来解放军的目标所指。由于错过了正面组织对抗的最佳时机,突围成了第七兵团的最好方式,加之解放军的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此时突围尚有一线生机。
  可是,区寿年自恃身边还有万余精锐,他觉得固守比突围胜算要高,因此说什么也不肯突围。结果,英勇的解放军活生生将其设置的"铁桶防线"撕开来,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突破了第七兵团的阵地。自知回天乏力后,区寿年便想带着沈澄年驾驶坦克逃跑,却被我军重重围困后被迫开门投降。
  区寿年知道华野的指挥官是粟裕,想到自己之前与他的交集,便想着与他见上一面。于是,走出坦克以后,他故作潇洒地对俘虏他的解放军战士说道:"带我去见老朋友粟裕!"还试想着自己报出与粟裕的关系后能得到点优待。
  然而,我们的战士本就看不惯国民党军队,加之面前这个俘虏还那么嚣张,这可把小战士气坏了。怒火上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区寿年便是一顿拳脚招呼,打得老区满脸懵逼。
  好在有其他战士意识到区寿年不简单,赶紧将他送到了华野指挥部,请粟副司令员斟酌处理。粟裕倒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伙计,看到其窘态后,他不仅暗暗好笑,赶紧尽地主之谊请老区吃一顿赔罪。
  几句寒暄后,粟裕便试探性地问区寿年,对战局有什么看法?对此区寿年倒也不含糊,一番慷慨分析后,又对粟裕说道:"见好就收,莫要贪心!"
  区寿年也的确是个人物,他看出自己的几万人根本就满足不了粟裕的胃口,但国军主力又岂如自己的杂牌一样,因此他才对粟裕如此劝告。不过,粟裕哪里听得进去,他只是笑着摇摇头,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但让区寿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被俘后,华野却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胜利。从豫东战役,到济南战役,再到淮海战役,一切在他看来不可思议的仗,却都被解放军打赢了。而这也让区寿年意识到,粟裕的能力绝不是自己能想象的,解放军的实力,也绝不是自己所了解的。
  也正是因为见证了解放军的一场场胜利,区寿年开始对中共心悦诚服。而后在被我军俘虏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积极接受我军的改造,并于1950年成功出狱。
  不得不说,区寿年仅仅两年就得以出狱,实在令人有些意外。
  一般而言,像区寿年这样的国军高级将领,再怎么也应该被关到1959年首次特赦(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可为何唯独他只被关了两年呢?
  首先,他在狱中的积极表现自然是一方面。再者,区寿年并非出自蒋介石的嫡系,加之他没有对红军和解放军造成给太多威胁,这都为他减刑不少。另外,他的抗日名将身份也得以将功赎罪。最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有个好舅舅。
  我们在上文就提到过,区寿年在军界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离不开蔡廷锴的提携。而他的这位舅舅在其被俘入狱后,再一次拉了他一把。
  反蒋运动失败以后,蔡廷锴就一直在海外揭示蒋政府的丑陋面目,之后他更是在香港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因此,蔡廷锴先生一直都是我党的统战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是出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因此,看在蔡廷锴先生的份上,中央才会削减区寿年的刑期,使得其几乎成为了第一个被我党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而获得特赦以后,区寿年便回到了广州,之后一直担任政协委员等职,为广州的民主建设提供了不少建议。
  最终,区寿年与1957在广州不幸病逝,享年55岁。
  纵观区寿年的一生,他可谓是蔡廷锴的忠实追随者,他将自己的半生岁月都放在了与舅舅一起追寻真理上,虽然犯过不少错误,可终归功大于过,值得人民的敬仰。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区寿年或许并不能排上号,可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在历史上书写,并且用尽全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这不得不令人敬佩。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行,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寒风呼啸,大雪纷纷,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极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基督教真的是西方文明的根吗?西方伪史论者,你跟他说有遗迹,他就说是伪造的。事实上造假最猖獗的不就是在这里吗?估计他们觉得这里的人没那个能力吧本图来自九年级历史课本你问他为啥伪造非洲和亚洲史比西方还早,他们就说赵匡胤夺郭氏江山,为何称其为柴氏,想掩盖什么秘密?唐末节度使之乱,使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然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就注定有终止的一天后周显德七年的正月里,赵匡胤在陈桥驿上演了一出兵变,部将以黄袍加其身,于毛泽东为何能成为领袖?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有多高超?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再次挽救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毛泽东重新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摆脱了靠边站,坐冷板凳,随即被任命为前敌政委。就在1935年3月1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的女将的结局到底如何?她们都是哪些人物?在杨家将中英姿飒爽的女将,也毫不逊色众多男英雄,杨八姐杨九妹花解语杨金花杨排风这些传奇的杨门女将,留下了太多家喻户晓的精彩故事。能够与金沙滩血战大破天门阵的事迹齐名的战绩就是十二寡康熙第七子胤祐是个怎样的人?胤祐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尽管称作七阿哥,但胤祐其实是康熙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他前面十四个哥哥当中有八个都是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所以并没有进行序齿。众所周知,康熙帝的后宫后妃众多,所以子嗣也非常多。在一大群后徐孺下陈蕃之榻的陈蕃,一直硬钢最终结局怎样直言三君之一的陈蕃,是河南平舆县人。他为人孝廉高洁,以举孝廉受到汉桓帝的重用。曾经三次直言劝谏过汉桓帝,最终被罢免了。第一次陈蕃得罪了汉桓帝的近臣,被流放到豫章,当了本地太守,后面1983年傅全有任一军军长,搭档从师政委越级提拔,两人都晋升上将前言一军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军。前身可以追溯到1930年贺龙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所谓联合国军三任总司令如何评价朝鲜战争与志愿军?中国近代以来发生过许多惨烈悲壮的战争,如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1940年前后的抗日战争,以及1950年的朝鲜战争等。而这其中最三线建设的回声480项目人物访谈本文约九千字,阅读约需要二十分钟。历史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它是茶余饭后最好的话题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它像一个巨大的车轮,碾过了无数人的一生一起源我们不做帝国主义一代贤后卫子夫(上)平阳公主送她入宫,临行时这样说公元前128年,卫子夫为29岁的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位皇子,汉武帝十分高兴,在大臣们的请求下立卫子夫为皇后。自此之后,卫子夫主持未央宫38年,深受汉武帝的尊重和礼遇。卫子夫以及整个卫氏
1950年,四川地主家中查出一借据,朱德那是我借的100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开始了,国家将土地集中重新分配,让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武汉出了哪些明星名人?武汉是个不错的地方。一提到武汉,我脑子里面最先想起来武汉热干面和美丽的樱花,哈哈但是从武汉的明星和杰出人物也是很多的,比如徐帆,袁弘,刘亦菲,王凯,唐一菲,吴倩等,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宋太宗赵光义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贯穿了整个宋朝,你认为正确吗?一个政策的正确与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历史阶段的才是好政策。赵光义重文轻武政策适合了当时的历史需要,但后来历史环境改变后,宋朝皇帝没有适时做出改变,导致国家安全压力变大。赵光义做祖父是李大钊,正部级父亲刚一去世,他就被人举报贪污受贿2021年6月29日,我国隆重颁发七一勋章。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大厅里,一位72岁的老人庄严接过七一勋章。他叫李宏塔,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其祖父李大钊是党的重要创始人,父亲李葆华革命先驱陈独秀,党的第一书记走向对立,被开除党籍后都做了什么看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都对陈独秀有所了解,他是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他凭借自己深刻的思想和爱国的热情,引导中国人走向觉醒。在那个黑暗迷茫的年代,他为我们开拓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新中国的中国古代十位杰出的皇帝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总共诞生了493位皇帝,有的皇帝昏庸无道,有的皇帝励精图治,对后世影响深远,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比较认可的中国古代10位杰出皇帝。1。秦始皇秦始皇即嬴政(公头号战犯卫立煌,收到毛主席亲笔信后,表态我一定要回到新中国1948年12月25日,圣诞节,花灯初上,南京街头霓虹闪烁,欢歌笑语阵阵。上海路的一幢小别墅却悄无声息,一片肃杀,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突然,在寂静中响起了一个男人抚掌大笑南京大屠杀前,被俘军民为何不反抗?几十年后一幸存老兵道出真相1937年,日军全然不顾国际谴责,发动了南京大屠杀行动,使南京城沦为了炼狱。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日军刚进驻南京时,许多军民几乎没有反抗的意识,反而配合了日军的行动,放下武器,强渡大渡河前,毛主席秘密拜访一位90岁老人,最终才顺利过了河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的一句诗,诗句中一个寒字便写出了环境之危险,侧面说明渡河之难,前有滔滔河水,后有敌人追兵,红军究竟如何渡过这条危险的河流最后的三个特务留在大陆几十年一直过得很幸福,还拍了张合影新中国成立后,有最后的三个特务选择留在了中国大陆,纵使曾经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在大陆的这几十年,一直过得很幸福,甚至在重逢后还拍了张合影。最后的女特务王庆莲与大部分谍战影视剧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