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诸葛恪诸葛亮之侄,同事都讨厌他,为何领导孙权却执意重用?

  公元252年,与曹刘争雄一生的孙权,终于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此时,太子孙亮年仅9岁,肯定无法独立掌控朝政,东吴也不得不进入辅政时代。
  孙权为儿子挑选的首席辅臣,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在后世,诸葛恪并不知名,但在职场中,他这类人并不少见,且并不讨喜。
  诸葛恪从小就很聪明,却锋芒毕露,几乎跟所有同事关系都不太好,只有领导孙权一直很器重他。
  事实上,他的青云直上并不是偶然,但却一点也不值得羡慕和嫉妒。
  因为从一开始,领导孙权就已经为他设计好了结局。
  全文约60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01 诸葛家的第二位权臣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诸葛亮之侄。
  有了父亲诸葛瑾在孙权那打下的良好基础,诸葛恪从小就很受到孙权的重视,成为孙权指定的太子四友之首。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发展,诸葛恪的未来或许就跟曹丕四友的司马懿陈群命运差不多了。
  但事实有时候就不按剧本走,公元241年,孙登去世。
  孙登之死无异于东吴的政治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包括孙权的儿子们,和陆逊在内的很多朝臣。
  但诸葛恪却没受到太大影响,因为他没有把鸡蛋放在孙登这一个篮子里。
  公元234年,在诸葛恪的多次上书请求下,孙权同意任命他为抚越将军、丹阳太守,给兵300 ,前去平定丹阳山林深处的山越部族。
  诸葛恪首先通过抢收粮食的策略,让无粮可吃的山民不得不出山投降。
  随后,诸葛恪又下令各县要以抚为主,不得随意怀疑拘禁投降的山民,并杀了不遵命令的县令胡伉。
  山民知道后,纷纷归心诸葛恪,东吴政府得到10余万编户平民,诸葛恪也得到了精壮兵丁4万有余。
  说句题外话,所谓的民心其实很容易得到。只要有一口饱饭吃,只要不被随意打杀,能活得有点人样,他们就会争相投靠。
  但即使如此简单,在封建时代的大多数时候,老百姓的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所以这样的时代,怎么能不被推翻呢?
  说回主题,以上,就是诸葛恪授命辅政之前的主要功业了。
  实话实说,这事的确显示出诸葛恪才智非凡。所以,孙权也对诸葛恪刮目相看,授其威北将军、都乡侯。
  而诸葛恪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要求驻军东吴北部边境皖口,并积极袭取曹魏边境,甚至要求攻打寿春。
  这引起了曹魏司马懿的担忧,正在司马懿准备攻打诸葛恪时,孙权却把诸葛恪调离皖口,屯驻大后方柴桑。
  司马懿:跟你爹一样,还没打你就跑了
  246年,诸葛恪晋升为大将军,屯驻武昌,代替死去的陆逊主荆州防线。
  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与滕胤、孙峻、孙弘等人共同授命辅佐幼帝孙亮,成为东吴的首席辅政大臣。
  这是诸葛家族的第二位权臣,第一位是他的叔叔诸葛亮。
  但叔侄俩后来的作为却是天壤之别。
  这就很有意思了,诸葛恪年少聪慧,入仕还很早,此时也已近50岁高龄;而他的叔父诸葛亮少不扬名,27岁才出山,43岁就成为蜀汉权臣;
  天赋异稟,又宦海沉浮数十年,诸葛恪都至少该差强人意,为何难忘其叔父项背呢?答案在于他们的经历。
  诸葛亮出山的10多年里,与当时天下一流人物孙权、曹操一一过招,又在荆南、益州积累了丰富的军政经验,上位时已经得心应手。
  但诸葛恪的这份履历中,却看不到他战胜过任何有分量的对手,好不容易有机会见识下老狐狸司马懿,却又被孙权调走了。所以,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历练。
  很有意思的是,孙权调离诸葛恪的原因是,"望气者以为不利"。
  这玄之又玄的理由,表明了孙权的真实想法:他不想让诸葛恪有战败的污点。
  其实在此时,孙权已有了让诸葛恪为自己接班人保驾护航的想法,这就更有意思了。
  孙权难道不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国家重担,却让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挫折的辅臣来承担,孙权是怎么想的?
  这事,还得从诸葛恪讨伐山越说起。02 诸葛瑾的担心
  与孙权不同,其实早在诸葛恪上书讨伐山越时,他的父亲诸葛瑾就已经有了隐隐的担忧。
  诸葛恪提出的招抚山越方案,东吴大臣大多认为难以成功,也包括诸葛瑾。
  因此,在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时,诸葛瑾却忧虑地说道:这孩子不但不会兴家,还会败家(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这么点事,诸葛瑾就下这个严重的判断,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山越就是江东原住民而已,东吴诸将在此之前大范围讨伐山越,几乎没听说过失败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失败了,大不了无功而返,这么点事,身为孙权宠臣的诸葛瑾还保不了儿子吗?
  所以,诸葛瑾担心的,并非是诸葛恪讨伐山越成功或失败,而是这事背后的深层原因。
  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在陆逊系列中,子彧曾详细论述过,山越和江东士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却又成为江东士族加入孙权麾下的投名状。
  203年前后才加入孙权麾下的江东诸将,包括陆逊在内,几乎都是以征讨山越起家的;
  而同时,因为过去的联系,山越也很容易接纳江东士族的领导,因此,被征服的山越人口,几乎都在江东士族的麾下。
  诸葛恪几乎是唯一的例外:他出身淮泗集团,却以征讨山越起家。
  所以,诸葛恪屡次上书,江东士族的官员都持反对意见,因为在他们眼里,那是他们的奶酪。
  而诸葛瑾之所以也反对,是因为他在孙权和江东士族之间和了一辈子稀泥,心里跟明镜似的:不是你小子打不过山越,而是你动了人家的蛋糕。
  这才是诸葛瑾担心的深层原因。
  当然了,诸葛瑾下这个断语,并不只是因为这一件事,在这之前,诸葛恪已经做了很多类似的事情了。
  诸葛恪从小就很聪明,深受孙权喜爱。
  在一次宴会上,孙权让诸葛恪当酒司令,张昭不肯喝,孙权以言相激:你小子要能怼翻张公,朕就让他喝酒。
  诸葛恪便对张昭说,打仗对敌你殿后,喝酒吃肉你先来(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前),还要如何尊养你呢?
  张昭无语,只能一饮而尽。
  又有一次,殿前落了一只鸟,孙权问,这是啥鸟?诸葛恪回答:白头翁。
  张昭一听,以为讽刺自己年老,便怼诸葛恪,骗人,除非你再找一只"白头母"出来!
  诸葛恪回怼道,有一种鸟叫"鹦母",您见过"鹦父"吗?
  张昭再次无语,而孙权和群臣大笑。
  这两个玩笑背后,并不简单。
  首先,张昭与诸葛恪之间,是有姻亲的。
  张昭之子张承娶了诸葛瑾之女,也就是诸葛恪的妹妹。
  也就是说,张昭失了颜面,诸葛恪也不见得就脸上有光。
  其次,张昭的身份,很特殊。
  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辅臣,却因赤壁主降而失去孙权信任,但好歹资历在那摆着的,孙权都不得不保持表面的尊重。
  而在这两个故事中,诸葛恪却专挑张昭痛处,令张昭颜面尽失。
  孙权的反应,反映了这背后的原因:他不仅不加指责,反而大加鼓励。
  所以,诸葛恪屡屡讥讽张昭的背后,是孙权的意志体现。是孙权想要罢黜张昭,但又没理由,只能以这种方式让张昭自行辞职。
  说得更清楚一些,诸葛恪是在当孙权的白手套。
  而这,才是诸葛瑾预言诸葛恪败家的真正原因和担忧之处:诸葛恪只知给孙权当白手套,自恃聪明谁都敢得罪,现在又动了江东士族的奶酪,如此不知收敛树敌与众,孙权一死咱诸葛家还有活路吗?
  诸葛瑾的担心是正确的。然而,这是诸葛恪自己选择的路,也是诸葛恪能在孙权晚年平步青云的根本原因。03 为什么是诸葛恪?
  诸葛恪之所以能从红二代们之中脱颖而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诸葛恪对孙权和东吴的忠诚。
  孙权曾问诸葛恪,你爹和你叔(指诸葛亮),谁更贤明?
  诸葛恪回答说,我爹,因为他更知道该侍奉谁(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又有一次,蜀汉使者拜访,孙权开玩笑说,这小子喜欢骑马,让你们丞相(诸葛亮)给他侄子送一匹好马过来。
  诸葛恪立马当着蜀汉使者的面谢恩。孙权说,马还没到,你谢啥?
  诸葛恪回答说,蜀汉就是陛下的马厩,您都说话了,马能不到吗(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诸葛恪屡屡贬蜀而尊吴,孙权很是受用。
  其背后的原因是,蜀汉邓芝受命恢复吴蜀联盟时,孙权曾问邓芝,灭魏之后,吴蜀并列,岂不是两全其美?邓芝却表示不同意。
  前文曾说过,孙权这辈子最在乎的就是忠诚和面子,现在诸葛恪当着蜀使的面把邓芝这话怼回去了,孙权当然很高兴。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诸葛恪的聪明与忠诚,让他能为孙权重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诸葛恪甘愿充当孙权的白手套,并为此得罪了东吴大量的朝臣。
  先说之前的诸葛恪戏张昭之事。
  张昭并非江东士族,而是淮泗集团的代表人物,学识德行冠绝淮泗江东,清流中素有人望。
  而张昭之子张承,就是前文诸葛恪的妹夫,同时也是后来陆逊之子陆抗和东吴第二任太子孙和的岳父。
  江东士族同气连枝,历来不怎么与外人联姻,而张昭竟然能打进去。可见张昭家族与江东士族的关系匪浅。
  所以,诸葛恪屡屡跟张昭过不去,已经在广大江东士族和清流派文官中间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这还不算,诸葛恪讨伐山越,将山越釜底抽薪;又在淮南筑城,意图大举北伐。这两件事,更是让江东士族难以支持诸葛恪。
  为什么呢?我们来捋一捋江东士族们的想法。
  前文已述,江东士族并不希望当炮灰为孙吴开疆拓土,同时又希望在孙吴内部分到更多政治红利。
  因此,讨伐山越就是他们最好的手段,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对内,提高发言权:陛下您看,我们又为大吴增加了10万户,不该加官进爵么?
  对外,养寇自重:陛下您看,山越骚动还没完全平复,攘外必先安内!(参见陆逊劝止孙权征伐的奏章)
  而现在,诸葛恪将他们的这一幻想彻底打破。
  对内,诸葛恪之后,几乎再无平定山越的名将。因为他这个办法可以将山越釜底抽薪,因此,江东士族借山越养寇自重的办法再无可能。
  对外,诸葛恪在曹魏淮南筑城两座,相当于锲下了两颗钉子,对淮南重镇寿春虎视眈眈。如此,就算东吴想不打,曹魏也不会答应。
  也就是说,因为当孙权的白手套,诸葛恪既得罪了张昭的门生故吏们,也就是江东的清流派,还和江东士族有了根本的裂痕。
  这些都是诸葛恪的反对者
  但对孙权来说,对孙氏的忠诚,为诸葛恪忠心扶保幼帝上了第一道保险;而几乎得罪了所有朝臣,则为这事上了第二道保险。
  文首说,诸葛恪这类人平步青云不是偶然就在于此。
  为了领导交办的事,把同事都得罪光了。他的未来只能依靠领导,因此也就会对领导保持绝对忠诚。
  什么领导不喜欢重用这样的下属呢?04 孙权的算计
  然而,既然诸葛恪已不可能赢得江东士族的拥戴,以江东士族影响力之强大,孙权就不担心自己死后诸葛恪镇不住场子吗?
  因为孙权已经搞定了尾大不掉的江东士族。
  借二宫之变,东吴柱国大臣、江东士族领袖陆逊被孙权斥责至死,江东士族中支持孙和的顾谭、顾承、朱据等中流砥柱流放贬死殆尽。
  孙权晚年,江东士族已经奄奄一息,淮泗集团已经重掌大权。
  所以,孙权完全不担心诸葛恪镇不住场子,反而这种决裂,会让诸葛恪继续执行打压江东士族的政策,这是孙权非常愿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即使如此,孙权之所以启用诸葛恪辅政,目的也并不单纯。
  首先,既然孙权和江东士族斗了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借二宫之争将其打得奄奄一息,为啥不直接把江东士族从朝堂上完全清除出去呢?
  答案是,做不到,就算能做到也不能这么做。
  因为江东士族在社会中下层根基深厚,孙权虽然是皇帝,但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却离不开这群地头蛇。
  所以,如果在朝堂上清除江东士族,那么东吴将上下离心,百姓和中上层统治精英背道而驰,距离国家灭亡也就不远了,参考蜀汉后期高层主战、中下层主降的分离局面。
  也就是说,诸葛恪虽然受命辅政,但却很难像他的叔父诸葛亮那样如鱼得水,因为他始终存在着一个无法消灭的对手。
  这就是为什么孙权在政治上如此保护诸葛恪的原因,已经有了强大而众多的反对者,要是再打了败仗,那估计就扶不上去了,口水都能把诸葛恪淹死。
  家股东士族的掣肘,同僚之家的不好名声,让诸葛恪只能继续做孙家的白手套,帮助孙吴过渡到幼帝孙亮成年。这是孙权为什么选择诸葛恪辅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孙权还有没有别的算计?当然是有的。
  这个算计就是,诸葛恪辅政,不仅安全,还很方便孙亮长大之后收权。
  因为比起其他皇帝要斗智斗勇命悬一线,孙亮成年之后,如果想要扫清亲政的障碍,要容易得多。
  1)诸葛恪的反对者众多,孙亮要找到支持者并不难;
  2)发对者多,污点就更多,孙亮想要找到诸葛亮的罪证几乎都不用栽赃,事实就够用了。
  况且,因为诸葛恪名声如此不好,那么扳倒诸葛恪,同时还会为孙亮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非常有利于孙亮执掌朝政。
  文首,子彧为什么说领导的白手套,虽然可以平步青云,但却并不值得羡慕,原因就在这里。
  诸葛恪这类人的命运,几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先为领导间的权力过度保驾护航,然后为新领导当收拢权力的垫脚石。05 提前点燃的引线
  诸葛恪刚开始辅政时还"中外翕然,人怀欢欣",辅政第二年只打了一场败仗就"百姓骚动,民之多怨"。
  就是这些复杂算计的直接体现。
  胜败乃兵家常事,他的叔父诸葛亮也曾战败,为何却只是降了级、扣了工资,而他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为诸葛亮不只有丞相之名,还有蜀汉的举国支持;而诸葛恪自始至终,就没得到过民心。
  人怀欢欣都是假的,因为现在打倒你的力量还不够;民之多怨一直都存在,只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借口。
  然而,虽然孙权为诸葛恪倒台设计的引线早就存在,但孙亮还没长大这个引线就被提前引燃,却非孙权之愿,而是因为有一个人窥破了大帝孙权的布局。
  这个人叫孙峻,孙权叔叔孙静的曾孙。
  孙权临死前,对诸葛恪志大才疏还有些犹豫,而孙峻却力主诸葛恪辅政,孙权这才同意。
  孙峻之所以怂恿孙权下定决心,并非看好诸葛恪,而是看到诸葛恪的锋芒毕露会提前点燃孙权布下的引线,从而为自己带来机会。
  孙权临死前,除了诸葛恪,还为儿子孙亮物色了3道保险杠:滕胤、孙弘、孙峻。
  滕胤八面玲珑,是未来江东士族与孙亮的润滑剂;孙弘掌中书而地位不高,是用来做实事的;而孙峻是宗室,掌握建业防卫,从军事上保证孙亮的安全。
  诸葛恪上位后,孙弘被杀。而滕胤跟诸葛恪虽是亲家,却是文官,手里没有军队;而东兴之战后,诸葛恪又出征在外很久。
  中枢武备无人掣肘,客观上为孙峻夺权创造了机会。
  趁诸葛恪战败,孙峻煽动民心、密谋取而代之,几乎满建邺城都知道这事了,除了滕胤却没人愿意跟诸葛恪说,可见其民心基础有多差。
  于是,公元253年,诸葛恪被杀,连累满门被灭,孙峻继任大将军,成为新的权臣。
  孙静家族能在孙权死后出了两位权臣,全靠孙峻这一哆嗦。而孙峻这一哆嗦,全因看破孙权临终布局。
  可怜诸葛恪为领导当了一辈子的白手套,却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怜孙权机关算尽,干掉了江东士族,又扶诸葛恪上位,却被侄孙算计了。子彧说
  春秋时期,晋国名臣狐射姑,曾评价权臣赵衰和赵盾父子说: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
  这个评价用在诸葛瑾和诸葛恪父子身上也极为合适。
  诸葛瑾情商颇高,一辈子圆滑世故,孙权倚为腹心,群臣以为长者,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温暖的冬日之日。
  而诸葛恪却没学到乃父的八面玲珑,而是聪明伶俐、锋芒毕露,让所有人都觉得炙热刺眼,难以直视。
  因此,诸葛恪的最终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
  只不过唯一可惜的是,在江东士族裹挟下的东吴早已陷入保守,诸葛恪时代是东吴建国后唯一的进取时代,却因此被葬送了。
  而时至今日,诸葛恪的故事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同事,无原则地听从领导命令,所有同事都很讨厌他,但他依旧平步青云。
  那么,不用嫉妒也不用羡慕,他多半是领导的白手套,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是出来顶缸的。
  而有见识的领导最尊重的,永远是你的能力。
  文/子彧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主传·诸葛恪传·陆逊传》
  扩展阅读:
  1、诸葛瑾:打仗没赢升官没停,大将军全靠嘴贫?孙权:这说法太天真
  2、少年陆逊的悲哀:孙策杀了他的"父亲",他却不得不选择辅佐孙权
  3、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孙权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历史冷知识#

皇帝龙袍从不用水洗,穿臭了怎么办?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拥有很多特权,可以说是威风八面。唐代以后,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皇帝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原本大臣或一些贵族都可以穿类似后1937年,周恩来劳山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究竟何人如此大胆?1976年1月8日,人民总理周恩来在京溘然长逝,天地惊鬼神泣,万民齐哀。在总理的遗物里,工作人员翻出了一张很特别的照片,是他张云逸以及警卫员孔石泉的亲切合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冲洗,鲜2003年,被美国严密封锁的朝鲜,为何能成为第9个拥核国家?我们一般说起核,都是和大国两个字连用的。因为研究原子弹需要极高的知识和大量的人才,一般的小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比如中美俄,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核大国,代表着绝对的地位和实力而英法两国,1956年,钱学森组建第五研究院,陈赓说我们支援6个教授部长同志,这次我到哈尔滨,希望能够见到两个我的老朋友。他们一个叫庄逢甘,一个叫罗时钧,现在都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55年11月23日,刚刚归国的火箭学家钱学森先生,来到哈尔今天是4月5号请给他们一些时间英雄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又是一年清明时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一战青涩的毛头小子,二战的关键先生题外话对不起,诸位贤者看官先生,请允许先表达一下我真诚的谢忱之意承蒙诸位的抬爱和垂注,日前的拙作穷的只剩下钱和军火的美国今日的吃相获得了,敝人自注册头条号以来,少有的阅读量。敝人诚义和团事件,侵略中国咋还让西方世界恐慌?真相黄祸论和傅满洲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20世纪开始的时候,从传教士军人政客的报道到小说诗歌,西方文化表述的中国形象,基本是贫东北的白俄人和日本人后来去了哪里?先说白俄再说日本。所谓的白俄,指的是俄罗斯人但没有苏联国籍不使用苏联护照流亡在国外的这类人,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俄国革命后,反对苏联的人,这些人逃出苏联当然是没有苏联国籍的,另一四川王刘湘病逝,妻子撒泼耍赖向蒋介石发难,为孩子找到活路刘湘贵为军阀,割据一方,本可以在四川偏安一隅,可他深知家国大义,因此从容奔赴战场,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没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便因病倒在了战场上,而关于刘湘的死因众说纷纭,是阴谋论1949年,徐向前收到华北密报务必解救一位特殊同志,所言何人?1949年的时候,我国的解放大业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山西地区也顺利解放,对于这些解放了的地区,组织不是放其不管,而是立即即派乐一些人前来进行解放地区的恢复工作,其中徐向前被任命为山西寻乌书记读南桥镇吴九生寻乌罗陂围战斗总第2515期学好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作品寻乌罗陂围战斗报送寻乌县委组织部吴九生寻乌县南桥镇党委书记寻乌县罗陂村,一个两百来户人家的村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陂围在封建反动势力的统
著名黑帮老大杜月笙,却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儿子,为祖国献出一生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每个人都是带有不同政治属性的矛盾个体。或许在上一秒他是掠夺一方的恶霸,下一秒他又成了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乱世出枭雄,这些枭雄也不一定是完人。就说曾经盘踞于上海滩的赵志珍和杨成武一个长吻向陪伴66年的老伴告别,有泪,更有不舍2004年2月22日,开国上将杨成武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杨成武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一幅熟睡的模样。当赵志珍在女儿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老伴的身边时,用在手撩了一下中国古代王朝是按什么命名的?本文约3860字阅读需要10min我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上下五千年中,无数的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台,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将天下收入囊中。每个开国君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抗美援朝小战士上厕所耽误了撤退,决定坚守山头,反而立了大功江宝观史先开个玩笑在战争年代,上个厕所都有危险。而今天我们讲述的历史故事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名18岁的小战士因为内急上厕所而耽误了撤退。当他想要撤退的时候,敌人已经上来了。面从士兵到陆军总司令导师朱执信)张发奎从武汉到香港后,打听到好兄弟薛岳已光荣出狱,于是转澳门找到薛岳,经其介绍加入了朱执信的反袁团队。这里要介绍下对张发奎早年价值观影响甚大的革命导师朱执信。大佬孙中山最让人敬佩的香港回归前夕,南海上中英军舰对峙三天三夜,中方撞就撞谁怕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早已闭关锁国多年的中国大门。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武器装备的严重落后国家制度的严重腐朽则导致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鸦片战1955年一架客机在印尼爆炸,周总理幸免遇难,邓颖超期待你回来1955年4月11日,印度尼西亚的海岸线附近传来了一声巨响,一架载有19名中国人的客机在即将着陆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导致16名乘客罹难。这架客机就是负责搭载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代表团的专他参加过抗日与解放战争,敢于负责,后任福建省委书记与海军司令前言清末时,我国沿海居民生活惨淡,为了谋个好出路,他们不得已背井离乡前往东南亚。后来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时,他们奋不顾身投入援救,或动用自身影响力在国际上集资为军队购置物资,或回到国1991年,林若卸任广东省委书记,谁来接任?广东省地处我国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可以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民国军阀排行榜北洋军阀始祖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1895年受命督练新军,形成了北洋军间的班底。辛安革命时逼清帝退位,后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称帝,1916年被道焚书坑儒有可能是两千多年的骗局我们很多人从历史上知道,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把很多书籍都烧了,把四百多个读书人都给活埋了,后人认为秦始皇此事是犯下了滔天罪行,把华夏众多优秀文章都毁了。然而,现在看来焚书坑儒事件似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