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重审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在今河南沁阳),使号称"天下脊梁"的战略要地上党地区与韩国都城间的道路被截断了。上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可以通过这个地区,居高临下,顺势攻入赵国都城邯郸。现在,野王被占,上党就成了韩国的一块飞地,名存实亡了。
  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韩王很聪明,反正上党是保不住了,给谁不是给:给秦国虽能暂时换取安宁,但秦国欲壑难平,还会卷土重来;给赵国则能将战火转移,让秦、赵二虎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但韩王的小九九不能明说,他一方面向秦求和,答应割让上党,一方面暗中授意上党太守拒绝向秦交接,转而归顺赵国。赵王知道,收下上党,肯定会与强秦一战,但上党被强秦拿去,战略态势对己更加不利。既然早晚都要战,何不趁秦还没卡到脖子之前开战呢。因此,赵国接收上党,绝不是为了贪图小便宜不要白不要的心理作祟。赵国收下了上党,立即派出老成持重的廉颇驻守长平(在今山西高平西北)看住上党。
  秦国听说到手的鸭子飞了,当然不能善罢甘休,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廉颇虽然在攻城野战方面逊色于白起,但依托地利结坚寨打硬仗的本事让秦军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双方在长平地区僵持下来。这场规模空前的消耗战事关秦赵未来,双方都咬紧牙关不肯松口。
  这里有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段子,说是秦相范雎派人前往赵都邯郸散布流言,行使反间计,说秦国不怕不敢出战的廉颇,怕的是熟读兵法的赵括。促使赵王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下了久经沙场的廉颇。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打仗拼的是经济,赵国实在是拖不起了,与其被秦国拖死,不如放手一搏,还有生存的可能。范雎的反间计没有这么大威力,赵王也不傻(战国打到这个份上,哪个国的国君都不是省油的灯),并不怵强秦,既然拖不起,那就速战速决,走马换将,用赵括取代廉颇。
  赵国换将的消息传入咸阳,秦王就立刻派白起秘密来到长平,接替王龁指挥大军。
  赵括上任后,迅速越过丹河防线,向秦军展开大反攻。长平大决战终于登场!
  为了让赵军远离丹河防线,白起将部分丹河守军召回,然后命剩下的守军坚守不能退,同时又不派援军,等于是将几万丹河沿线守军置于赵军的刀枪弓弩之下。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若是不假戏真做,让赵军杀死几万秦军,岂能让赵括继续进兵。白起布置的几万诱饵,几乎全军覆没了。
  在白起的退让下,赵军大部分反击至光狼城附近。赵括一看战线拉的过长,对秦军的溃败也产生怀疑,便下令全线退兵。看来赵括并不是传说的纸上谈兵,但他很不幸遇到了武安君白起。这时想退兵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赵军乘势前进的同时,白起安排两路神兵,偷袭了赵军大后方。第一路,绕到赵军百里石长城后面,切断了长平赵军与邯郸以及北上党的联系。第二路,渡过丹河,切断了长平赵军与大粮山的联系,大粮山是赵军屯粮所在。在赵军撤退的过程中,秦军对赵军展开压迫式的追击,不让赵军返回丹河东岸,也为两路神兵争取时间。就在赵军这一攻一撤的过程中,秦军已经对赵军完成了战略包围,赵军被限制在白里石长城、丹河、小东仓河谷这个三角区当中。
  仗打到这个时候,从伤亡来说,秦军还是大于赵军的,只不过秦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面对秦军的包围,赵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突围。他知道,这时把秦军集中在长平,如果赵国能派出援军,里应外合,也不失为一举歼灭秦军主力的机会(与孟良崮战役时的张灵甫何其相似)。
  赵括派人向邯郸求援求粮。赵国的援军,只有李牧在北方防备匈奴的边军,实力比较强劲,如果调过来,也就是十几天的事情。若李牧军南下,是可以改变战局,但匈奴亦也有可能乘机南下。权衡再三,赵王还是不敢调动李牧的边军。虽然援军无望,但是只要邯郸方面运来粮草,三十万赵军足以与秦军周旋,长平胜负尚未可知。
  然而此时,秦王却搞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静。他将河内郡所有百姓赐爵一级,发一套田宅,一顷地,将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征发到前线。河内郡,原属于韩国,靠近上党,秦昭襄王从这里就地取材,征集一支毫无作战经验的10万新军。他要用这一支大军,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国如果要运送粮草,此前要经百里石长城,但现已经为秦军所断。那么赵军运送粮草,只能是通过河内郡。秦王临时组建这么一支军队,为的就是彻底断了长平赵军的救命粮草。这支秦军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对付同样是民兵为主的赵国运粮部队,不成问题。
  赵括现在难受了,无粮也无援军,赵括连续组织十几次轮番突围,都被秦军顽强阻击下来。在小东仓河谷这个要害,双方展开生死对决,一方是困兽犹斗,一方是寸步不让,都拼到了极限。赵军最后的攻势来临,赵括再次选取四千精锐将士,亲自突围,也是最后一次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以身殉国。赵括阵亡,赵军在绝食的情况下,全线投降。如果长平之战就此结束,赵国却并没有输。就双方的伤亡而言,赵军损失二十余万,秦军损失三十余万,秦军难言胜利。
  但长平之战却并未就此结束。听说抓到了二十万赵军,从来没有为打仗犯过愁的白起也犯起愁来。他派人请示秦王,请求加大军粮供应,可是秦王却没有任何回应,再问如何处置战俘,秦王只说由上将军作主。身为军中大将,他当然知道此战秦国已经倾尽国力了。秦军伤亡二十多万,绝对是伤筋动骨,而且粮草也不富裕,养活秦军将士已经很勉强了,哪有余粮供应这么多战俘?敌我双方已经对峙三年了,粮草消耗殆尽。此时二十万赵国士兵要投降,粮食怎么解决?难道把赵军养活了,放回去再战?那长平之战还能算秦军胜利吗?既然秦王不给出明确指示,白起能看不透秦王的意图吗?这种大规模的杀降的恶名只有自己承担了。
  二十万卸甲去枪的赵军降卒,带着解甲归田的美好愿望,一夜之间被杀了个干净。为了打击赵国剩余军队的士气,白起释放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军士,让他们回邯郸去给赵王报告这个僵耗。随着二十余万降卒被坑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积攒的家底一战败光,从此元气大伤。此战也让白起成功登上了战国第一杀神的宝座,"人屠"的恐怖名号实至名归。关东诸国几代人耗尽几十年心血打造的合纵牢笼再也关不住秦国这只猛虎了。
  现在复盘长平之战。从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城,到韩王转移祸水,赵王接收上党,再到走马换将,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没毛病。但刚刚登基年轻的赵王,在老辣的秦昭襄王面前,还欠缺火候。秦赵长平之战,打的不仅仅是军事仗,还有政治仗、经济仗、外交仗等综合实力。
  首先 ,在意志上,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历经数代有为君主的长期经营和艰苦征战,统一天下的国家意志早已坚如磐石,举国动员的战争机器和军事体制,是远非赵国等其他六国所能抵抗的。 其次 ,在最高统帅方面。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共在位五十六年,终年七十五岁。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长平之战正是发生在秦昭襄王的后期,经验十分老道。在位期间文以范睢为相,武以白起为帅,励精图治,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打击削弱六国,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为以后其重孙子秦始皇最终横扫六合,一统中华天下奠定了胜利之基础。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父子两代六十年的苦心经营,国势正盛,赵惠文王为儿子赵孝文王子留的大臣班底,文有平原君、蔺相如,武有赵奢、廉颇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可谓人才济济,但他登基时只有20多岁,原本政治经验就不足,而且遇到老辣的秦昭襄王和复杂的时局,是应对来的。
  三是 在外交上,刚一开战,赵国派人与秦国秘密议和,结果被秦国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导致其他国家原本还有一丝援助赵国的打算被彻底打消了——你们都在和谈了,我们还援助个毛啊。 四是 在战争动员上,秦国更是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在最艰苦的持久阶段,秦王带头节衣缩食,为前线剩下钱粮,尤其是动员河东郡10多万的青年,非雄才大略不能为也。而赵国却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知道长平之战已是赌上两国国运的最后决战,放着李牧大军,不敢冒险放手一搏。
  五是 在双方统帅方面,赵奢绝非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年纪轻轻的他一出道就担任40万大军的统帅,很快就树立威信,掌握节奏,也不是泛泛之辈,刚开始的指挥的也是可圈可点。唯一有争议的是,被围后他没有选择立即突围,而是固守待援。从当时战场态势来看,秦赵军力对比是60万对40万,虽然秦军很好地利用了地形优势,包围了赵军,但在人数上并未占绝对优势,赵奢趁包围阵型尚未完全定型之前,不一定突围不出去(即使在后来断粮多日的情况下,赵奢组织的突围也给秦军造成很大压力,差点就突围成功),但这样即使出去了,也就宣告自己失败了。他选择的固守待援,实际上是与白起豪赌一把,要么大胜,要么大败。反正,突围出去也是败,不如来场更大的,把秦军一举打趴。赵奢的思路也不无道理,但他忽略了两国统帅的差距,加上遇到白起这个战场对手,只能注定失败的命运。

1959年彭德怀下令陈赓退居二线,毛主席拍板同意,原因究竟为何?1959年6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亲自下令,督促陈赓元帅退居二线。陈赓收到命令后,感到十分疑惑我这干得好好的,也没犯什么错,为什么要退二线呢?但军令如山,陈赓也不得不从。之后他华夏源头之钻木取火今天讲的是钻木取火,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最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进行的一种想象原始人的工阿根廷目前有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第二国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电影贝隆夫人的主题曲。很多阿根廷人借此曲来怀念将平等自由富裕带给他们的艾薇塔。贝隆,这位底层出身而心系平民的第一夫人只活了33岁。在那个特殊的革命他一生未吃肉,警卫员是上将,战友是元帅,搭档是开国大将1990年,一位开国中将因身体不适入院治疗。消息传开后,他的许多战友和下属都前来看望,这些来看望的人里,有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徐向前,有开国上将洪学智秦基伟,开国元帅称他为老战友,这红军创始人之一,牺牲时26岁,名列三十六军事家,不死应是元帅红安黄陂大悟三地交界处偏僻的小山村红安县西部的上新集镇黄才畈村中有一座烈士纪念塔,这里长眠着一位有着超越凡人的胆识和气度对鄂豫皖红军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英年早逝的革命先烈。22名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4人牺牲18人失踪,他们究竟去了何处?在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边上,伫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邓公亲自书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这几个大字,以此来纪念红军这英勇的一战。但是一直以来,对于飞夺泸定这次战役,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衡宝战役丁大胆带领奇军深入敌群,直接点了白崇禧的死穴1949年9月13日,衡宝战役拉开序幕。遵照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西路四野十三兵团的三十八军三十九军,从常德桃源取道沅陵芷江,直插柳州,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之路。东路二野安徽省会为何在合肥,而不在沿江的安庆或芜湖长江流域的大多数省区市,省城与核心地区基本都是沿江分布,不是沿着长江的干流就是沿着长江的重要支流,不过中下游的安徽却是个例外,安徽的省城合肥处于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之处,当年为安徽66岁老太看到一篇文章,自称是陈乔年后代,陈长琦惊呼太像了!陈乔年对大家来说想必并不陌生,觉醒年代的爆火,让大家认识了这位可爱的陈独秀的儿子,甚至因为剧中演员的塑造,大家喜欢上了陈乔年。在陈乔年烈士牺牲的66年后,一位寻亲半生的老人,在一次晚清老照片男子撅着腚射箭,书生点灯夜读,老汉街头卖艺这些老照片都是后期上色的新式学堂的教室内。要不是这些学生身后拖着的那一根根的大辫子,实在是认不出这是在清朝。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各地纷纷开办新式学堂。与之前的学堂不同,从汲黯对张汤的评价,看组织治乱之源一小故事公元104年前后,汉武帝的大臣汲黯离开朝廷前,担心张汤为祸,对朝廷掌管礼仪的大行令李息谆谆告诫,希望他能有所规劝,对他说我被抛弃到外郡去,不能参加朝廷大事的议论了。但御史大
霸陵墓主汉文帝,一个残忍的好人,废除肉刑却成杀人恶政随着霸陵的发现,墓主汉文帝又回到了我们视线,这个西汉第三位皇帝的陵墓,此前一直被认为在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杨家疙瘩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的地方。直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西安江村大墓听,电影中的榜样力量第一集战火中的青春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他们,在战火中冲锋陷阵,无惧无畏他们,在孤独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建党百年之际,新华FM带您去听系列报道电影中的榜样力量,为什么我们应该废除公元纪年(阳历)?我们现在全世界所使用的公元纪年,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布的以耶稣出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的纪年法。于是公历纪年法,又称基督纪元。它以耶稣诞辰那一年为分水岭,在耶稣诞辰之7天,商船就能改造为航母公民和国家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国家来自于人民,人民组成了国家,这并不仅仅只是一句看起来好听的话而已。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国家,不可能对抗人民和国家合一的现代国家。就算武器一样,善谋打仗的政治干部丨战争没有军政之分!这些政治干部出身将领战功赫赫对军人来说在职务上有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之别但是在战场上却不能分家政治干部懂打仗敢打仗善打仗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人民军队许多著名将领时而担任军事干部,时而担任政治干部上马能挥刀杀敌,朱棣为什么要在北京建都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靖难是什么意思。靖,指平定,是恢复安定秩序。难,指最难的。靖难,意思是说恢复安定秩序是最困难的。这样说来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就是说为了恢复安定秩序在现在看来,北京还是首都最佳选择吗?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1949年成立,伟人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但为什么是北京?当年得天独厚的城市有很多,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北京胜出。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史的重要承载者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同时也是中日两千多年的交流史中较为密切的一段时期。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遣唐使正是两国这段交流史的重要承载者。遣唐使的百年兴衰从公元7清朝的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有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清初,沿袭明朝制度,定尚书为正二品,后来改为从一品具体哪一年,我没查,大概是雍正或是乾隆年间吧,清史稿有明确的记载。(我没这套书,也懒得查。)但是清朝和明朝又有不同,明朝各部设一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71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吴汉为何为刘秀背黑锅?吴汉为何为刘秀被黑锅?吴汉投靠刘秀后,率军平定河北,横扫关东,征伐陇右,南征北战,东打西杀,所向披靡。但吴汉平定四川的仗却打得很辛苦,围攻成都近一年,手下的爱将还被公孙述派刺客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