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宋高宗赵构是怎样一个皇帝?他真的如后人所说的那样昏庸无道吗?

  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共出现过400多位帝王,而这400多位帝王中,有很多的皇帝本来是跟皇位无缘的,但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坐上了本不属于他的皇位,得到了天下至尊的权利。
  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帝王,他在民间的形象和口碑极其不好,今天的影视作品中,他的形象基本上都是昏君形象,以至于大部分人听到这个皇帝,都认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后世的历史学家在研究他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在位期间,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而且他的登基,也是一段曲折离奇的经历。
  他就是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也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
  宋高宗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在当时的时代,他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那么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在位期间,到底做了什么,导致他被当时的老百姓恨之入骨,以至于千百年后,遭受后人的唾弃呢?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高宗一生的传奇故事。
  宋高宗赵构
  一:出身卑微
  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由宋徽宗的妃子韦贤后所生,而韦贤后是宫女出生,由于跟当时的郑贵妃关系良好,情同姐妹。因此郑贵妃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她推荐给了宋徽宗,徽宗虽然不是很喜欢,但还是"免为其难"的临幸了一番,但不料,这一临幸,却让韦贤后怀上了龙种,而这个出生的龙种,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也是后来南宋王朝的缔造者-宋高宗。
  由于出身的原因,韦贤后又不受宋徽宗待见,所以,"靖康之变"之前的赵构在宋徽宗的一众子女里面,存在感是比较低的,而且他是徽宗第九个儿子,皇位离他是很遥远的。那为什么后来赵构由一个很平常的康王当上了皇帝呢?
  宋高宗赵构
  二:登上皇位
  公元1126年冬季,金人第二次南下入侵,由赵构牵头去金营谈判,可走到半路上,被宋朝大将宗泽留了下来,宗泽告诉他,上次换你回来的五王爷去了金营之后,就被扣留了,现在已经被带到了金国,你现在再去,指定是回不来的。
  而此时,由于宋朝百姓不满宋国议和,把跟赵构同行的刑部尚书王云活生生打死在赵构旁边。由此,赵构准备在宗泽这边逗留几天就回开封府。
  而就在这逗留期间,金国攻破开封府,徽宗,钦宗二帝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惨绝人寰的 "靖康之耻" ,北宋宣告灭亡。徽宗,钦宗以及皇室宗亲,亲王,公主,嫔妃等被金人一网打尽,尽数掳往金国。
  而由于赵构当时不在开封,因此逃过一劫,否则宋朝皇室就真的被一网打尽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南宋。宋朝皇室只剩下了赵构一根独苗,于是各地方大臣拥护赵构继承大统,登基称帝。
  于是,赵构于1127年正式登上皇位,这才有了历史上的南宋,宋朝国迮才得以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宋高宗赵构
  三:逃跑皇帝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正式登记称帝,而此时金人得知赵氏皇室死灰复燃,一怒之下,再次南下,誓要灭掉赵氏皇室,金人给此次南下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搜山检海捉赵构",由此可以看出,金人灭宋的决心。
  而此时,赵构还不知道情况,在扬州行宫中享乐,听说金人已经打到附近了,离扬州只有几十里了,赵构吓得魂飞魄散,立马就跑,连文武百官都没有来得及通知,黄袍,行辕,仪仗等统统丢掉,连开国皇帝的神位都来不及拿走,就这样一路南逃,一口气跑过了长江,直奔今天的杭州而去。
  而也正是由于这次惊吓过度,导致宋高宗赵构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终生无子。后来为了延续南宋国统,宋高宗在太祖皇帝赵匡胤一脉中寻了一个继承人,皇位得以传下去。
  而赵构这一逃, 就断断续续地逃了十余年,只要金人一南下,他第一反应就是跑,跑过长江,不行就出海。金人生在北方,不适水性,所以海上战力低下。赵构宁愿在海上飘荡,也不愿意和金人正面抵抗。
  而赵构在一路南逃的过程中,还一边给金人写信,祈求金人不要再追击他了,放过他,他可以不做皇帝,只做金国册封的一诸侯。一国之君,竟然已经惊吓到这种地步。
  在赵构逃跑的过程中,后来流传下来了一个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就是著名的 "泥马渡康王" 。
  "泥马渡康王" 的故事一共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本说的是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第一次出使金营,被金国扣留,押往北上,而赵构趁机跑了出来,在一庙宇中歇宿,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仙人指点,说 "金兵将至" ,赵构立马惊醒,跑出院子,看到一匹马,骑上马就一路飞奔,直到过了黄河,赵构一看,原来这匹马不是真的马,而是泥塑做的马。
  第二个版本说的是南宋建立后,金兵发现宋朝死灰复燃,再次南下,一直打到扬州,赵构又是一路飞奔南逃,逃到一座庙宇里,得仙人指点,骑上马一路渡过长江,发现马是泥塑做的。
  我们不说故事的真实性,肯定是假的,毕竟已经涉及到了迷信。南宋朝廷编出这样故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想是为了提升当时南宋军民的信心和气势,你看泥马都能背着皇上过黄河,过长江,说明宋朝国统犹在,受上天保佑,还能延续。另外,就是赵构想以此告诉南宋军民,他赵构是得上天保佑的,是真命天子,是正宗的皇帝;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国力的衰弱,军民的信心已经低到了最低点,只能靠这种传说来提升国民士气。而同时也能看出,赵构在面对金国铁蹄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抵抗,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这时候的赵构,已经对金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恐惧到直接把 自己吓萎了,从此不能人事。
  宋高宗赵构
  四:冤杀岳飞
  从公元1127年到公元1138年的十余年间,宋高宗赵构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漂泊,他不想把国都定在建康,而是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从此偏安一隅。
  后来形势所迫,他被迫任用 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一直边打边和,屈膝妥协。公元1140年,岳飞取得顺昌、郾城大捷,抵达朱仙镇,离当年的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只有几十里之遥。而这时候,宋高宗唯恐岳飞的军事行动破坏议和大计,强行召回岳飞。
  为了彻底求和,宋高宗任用秦桧为相,招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入朝,明升暗降,解除兵权。不久,更是在风波亭冤杀岳飞,并屈辱的跟金国签订 "绍兴和议 ",割地,赔款,称臣等。
  风波亭" 冤杀岳飞" 和" 屈辱求和" 激起了当时民众的强烈反弹,南宋外敌刚刚平息,眼看着内乱即将开始。于是宋高宗在公元1162年,以自己年老厌烦政务为借口,宣布退位,由自己的养子赵慎继承大统。于公元1187年去世,享年81岁,在位35年。
  由以上可以看出,宋高宗赵构确实是一个胆小如鼠,昏庸无度的皇帝,他对金人的恐惧是发自骨子里的,听说金人南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跑和议和,从来没有想过要狠狠的跟金人打一场,并且为了敷衍谄媚金人,解除 "中兴四将" 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
  但历史上真实的宋高宗赵构真的是如此的不堪吗?如果真是如此,他为什么又能坐稳皇位35年,南宋在他的统治下平稳度过了35年,并且又能延续了一百多年呢?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赵构还有另外一面。
  岳飞
  一:文武全才
  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大举进攻宋朝,一路打到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梁,并且包围了首都汴梁城,而这时候,徽宗皇帝在恐惧中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当时的太子赵恒,而赵恒在昏迷的状态下登基称帝。
  金兵要求宋朝必须让亲王和宰相去军中商议议和,而这时候,宋徽宗的三十多个儿子中,除了皇帝赵恒以外,其余的皇子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金营中,毕竟前期南朝把金人形容的太可怕了,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了,而正在此时,一个人大踏步走进宫殿,大喊一声" 臣愿往! "此人就是当时只有19岁的康王赵构,而宋高宗赵构的传奇一生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的登场。
  这可把宋钦宗赵恒乐坏了,终于有一个皇室成员愿意去送死了。于是第二天率领群臣去给赵构送行,临行时,赵构特意叮嘱宋钦宗,如果南朝要对金国用兵,不要以我为念,该打就打,我个人的死无足轻重。可把赵恒感动坏了,可这话一出口,同行的宰相张邦昌直接给吓哭了,你是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可我在意啊,我还没活够呢,张邦昌吓的连上马都困难。
  就这样,赵构一行昂首去了金营,在金人的眼里,宋朝的军民都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因为已经打过几次仗了,金国根本没有付出什么,就直接打到了北宋首都,所以在金国人眼里,宋朝简直就如累卵,一看来的是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子,胡子都没有,就开始轻视赵构,准备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金人各个刀出鞘,箭上铉,杀气腾腾。而康王赵构凛然不惧,径直而去。
  金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于是元帅斡离不亲自出马,准备跟赵构比试一番,只见赵构解下斡离不的长弓,用力一拉,长弓满月,斡离不惊惧交加,因为此弓是皇帝所赐,要拉满此弓,必须得力大无穷,臂力惊人才行,自己也只能勉强拉满,而赵构轻松就能拉满。于是提出要跟赵构比试箭法,而赵构连发三箭,三箭正中靶心位置成"品字形"排列。斡离不看到赵构的表现,开始怀疑他的身份,因为据他的了解,宋人基本上都是手无缚鸡之力,就连军人都是毫无战力可言,可这个自小在皇宫里长大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王爷,才19岁,就有如此武力,实在不像是一个皇子。于是要求赵构回去,换宋徽宗第五子过来谈判议和。就这样,赵构通过自己的完美表现,征服了金人,成功脱身。
  金营比箭
  从赵构在金营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绝非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之人,而是一个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人。
  赵构不仅武力惊人,在艺术修养上,也完美的继承了其父亲宋徽宗的血统天赋,其在绘画,书法和诗词上的成就极高。在中国艺术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赵构虽然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成就无疑是极高的,其中,代表作是《渔父词》十五首,这里就不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阅。
  而他的书法也相当不错,主要是以行书为主,而他的父亲宋徽宗发明了"瘦金体"。
  由此可见,宋高宗赵构,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
  宋高宗赵构
  二:以战求和
  宋高宗赵构并非历史上所说的那般不堪,至少在他还是王爷的时候,他的表现确实是无可挑剔的,那么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何就变得畏首畏尾,一力主和呢?原因如下:
  1,当时南宋偏安一隅,黄河以北的土地基本已经被金人占领,南宋只有区区江南以南的地区,实力根本无法与当时如日中天的金国相提并论,岳飞虽然数次北伐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也使得南宋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百姓承担着高额的赋税,使得民怨沸腾,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爆发了农民起义,这种情况下,若是战争继续,内部的不确定性太大,农民起义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岳飞还没有收回故土,南宋小朝廷就被内部的农民起义的浪潮给淹没了。
  2,虽然后期的南宋在军事上实力确实相比北宋要强很多,整体实力能够与金国打个旗鼓相当,但那是因为在本土作战,收复故土。而一旦岳飞真的打过了黄河,打到了东京汴梁,甚至打到了金国本土,这样长的战线纵深,南宋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呢,而且战线太长会导致兵力不足,一旦兵力出现吃紧的情况且在国外进行战争,岳飞就算再能打,也必败无疑,而那时候一旦失败,就是惨败,南宋最后的军事力量都会消失,一旦出现这种极其糟糕的局面,南宋再祈求金人谈判,就不可能了,唯一的可能就是金国铁蹄再次南下,彻底灭亡南宋。
  所以赵构不得已只能 "以战求和" ,希望能够维持暂时的和平,国内稳定了,老百姓有日子过了,经济稳定了,再想着北伐。但是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根本不理解赵构,只是一味的要钱要人。殊不知,赵构如果再支持岳飞等将领打一战,南宋可能就真的灭亡了。
  当然,无论如何赵构杀害岳飞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无法否认,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把他定性为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
  宋高宗赵构
  三:心结难了
  赵构在位期间,确实在对金的战争中实行" 不抵抗政策 ",但这其实跟他心里的心结有关。
  都知道他是宋徽宗第九子,皇位本来与他无关,却机缘之下登上大统。虽然在"靖康之变"中,他的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到金国,但毕竟还在。所以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赵构来历不正,法统不正,没多少人真的把他当回事。
  特别是当时,很多的人都天真的认为, 徽,钦二帝还有回来的可能,所以岳飞经常在宋高宗耳边嗡嗡地说: 收复中原,迎回二圣 。真的让你迎回二圣了,还有赵构什么事呢,一旦二圣真的回来了,赵构不就尴尬了吗?他当皇帝当得好好的,现在父兄回来了,他就要立马退位,凭什么呢? 但这些心结,他没办法去说,他不能告诉大臣说:我不想打战,只想求和,不是因为打不过,是因为真的让我爸爸和哥哥回来了,我就没有皇帝当了。他能这样说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面赵构重用主和派,主战派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因为主战派效忠的不是当今陛下,而是还在北国受苦受难的两位父子皇帝。天天喊着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根本不把赵构,这个当今陛下当回事,赵构能不烦他们吗?
  宋高宗赵构
  四:平稳过渡
  宋高宗在位期间,涌现了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大批的名将, 也取得了对金作战的一系列胜利,如韩世忠的"黄天荡大捷",岳飞的"郾城大捷"等,说明赵构在位期间,在军事上的一系列举措,培养了大批的武将,实现了对金国军事上的平衡,已经不是北宋时期军事上羸弱的宋朝了。
  不仅在对外军事上能够和金国旗鼓相当,对内,宋高宗剿灭农民起义,挫败" 苗刘兵变" ,让国家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不至于产生大的内耗而导致国力下降。
  而在南宋的军事实力能够和金国持平的局势下,不是一味的穷兵黩武,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议和,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宋金一百多年的和平,而这一百多年的和平,南宋经济发展稳定,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不在处于战火之中,国家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
  因为那个时候,无论是南宋还是金国,都不能够把对方给灭了,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只会更加的消耗国力,让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处于战火之中。而一旦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国家动荡,甚至军阀割据的局势;
  国家安康稳定,不再动荡不安,才有了后期宋高宗平稳的禅让宋孝宗的举措,得以让宋朝继续延续了下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宋高宗是有功的。
  宋高宗赵构
  五:恭俭仁厚
  《宋史》这样记载高宗皇帝,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赵构除了冤杀岳飞,没有听说他无缘无故杀害哪个大臣,而冤杀岳飞在后人看来是一件残暴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岳飞确实是非死不可。
  而且据史籍记载,宋高宗建都临安之后,朝廷是比较小的,跟北宋都城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宋高宗以及嫔妃等皇室子弟所居住的地方,也是极其简陋不奢华,连当时的很多大臣都看不下去,建议赵构扩大皇宫规模,修建皇家园林,以免有失皇家体面。而当时的赵构只是说:国家刚刚建立不久,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还是把钱留给需要花的地方吧,朕的皇宫修的再奢华,那也只是一个住的地方,能够遮风挡雨就行。而在吃方面,赵构也不像历代帝王那样奢华无度,一顿恨不得几十个菜,也只是比普通大臣稍微好一点。
  但由此可见,高宗皇帝不是一个残暴不仁的皇帝,奢华无度的皇帝。相反,他是一个仁厚,节俭的皇帝,而且在军事和政治上有很大作为的皇帝。后世史学家更是把他跟刘秀相比,因为他引领南宋朝廷南渡,建安临安,使南宋朝廷避免遭受灭顶之灾,正是由于在"靖康之变"中,赵构是宋朝皇室唯一的"漏网之鱼",才得以让宋朝皇室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而在宋高宗赵构56岁的时候,更是把皇位传给了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一脉,而没有传给赵光义一脉(赵光义杀死赵匡胤坐上皇位,赵构属于赵光义一脉),等于是还政与太祖一脉。
  由此可见,赵构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他为赵家皇室留下了正统的火种。所以后世人认为他的功绩堪比光武中兴。
  宋高宗赵构
  尾声:
  我个人觉得宋高宗这个皇帝不仅能力不算差,而且在历代皇帝中,他算是比较优秀的皇帝,只不过他生于南宋交替这样一个复杂的朝代,之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存在那么多争议,主要还是跟他重用奸臣秦桧,冤杀岳飞有关。
  在两宋交替的那一段动荡的历史中,他作为一个帝皇,一方面要处理外敌入侵,一方面又要解决内患,恢复生产,可谓是内忧外患。而他既平定了国内的农民起义等内患,在对金的屡次作战中,都是占据上风的情况下才会要求议和。 我个人觉得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是他实现了在军事上对金国的压制,也是他中兴了宋朝,留给了后世子孙一个相对平稳的国家。
  总而言之,他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他虽然做了一些错事,但他的一些举措,在后世看来,确实是真确的决定。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已经到了尾声。同样的,如果需要给宋高宗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我个人觉得他当得起" 文武双全" 四字的评价。
  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杨绛谈教育谈修养谈自由,忍耐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古人类数量少又是近亲繁殖,为什么后代人类却越来越有智慧呢?1,一夫多妻制,具有选择性遗传基因,改善了部分人类智慧。2,在无数的战争中,得以优胜劣汰!3,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基因的进化,在选择过程中向着聪慧方屡建奇功的红色哥萨克整装待发的新四军骑兵团指战员1941年8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在淮宝县(今江苏省洪泽区)岔河镇成立。作为新四军唯一的一个团级骑兵部队,骑兵团在彭雪枫师长的领导下屡建奇功,迅速发清华园车站旧址成新晋红色传承打卡地!在海淀中关村街道科馨社区内有一座老站房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之间这座老站房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詹天佑亲手题写的清華園車站仍然清晰可见这座老站房就是距今已有111年历史的清华园车站旧址清华园车德国务实体现在哪?当不成超级大国就诚心悔过,明白上限很重要引言曾经的德国有多强悍?一战前的时候几乎用一己之力搅动世界,让英法两个殖民大国时刻不安。一战时又是他,带着拉胯的战友奥匈帝国还有数个小国,跟英法争斗,跟美国抗衡,打到最后还能逼迫苏英国第一位被砍头的国王,为了满足私欲,逼迫平民造反1649年1月30日,斯图亚特王朝的第十位苏格兰国王,第二位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被他的臣民推上断头台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国王,而他罪名是背叛了国家,背叛他的子百年党史中的检察档案102共和国第八任检察长贾春旺(档案类型照片档案保存地最高检档案馆)贾春旺,1938年5月生,北京大兴人,196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2003年3月至2008双枪女将救下差点被活埋的少女,后来成了上将夫人引言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贵人,有的人因此解决了问题,有的人因此平步青云,也有的人因此获得了生命。在抗战时期,有这样一个人差点被活埋,还好遇到贵人双枪女将才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又成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为何被17岁崇祯轻松诛杀?魏忠贤是明朝最有名的太监,天启一朝,可谓权倾朝野,被称为站着的皇上。可是等到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之后。17岁的朱由检接位当了皇帝,在他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便很快收拾了权势熏天的魏金融篇1。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大航海时代兴起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曾经的阿拉伯帝国空前强大,公元7世纪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并且开启了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百多年黄继光传人吕慕祥,炸敌碉堡荣立特等功,33年后家人才享烈属待遇1952年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部队与美军激战4昼夜后,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然而,由于敌军火力太过猛烈,致使我军部队伤亡惨重,战至20日拂晓,黄继光所在六连已经
唐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万国来朝(三)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在攻灭东突厥薛延陀第18任美国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如何拯救他的家人尤利西斯格兰特是第18任美国总统,军事家陆军上校。1885年尤利西斯格兰特如何拯救了他的家人,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照片是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坐在门廊上,盖着毯子,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观点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是大将,那么下辖的八位团长,是什么军衔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主力部队(三个师)开赴前线,抗击侵略日寇。与此同时,延安总部还留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等部队大约九千余人,进行了统一整编,被编成了八个团。他们的主4月5号清明,无论贫富,6样吉食要备好,寓意家人无病无灾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即为清明。它即是节气,又是追思古人的节日!清明,作为一个简单的节日,便可看出古人,从节气,到生死从自然到人生从生发到新智从不甘心是人的本质!高手赚钱夺心的背后,是对它的深刻解读和利用资治通鉴汉纪孝武皇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原文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中原史前灿烂文化孕育夏王朝文明基础夏文化和夏王朝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只有在大的历史视角宏观的视野下探讨和研究夏文化,才能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追根溯源客观认识全面阐释。中原地区是古代华夏空间的地理送别!103岁长征女红军张文逝世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27日下午川籍长征女红军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919年6月张文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2年12月老红军怒砸中央大狱,得知内情后,毛主席当面夸他砸得好延安时期,一天晚上,负责毛主席用餐的炊事班长李开文将晚饭做好,推开毛主席的卧室,以往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还在忙着批改文件。以至于每次他都是先将饭菜放到一边,等过一阵子再来,如果毛主席26岁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16岁女友,毛主席打两枪还能是走火?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相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是爱而不得便将杀之,那会是怎样的痛苦经历。1937年10月16岁的女大学生刘茜一夜未归,他的同学十分担心她的安危,随后报案。一文来了解一下长征时红军的将领们有多年轻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军曾有过一次非常伟大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不得不进行转移,因此中央红军也即红一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在整个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老红军洪学智将军夫人张文的故事胡遵远老红军洪学智将军夫人张文的故事胡遵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我军后勤事业默默奉献终身的老兵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副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