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美国的崛起之路,它是如何登上世界之巅的?

  世界格局是不断变换的,但是时间一长人们总是容易忘记这一点,比如世界一超的美国,在位时间久了,人们就容易忽视它也是经过千难万险才登上世界之巅的,而在它之前,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也都坐过这个宝座。
  今天重新回头看看美国的崛起之路,看看它是怎样从英国人手里独立,然后建国形成自己的系统,又是怎样与各列强周旋,扩张,最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巨大利益,从而成为现在的世界一哥的。
  先说说北美独立,南美洲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发展出了玛雅文明,这个文明很多科幻小说里经常写的神乎其神,其实也就是个低端文明,与牧野之战的商朝相比强不了多少。北美就更落后了,连个轮子都没发展出来。
  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的移民开始进入这片广袤的土地。最先来到北美的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随后赶到,1607年,104名漂洋过海的英国人,组成一个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
  此后的150年就是大移民时期,各国的移民源源不断的来到这里,其中英国人占了大多数,这些最初的移民,主要是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也有乞丐、罪犯。总体来看,他们都是被本国边缘化的人。
  对于这些移民来说,英国是他们的母国,但是母国剥削他们也是一点都不手软,当时英国的《航海和贸易条例》中规定"殖民地的某些商品只能销往英国"。这个"某些"包括什么呢?是指除了咸鱼之外的其他所有商品,价格自然给压得很低。
  英国本土的工业品大肆倾销到北美殖民地,这样就形成了剪刀差,而且为了防止自己的技术外漏,严格限制本土的技术人员进入北美,同时通过立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的制造业发展,除了磨面、酿酒、制蜡,不允许其他的制造业在北美发展。
  到了1763年,英国终于打赢了法国,结束了七年的英法战争,战后法国把加拿大割让给了英国,但是想接管这片土地需要大量的军队和政府人员,刚结束战争的英国人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为了打赢这场仗,英国了已经欠了1.3亿英镑的国债。
  为了凑齐这笔费用,英国人看向了北美殖民地,准备加大吸血力度,相继颁布了《糖税法》和《印花税法》,北美移民们实在受不了自己的"母国"这么不拿自己当亲儿子,索性撂挑子不干了,1775年,以莱克星顿村与英军交火为标志,北美独立战争打响。
  这场独立战争可能与很多小伙伴们想的不太一样,在整个战争中,北美大陆军实力非常一般,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北美地区十三州的人口总共不到300万,前面讲过工业上基本被英国人限制了,物质上也没有实力,毕竟一直被吸血。
  而且英国当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虽然日不落帝国正在走下坡,但是实力依然不能小觑,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对十三州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
  而且那个时候北美大陆军没有自己国家的概念,不存在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精神,甚至很多人甚至觉得与自己的母国打仗是背叛。北美大陆军是靠高额的军饷才募集来的,这跟抗日时期中国的老百姓自发的打鬼子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依靠高额军饷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现在,2003年由于电脑系统问题导致当时正在伊拉克作战的美机步三师防空营的工资没能即时到帐,结果引起了战场上的美国大兵的骚动,军方高层只能临时开通一条卫星通信线路让前线士兵查银行转账记录,这才平息了这场骚动。
  这种募兵制往往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另一个就是军纪问题,所以美国驻外军队往往需要治外法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麻烦,驻日驻韩基地经常会爆出强奸案就是一个例子。高额军饷加治外法权,就衍生出军队腐败问题,所以才会有阿富汗军队600万美元买9只山羊,1.5亿美元建豪华别墅。
  最开始的北美大陆军募集了4万人,但是由于财力受限,后来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在纽约被英国人击溃之后,人数不到4000人。当时这些人在华盛顿的带领下,基本上已经没有胜算了。
  这个时候英国的老对手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北美大陆军提供支持,再往后荷兰和德国也开始加入援助北美大陆军的行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看上了北美这块大肥肉,当时正是欧洲各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时期,谁也不想看到这块大肥肉全部被英国人吃下。
  法国和西班牙的财政支持让北美大陆军扩张到4万6千人,另外法国直接出兵近十万而且还和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打成一团,使得英国人无力在北美增兵,荷兰提供了700万英镑的金币,俄国提供军舰为海上商船护航。
  至此独立战争的天平向北美大陆军倾斜,最终英国人战败,1783年在巴黎签署了《巴黎条约》。
  受降书上签字的三个战胜方代表,其中有两个是法国人,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海军中将德格拉斯伯爵,剩下一位是华盛顿,华盛顿能在受降书上签字,有一部分原因是法国人想让这位没有爵位的北美代表在受降书上签字,以此来羞辱一下老对手英国人。
  虽然法国人决定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是法国人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为了打赢这场仗,法国给予了北美大陆军巨额的援助,直接导致了自己国内财政破产,引爆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砍了头,前面说的在受降书上签字的海军中将德格拉斯伯爵也丢了性命。
  我上中学时的历史课本里,把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描述成一个伟大的圣人,尤其是对于他自愿放弃成为华盛顿一世,连任两届总统之后自动退位回到自己的农场安享晚年的光荣事迹大肆赞美,后来读了一些美国历史资料之后,就发现事实上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他就算想当华盛顿一世可能也当不了。
  首先是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北美大陆军领导的,是法国人主导的,所以建国之后华盛顿并没有绝对的政治权威。
  战后美国的政治派系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亚当斯和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另一派是杰弗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联邦党人最开始想建立君主制,想从欧洲来找一位根正苗红的蓝血贵族来当国王,但是最终还是没搞起来,然后退而求其次搞精英政治,建立强势中央政府。
  民主共和党正好相反,他们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强化地方政府,试图建立联邦制。华盛顿声称自己是中立,但是从具体行事上来看,他还是倾向于联邦党。
  当时汉密尔顿是联邦的财政部部长,手里有2000多个职位能够作为回报给支持他的选民,而民主党党首杰弗逊是国务卿,美国的国务卿就相当于外交部,但是当时刚建国没什么外交可言,也就没什么油水能够提供给选民,所以自然联邦党的支持者就多一些。
  这里要多说一点,就是这种把政府职位作为回报给支持自己的选民的猎官制,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我们会看到,总统换届后并不只是总统一个人换了,往往是有一批在职要员被换掉。这种把政府职位作为回报的制度,往往会带来合法的腐败。
  第20任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就因为无法满足猎官者的要求而被人刺杀了,意识到这个制度的缺陷之后,美国人制定了《联邦公务员法》,但是也只是限制了猎官的范围,到了现在猎官制依然盛行。
  两党背后有两股势力,联邦党背后是北方的工业资本家,他们希望能够国家有强势的中央政府,通过关税壁垒和财政补贴来加强工业发展,并且通过建立强大的军队为资本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民主共和党背后是南方的农场主,人家大老远从欧洲移民到北美,追求的是乌托邦式的田园生活,不希望有一个强势中央政府管着,而且建立关税壁垒会增加工业品价格,增加他们的成本,建立海军这种需要耗费巨大财政的事情,必然要通过增加税收解决,农场主们肯定誓死不从的。
  所以,l两党派之间的矛盾,其实本质上也是两种经济模式的斗争,这个时候不管式谁要当xx一世,结局必然不会很好,老谋深算的华盛顿应该早早的就看明白了这一点,如果他真的强势做了华盛顿一世,下场可能跟袁世凯差不多吧。
  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就是六十年大扩张,先是从法国人手里买走了从密西西比河到洛杉矶山脉的整个地区,然后吞并了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州,以及西海岸的几个州,到了1849年基本扩张结束。
  这60年的大扩张一定程度上把两党之争,南北经济模式矛盾给掩盖掉了,急速扩张得到的巨大利益也满足了各方的需求,所以60年扩张时期相对和平,但是扩张一结束,这个矛盾就又冒出来了。
  南北两派先是达成了妥协,南方派支持北方主导的联邦政府,但是交换条件是南方各州要由南方派管辖,并且首都要从费城搬到今天的华盛顿,因为这里属于南方牌的地盘。
  南方的农场主一直要求英国人赔偿他们在独立战争期间"解放黑奴"运动下造成的损失,但是北方代表在与英国人谈判的时候,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与英国人做生意,压根没提这个事,再加上后来联邦政府要开征酒税,南北矛盾变得更加激烈,后来随着扩张,南方农场主的势力得到了加强,更有能力和北方派斗争。
  到了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上台之后,北方派曾主张北方各州单独成立联邦政府,但是被北方派的领军人汉密尔顿给否了,他的副手布尔很不满意,两个人关系闹僵之后决定用决斗来解决问题,结果汉密尔顿在决斗中被布尔给干掉了,由于之前华盛顿已经去世了,所以一场决斗让北方派仅剩的唯一领军人汉密尔顿也挂了。
  汉密尔顿这个人非常牛,有机会单独写一篇讲讲他。
  之后美国还和英国又打了一仗,可能事英国人想再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收回失地吧,结果就是虽然英国人一把火烧了白宫,但是最终发现确实已经没办法再殖民这块土地了,这场战争对美国人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第一次让美国人有了爱国主义精神,现在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北方派联邦党的人之前不是一直对英国人很暧昧嘛,老想着跟英国人做生意,还不提南方农场主的损失,结果这场战争已结束,就被打成了"走狗"和"汉奸"。
  虽然联邦党垮了,但是北方工商业发展的很迅猛,即使英国人严格限制技术人员流入北美,每年还是有大批的技术工人通过各种渠道进来,这些技术工人来了之后,直接把英国人的技术带来过来,至于专利侵权的问题,在当时的美国国内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好说。所以说,最先开始通过山寨发展技术的鼻祖是美国人,山寨是追赶者最好的工具,只有登上山顶的人,才有资格拿起专利的大锤打击后面的追赶者。
  联邦党垮了之后,民主共和党就一党独大了,但是慢慢的出现了内部矛盾,分裂成了两个党派,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共和党就成立北方工业界的代表,又演变成了之前的南北两个经济模式的斗争和两党斗争,其实不管什么党,归根揭底都是经济利益斗争,联邦党垮了就换一个共和党,即使共和党垮了还会再出现一个党替代原来的。
  领土扩张一技术,南北矛盾就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第十六任美国总统林肯上台之后,南方各州还是独立。
  要说南北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总的来说就两个,一个是北方工商业为了发展国内制造业,就得通过增加关税,避免欧洲便宜的工业品进入国内市场,以此来保护自己靠山寨起家的制造业得已发展,但是这就会提高国内工业品的价格,这对南方农场主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你可能会说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长远来看对南方农场主可是有益的,但是要多长远呢?到了那个时候很多农场主可能都破厂了,所以长远的利益对现实并没有推动力,农场主们只关心今年还能不能赚钱。
  第二个就是领土扩张之后的,新纳入的州算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就是蛋糕分给谁的问题。
  解决这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战争,就是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很多人没有太大的概念,其实这场战争打的很惨烈,四年时间一共死了70多万人,比后来美国参加的所有战争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那个时候美国一共也就3000多万人。
  现在美国南方几个州比较穷也和南北战争有关,北方的军队对南方施行了三光政策,所到之处一律烧成焦土,彻底打垮南方的经济基础,现在历史书里把南北战争称是为了解放黑奴,其实本质上就是打垮南方的经济结构。
  有时候战争是对推动一个经济体工业化的非常有用的力量,朝鲜战争就为战后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工业订单,直接将日本从一个破败的战败国带向了发达工业体,南北战争也是这样,北方联邦政府的军需订单,也早就了后来的各大资本家,比如摩根、杜邦等。
  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也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巴,进入了一个25年的快速发展起,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已经走到了最前面。
  像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这样的发明家,虽然很多发明到最后都没有真正实用,但是少数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一经进入市场就变成一个新兴的产业,有大量的投资资金进入使得能够大规模量产,而随着进入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先进的发明就变成了成熟的技术,然后就继续演变成降低成本的生意。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工人工作时间,压低工资等都是常规操作,这个时期汉堡、快餐相继流行开来,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工人的吃饭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他们的工时。
  快速的工业增长带来了无序的扩张,于是产能开始过剩,再加上庞大的工人阶级被压榨得太厉害,失去了消费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过剩的产能,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流,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于是进一步压榨工人降低成本,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企业的银行贷款还不上,引发了19世纪末的经济危机。
  那个时期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发动战争,德国开始打法国,日本开始打日俄战争,还有甲午中日战争。
  美国也开始发动战争,但是美国比较聪明,它选的对手是已经日落西山的往日海上霸主西班牙,1898年美国以"缅甸"号战舰被炸为借口,向西班牙开战,从西班牙手里拿走了古巴、关岛、菲律宾和夏威夷,正式开启了全球模式,这些地方也成为后来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要害位置。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在各欧洲列强面前还是个弟弟,虽然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老牌强国英国、德国、俄国面前,还没有老大的气势。
  一战是美国从弟弟走到大哥的一大步,之前讲过,战争有时是促进工业生产非常有效的工具,一战对于美国来说就是如此,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这些欧洲老牌强国打的血流成河,工业建设被毁的一塌糊涂,但是战争的物资消耗量是巨大的,只能都从大洋彼岸没有被战火波及的美国人手里购买。
  一时间美国企业的订单接到手软,说几组数据大家就清楚了,1913年,一战开始前一年,美国的出口总额只有15亿美元,国内还有100万人找不到工作,到了1916年,出口总额飙升到了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用黄金支付的,本来当时的世界流通货币是英镑,但是英国人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衰落了,一战时战局未卜,英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信用价值,这个时候只有黄金是最值得信赖的。
  一战时大量的黄金流向了美国,也就为后来美元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战火在欧洲,导致欧洲大量的资本外逃,而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还是一个和平、蓬勃发展的国家,所以大量的资本都流向了美国,也为后来美国的科技创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资本。
  美国人虽然嘴上说的是保持中立,但是当时海上霸权还是被英国人控制在手里,所以美国的货物主要还是通过海上运到了英法俄协约国手里,也就是说美国本质上还是和协约国站在了一起。
  但是,随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与德国人签了《布列斯特和约》之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往同盟国倾斜。这对美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英法与美国的贸易额是30多亿美元,与德国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往来,如果德国人赢了,30多亿的生意就黄了。
  不光是贸易上的,英法与美国之间还有其他一些承诺,如果协约国赢了,美国能得到的好处是大大的,所以到了1917年美国人宣布参战。
  一参战,美国人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船舶吨位从100万吨直接飙升到1000万吨,为了提高钢产量,从女性胸罩里硬是挤出了8000吨钢,常备军一年的时间就从10万人扩充到了400万人,还另外提供给协约国100亿美元的贷款。
  美国人的参战直接导致了同盟国的失败,美国人也从一战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国内的制造业由于在一战中得到了天量的订单,整个产业和产能得到了飞速得发展,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了之前被称为黄金时代的工业大跃进时期。
  在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的《凡尔赛条约》里,德国人要失去13%的领土,并且要承担天量的战争赔款,但是美国人没有在这个条约里签字,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决定,其实背后有对美国人来说非常合理的逻辑。
  如果真的按照《凡尔赛条约》里的做,那欧洲整个局面就会变成法国一家独大,美国人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头蛇,它希望的是一个地区越乱越好,大家互相之间彼此制约,都发展不起来,才不会对它世界霸主的地位产生威胁。
  一战结束之后,军需的订单急速缩减,但是这个时候工业化大规模制造已经成型,产能相对需求处于过剩的状态,再加上欧洲各国对美国都有贷款,德国首先宣布无力偿还战争赔款,其他国家的贷款也都有还不上的风险,美国国内民众一时间都挤进银行挤兑现金,然后美国财政部为了避免扩大损失就开始了货币紧缩政策,直接导致了国没大量企业资金断裂破产,然后美国开始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一战结束之后,虽然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社会财富也迅速增长,但是其实财富大都集中在富人手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太多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一战结束之后,社会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提升,没有能力消耗国内巨大产能的一个原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整个一战期间,美国增加了两万多个百万富翁,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一百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目标了。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其实就处在即将分裂的边缘,社会矛盾巨大,大家看一些老电影,比如《美国往事》等,就能看出来那个时候黑社会横行,犯罪率飙升,底层人民生活非常艰难。
  一个国家的国运有时候就体现在关键的时期出现一位关键的领袖,美国那时的国运真的好,因为出现了罗斯福。罗斯福上台的时候说自己要么是美国最后一位总统,要么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现在来看罗斯福拯救美国的手段就是专政,跳过议会和最高法院,直接用行政手段推动社会改革。对当时美国国内的财团,比如摩根、大通、杜邦、通用、高露洁等进行打压,增加对这些财团的税收,与现在的普京做法很像。
  普京出身克格勃,有军方背景,罗斯福背景更强,在罗斯福之前有八位总统与罗斯福家族有血亲关系,并且罗斯福上任之后非常重视强力机关,FBI(联邦调查局)就是在他手上走上权力的巅峰时期,后来杜鲁门上台之后组建CIA(中央情报局)就是为了制衡FBI。
  罗斯福的政策只是把美国从崩溃边缘捞回来,但是没有让美国重回巅峰,让美国重回巅峰的还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上一次一样,美国国内的制造业有一次得到了量和质的升级,彻底把世界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欧洲的资本和人才又一次外逃到美国,使得美国能够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晚清老照片毛驴拉犁耕地,太监划船,武将穿甲胄身材臃肿这些老照片都是后期上色的晚清时期北京的城市街景。这路边的建筑真漂亮,不论是木工还是雕刻都可谓是上品。就是这条路,看起来和这周边建筑很不协调。路况太差了,还是泥土路,经过马车驴车黄包民国时期陕西省民政机构中华民国成立到民国16年(1927),陕西省先后设民政部内务厅政务厅掌管民政事务。民国初年,省军政府成立后,杨开甲杨鼎臣先后任民政部部长。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军阀割据,相互斗争,民政1976年陕西挖出秦公墓,葬式为高等级的黄肠题凑,墓内还有殉葬者墓葬中国最神秘的四个陵墓,一个找不到,一个挖不动,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了十年没找到入口,然而在陕西凤翔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老赵不经意间,竟挖出了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大型墓葬。墓葬墓内不傅华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华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傅华(资料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我方的欢迎国宴上到底有些什么名菜?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座机,也就是美国的空军一号降落于北京机场,当尼克松及夫人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周总理双手相握之时,即标志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外萧红离世40年,曾抛弃她的萧军写下怀疑萧红并非其父亲生1954年的冬天,张秀珂因为心脏病住院,他躺在病床上,整个人虚弱得不能动弹。北京的冬天虽然冷,但是却远远赶不上呼兰。他回忆起在呼兰长大的日子,过往种种如烟而过,想到姐姐萧红时,不自她是毛主席晚年的生活秘书,深受主席喜爱,如今77岁,生活幸福引言当代社会,秘书这一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罕见,许多身居高位的领导人都需要秘书来高效地安排工作行程,尽可能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对于一般人而言,秘书与上级之间仅仅存气吞万里如虎8个神奇数字,还原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的传奇人生前日,和几个朋友茶余饭后谈起开国名将粟裕,感叹其过人的军事天赋。解放军历史上,单独指挥超过50万以上军队的将领有三人彭德怀粟裕林总。不同之处在于,粟裕将军的人生起点很低,一路走来更彭大将军一段感人的爱情婚姻一世刚强的彭德情元帅给人的印象是对党无限忠诚,坚持真理,光明磊落,敢说真话直话,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敢打硬仗苦仗,生活极其朴素。有人会说他脾气粗暴,但从战争年代艰苦条件下走出来的一待到革命成功后一定回家,为这一句承诺,烈士父亲等了一生太爷,我爷彩云找到了,是英勇牺牲的烈士!您九泉之下终于可以安心了!李彩云烈士的孙子李枞在自家祖坟前上了几炷香,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李彩云烈士无后,家里就把李彩云的侄子,也就是李枞美国执着制裁世界老二,英苏德日都垮了,为何中国屹立不倒二战后,美国一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它高举人权自由等旗号,但目的一开始就是一家独大。美国决不允许其他国家争夺强国的宝座,近百年来,每当有国家将要崛起时,美国都会出手制裁,维
金门战役,解放军为何会全军覆没?指挥官后来什么军衔,成就如何解放战争后期,国名党军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犹如案板上的鲶鱼般任我军宰割。解放军满怀斗志,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以摧枯拉朽之势从东北顺利直捣黄龙打到南京。虽然国民党杨开慧闺蜜李淑一,建国十周年想登天安门,毛主席婉拒帮你问问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种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这些信大多数都是来自毛主席的旧友以及家乡的很多故人,信中要么是希望给安排个工作,要么是替孩子找个好学校徐向前有多能打硬仗?面对绝境不改色,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很贴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写得极好,在那个革命激昂的年代里,第一代共产党领导人可谓个个都可以称得上是风流人物,其中新中国的开国十大元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1986年,邓小平想辞去军委主席,聂荣臻反对他应该再带大家几年1986年,十三大召开前,为了推动领导干部年轻化,中央内部提出了老同志全退下来的方案,聂荣臻毫不犹豫地签了字,表示支持中央的决定。聂荣臻7月30日这天,王震过来找聂帅,王震是中央指立国45年便亡国,亡国后却又存在214年,你知道这是哪个皇室吗?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数十个封建王朝,这些封建王朝存在的时间不一,其中不乏有亡国后再立的。比如说周朝汉朝宋朝,都是历经覆亡后再立,也就分为两个时期,即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几个朝代死囚将要问斩,皇帝看到死囚脖子上有一字,立刻大喊刀下留人中国古代重视正统,得位不正的皇帝往往会受到世人的非议。李世民即使如此,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逼着父亲李渊退位,当上了皇帝,但也落得个心狠手辣的坏名声。不过,李世民中日货币战争,日本人基本达到了目的货币金融战是经济战的核心。中日货币之战始于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日本首先把东北拉入日元区,1932年6月以原中国东北金融中坚四行号的财产为基础,在东北策划设立满洲中央银行,发行钞票历史留给日俄的无解题,究竟是日本痴心妄想还是俄罗斯出尔反尔?近代历史上,日本和俄罗斯可谓一对冤家,时而打打杀杀,时而亲亲蜜蜜,总是能看到他们活跃在世界舞台。二战末的1945年8月底,在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当时的苏军仍依照协定沿千岛中国境内的两条龙一条收藏于日本博物馆,另一条已2亿多岁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以来都以龙的传人自居,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还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古代帝王的象征。但在当代社会,却没有人见过龙,所以便认为龙是曹操花重金赎回的蔡文姬,为何要将她嫁给种田老汉?历史是文学最好的背景墙,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两笔,有人涂得太好,让后人不禁迷茫哪一个是背景,哪一个是历史?比如三国演义,比如隋唐演义,比如东汉演义。曹操是大政治家兼文学家,碰上林徽因罕见旧照欧洲度蜜月,带儿女骑驴,扮公主照好似绝代佳人林徽因的美,就是情敌也不忍去攻击。徐志摩曾经为了她而放弃张幼仪,不过张幼仪对她的评价非常高,曾说(林徽因)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胡适一向不轻易评价他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