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唯才是举,天下归心

  (一)曹操的"求才三令"
  东汉王朝标榜以"孝"治天下,在选用人才上,过份重视道德品行,忽略真才实学。东汉末年,总揽朝政的曹操,强调以法治天下,在选用人才上,一反传统,重才甚于重德,实行了"唯才是举"的政策。这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上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唯才是举"政策内容主要反映在曹操的"求才三令"中。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第一道求才令,说:上古圣君明主皆是"得贤人君子",而"与之共治天下";如今群雄并立,天下未安,正是朝廷用人之时,所以,"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他宣布自己的用人方针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即使不够清廉,甚至有"盗嫂、受金"之类污点的士人,他也要"得而用之"。这道求才令是曹操公诸天下的用人宣言。
  四年后,曹操又发布第二道求才令,申斥冥顽不化的守旧官员。东汉惰性中运作的"有司",在曹操第一道求才令发布后,仍因循守旧,多以操行取士。曹操于是再发一道求才令,说: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很少的,"有(操)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而"进取之士,未必能有(操)行。他举例说:西汉丞相陈平操行有亏,却能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汉业";战国苏秦言而无信,却能扶济弱小的燕国,抗击强盛的齐国。他警告"有司",要"明恩此义",不能因"士有偏短"就"遗滞"不用。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颁下第三道求才令,他先举历史事例说明唯才是举的正确性:商朝肱股重臣伊挚、傅说出身奴仆,春秋齐国贤相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死敌,战国名将吴起不仁不孝,西汉元勋中萧何、曹参出身小小的县吏,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而正是这些人因得到他们君主的重用,遂"成就王业,声著千载。"曹操又令中进一步明确"唯才是举"的标准:哪怕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重用他们,委以将军、太守的重任,让他们领兵打仗,治理国家。他对各级政府提出了"勿有所遗"的严格要求。
  曹操是汉末的杰出人物,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相信"天地间,人为贵",渴望收拔天下英豪,共襄盛举,他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正是他的抱负与渴求人才的心境写照。
  曹魏政权建立在四战之地的中原,曹操有网罗大批人才,用以巩固政权,消灭割据势力的燃眉之急。所以,他在八年间连下三道求才令,在第一道求才令中即明确指出:"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值此非常时期,如果以德才兼备的高标准去招徕人才,是解决不了人才之急需的。当然,如果墨守东汉以德为主的陈规,倒可以得一批士人,可惜不一定是人才。
  东汉选士重德行,而德行高低常由舆论"清议"左右,"清议"注重的是微行私德。许多士人为博取"清议好评",大肆作假,伪装志行高洁,道德高尚;东汉后期官场腐败,选举或贿赂公行,或为世家把持,因而严重失实,连表面的德行标准也无法坚持。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曹操迫切需要网罗人才,又无法依靠东汉业已腐朽的选士途径,所以,他非改革选士制度不可,推陈出新,于是"唯才是举"政策应运而生。
  (二)"唯才所宜"与"廉节自励"
  在中国封建社会,选士有两种途径,一是统治者随机性录用,一是政府制度化的定期定量录用。在随机性录用中,曹操是"唯才所宜",不仅把才放在录用标准的第一位,而且把才作为唯一的标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机,杜畿简傲少文",经谋士荀彧推荐,曹操发现他们有"智策"后,先后赋予重任,使他们"终各显名"。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在制度化的选士中,曹操并非完全排斥道德操行。曹操主政时,负责选士的官员主要为毛玠、崔琰两人。他俩先以司空丞相东曹掾,后以尚书的职务主持选士。而"清议"仍是选士的依据,选士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以俭率人",即要求被选士人有节约、俭朴之作风;其次还有"贞实"、"逊行"等标准,即要求被选士人有忠贞诚实的品格,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这些标准都可以归于儒家德行的范畴。毛玠、崔琰"典选举"十多年,使曹魏政权得到大量人才,"文武群才,多所明拔",士林风气为之一变,"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曹操显然是支持这种选士标准的,曹操盛赞他们说:"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既能选用大量人才,又得到曹操夸奖,无疑他们坚持了以才第一的标准,但同时也辅之以德行标准。从实践结果看,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制度。
  "唯才是举"的选士政策是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的基本条件之一。
  谋士郭嘉当时就对比过曹操与袁绍的用人政策,说曹操"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袁绍"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一个用人"唯才",一个用人"唯亲",优劣高低已见。所以,郭嘉断定袁绍将败给曹操。而历史发展证明了郭嘉的预见;《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认为曹操成就霸业的原因之一是善用人才,"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的意义超出了选士的范围,该政策是其基本国策之一。求才三令"可视为曹魏大政方针之宣言",其作用不仅是网罗人才,助成霸业,而且引起一场社会思想道德的"大变革"。

解放太原攻城惨烈,几小时伤亡3。6万人,唯一城墙碉堡幸存保留每年一到4月24日,在解放太原战役纪念场所,总会迎来众多市民前来参观瞻仰。1949年的4月24日,解放军将太原城围困半年之久,于当日拂晓发起最后总攻。解放军炮火轰开太原城墙,20万岳飞入狱后,岳家军12名大将有9人证明他是反贼,岳飞真的谋反?自古奸忠难定义,王安石因推动变法被列为奸臣,然而对后世来讲,王安石又是一位千古名相。现在也兴起了洗白秦桧之风,认为岳飞之死,乃是宋高宗赵构的意思,秦桧只是猜透赵构的小心思,再加以推1999年菲律宾军舰假借事故搁浅,赖在南海仁爱礁20多年,如今怎么样20多年前,菲律宾政府趁着中国海军实力薄弱,动起了抢夺仁爱礁的心思。菲律宾政府派遣一艘军舰前往仁爱礁,佯装发生事故,就把船停在仁爱礁,企图以此为基地,强占仁爱礁。二十年过去了,菲律雇佣兵的死亡率远超军队,为什么还有士兵选择加入?雇佣兵阵亡率并不一定见得高。雇佣兵挣得钱不多。这个不多说的不是钱不多,而是相比你实际的付出,相比之下并不是那么多。举个例子,一个在东南亚最普通的雇佣兵(一般雇佣兵只招收退役军人),荆州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刘备借荆州。最有名当然是刘备呀。荆州市第一任市長关公。如果是问荆州市成立以来的人物,范围太小。谁能回答?1994年9月国家批准正式成立荆州市,以前是沙市市和江陵县。将星闪耀,从荆州陈中柱死后被砍下头颅,妻子王志芳冒死将其寻回,入土为安1941年,身怀六甲的王志芳带着自己的女儿深入敌营,与日寇首脑南部襄吉见面,只为找回自己丈夫陈中柱的头颅。王志芳丈夫陈中柱被后人尊称无头将军。陈中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学历也只有犹太人为何不敢反抗纳粹德国?犹太人为何不敢反抗纳粹德国?真相一犹太人为何不反抗纳粹?有的朋友问犹太人在二战时期,被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人,犹太人为何不反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不是没有反抗。而是反抗的都被盘点史上的七大奸臣,其车夫都是中郎将,严嵩竟没有上榜第一位宦官丞相赵高秦二世的宰相,不仅独揽大权,结党营私还加重徭役赋税,加速了秦国的灭亡。秦始皇在世时,赵高只不过是嬴政的一个贴身奴婢,专门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感杨虎曾和主席一起参加开国大典,为何在享受成果时再次选择背叛1949年10月1日,中共领导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这其中有一人曾经是国民党,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但这次也在受邀行列之中,并且陪同毛主席一同出席。中共可以给他曾经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听闻抗美援朝胜利的消息,老泪纵横18591952年,历经了一个世纪,同样也历经了多个沧桑的朝代。他见证了甲午战争,见证了清朝苟延残喘的没落。他见证了民国的崛起,也见证了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的败落。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汜水关前华雄连斩数将,猖狂至极,曹操的猛将们为何还不上?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董卓派遣西凉猛将华雄镇守汜水关。华雄连战连胜,盟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那么,做为会盟讨董的发起人曹操,为什么不派上他麾下的猛将上阵与华雄一决高下呢?咱们看看当时曹操
鄂豫皖边区的刘胡兰肖国清雕像肖国清,女,1917年生于新县箭厂河乡,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在掩护群众撤离时被捕,壮烈牺牲,时年16岁。10岁那年,她天生的好嗓子引起了当地革命领导人吴焕彭老总落难时,这位少将对彭老总做了些什么?而引起公愤在共和国一众开国将帅中,彭德怀元帅的经历充满着传奇的色彩,每逢中国革命进行在最关键的时刻,彭总都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但是彭总在60年代末竟然被一位少将打了一耳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黑帮挑衅大盖帽何苦与我们为敌?对方回答你吃豹子胆敢惹将军1950年,王树声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期间,带两人就下访调查工作,刚进村子,就路遇黑帮正在拦路抢劫。王树声便上前呵斥黑帮你们真是胆大包天,竟然光天化日抢劫。黑帮见这三人穿着朴素,又不我党十大卧底将军11。钱壮飞钱壮飞(1895年9月25日1935年4月),男,汉族,原名壮秋,又名钱潮,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北京在短短三个月内,德军元帅莫德尔因何连升两级?他为何被誉为最优秀的防御战术指挥官?因为纳粹党关系好才获重用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莫德尔虽然不如古德里安那样有名,但这并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在众星云集的德军将领中,莫德尔属于后起之秀,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莫德尔还仅仅是一剃发易服并非清朝专利,历史上的这个政权也曾这样干过清朝在入关之初,为了能强化自己的统治,相继颁布了剃发令和易服令,凡有不遵从者,杀无赦。不过,剃发易服这个极不人道的法令却并非清朝独创,早在公元十一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政权就干过这样的李煜死后留下一幅画,十分诡异,800年后欧洲人发明同样的技术唐朝末年,发生了著名的黄巢起义,唐朝政权摇摇欲坠,天下大乱,随后朱温建立后梁,宣布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的结束。此后的70年,史称五代十国,其中的十国包括南唐,而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就史上最强铁汉子铁铉,被凌迟,下油锅都不怕,连朱棣都服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谷王朱惠和大将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朱棣兵不血刃进入南京,于当年7月17日称帝,史称永乐大帝。永乐皇帝一生可谓功勋卓著,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收复越南荡平倭寇骑兵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骑兵的这些特长才是最厉害的编者按骑兵,是男人的浪漫,无数军迷都曾有过同样的梦在两军阵前率领一支骑兵左冲右杀,横冲直撞,立下不世功勋。在不少描写冷兵器乃至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影视作品中,都重点刻画骑兵作战场景。但解密毛泽东68字电文三句话经略东北战局导读这封现馆藏于解放军档案馆的指示电虽只寥寥数语短短68字,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彰显出毛泽东同志独到的行文风格深邃的战略视野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致东北民主联军负责人坚守四平争取战局像云南沐氏守卫明朝一样忠诚,西方一个家族竟守护了一个帝国千年在我国儿童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里,讲到中国历史时,有这样几句话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自从武王灭商开始,经过西周,东周,到最后被秦国所灭,存在大约七百九十多年,是我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