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乱世帝王曹操

  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集枭雄与奸雄、君子与小人、正面与反面、褒议与毁议于一身的"帝王",除了曹操,或许再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千百年来,曹操一直以"白脸奸相"的形象留在民众的记忆中,历史在曹操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曹操生于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战乱频仍,他目睹生灵涂炭、社会凋败景象,内心忧愤,时常发出"忧世不治"的感慨,心中立下了匡扶天下、结束战乱局势的理想和抱负。
  早在青年为官期间,曹操就显露了他过人的理政才能和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心迹。他抑制豪强势力,棒杀洛阳权贵,罢免贪官污吏,整饬社会风俗,境内秩序肃然,百姓安居乐业。他为官一方,造福当地,留下了好名声。
  董卓进"京"独揽军政大权,为所欲为,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曹操见势回到家乡,招兵买马,首擎倡讨伐董卓的大旗,开始了他实现政治抱负的第一步。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开始了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他先后攻打陶谦,收服张绣,擒杀吕布,征讨刘表,大败袁绍,平定辽东,离间马超,收降张鲁,追逐刘备,南征孙权,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曹操率领军队马不停蹄地东讨西伐、南征北战,指挥大小战斗五十余次,虽然期间遭遇了赤壁惨败,但最终还是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扫荡群雄,统一北方,与他杰出的政治才能、治军谋略、用人之道等是分不开的。
  曹操自小"博览群书,好兵法",对军事理论可谓烂熟于胸。加上他一生戎马,南征北战,为他的军事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使他对战争规律、战略战术的精要有了更独到的见解,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曹操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行军打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而且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曹操身边才聚集了一大批武将谋士,因此如虎添翼,纵横中原,才有了宏图大业之成功。曹操不仅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且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诗一扫过去空乏、沉闷的诗风,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四时变换,开创了一代文风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建安文学"。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一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人想封侯,家家欲为王"的时代,而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国家的统一。然而,纷乱的局势和崇高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就促使他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政治上采取看似矛盾的行动。他既坦诚相交、宽以待人,同时也具有奸诈、多疑的一面;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义之举,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衷心表白。正是他的坦诚与奸诈互用,才对他的霸业起到了颇为有力的推动作用。奸诈互用,才对他的霸业起到了颇为有力的推动作用。
  对于曹操,时人和后人对他的评价多是负面性的,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痕迹。不是英雄,不懂寂寞,一些历史人物对他还是作出了客观的评价。陈寿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李世民说他"匡正之功,异乎往代",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则评价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去世离我们已近两千年了,而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始终褒贬不一,曹操的一生功过也终难盖棺定论,曹操去世离我们已近两千年了,而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始终褒贬不一,曹操的一生功过也终难盖棺定论,但我们从他的这首《龟虽寿》中,或许可以见识一个一心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的功臣,一个积极进取的大政治家,一位浪花淘不去的历史英雄人物。

志愿军在1950年进入朝鲜拯救危机时,金日成手上还剩多少人?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当时美军刚刚进行了仁川登陆,朝鲜军在美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那么在志愿军进入朝鲜拯救危机时,金日成手上的朝鲜人民军还剩多她是顺治的女儿,被康熙恨得咬牙切齿,雍正封固伦公主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一位非常重视亲情的皇帝,无论对长辈,还是对兄弟姐妹,抑或是晚辈,都极为宽仁,但有一个人例外,此人还是一位公主。她是顺治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这位公主令康熙十分厌恶东晋四大家族真会玩,司马家两手一摊累了,要不你们来做皇帝吧西晋王朝52年,有一大半时间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政25年的司马炎死后,他儿子司马衷司马炽和孙子司马邺相继继位,清一色都是标准的傀儡。晋惠帝司马衷先被媳妇儿贾南风玩得团团转,随后又成了1990年,66岁老头因儿子当兵落选,找到部队领导我是书上的烈士1990年,一名66岁的粮库工人来到了38军在保定的驻地,并被一位谢干事负责接待。还没等谢干事倒上一杯水,他便急得拿出一本小学课本,然后翻到一页说同志!我找部队有急事,你看这个,我大宋诸王传赵光义的九个儿子们赵光义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汉恭宪王元佐,昭成太子元僖,真宗,商恭靖王元份,越文惠王元杰,镇恭懿王元偓,楚恭惠王元侢,周恭肃王元俨,崇王元亿,其中宋真宗已经在之前历代明君集系列里说过,此人与魏征齐名却鲜为人知公主向他都要行跪拜之礼魏征纳谏中国历史上有过众多的封建王朝,而唐朝却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皇冠。这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朝代,它同时综合了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文明的精粹,将中华文明推向文明之巅。它的文治武功为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给我们的三点启示最近在读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今天谈谈看完第412章的一些想法。这几章主要讲的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他从零开始起步组建湘军,筹款,购买武器,建章建制,训练士兵。打下长沙后,又接周恩来去世,杨振宁见到邓颖超失声痛哭总理骨灰一点也没保留吗周恩来前言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周总理时,杨振宁这样说道随着对周总理,以及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了解的加深,就越发觉得,周总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尊敬,绝对的尊敬,1973年,陈士榘参加军区司令对调会议,毛主席你可一定要支持我前言1968年的一天,北京工人体育馆内正在召开大会。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缓缓走上了主席台,陈士榘看见中央领导同志都到的差不多了,便准备向主席台后面撤去。陈士榘站在毛主席旁边毛主席看到陈党史学习教育1月11日,党史上的今天重要论述1938年1月11日毛泽东修改校正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一文在解放第二十八期发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二袭击战术的要领,三袭击行动之敌。解析1954年初评大将人选的变动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军各大单位的123位高级将领与会参加,会议中的主要议题是总结四年来的军事工作与将来军队实行正规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战国末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为贫弱的国家,曾经燕国的督亢之地是整个七雄版图内非常富庶的农耕之地,燕国的农业经济也因此非常发达,依靠强势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可以一直安徽九旬老人嘟囔一串数字,子女上报政府什么是2781241?2781241安徽省怀远县有一位老人,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一串数字。老人现在已经90多岁高龄了,小脑有些萎缩,糊涂的时候连儿女都不认识。但这串奇怪的数字,他却从来没有念错过。这串数字86年刘伯承去世,他的6个孩子默默无闻,邓小平却道这是好事啊刘伯承与邓小平这一对挚友,向来有着刘邓不分家的说法,足以彰显两人情谊之深。他们共同领导的刘邓大军更是威名远扬,创造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奇迹。曾有一名新华记者如此评价二人之间的亲密合作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你必须让孩子知道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溥仪要是听了蒲辅周的话,不至于把左肾切了,还得了尿毒症我们大家都知道,大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当时的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紧急商议,让谁来当下月的皇帝,大臣们提议选一个年长一点的比较适合,慈禧却认为自己还可以活很久,很能够继续垂帘听溥仪的最后时光每分钟都是煎熬,久久不愿断气,61岁死于尿毒症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见证了整个大清王朝的覆灭。他年仅3岁被迫登基,短短3年又被迫退位,整个童年就像深处笼中的金丝雀,虽然华贵无比,却郁郁不得志。溥仪从天堂跌落到人间,不再是那陕西老农建房挖出白骨,牵扯出40年前血案,死者是毛主席亲侄子1984年,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镇的一户人家正在挖地基建房子,有了房子也就有了家,想着美事,手中的力度不自觉加重了几分。挖着挖着,这人就感觉有些不太对劲,随后挖出一物,定睛一看,挖地三国智慧(孙刘联盟)一大智若愚的政治家鲁肃为何成为政坛一哥?三国鲁肃是周瑜的好朋友,被周瑜评价为胸怀韬略,满肚子寂寞,孝顺母亲,散尽家财来接济贫困之人,而且能够接济孙第军队。鲁肃被周瑜推荐到孙权作参谋。鲁肃马上向孙权献上治吴大计,立足江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险些被香山老尼姑暗害,有惊无险1949年,多年的革命斗争终于迎来革命的胜利,即将成立新中国。北平自古就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我党重要领导人决定将北平这座千古名城定为新中国的首都。3月份,中国共1926年邓颖超怀孕,想找懂中医的母亲,何香凝恩来知道怎么办?说起共产党夫妻中,婚后最甜蜜的夫妇,周恩来和邓颖超绝对是其中一对。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当时周恩来的月薪不少,一个月能有几百银元的工资。不过周恩来把大多数月薪都交了党费,苏区精神革命薪火的时代光芒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赣南,闽西,重峦叠嶂,苍翠连绵。历史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在这里开启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