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华夏文明之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在位31年,享年71岁。
  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后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1361年受封吴国公,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1377—?),在位4年,享年不详,版本过多。
  史称其为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懿文太子朱标的儿子,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导致国破人不知所向。
  3: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在位22年,享年64岁。
  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决策错误,加之朱棣直捣南京策略的成功,朱棣占领了南京夺得政权,年号永乐,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4: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在位1年,享年48岁。
  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立为太子,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1435年),在位10年,享年36岁。
  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即被册立为皇太孙,即位后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6: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在位21年,其第一在位14年,第二次在位7年,享年37岁。
  朱瞻基的长子,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7: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在位7年,享年29岁。
  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后被拥立为帝,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
  8: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在位23年,享年40岁。
  明英宗朱祁镇长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在位时期英明宽仁,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9: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在位18年,享年35岁。
  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10: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在位16年,享年30岁。
  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即位不久后便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皇帝的荒嬉无度、荒疏朝政,宦官的恣意枉为,致使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导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
  11: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在位46年,享年60岁。
  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武宗驾崩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在位6年,享年35岁。
  明世宗朱厚熜 第三子,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其父嘉靖帝迷信"二龙不相见"一说,且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后因原太子朱载壡 薨,裕王朱载坖以次序被立为太子,在位初期,重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用人不疑,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
  13: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在位48年,享年57岁。
  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之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28年不上朝,而王朝依旧可以运行如常,自1596年起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多次激起市民反抗,晚年因立嗣酿成党争,后患非浅。
  14:朱常洛(1582年——1620年),在位1年,享年38岁。
  明神宗朱翊钧长子,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沉湎酒色,纵欲淫乐。
  15: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在位7年,享年22岁。
  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 异母兄,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
  16:朱由检(1611年-1644年),在位17年,享年33岁,明朝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然其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导至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后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在龙湾之战中击败陈友谅,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初步建立政权,史称"西吴",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随着元朝势力向北败退,明朝胜利的大局已定,朱元璋的治国方略也在逐步转变,为了加强君权,打击相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成为必然的选择,废丞相后,自统六部,以加强皇权,挑选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实行分封制,将儿孙派驻各战略要地为王,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朱元璋出身贫苦,曾受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又鉴于元朝的政治混乱,故以猛治国,高度肯定了法律的治国,在全国掀起了打击贪官的运动,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还鼓励开垦荒地,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的同时也会对功臣有所猜忌,每朝皇帝都是一样,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朱元璋去世时由于太子朱标 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 即位,年号建文 ,即明惠帝,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齐泰 、黄子澄 等密谋削藩,周王 、代王 、齐王 、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 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姚广孝 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争,最后率军南下,攻占京师,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燕王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增长财政收入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明史》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远迈汉唐",但明成祖朱棣也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他五征蒙古、出兵安南 、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民乱、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明成祖去世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仁宗有很高的政治经验,即位后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此举虽然仍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与永乐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但仁宗年龄已经偏高,而且身体原本就不好,即位仅一年就驾崩了。
  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在其父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叛,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为休兵养民,明宣宗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趾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同时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仁宗去世后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因明英宗年幼,太皇太后张氏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明朝国力鼎盛,朱祁镇即帝位后,太监王振成了最为信赖之人,元老重臣"三杨"死后,王振更专横跋扈,为邀功讨宠,不顾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竟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明军出征仅一个月,大军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被军方怒杀,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明朝才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接回来的英宗困于南宫(重华宫 )软禁,并废原皇太子朱见深 ,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后。
  英宗去世后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宪宗重用阁臣李贤等人辅政,于夺门以来诸政,重新厘正,但李贤去世之后,宪宗宠爱年长自己十七岁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怠于政事,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政治昏暗,,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明宪宗去世,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史称"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明孝宗被誉为"中兴令主",人称弘治中兴,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在位期间,宠信曾在太子宫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日夜与之寻欢作乐,人称刘瑾八人为"八虎",大学士刘键等人力主诛杀"八虎",以振朝纲。朱厚照却偏袒"八虎",委刘瑾执掌司礼监、锦衣卫、东厂,正直的大臣动辄遭到清洗,朝政一片黑暗,将政务尽委宠臣,广召美女、乐使、僧、道、术士,纵情玩乐,动辄数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回紫禁城,还将边关四镇守军调入御苑,在豹房操场演战阵,人称"外四家军",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此时明朝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等重大危机。
  明武宗驾崩后,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世宗,在位期间重礼节,刚愎自用、专横暴虐,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1534年后世宗即不视朝,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导致乾清宫发生"壬寅宫变",此事后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二十年,严父子俩贪污纳贿,排除异已,媚上窃权,甚至设法激怒皇帝,杀害正直功臣,整个嘉靖一朝,国家外患开始不断。
  明世宗去世后裕王朱载坖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继位后,首先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同时在北方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后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推行改革,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使边境安然, 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万历中兴,张居正死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也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明神宗驾崩后其长子朱常洛登基,为光宗,但是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猝死,接着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年号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铲除魏忠贤势力,处死奉圣夫人客氏,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1629年皇太极绕道长城攻打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史称己巳之变,因清朝施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崇祯帝所杀,皇太极于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南略,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降清,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正统灭亡。

1939年,郑苹如用美人计诱杀汉奸,不幸被识破,牺牲时仅22岁1918年,一个叫做郑苹如的女孩儿出生于日本名古屋,郑苹如是中日混血,父亲是中国人,母亲则来自日本。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中国和日本之间其实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但是在郑苹如的家中却并不古墓现东方睡美人,2000年身体不腐,体内138粒瓜子揭开死因考古是一个国家了解自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世界上却有三个国家不怎么喜欢考古,最多也就是研究下恐龙而已,他们分别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美国不考古是因为自己国土下埋的不是自己的祖先,而是印第他拒娶宋美龄,推辞黄埔军校校长,将江山和美人都让给了蒋介石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乱世中群雄四起,走出了不少军阀大佬。蒋介石却能在诸多势力中渐渐崛起,站稳脚步,还真是不易。总的来说他拥有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就任黄埔军校校长,成功掌握国民革命军他拒绝娶宋美龄,推辞黄埔军校校长,把江山和美人都给了蒋介石清末民国时期,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许多有志青年联合起来,反对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府,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其中有些人在浮华中迷失了自己,逐渐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但有的人始终恪守仁义,晚清第一美人,黑白照都掩盖不了她的美,为何会被慈禧耽误一生慈禧太后晚年时期为何霸占一个漂亮的女子?这位晚清第一美人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慈禧太后在年纪大了以后,不但觉得自己在后宫中的生活非常寂寞,而且还想尽办法去折磨自己的身旁的人,宫女和太一代美人陆小曼究竟有多大魅力?连胡适都称赞不已现在让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陆小曼的家庭,陆小曼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叫陆定,晚清举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还参加了孙中山先90年代,四川惊现杨贵妃女儿墓,墓中铭文有名有姓,专家感叹不已杨贵妃女儿墓四川广元的偏远山村,惊现杨贵妃女儿之墓,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历史上,杨贵妃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个女儿又是哪里冒出来的呢?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墓中铭文有名有姓,揭万贞儿从保姆到贵妃,她如何让比自己小17岁的皇帝痴迷一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帝王来说,谈恋爱是一件很low的事情,因为作为九五之尊,帝王享有全天下美女的选择权,只有他挑剩下,其他人才能挑,而被挑中的美女,作为帝王后宫的一份子,静贵妃想要正宫名分,为何道光帝和咸丰帝父子,都不愿意给她?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绮春园寿康宫。油尽灯枯的静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终于等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皇太后封号康慈皇太后,足足五年,静贵太妃处处享受着太后的待遇,养子咸丰帝也是尽心1947年莱芜战役中,粟裕给敌军留出撤退通道这是内战不是抗日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蒋介石盲目自信,狂妄叫嚣只需3到6个月可以取得胜利。然而战争的发展却并未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19美国内战的赢家是铁路?160年前的南北对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最显性的撕裂,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社会经济和心理。虽然有一方最后签了投降书,但毕竟两败俱伤。如果一定要确定个赢家的话,那么,铁路可以算一个。01一
谁在前世约了你?春风又绿江北岸,感慨悲歌易水寒,何日英雄归来日,战国七雄不尽言。河北易县,你了解过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县城么,屹立在中原大地上,品尽岁月沧桑,说不尽的世事无常。公元前300多年,长津湖之战后,麦克阿瑟恼羞成怒我要去联合国告志愿军1950年10月,我军秘密入朝且对联合国军发动第一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与此同时,我军也同样面临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军虽然取得阶段性胜乾隆去世后,和珅被处死,那么和珅的后代过的怎么样呢?和珅的后代又怎么样了呢?历史记载和珅有两子一女。和珅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对他的子女都是一样的宠爱。和珅宠爱他子女的原因很多,首先和珅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和珅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如今哪些人是萧太后的后代繁衍,是世上最顽强的力量,它让每一个民族都可以顽强地延续下来,只不过是或隐或现罢了。绝对灭绝的现象,事实上并不多见。通常所说的灭绝,顶多也就是个性化的东西消失了,被同化了。但同化并1948年,陈毅为何调离华野,背后的原因是给粟裕让位吗?陈毅和粟裕组合默契十足,只要他们俩并肩出战,那必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史上对他们俩更流传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粟裕的小女儿跟陈毅的小儿子结为连理,他们俩最后还备考干货!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历史,191941Europeanhistoryintheinterwaryears墨索里尼的意大利MussolinisItaly,191941为什么墨索里尼明代财政史研究屡有创获明代财政史研究业已经历了百年历程,但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来,才真正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兴盛局面。当然,此前并非没有学者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也陆续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比如,早在20马刘营打歼灭战宛西战役后,我中央军委为粉碎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令中原野战军寻歼平汉路南端之敌,牵制临颖地区胡琏兵团,并配合华野主力作战。中野于1948年5月发起宛东战役。中野决定以其一三六纵为什么说用马谡是诸葛亮犯的最大错误三国时代风起云涌人才辈出,只有用人得当的君主,才能在烽火连天的时代生存!如果说三国里谁最有识人之明,那绝对是刘备,他慧眼识英雄,结识了张飞和关羽,更请到了诸葛亮,这是很多君主做不到唐山地震后,主席发出最后一封绝密电报,为何徐帅看完会泪流不止1976年8月18日,正在承受病痛折磨的毛主席,含泪批阅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份文件,这是一封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而在几天之后,毛主席就彻底的倒在了床榻之上,但他临终前依旧不忘祖国安危雪域之上,热血奔流原标题雪域之上,热血奔流(主题)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传承红色基因纪实(副题)解放军报特约记者黄宗兴李康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亲临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视察,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