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抗美援朝结束后,最后一批志愿军1994年才回国,这41年经历了啥?

  因为很多读者反映,说文章太长了,他们看不完。
  关于1994年,最后撤出朝鲜的志愿军,咱们先简单做个概括,先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时间推到1950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是一纯真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气壮山河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儿女,组成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兵力最高时期达134万人。
  如果前后轮换的部队加起来,也就是算上所有的参战中国部队,总数量超过300万人!
  有谁能想到,到1994年的时候,谈判桌上那7位中国代表,也就是最后一批征战朝鲜的志愿军,他们7人的身后,站着300万英雄!
  他们的全名,被称之为"朝鲜停战委员会中国代表",当然了这是官方的说法;不过笔者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最后一批撤出朝鲜的志愿军。
  之所以留下这7人,是因为朝鲜战争仅仅签了停战协议,而且南朝鲜还缺席没有签字,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朝鲜战争至今没有结束。
  (1976年,朝韩军事冲突,因砍树而引起)
  七人对一百万人,甚至韩国人说自己有五百万部队(韩国现役部队60多万人,预备役450万人),对比我方七人,那悬殊自然是是巨大的。
  事实却是,我们志愿军到今天,已经全部撤出朝鲜,也就是说没有留下任何一人的情况下,依旧能够震慑住美韩联军。
  所以总结来说,在1953年的时候,朝鲜战场就已经结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最后一批志愿军共7人,"朝鲜停战委员会"中国方面的志愿军政委、兼代表团团长、田胜少将的带领下,于1994年回国。
  也就是说,在中韩建交、关系恢复、两国往来正常化之后,我们的志愿军代表团,从朝鲜回到了国内。
  不过志愿军编制并没有取消,至今还在保留着,只要谁敢觊觎我国东北,三百万英雄儿女,整装待发!
  (即使剩下7人,杀气依旧震慑敌胆)
  以上便是最后一批归国志愿军的总体情况,短短一千多字,只能做个简单的概括,此事自然要详细来说,而且说来话长……
  下面的文章主要围绕着"最后一位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烈士‘何渠若’少将"以他的光荣履历,来详细展开本篇内容。
  (最后一位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何渠若将军,牺牲于1973年)
  记得笔者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单位的领导,采访过何渠若将军的遗孀,将军的妻子名叫戴敏。
  那自然也是老革命了,当戴敏提起丈夫何渠若的时候,总是一番感慨,往事涌上心头!
  一切的一切,要从1920年说起,一代儒将何渠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父母都是贫困的农民,靠着种地为生。
  每当到了农忙季节,何渠若就会看到,父母等待邻居家的耕牛。
  为什么等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家没有,等别人忙完了之后,再把耕牛借过来使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穷人的孩子,深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的感染,那成长就更快了。
  1938年8月,何渠若以优异的成绩,从广东的大埔中学毕业,随即去往心中的革命胜地"延安",此时的他刚好18岁。
  何渠若来到了延安之后,像这样的优秀知识分子,自然会被党组织送到抗日大学深造,也就是当年的红军大学。
  何渠若入校学习六十多天,因为学习能力强、意志坚定、思想品德高尚、所以光荣入党。
  估计何渠若万万想不到,自己会在几十年后,在朝鲜的停战委员会,以少将的身份,来担任中国代表,一己之力震慑对面的百万联军,当然这是后话了。
  到了1940年的时候,年轻的何渠若,进入115师、教导四旅、十团、11连担任指导员。
  在战场上,何渠若历经四十多次的反"扫荡"和反"蚕食"可谓是九死一生。
  何渠若所在的连队,还获得了"钢铁英雄连"以及"横扫边区十一连"等等荣誉称号。
  到了1947年7月的时候,何渠若历经数年戎马,担任旅政治处主任后,随即开赴山东战场。
  在解放战争当中,何渠若参加了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战役等等等。紧接着,又参加西南剿匪等等军事行动。
  何渠若率领部队,歼灭了敌人第六编练司令部,和72军余部共两千五百多名反动派和匪徒,还活捉了国民党的中将司令肖以觉。
  而在建国后,戴敏正值青春年少,在16军的组织部工作;而何渠若呢,在16军的140团担任政委职务。
  都说才女爱英雄,戴敏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进入部队工作之后,也就结识了何渠若。
  日常工作当中,二人那自然是暗生情愫,彼此早就心仪已久,每当闲暇时分,就会去后山散步;每当日落黄昏,俩人内心的爱恋,要比山泉更加清澈,要比山花更加烂漫。
  这时候,组织上注意到了何渠若与戴敏的关系,所以上级领导出面,决定促成一桩婚事。
  如果按照正常来说,这属于是佳偶天成,俩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就在何渠若与戴敏感情迅速发展的时候,朝鲜一声炮响,朝鲜战场的北边和南边,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朝鲜战争。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参战,组成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大方面的局势发生变化,对于军队当中的个人,自然会产生影响,例如何渠若与戴敏,俩人是步入婚姻的幸福?还是开赴激烈的战场?
  戴敏看何渠若为难……为什么为难呢?因为何渠若怕结婚之后,万一牺牲在了战场上,妻子岂不是要守寡?
  戴敏自然不希望丈夫为难,她当即就去找领导,主动提出了"三不"的誓言,分别是:战争年代不谈个人问题、不干出模样不嫁、不了解的人不嫁……
  也就是说,戴敏主动拒绝结婚,怕何渠若为难。
  可话又说回来,在部队领导看来:都这个年纪了,如果再不结婚、如果等到战争结束……说句难听话,那可真就猴年马月了。
  部队领导有心撮合,可是看戴敏态度坚决,所以就没有继续劝。
  然而到了第二天,事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因为戴敏去找领导,说自己想要加入志愿军,想要开赴朝鲜战场,和美国鬼子决一死战。
  当时的兵团政治部主任名叫王辉球,他一看戴敏想要上战场,于是就说:"女同志一个人出国上前线不方便,组织上不同意。"
  (开国中将王辉球)
  到这时候戴敏才明白,组织隐含的意思没有明说,如果她想参加志愿军,就首先要跟何渠若结婚才行,也就是"别一个人去"。
  由此可看出,政治部主任王辉球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希望戴敏和何渠若结婚之后,才可以去朝鲜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戴敏自然去找何渠若,俩人一商量,那肯定火线结婚。估计俩人都没有想到,短短两天的时间,就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变化……
  就这样,31岁的何渠若,与24岁的戴敏结为连理,当真是一对才子佳人。
  倒是部队领导考虑得非常正确,如果这个年纪再不结婚,终身幸福岂不是要耽误?说是等战争结束,可谁能猜到战争何时结束?
  俩人头天结婚,晚上洞房花烛夜,第二天起床之后,就换掉红装穿军装,一对伉俪开赴朝鲜战场!
  夫妻二人的新婚蜜月,是在闷罐车上度过的,坐着火车到安东(丹东),顶着美国人的飞机轰炸,进入了异国他乡。
  戴敏自然在后方,何渠若自然在前线,每次战斗的间歇、或者何渠若回来汇报工作、夫妻才有机会相见。
  多数时候,都是何渠若写信,然后交给身边的伤员,伤员回去养伤的时候,把何渠若的那封信、连带着何渠若的相思、交给戴敏。
  1953年,朝鲜停战之后,戴敏回到了后方,她说自己跟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不满两年。
  戴敏回来了,而她的丈夫何渠若,直到1958年才从朝鲜回国,
  戴敏晚年回忆的时候,她说:"我们结婚一共23年,那自然是聚少离多,1958年我丈夫从前线回国,结果我们的双胞胎孩子,见了爸爸之后,一个劲儿地撵……把爸爸当成了坏人,又是踢又是打……"
  也就是说,双胞胎儿子并不认识父亲何渠若,而且也不肯承认对方是自己的父亲。
  在这种情况下,何渠若只能去门外呆着,等孩子睡觉之后,他才肯回到了家里,而且是偷偷地回来,生怕吵醒儿子。
  这里要说清楚:何渠若从1953年到1958年,帮助朝鲜恢复经济建设,对峙美韩联军,期间发生了很多冲突。何渠若他们修的铁路、矿山、电力系统、直到今天都还在使用。
  至于为何1958年的时候回国,而不是让大部队驻守朝鲜,就像美国人那样……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总结来说有中、苏、朝三方面的原因。
  回国之后,何渠若担任沈阳军区的政治部副主任,属于是百战名将,属于是是共和国的第二代将领。
  1971年的时候,何渠若再次接到命令,内容是:担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担任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以这个特殊的身份,去往朝鲜半岛的南北边境线。
  以上这段官方文件,读起来确实绕口,大概意思就是:虽然朝鲜半岛停战,但是双方部队依旧在军事对峙,而何渠若接到的命令,是去往"开城"地区,和美韩联军展开军事方面的外交斗争。
  去了朝鲜之后,因为何渠若将军的表现非常突出,为东亚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获得了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当时的代表团,大概有一百多人,以何渠若为首,虽然部队人数不多,但举手投足之间,带有三百万英雄儿女的大气概!
  往后的时间里,我中方代表团的人数逐年递减,这也代表着朝鲜半岛这边、军事冲突的风险逐年降低。
  并不是我们非要派人在朝韩边境,这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俨然美国人认为,中国更好说话,更好相处,更加理性。
  早在1953年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里面就有这样的内容,我中国方面会在开城的板门店,设立代表团,而何渠若来到朝鲜之后,担任的就是首席代表。
  前文说过,何渠若将军是1971年来来的,而之前的那几年,是谁在担任首席代表呢?答案是没人担任,此事也的确引起了美韩方面的担忧,至于为什么会担忧,估计各位读者也能猜得出来。
  主要是当时咱们国内有国内的国情,周恩来认为"首席谈判代表"不能一直空缺,否则会极大影响到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所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方经过慎重的考虑,于1971年2月27日,由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何渠若,为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谈判代表。
  周恩来亲自批示:首席谈判代表要常驻朝鲜且参加使馆党委。
  何渠若来到了朝鲜之后,首要任务就是从军事的角度,和美韩进行外交方面的斗争。
  因为之前的几年,我方首席代表一直空缺,所以何渠若每天非常的忙碌,即使有一点点的时间,也会整理"军停会"的各种档案。
  当时担任朝鲜开城联络处的处长名叫苗杰,副处长名叫冯卓文,三人经过了整整三百多天的努力,才写成了《十八年军停会斗争策略》所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每次外交晚宴的时候,何渠若都会亲自挑选电影,让美、韩、朝三国代表,更多地了解中国;晚宴结束之后,何渠若都会脱掉将军服,去往后厨清洗餐具;
  何渠若多年战争生涯,所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一次回国治病,痊愈之后再次去往朝鲜,他亲自带来了十多种蔬菜的种子。
  将军扛着半袋菜籽去开城,在院子里种植蔬菜,为代表团做到了自给自足,减轻了朝鲜方面的负担。
  夫妻二人虽然相隔两国,但丈夫在外交方面奋战,而妻子在国内,尽量服务代表团的国内家属。
  而何渠若将军为何被称之为烈士呢?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板门店谈判的时候,同样不是请客吃饭。
  双方彼此对坐着,一般情况下都要持续六七个小时,而且经常都是十二个小时,也就是说早上起床去谈判,对坐一直到夜晚。
  中途自然不能休息不能去方便,谁要是离开的话,对方就会认为,咱们中国是:退场抗议……
  何渠若的身体健康状况本来就不好,当年在战场上,就已经患有肠粘连和胃病。战争结束之后,还患有小肠疝气和心脏病。
  所以何渠若每次去谈判桌的时候,口袋里装着很多急救药;为了维护我中方代表团的志愿军形象,他提前12个小时禁水禁饭,这样才能在谈判途中不上厕所。
  这属于是谈判桌上,双方来回较劲的一种博弈,反观对面的韩国人,自然也拼命地跟咱中方代表较劲。
  何渠若将军,嘴上虽然从来不说,可是在他去世之后,日记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内容:心脏病又犯了、凌晨一时就寝、人很疲累……
  1972年的冬天,朝鲜每到这个季节,天气非常非常冷。
  何渠若在谈判桌上坐着,心脏病却突然爆发,这时候他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我中国志愿军的形象!
  反观对面的代表,一看中国志愿军的何渠若脸色大变,又是出汗又是喘气^
  于是对面的这些代表,开始故意提及开战还是停战的问题……其实关于是打是和,早就有了结论,对面的美韩代表,明显看出了何渠若身体有问题,明显是故意发难,故意拖延时间。
  而我方首席代表的何渠若,自然是镇定自若,对于各种问题对答如流,从下午三点一直谈判到夜里八点二十分。
  谈判结束之后,何渠若大踏步走出了会议厅,进入了我方代表的休息室……
  噗通!
  一声闷响传来,何渠若没能走到沙发那里,而是摔倒在了地上。警卫员连忙送将军去医院抢救……
  到了翌年2月的时候,何渠若身体越来越不好,所以再次回到了国内治疗。
  何渠若将谈判桌,称之为第二战场,只可惜他没有等到这场"战争"的结束。
  1973年9月12日,五十三岁的何渠若将军,永远闭上了双眼……
  1984年2月17日,经过民政部批准,何渠若将军为革命烈士!
  因为贡献巨大,所以何渠若将军的骨灰,移葬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打了八年、谈判三年、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中,何渠若的军衔,是诸多志愿军英灵当中,级别最高的。
  (志愿军代表团的帽徽和领章,上面没有"八一")
  也就是说,1950年进入朝鲜,1958年回国,后来又担任朝鲜停战委员会当中的中国志愿军首席代表。
  所以在烈士陵园主碑的后面,第一排就有何渠若将军的墓碑,他身边是另外三位将军。
  移葬仪式非常的隆重,当年的老战友,亲自为将军的墓碑揭幕。
  所以官方将何渠若将军,定义为"抗美援朝最后一位志愿军烈士",这个称号透着大时代的悲壮和峥嵘。
  妻子戴敏,为了搜集丈夫生前的事迹,所以足迹踏遍全国,去何渠若战斗过的地方、生活过的地方、去找丈夫的老战友、老首长……
  因为戴敏身上的钱花光了,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何将军生前的战友,都表示慷慨解囊,可是戴敏一分钱不要。
  戴敏饿了,就去附近的菜市场,去找烂茄子和西红柿,然后拿到河边洗干净,借此果腹充饥。
  从1973年到1996年,戴敏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写了一本《战时基层政治工作实录———何渠若文稿选编》。
  而何渠若烈士牺牲之后,朝鲜停战委员会的外交斗争并没有结束,直到1994年,最后的7位志愿军代表,回到了我们国内。
  前文说过,即使我们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即使在朝鲜不留一兵一卒,反观美韩那所谓的"五百万"部队,谁敢越雷池一步呢?
  文章写到最后,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七十多年之前的那一战,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赌上全部国运!如果战败了,到时候东亚地区,将会成为冷战的第二中心,也就是美苏争霸的地方。
  如果我们战败了,在那个冷战的大背景下,东北必然夹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
  直到今天,关于朝鲜战争的对与错,在坊间都是热门话题,大家都各抒己见。
  不过笔者个人认为,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抗美援朝的重要性。
  如果到了百年以后,如果再讨论抗美援朝,估计就已经没有对和错的争论了。
  因为"和平"从来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战争打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是对朝鲜战争来说。
  我志愿军百万雄师,激战那所谓的"联合国军"经过一年苦战、两年间歇作战、共计三年的艰苦鏖战,我们至少打出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对于国与国的关系准则来说,只讲实力、不讲道理、唯有证明自己拳头够硬,才能不被欺负。
  举例来说,而且是非常悲惨的案例:
  当初日本和俄国,在我国的东北开战,史称第0次世界大战。
  直接导致我国东北民不聊生,明明是日俄在打,却导致我国山河破碎,这算是什么道理?
  日本获胜之后,为以后的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后面发生的事情,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1931年9月18日,史称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随即拉开帷幕。
  那是一场残酷血腥的民族灾难,更是一场悲壮热血的民族战争,我们经过整整14年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其中的艰辛困苦可想而知。
  到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当初的日俄战争,是何其的相似!
  可是当时的美国人,比当年的日本人更加强大,我国的最高领袖,主张一定要打,坚决要打!如果不打,危害极大!
  最后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所以到1994年,最后一批在朝鲜的志愿军,虽然只有七人,但举手投足之间,便可震住对面那百万美韩联军。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是否会重演抗日战争的悲剧呢?会不会出现,美苏战争?会不会出现抗美战争呢?笔者本人,每当联想到此处,就会感觉后脊背发凉!
  还有就是,美国人至今都在说,他们当年只想拿下朝鲜半岛,肯定不会侵略中国,是中国误判局势的原因,才引发了抗美援朝……
  对于美国人的这种说法,至少笔者我本人是肯定不相信的!也会告诉我的子孙后代,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美国人被打败了,开始说抗美援朝是误会,如果美国人没有被打败呢?敌人说的话,说什么什么误会,我本人绝对不会相信!

咸丰系列一天上掉下个皇位来,一个瘸子大麻脸是如何登上帝位的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皇帝去世了,年方二十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了。帝国的新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咸丰是个早产儿,其次他是个瘸子,而且还是个大麻子,身体的不健全导致他心胸狭曹普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其中列在对越反击战过后,越南边民来中国反而更勤了,这是为何?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影响了中越两国的关系,但是在中越两国边境生活的边民们,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在友好往来互帮互助,维持友谊。甚至在经历对越自卫反击战过后,越南边民来中国反而来得更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1977年,在毛主席逝世一年后,女儿李敏回到了韶山,看望了父亲还在世的亲人们,且拿出一百元特意关照了九堂叔一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毛主席在晚年卧床养病时期,曾嘱托李敏家乡还有两个1999年湖北小伙参军落选,爷爷暴露身份,恳求政府给个特权1999年1月,再过一个月就是春节,在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石溪村,村民们都在忙碌准备着,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而有一叫刘建光的小伙子却愁眉不展,高兴不起来。几个月前,他去报名参军,朱元璋对得起天下百姓,却对不起与他一同打江山的众位弟兄朱元璋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了,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届平民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可谓是传奇人生。一个对不起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的人是如何造福百姓的呢?他了解百姓的疾苦吗?而和他一起古代弓箭有多厉害?被射中后比子弹射中难受,从箭头就能看出来导语人类文明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战争,战争的出现虽然导致了大面积的伤亡,可是战争也加速了优胜劣汰,并且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古时候王朝之间的兼并战争,除了是统治者想要完成兼并和扩张之外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他还算忠臣吗?1645年的九江水上,浩浩荡荡的战船顺流而下,左字大旗在旗舰上方猎猎作响,奢华的船舱里,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左良玉,强打精神对儿子左梦庚说道爹撑不住了,以后的路你自己好好走!言毕,溘然除五大野战军外,1948年我军险些诞生另一支大军,主席让谁挂帅?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381期。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主力部队,包括四大野战军加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在民间也被称为五大野战军。但除了这五支战略大军外,在1948年上半年还险些诞生出吴皓的故事之二从小酷爱读书愤发图强当我看到有的小学生,不爱读书,贪玩旷课逃学时,就想起省部级革命老前辈吴皓同志,他从小酷爱读书愤发图强的故事。他爱看历史文学类的小人书,常常喜欢听父母讲文天祥史可法的爱国义举,和太平不好评价的孝文帝改革906迁都之后,随着大批鲜卑官吏士民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地区,当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穿着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游牧民族不擅于种地,中原地区又无法大规模放牧等等,都严重阻碍了各民族之间的交
军阀韩复榘,被蒋介石秘密处决,留下一妻两妾五子女,命运各不同西安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很快战火就烧到了山东,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立即带领第三军团在黄河以北之津浦线上与日军进行了激战,但惨遭打击,伤亡惨重。局势对韩复榘来说十分不利,他当年修建三峡大坝,9位专家拒绝在同意书上签字,顾虑发生了吗?如果修建三峡大坝,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是我国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从古代开始水利的安全就关联着我国的民生问题,一个城镇的兴衰,离不开抗洪与粮食。而三峡大坝能有效地民国北平八大胡同的秘密男扮女装接客说起北京的八大胡同,民国年间可以说是现实版本的天上人间,多少民间风流故事都在那上演,但是少有人知的是,八大胡同里的妓女原大多是戏班子里的人,后来迫于生计流落到了窑子或者妓院。八大胡1898年,三个原因,让刘坤一对维新变法左右徘徊刘坤一(18311902),湖南新宁人。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作为晚清庞大政治势力湘系集团后期资望最高之人,他长期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人称1978年,新疆女知青因清白被毁,连续枪杀3名造谣者,结局如何?1978年,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50年德川失守,土耳其旅大叫给中国人颜色看看,半天毙俘伤300人1950年10月,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即将迎来其军人生涯的另一个巅峰,这是继重返菲律宾占领日本之后,麦克阿瑟将军最风光的时刻,整个朝鲜半岛都将掌握在他的手中。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清朝人口增长为什么这么迅速,为什么清朝人口会比以往朝代多很多?一,国家的大一统。相对于国家处于分裂四处纷战的局面,国家的统一与政局的稳定利于人口增长。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三,改土归流。清朝在边疆地区改土归流,将内地的流他26岁入党,后主政铁道部,官至副国级,生活低调,子女是普通人引言1955年,我国实施军衔制度,很多在战场上抛洒热血的将领都获得了对应的军衔,但有些人在战争结束后投身地方工作,没有继续留在军队,结果错过了授衔。只看战功的话,这部分人完全配得上50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前的今天,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提起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总会想到当年乔冠华留下的仰头大笑。图乔冠华(左一)然而,在资治通鉴(唐纪卷五十三段译)司马光(北宋)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806)唐纪五十三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1春,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宫上上皇尊号。1春季,正月,丙寅朔(初一),宪北宋修建水洛城事件导致革新派内讧的到底是个什么事?关于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很多史料认为,范仲淹的下岗是失败的转折点。但随着史料的深入,实际上,庆历新政失败的真正转折点,应该是修建水洛城事件。因为这件事情,导致革新派内部的分裂的,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