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天命的解释权论三国时代的星象占卜在政治层面的应用

  星占在古代属于术数理论之一,其作用在于借天象变化来预测人间吉凶以及王朝更迭,主要服务于统治阶层。
  由于《三国志》有纪、传而无表、志,没有《天文志》、《律历志》一类的汇总资料,因此星象的相关记载只能零散求之于各个纪传。
  不过即使从有限的资料看,三国时代的星占事验,依然留下了足够丰富的材料。
  无论是在汉魏更迭问题上,还是在刘备僭号问题上,星象占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群雄的政治行为提供了强力的理论依据。
  更为有趣的是,同一种星象,在不同政权中往往出现不同的解释,服务于不同的君主,有极强的变通性,充满实用主义色彩。
  本文想就三国时代星象占卜的相关记载,论述其在政治层面的现实应用,并分析其背后逻辑。
  本文共 4400 字,阅读需 9 分钟东汉衰微的星占事验
  由于群雄僭号的历史背景源于汉末丧乱,因此需要谈一谈关于汉末崩溃的星占记载。
  首先是建安元年(196)的金火交会。
  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张璠《汉纪》
  太白指金星,荧惑指火星,而"金火交会"在星占理论中代表着王朝易代。因此这一异象在当时立刻引起震动。
  汉廷太史令王立,借机宣称汉室将亡。由于当时恰逢天子迁都许县,因此王立便将此理论推而广之,称"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借此谄媚曹操。
  (王)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张璠《汉纪》
  建安十年(205),彗星除紫微,二十三年(218),彗星复扫太微,同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上述种种异象,在星占理论中均代表"水灭火"。
  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献帝传》
  自曹氏专权,异象频发
  需要特别注意,东汉的德运,崇尚火德,而荧惑(指火星)恰恰代表着"火之精"。比如《宋书 符瑞志》便记载"荧惑火精,汉氏之行"。
  (刘秀)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后汉书 光武帝纪》
  月为大臣侯王之象;荧惑火精,汉氏之行。--《宋书 符瑞志》
  在荧惑屡被干犯,以及"水灭火"之象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一切证据均指向汉祚将亡。刘协被逼退位时(220),禅让书中便有"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的文辞,隐喻的便是星象的预兆。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袁宏《后汉纪》
  延康元年(220)九月十日,天空再度出现"月犯荧惑"的异象,太史丞许芝等人遂借机劝进。
  延康元年九月十日黄昏时,月蚀荧惑……占曰:"汉家以兵亡。"--《宋书 符瑞志》
  同年十月,曹丕发动易代工程,正式废汉自立。曹魏废汉的星占事验
  星象占卜既然是服务于政治需要,那在天象问题的解释上,自然会有明显的选择性与倾向性。
  从可见记载看,汉朝在星占事验中的衰败式微,与魏朝在星占之中的强势崛起,基本同步进行,步调惊人的一致。
  延康元年(220)群臣劝进时,博士董巴、苏林等人便利用分野理论,从星象角度为曹丕提供了僭号依据。
  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奏曰:"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献帝传》
  古人根据星象的运动分布轨迹,将黄道附近的星体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古人又把地上华夏大陆分为十二组,与天空上的二十八宿对应,即"十二分野"。
  在该理论下,人间的每一块土地,均对应着上天的特定星宿;在该星宿内出现的征兆,便会反馈到人间的相应地区。
  这种对应关系,在天空叫分星,在地面叫分野。即人间的每一地区在天空各有所属。比如周在鹑火、魏在大梁。
  给事中博士苏林、董巴上表曰:"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岁星行历十二次国,天子受命,诸侯以封。"--《献帝传》
  延康元年(220)群臣向曹丕劝进时,便提到"岁在大梁"。大梁对应的星宿为"胃、昴、毕",昴、毕为冀州的分野,即曹操的首府所在。
  今二十五年,岁复在大梁,陛下(指曹丕)受命。此魏得岁与周文王受命相应。--《献帝传》
  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史记 天官书》
  至于"岁在大梁"中的岁,指木星。古人比较重视木星的运行轨迹,常常用木星的位置来推测人间吉凶。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与地支相当,因此木星亦被称作岁星。
  苏林、董巴等人的劝进书宣称"岁在大梁",即木星当时的位置与冀州的分野相应。曹操、曹丕父子是汉朝的冀州牧,魏王的头衔亦与冀州魏郡(邺县所在)有关,可知"岁在大梁"预示着曹魏代汉。
  建安二十五年,岁星在大梁,曹丕受禅
  实际上"岁在大梁"这一星象在东汉末年曾多次出现。
  光和七年(184)便出现过岁在大梁,是年曹操征讨黄巾;建安元年(196)岁星复在大梁,是年曹操劫夺天子,迁都许县;建安十三年(208)岁星复在大梁,是年曹操废三公领丞相;建安二十五年(220),岁星再现大梁,曹丕终于废汉自立。
  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指曹操)始受命……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献帝传》
  不过抛开巧合色彩,不难看出种种有利于曹氏而不利于汉室的星象变化,最终解释权其实均在魏廷手中。
  换言之,"岁在大梁"这一星象与曹氏发迹之间的联系,其实颇有牵强附会的嫌疑。曹魏的天官、史官无非是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以强化曹丕篡汉的合理性。刘备僭号的星占事验
  刘备偏霸西蜀,没有"挟天子以征四方"的便利条件,因此他若想做皇帝,便只能僭号自立。
  在刘备称帝的前夜,各种灵芝祥瑞、河图洛书等天命预兆层出不穷,犍为太守李严甚至在辖区中搞出了一个"黄龙甘露碑",隐喻"龙者君之象",向刘备表忠心。
  注:黄龙甘露碑,史源见《续隶》,相关论述见田余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蜀书 先主传》
  在紧锣密鼓的称帝序幕中,星象占卜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天空曾出现"四星相聚"的异象(《魏略》记载为"五星相聚"),因此它便成为改朝换代的重要理论依据。
  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二十五年而魏文受禅,此为四星三聚而易行矣。蜀臣亦引后聚为刘备之应。--《宋书 天文志》
  刘备称帝,以建安二十二年四星相聚为应
  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金星称作太白,木星称作岁星,水星视位置不同而被称作晨星或昏星,火星称作荧惑,土星称作镇星或填星。
  在星占理论中,四星聚、五星聚,均代表王朝更迭。唐代安禄山起兵之前,亦有五星聚首的天象征兆。
  天宝九载八月,五星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新唐书 天文志》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的四星聚中,金星、火星、土星向着木星方向靠近,而木星当时对应的分野恰恰符合"汉位在西"的理论要求,因此益州学者谯周附会称"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
  (建安)二十二年中……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蜀书 先主传》
  至于"位在西方"的"圣主",在当时的环境下究竟隐喻何人,不言自明。不过此事仍存在极大的牵强色彩,因为"四星聚"的天象出现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却称帝于魏黄初二年(221)。
  刘备称帝当年没有可靠的星象依据,却回溯求助于四年之前的天象,可见此事更近似于学者的攀缘附会。星占事验在不同政权中的现实应用
  正如前文所说,星象占卜本身就是服务于现实政治的理论工具,因此其叙事立场也要紧跟时势,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建安二十二年(217)的"四星聚"现象为例;曹魏认为这是"魏有天下"的征兆,蜀汉则认为这是"圣主出于西方(指益州)"的征兆。
  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鱼豢云:"五星(当为四星)聚冀方,而魏有天下。"--《宋书 天文志》
  虽然四星聚确实意味着改朝换代,但相同的天象在同一时间的不同政权中竟出现截然相异的解释,亦颇具滑稽色彩。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曹丕驾崩时的天象理论解释。
  按《蜀记》记载,曹丕死亡同年(226),天空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异象。所谓荧惑守心,即火星运行轨迹出现顺逆变动,同时停留在心宿位置。
  这一天象,历来被视作大凶之兆,一般预示着君主猝死。赵政、刘邦驾崩之前,天空均出现过荧惑守心的异象。
  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秦)始皇既死,適(指扶苏)、庶(指胡亥)相杀。--《汉书 天文志》
  十二年春,荧惑守心。四月,宫车(指刘邦)晏驾。--《汉书 天文志》
  荧惑守心,宫车晏驾
  因此两汉时代,一旦出现荧惑守心,皇帝往往会罢免三公,以谢天谴。西汉成帝时的丞相翟方进,甚至被逼自杀,替皇帝"尽节转凶"(即把天谴引到自己身上)。这一传统直到魏朝才被废止。
  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翟)方进忧之,不知所出……方进即日自杀。上(指成帝)秘之,遣九卿册赠以丞相、高陵侯印绶。--《汉书 翟方进传》
  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曹丕)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指灾祸),勿复劾三公。"--《魏书 文帝纪》
  曹丕死后,曹叡曾征召黄权,询问三国鼎立,何处为正统。考虑到黄权是蜀汉降臣,可知曹叡的这一询问颇具深意,可以视作对黄权的试探。
  魏明帝问(黄)权:"天下鼎立,当以何地为正?"--《蜀记》
  黄权的解释十分巧妙,他称荧惑守心时曹丕驾崩,而孙权、刘禅平安无事;鉴于此灾殃仅仅施加于真命天子,因此受天谴而死的曹丕才是真皇帝,吴、蜀二主则是伪帝。
  (黄)权对曰:"当以天文为正。往者荧惑守心而文皇帝(指曹丕)崩,吴、蜀二主平安,此其征也。"--《蜀记》
  有趣的是,按照现代学者的考证及推断,曹丕驾崩的黄初七年(226)前后,并无荧惑守心的情况。黄权当时也仅仅是表示"往者荧惑守心",把时间范围说得很含糊,其中未必没有杜撰成分。
  注:见黄一农《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
  此事也可侧面佐证所谓的星占理论,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唯一作用便是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小结
  学术理论往往服务于王朝的政治需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通过前文论述,可以充分看出所谓的星占事验,均出于强化法统的目的,甚至矫揉造作,牵强附会,乃至伪造天象记录,为各自政权寻找合法性。
  在分星、分野理论及其解释体系的精致外衣下,掩藏的乃是诸侯"营建家门"的私心。曹操、曹丕如此,刘备亦然。
  历朝历代,星占、谶纬之说,都受到官方的严格管制,严禁民间私自研习。比如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217)便"科禁内学"(主要指谶纬之学)并收缴民间的相关图书。这一行为的背后,很可能与当年"四星聚首"的天象有关。
  (建安)二十二年,(吉茂)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曹操)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魏略》
  换言之,无论是王立、许芝,还是董巴、苏林,抑或是黄权、谯周,他们援引经典以释星象,盖出于时势所需。至于曹氏父子"科禁内学",其目的亦无外乎操纵天命的解释权,以服务于自身需要。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珍贵紫禁城内外的老照片刚解放时,故宫博物院重建这个城门,你熟悉吗?刚解放时,它就是这个样子。太和门推出午门斩首,就是说的此处。他曾来视察两次。那时的东便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地方,那时是这样的残破的房子康孙承宗和袁承焕的坚持害了大明吗?明末辽东的艰难抉择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当时两派重臣都有自己的国防计划方案,辽东战略二选一,面对外敌入侵,主力部队到底是要退守山海关,还是进兵布置关宁防线?明朝末年有一个外患叫做后金,主要由女真人和其他杨虎城将军在56岁遇害后,留下6个儿女,他们后来境况如何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上下六万万人民同舟共济全力抵抗日寇。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更是将兵力物资集中起来。也正是因为两党的共同抗日,提高了战争胜利的速度。提到两党的二次合作,那便不得不全能型天才横空出世王阳明身后,其心学由门人王艮王畿钱德洪等人发扬光大,遂成一代显学,深刻影响了此后五百年的中国思想史。从明到清,及至民国,无数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都将王阳明奉为心灵偶像,对阳明心安史之乱安禄山是如何让众人跟着他造反的?若泉下有灵,诗人杜甫一定想不到,曾经寂寂无名的他,后世被尊为诗圣,而这一切都源自一场持续了长达8年的动乱安史之乱。形容枯槁的他,在不断的逃难中,用他那蘸着儒家悲悯之情的笔端,一句一资治通鉴楚汉卷(12)陈平,阴谋小能手通俗易懂说历史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汉初这一帮功臣中,陈平是个很特殊的存在首先,他不似萧何周勃等人出于沛县集团,没有原始积累同解放战争日军投降后,毛泽东布局三招,事后证明真高明解放战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一段遥远却又无限接近我们的战争,这场为期三年的解放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整整73年,却仍旧在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这里有决胜千里之外丁玲的一生2022有你相伴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1918年起先后在桃源县立第二女子师范周南女子中学长沙岳云中学读书。1921年到上海入平姑父眼角的疤痕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姑父入党70周年。他虽然在15年前离开了我们,但有些模糊的记忆仍然源源不断地给予我力量,这力量来源于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无惧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小时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看似无能,实为高人,让人叹服载沣的祖父是皇帝,他的兄弟是光绪皇帝,他的儿子是宣统皇帝。这就是传说中的六味地黄丸,不是吗?然而,说到摄政王载沣,许多人觉得载沣在第一印象中似乎非常胆小和害怕。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老兵的骗术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彻底摆脱了与北宋王朝的隶属关系,公开称帝。宋廷拜吏部侍郎范雍为振武军节度使,率军镇守延州(治所在今延安市)。元昊假惺惺地派人与范雍通好
他毕业于清华,为我国石油行业贡献一生,官至副总理,生活很低调引言对任何国家来说,石油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都需要确保石油储备量充足,才能够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两晋南北朝人物和故事连载(88)后废帝刘昱刘昱(公元463年公元477年),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宋明帝与贵妃陈妙登的长子。刘昱小的时候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只喜欢玩乐。公元46杨成武上将战功赫赫,建国后为祖国养育了三位将军,子女皆是栋梁如果要问哪次是红军当年打过的最重要的一场战役,飞夺泸定桥恐怕会是很多人的首选,开国上将杨成武是当初指挥这场战斗的领导人之一,当年的这场战役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的重重一笔。之后,在抗日战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中有这么一段扑朔迷离却又清晰无比的记载,正是这段记载让秦始皇嬴政的身世成为千古之谜。先来看一下,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是怎么说的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毛泽东含泪调走李银桥,3年后却点名要见他你怎么这么不听我话1962年,毛主席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看文件,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让值班卫士去把卫士长李银桥喊过来。李银桥收到传讯后,先是整理了一下衣帽,然后缓慢走近毛主席的卧室,当时,组织上已经给李世民执意处死单雄信,徐茂公直言不能杀,200多年后麻烦来了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旧唐书李勣传徐茂公李勣,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戎马,生荣死哀。但在他心中却有一段永远的伤痛,那就是愧对自己曾经誓同生死的好兄弟,单雄信。自古战争胜利后,李雪三将军回老家,警卫员却对着天空扫射,发生了啥在我们璀璨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强忍思乡之情,跟着党南征北战,除了香港和澳门,华夏还有一个地方租期为99年,各位都知道吗回顾历史,我国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曾遭受列强的欺凌。在列强的蚕食下,中华民族一步步丧失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受辱百余年。就像是昔日被洋鬼子霸占的香港和澳门等地,直到新中国从中国共产党历年发展数据看革命之艰辛从中国共产党历年发展数据看革命之艰辛庆祝建党百年中共中央组织部6月30日发布数据,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约占全国总人口6。74。目前全国党员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里都做了些什么事?荒唐透顶,活该灭亡历史的事件在脑海中回荡,那么在历史中,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里都做了什么事,荒唐透顶,活该灭亡,这是怎么回事?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直接攻入北京城。进入北京城之前,他给自己的士兵下了1961年,上海女演员收到毛主席的亲笔信,落款是父亲,她是谁1961年,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青年女演员邢韵声,按照毛主席给的地址,将信寄出去之后的每一天,她都在期待着能收到回信。甚至只要有邮递员来到了文工团,邢韵声都会凑上前去询问有没有她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