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如果吴三桂在山海关真投降大顺李自成会怎么样,会没有清朝这个朝代吗?

  明朝末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拿着手上关宁铁骑这支筹码,终于把宝全部压到了满清一边!多尔衮的11万八旗军由山海关进入中原,开启了入关争夺天下的序幕。
  那么,如果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满清是否还能如此顺利呢?
  答案很明确,绝对不可能。
  事实上,如果不是吴三桂当了带路党,充当满清的马前卒,哪怕清军攻入山海关,也无法成为天下之主。为解释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局势。
  崇祯帝自杀后,明朝依然有几十万大军,对于李自成来说,最近的威胁就是山海关手握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为瓦解吴三桂所部的斗志,李自成对吴三桂采用招降之计。这个策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当时的吴三桂的确是一股可以争取的力量。
  但事情坏就坏在李自成无法约束部下,大顺军二号人物刘宗敏,不顾他的劝阻,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一个女人本是小事,可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就不妥了。倒不是吴三桂真的像说书人讲的那样,为了心头肉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是这代表着大顺对吴三桂毫无诚意。又想招降人家,又欺负人家的女眷,哪有这样整事的?
  何况崇祯帝等于是被大顺逼死的,明朝遗臣跟大顺有着天然的国仇家恨。于公于私,吴三桂都不想投降李自成,于是一边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求援,一边召集山海关的武将们商量对策。
  讨论的结果,是大家在会上表示"绝不从贼",还四处散发檄文,说"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
  不过,为了拖延李自成,以及保全身在京城的家眷,吴三桂决定诈降,派山海关士绅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去见李自成。
  李自成起先被蒙住了,但后来有人真心投靠,将吴三桂的计划全盘托出。李自成大怒,率六万大军攻打山海关,却已经迟了。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信后昼夜行军,先一步到达山海关门十五里之外。
  这里说明一点,在此之前吴三桂早就已经和满清勾勾搭搭,他的舅舅祖大寿在松锦大战后投降满清,吴三桂私下跟他保持书信来往,还借着祖大寿和皇太极通过信,一直在玩脚踩两只船的把戏。
  但是,吴三桂老奸巨滑,实际上也只是将满清当成退路或者助力,并不想当满清的狗。向多尔衮求援,提出的条件是黄河南北分治,并非让满清入主中原,某种程度上他是妄图和多尔衮平等交易。然而多尔衮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早已洞悉吴三桂的心思,故而坐视吴三桂的军队和大顺军厮杀。直到李自成即将攻下东西罗城和北翼城,吴三桂杀出重围亲自求救,多尔衮才加入战斗。而吴三桂付出的代价就是彻底臣服,认满清为主子。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不是简单的一道防线,是以城为关,城池坚固,并设有多种防御措施。倘若吴三桂不打开大门,满清很难攻破,更别说入关争夺天下。
  虽然之前满清曾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长城防线的薄弱关口杀进关内,直入京城附近烧杀抢掠,甚至敢南下劫掠山东地区。但抢掠骚扰和全面侵占是不同的概念。
  抢掠骚扰可以打一仗换一个地方,机动性很强,全面侵占得逐步推进,每个打下来的地方都要分别驻守,如果占的地盘物资太贫乏,还得需要从大本营运送粮食和军械。
  这就是山海关的重要之处,没了辽西走廊这条通往关内的最短捷径,满清进入中原就会被切断退路,而且山海关的驻军是明军精锐关宁铁骑,到时关门打狗,拖也能拖死八旗军。
  况且八旗军多是骑兵,善于开阔地区的野战,因而明军在关外打不赢八旗,但关内地形复杂多变,八旗军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关内的明军也并不是那么弱。与起义军的多次交战中,取胜的都是明军,李自成好几次被打成光杆司令。只是灾祸频发,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起义就是个死,才会没办法镇压,还越打越多。
  可想而知,如果国内没有起义军,明军可以轻松压制满清的崛起。同理,如果关外的满清安分一点,明军全力对付起义军,李自成也许早被抓获了。
  退一步说,满清侥幸攻下山海关,没有吴三桂的配合也成不了事,因为人口太少。
  资料显示,多尔衮率八旗军入关时,兵数只有11万,连同眷属并奴仆在内最多100万。以这么点人还想入主中原,无疑是痴人说梦。哪怕再多一倍也难以坐稳江山。
  那为什么历史上的满清成功了呢?就是因为吴三桂。多尔衮威逼利诱,迫使吴三桂帮着满清稳住了最初的局面。别看吴三桂被忠于明朝的臣民们骂得狗血喷头,他在军中的威信其实很高。
  有他做出榜样,再加上满清给出高官厚禄,山海关周边的散边游勇都降了满清。之后追剿起义军、与南明开战,做先锋的都是旧明军,八旗军跟在后面捡战功。因此,吴三桂对满清敞开山海关大门,不仅让八旗军取得了介入明朝内战的绝佳时机,而且更因吴三桂的示范效应,顺利收编了一大波旧日的明军,短时间内壮大了队伍。
  即使吴三桂归降李自成,满清入主中原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气数上讲,汉人的天下总是在重复王朝的不断更替,在历史上形成一个周期律,大凡王朝的建立初期万象更新,生气勃勃。以后就开始政治昏庸、官场腐败,江河日下,每下愈况。等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时,已不堪一击。于是新朝代开始孕育、萌生,而后又是一个轮回。汉人的政权在轮回中造恶不断叠加,于是就引来了异族的入侵。自汉、晋以来一直在遵循着这个规律在一朝一朝的演绎。本来是朱明立国赶走的就是异族蒙古人,但大明王朝的腐败堕落却是空前绝后的。也许是这种腐败堕落的风气影响到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才使得大顺政权从头到脚迅速陷入了轮回。李自成大顺军一进北京迅速变质,完全失去了当年雄风。一败山海关,二败山西,三败陕西,兵败如山倒,迅速土崩瓦解。说明了1644那个甲申年汉人的气数已尽,需要异族的野蛮杀戮来抵消往日积累的罪恶。这符合佛法的万有因果定律,用世间的说法叫天命有归,不可逆转,因此说不管吴三桂降谁,都改变不了天下运势的归属。
  世上的事从来没有如果,或者假如,朝代更换,历史必然,
  如果吴三桂在山海关真投降大顺李自成的话,清这个国家会有,不一定会有这个朝代,更有可能出现北宋时期的格局,清会和当时的金一样,雄居东北,而李自成的大顺会和宋朝一样吧,因为都是假设,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
  一.清军顺利入关和吴三桂关系很大
  清军顺利入关,和吴三桂的关系很大。
  如果吴三桂坚守山海关,那么清军不可能很快入关的,毕竟之前从努尔哈赤开始,到皇太极等,一直都没能攻入山海关,就凭多尔衮等,就能一定攻打进关吗?我觉得很难!
  吴三桂多年征战,也算有些才能的,否则也不会让他镇守山海关,后面清军统一后,也不可能册封他为平西王了。
  足以说明吴三桂有两把刷子的,要是他投降大顺,坚守山海关,历史很可能改写。
  二.如果吴三桂投降大顺,谁敢说大顺就很快灭亡
  大家都觉得李自成成不了气候,不可能统一的当然历史证明了确实是这样。
  但是既然是假设,那么吴三桂如果投降了,说又能知道李自成会不会和朱元璋或者刘邦一样呢?
  毕竟历史中间很多事情都有偶然性,也许李自成在吴三桂投降后,面临清军攻打的局面,有可能开挂了呢?凡事都没有绝对,不是吗?
  李自成能从农民起义到占领北京,也说明了他有一定的才华和运气呢!
  三.清当时已经存在,很可能出现类似宋金并存的格局
  清当时已经存下了,吴三桂如果投降大顺了,那么李自成如果奋发图强,焉知大顺不能统一全国?
  即便就是不能消灭雄居东北的大清国,也可能出现宋朝时期的宋金并存的格局。
  至于以后是清消灭大顺,还是大顺灭清,更不好说了。
  总之,既然是假设,那么就会有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清极有可能和金一样,毕竟清开始就说自己是金,历史上为了区别称之为"后金"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大家说呢?
  怎么能把历史走向寄托到一个人身上呢?真正能够改变历史走向的是形势而不是个人。
  因此,即使首鼠两端的吴三桂甘心投降李自成,也无法完全改变清军入关的必然趋势。
  公元1644年天下是个什么形势呢?
  尽管李自成打破了京城逼死了崇祯,但却依然无法一家独大,关内也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明朝余部仍然占据着江南,张献忠则盘踞于四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充其量也只不过控制着北方的部分地区。
  而当时的北方由于长期战乱早已疲弊不堪,李自成能够获得的物质补给极其有限。
  古语说: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
  所以,一支军队如果无法获得持久的粮饷物资补给,是没有办法维系长久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打破京城后,大顺政权会那么急迫地"追赃比饷",甚至不惜敲诈明朝降官乃至平民富户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追赃比饷″,使李自成失去了明朝降官以及京城百姓的支持。
  所以,大顺政权的所作所为注定了他的大顺政权,不可能长期立足于京师。
  同时,又因南有弘光政权为敌,西有张献忠政权掣肘。这几个政权互相敌视,但一时之间却又谁也吃不掉谁。
  因此即使吴三桂没有献关投降,关内也难以避免发生旷日持久的内战!
  一旦战火燃起,不把中原折腾个精疲力竭又怎么可能停息呢?届时,无论人们愿不愿意,关内都有可能重演西晋"八王之乱"或是"五代十国"的历史悲剧!
  山海关为什么那么重要?
  大汉奸吴三桂献关投降又为什么遭人痛斥?
  因为,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关内的最为便捷的通道。
  为什么北洋军阀混战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几次出兵关内走的都是山海关呢?
  就是因为绕路蒙古既费时又费力呀!所以,山海关才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吴三桂献不献关投不投降,虽然无法改变历史走向的必然趋势,但他的叛卖行径的确加快了清朝入主中原的进程,这一点勿庸置疑!
  倘若吴三桂没有开关迎敌,至少可以延迟清朝入关的时间。
  这段时间的长短,将取决于李自成是否可以在与南明政权和张献忠政权的博弈中占据上风,以及大顺政权是否可以稳定京师及周边地区的动荡局势。
  如果能,则清军入关的时间将被大大延迟,甚至永无入关之日。如果不能,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不会有任何改变。
  此外,与关内四分五裂而内部派系斗争又很激烈的政权相比,盘踞在关外清朝反而更有实力驾驭错综复杂的局势。
  南明的军队早已腐朽,而大顺军和大西军则良莠不齐。能打恶仗的军队不多,而滥竽充数的军队却不少。
  所以,这才让清朝的"八旗军"入关后,得以挟破竹之势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陆续消灭了大顺、大西和南明弘光政权等成体系的抵抗力量。
  之后,尽管仍有明朝余部坚持抗争,但却也无法改变历史走向了。
  历史就是历史,不好预测,尤其明末清初历史更加复杂。吴三桂和李自成没有接触前清朝已经存在了,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了后金,皇太极1636年将后金改为满清。吴三桂真投降李自成清朝能否入关统一全国不好预测,如果非要预测可能结果如下:
  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李自成,可能出现满清政权、李自成大顺军政权、南明政权、张献忠大西军政权互相混战现象,最终还可能满清胜出。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多尔衮率领清兵已经计划不走山海关这条路而越过长城攻打李自成,只是吴三桂派人引清军入关的。
  满清属于新生政权有生命力,处于上升期。关键是皇太极在位时期消灭北元政权,解决了朝鲜问题。
  元朝灭亡后,在蒙古草原存在着北元政权,明朝没有消灭北元政权。皇太极打败了林丹汗,林丹汗死后,他的儿子归顺了皇太极,北元政权灭亡,增加了满清管辖的面积和实力。满清打败了朝鲜,解决了后顾之忧。
  想当年,金朝消灭了辽国和北宋,满清凭借东北和蒙古草原区域比金朝强,应该能打败李自成农民军。
  李自成农民军拥有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区域,这些区域由于经常战争和饥荒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发生了冲突,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很难联合抗清;南明还计划联合满清打李自成,这样下去,满清能够战胜李自成农民军。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也打不过清军。南明势力也不是满清对手。预计清军能胜出。
  我是沧海拾珠录,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无论吴三桂是否真的投降李自成,满清都会越过山海关取而代之。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历史有他自身的演变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势所趋"和"天道轮回"。历史不会因为进程中的某个关键事件的改变而改变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历史的惶惶车轮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外力的干扰而停滞、拐弯,但是最终都会自我修正,向固有的方向继续碾过。
  山海关
  首先,大明王朝的倒台是历史必然。崇祯末年,大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大明王朝就像一个百病缠身的老人,无论服药还是换血都不能再有回光返照的一天了。危机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危机不是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也不是关外的满清铁骑,而是大明内部的财政危机。大明王朝其实是"穷死"的。日蹙紧张的财政收入和庞大的军费支出才是压死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大明王朝财政破产的原因有四。一是落后的以农业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二是土地兼并导致税源大幅度减少。三是庞大的王室宗亲体系像附骨之蛆一样吸干了大明的血。四是倒霉的大明遇到了"小冰河"时期的气候突变。
  吴三桂
  李自成
  其次,吴三桂的选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不关键。许多人在审视晚明那段风云际会的大历史时,都会不自觉地把吴三桂看做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明粉"还是"清粉"都认为吴三桂当年的决断是最终改变晚明政治格局的关键。而我认为其实不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官不假,吴三桂手下的3万关宁铁骑战斗力剽悍也不假,吴三桂本人蛇鼠两端骑墙观望也不假,但是他真的不是那个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究其原因,吴三桂无论实力如何强大,他也只是一个晚明的不割据的军阀而已。军阀,只有割据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根据地,只有割据才有自己的税收和兵源地,只有割据才有和各方政治势力抗衡的资本。而吴三桂恰恰是一个依靠朝廷供养的不割据的军阀。吴三桂本来是有条件占据山海关一带,拥兵自重武装割据的。但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攻速度太快,局势变化太迅速,没有给吴三桂提供形成割据的时间大顺军就已经兵犯山海关了。吴三桂不得不做面对当前的局势做出决断。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选择投靠。没有新的政权投靠,他的关宁铁骑就没有粮食和军饷的供养, 没有供养军队就会哗变(晚明辽东军因为欠饷哗变是有传统的),他甚至都会被自己的手下割下人头。
  关宁铁骑
  那么如果投靠,投靠对象就只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关外的后金政权了。吴三桂初期是想投靠大顺政权的,可是在观察了大顺军在北京城的所作所为以后,吴三桂彻底心凉了----大顺政权就是一群彻底的草寇啊。良好的军纪在进入北京城的第四天就荡然无存了。如果说刘宗敏拷掠明朝官员、贵族是为农民军筹饷还可以理解为"劫富济贫"的话,那么农民军在北京奸淫掳掠就是贼性不改了。至于刘宗敏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抄了他在北京的家,这些其实都不是他彻底失望的原因。妾,在古代男子的眼中并不比一匹好马更值钱,如果吴三桂高兴,他完全可以把陈圆圆送给刘宗敏。家,毁了还可以重建,吴三桂不差钱。如果说吴三桂愤怒,只怕是农民军绑架了他的父亲吴襄才是一个原因。"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存在的。反观关外的后金政权,虽然是新兴小国,百事待兴,但是蓬勃的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势头是显而易见的。吴三桂常年在关外带兵,对后金政权不可能不了解,身边这样的一个朝气蓬勃的"创业集团"对他的吸引力必然高于草台班子的大顺政权。所以,吴三桂其实是大顺政权和后金都想争取和拉拢的一个"投资人"。拉过来固然好,拉不过来,对大局也没有大影响。
  爱新觉罗.多尔衮
  最后,大顺政权在政治上的短视注定他只是晚明历史上的一个搅局者。明朝末年,因为天灾和重税的压迫大量底层农民纷纷破产、食不果腹,不得不揭竿而起。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支农民起义军队伍,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为了活命而啸聚在一起,成群结队打家劫舍,流窜作战(作案)。这其中就有李自成的一支队伍,还有张献忠的一支队伍。起义军在与朝廷军队的斗争中,有些被剿灭,有些被打散,还有些被招安,还有些招了又反,反了再招(张献忠就精于此道)。到最后,形成气候的就只剩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擅长游击作战、流窜作战,每占一地就打开官仓放粮,抄没地主、大户的钱财,这些钱粮除了供应自己的军队用度以外,也给当地的穷苦百姓分一些,因此也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群众基础。当时河南、湖北一带的老百姓经常以期盼解放者的心情唱着"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不纳粮,就是不交税,这是李自成的"最高革命纲领",也是他在政治上高于其他农民起义军的地方。但是,不纳粮就够了么?不纳粮了,失地农民和破产农民就可以自食其力了么?赤贫的农民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今天吃什么,二是明天吃什么。今天吃的,可以靠闯王来了打开官仓、打开地主家的粮仓解决;明天吃什么,就要依靠土地了。但是关于土地的重新划分和分配问题,闯王可什么都没说。那么大家只好在饱食一顿以后跟着闯王"闹革命"去吧,到了下一个州、县咱继续吃大户呗。没有明确的土地纲领和财政制度才是大顺政权最致命的弱点。农民起义军囿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有限,有揭竿而起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却没有治理国家和巩固政权的能力。他们的生存策略就是一路地打下去,闯下去,打州过府,开仓放粮,吃完了一地就换下一地。兵员是不愁的,走到哪里都有追随者。明天永远是在路上,就这么打一路,吃一路,活一天算一天。这样的队伍在乱局中可以求得一时的生存,但是不能巩固自己的"革命成果",他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却不是新世界的建设者。所以,注定要被新的、维度更高的、政治理念更先进的后金政权取代。因为没有哪一个稳定的政权允许自己的境内有这样一支破坏力巨大的军事力量存在。家园需要重建、生产需要恢复、社会秩序需要重建,这些任务都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人可以完成的。即便是获得了吴三桂投靠的加成,以吴三桂的见识和认知也注定会再次反叛大顺。吴三桂是不可能和李自成、刘宗敏之流的人有共同语言的,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最终会导致吴三桂与大顺决裂。吴三桂如果与大顺决裂,首先考虑投靠的对象还是后金,山海关的大门最终还是要为后金打开。南明小朝廷,也不是吴三桂可以倚重的力量。南明小朝廷是典型的"没有大国的命,得了大国的病",都偏安一隅了,还在搞党争,还在搞内耗。各级官吏腐败依旧,相互掣肘如故, 无法为大明续命。
  晚明政治局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注定是晚明政治舞台上的"昙花一现"。吴三桂的投靠促成了满清的入关,吴三桂不投靠,满清也会绕道越过长城(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了),把大顺军、大西军、南明来个"一勺烩",最终统一中国。
  不会。大顺当时推翻明朝属于内乱,道义上是反叛,如果打不赢南朝和大西,依然难以统一全国。而当时无论怎样多尔衮都已做好了入主中原的准备,即便是没有山海关那场大战,清军依然可以从其他渠道入关。清军战斗力强,当时明军、顺军、大西军都不是清军对手,可能清军统一全国会晚两年,但最后结果一样。
  简直是无稽之谈
  一个山海关就能挡住满清入关吗?
  根本不可能的,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是一群流寇盗匪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原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没有治国安邦之能,他们能顺利侵占北京,是民怨沸腾,为了生存,无数流民加入起义军,壮大声势,还有大明军队久扣粮饷,宦官横行,奸臣当道,军无斗志,纷纷投降,所以他才会顺利攻陷北京,即便吴三桂不降清,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也不会比崇祯强多少,很快也会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其次,满清能灭了北元,统一关内,统一漠北,可见满清绝对是有一统华夏的军事实力。
      个人认为吴三桂不放清军入关,真投李自成,清军打入中原也是迟早的事情,清朝依然会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几股力量相比较清军实力最为强大,破城只是时间问题清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破开山海关,即使吴三桂不主动打开山海关也是同样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吴三桂是个墙头草,事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所以面对强大的清军,他明白清军始终都会攻入北京,因此他对于大顺政权只是表面工作而已,真心也是暂时的。
  第三:清军除了山海关,还能从其他地方打入北京城,只不过那样一来,多费一点时间以及功夫罢了。
  第四:最重要的是大顺政权已经无力与清军作战,尤其是进京后已经彻底腐败。当初李自成拉拢起的一支部队就是短时间拼凑而来的,这样的一支部队打江山容易,想要守住江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顺政权早已经没有实力与清军交战,最终还是让清军入了关。

苏联援华的历史真相,为了还清欠苏联的外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毛主席身边最忠实的8341部队,都有什么特殊待遇?明代诗人在看见皇帝出行的盛况之后,挥毫写下了九重玄武仗,万岁羽林军的诗句,将天子游行,羽林簇拥的盛大场面描摹了下来。羽林军,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被称为御林军,乃为天子近卫,与皇权有着紧当过兵的战友在部队时,至今还保存着什么样的具有怀念意义的物件?从七九年入伍至0九年退休。从六五式到0七式所有这个时段的军装都保留着。还保存了以下物件。看到这个题目,刚刚整理了一下,发现从部队带回来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只剩下退伍军人证明书,中国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何不一把火烧光鸦片,而要采用海水浸化法?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大事件。一方面,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另一方面,也给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此事过后,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开庚子赔款咱们赔完了吗?专家赔完了咱们就别混了。庚子赔款是指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的赔款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分39年还清,那么庚子赔款中国到底赔完了吗?辛丑条约的签订庚子赔款各这张罕见的照片告诉我们,一战后整个欧洲的处境究竟有多可怕如今,纳粹在欧洲绝对是一个政治十分不正确的话题,先不说在言论或是观点上倾向纳粹,就算稍稍摆出点类似于纳粹礼的手势,恐怕都要惹一身麻烦。去年就有新闻爆出几名百无聊赖的德国士兵开玩笑地彩色照片真实还原一百年前的泰山风景1912年1913年,为了完成地球档案影像项目,法国摄影师StphanePasset来到中国拍摄,并于1913年9月前往山东泰山旅行。本文选用了10张Passet拍摄的泰山原版彩色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十万义和团打不下来?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强宣战的国家,就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做出万国宣战的决定。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为什么出如此欠缺考虑的决策呢?这跟维新变法失败一次死亡十七万人,后宫3万,杀子绝孙,他才是历史第一暴君大家好,欢迎来到民哥戏说历史。本集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上不太知名,但是残暴程度丝毫不弱于夏桀与商纣,堪称历史第一暴君的石虎。石虎是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后赵政权的第三任皇帝。他是后赵政权在二战中,日本也曾攻打印度,为何只打了一仗就选择撤军?因为没打过在日本与德国最初的计划中,印度曾是日本的必取之地,日本设想在拿下印度之后,与德国会师中东,从而完成瓜分亚洲的大业。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出兵进攻英美位于东南亚的殖民地。从中国历史上的情诗之王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历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1hr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谈过恋爱,有的还谈过很多次,但能用文字准确传递出内心感觉的人,极少。在这方面,裴多菲泰戈尔
封建社会之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王嬴政号称始皇帝。秦灭六国后,丞相王绾等建议分封诸子为王,以巩固新征服地区。始皇让大臣讨论,大臣大多赞同这一提议。只有廷尉李斯有异议。据史记记载,李斯认如何正确解读解放战争第一年军委的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战役交给粟裕负责,网络盛传十几年了,以至于后来军迷们,大将粉丝们都认为华东所有的战役都是由粟裕负责的。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华东只有粟裕,完全无视华东真正大佬饶陈。这句话是在什么背景下,120年前的高铁专列是什么样子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时候,年已67岁的慈禧太后想要到奉天去看看东陵和沈阳故宫,并且决定要坐火车去。京奉铁路是清政府在1877年开始修建的我国第一条铁路,虽然已经运行了一些年,正确解读四有青年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了哪些重要文献为什么没有造成中国文化的断代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不同时期总是存在不同的文人,对这位中国历史的第一位皇帝,进行褒贬不一的评论。而每每提及焚书坑儒的史事时抗美援朝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啥叫人民志愿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密切关注朝鲜战场的形势和动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联军仁川登陆以后,战场的形势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于是要不要出兵就成了中俄很关心是事情,经过多次开会分析18世纪水手的生活有多惨?饼干只敢闭眼吃,朗姆酒配老鼠肉来果腹航海是促进文化传播的一大重要方式,而水手则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去认真了解的话,我们大概很难想象水手的真正生活环境,而他们所做工作的困难性,更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从开工前准尘封档案系列018。逃兵英雄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原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山东的残余势力及美国等国对华敌对势力,利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济宁援建的慈善总医院为存身地点,披着友善的外衣,打着救连皇帝都敢骂!明朝言官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御史就是言官,他们是一群比较特殊的官员,有鉴于言官们存在的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专门介绍一下这群人。御史的主要工作是法律监察,老朱极其重视国家监察系统,他承袭元制设立御史台(后改为都察三个杀害光绪皇帝的嫌疑人,你认为是谁?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清朝历代皇帝,就没有承认过自己是中国人,而是以中国的主人自居清太祖努尔哈赤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人数增长,理由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将男人全部为何明朝灭亡的时候有很多官员都投降了?他们不怕被骂成汉奸吗?虽然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了北京,但明王朝并没有彻底灭亡,忠于明朝的势力仍然拥有南方的大片国土以及近百万的军队。但是仅仅三年后,清王朝就夺取了原明朝疆域的三分之二,明朝和大西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