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969年中央下令将天安门城楼拆除重建,发生了什么事?

  1969年,中央下了一道命令:拆除旧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照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前夕,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了一批能工巧匠建造北京城,承天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承天门数次毁坏和重修。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对承天门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并改名天安门。
  这是一座数百年的古建筑,那么中央为何下令拆除重建呢?
  天安门天安门简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朱元璋四子朱棣10岁时,被封为燕王,北平就是朱棣的封地。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后来夺取皇位后,就有迁都北平的想法。
  朱棣首先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参考当时的南京城,扩建北京。承天门是皇城正门,由建筑大师蒯祥负责设计建造,建成之后朱棣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但承天门自建成之后就"命运多舛",在明英宗时期,承天门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因为上面都是木质结构,过去的灭火手段效率比较低,大部分都化为了木炭,朝廷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修复。
  在崇祯末期,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椅子还没坐热,吴三桂就引领清兵进入山海关,李自成的农民军不是清军的对手,一败再败,清军兵临北京城下,李自成在撤退前,放火焚烧了宫殿,其中就有承天门,这一次承天门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
  清军入关后,也准备定都北京,而皇宫的不少建筑又被李自成破坏,顺治皇帝下令将承天门重新修缮,并将其改名为"天安门",沿用至今 ;这一次修建,还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护城河,同时在河上修筑了七座石桥,也就是现在的金水河和金水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曾炮击了天安门城楼,因此时清朝摇摇欲坠,国库本就没有多少钱,还得赔付八国联军4.5亿白银,拿不出更多的钱大规模修缮天安门。清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谁也顾不上这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才得到全面的修缮。
  天安门老照片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天津战役结束后,傅作义深感不能再拖下去了,双方再次进行了会谈,傅作义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宣布北平和平解放。
  几天后,北平军管会以及市政府开始进城办公,开始全面接管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奉命接管天安门,但此时的天安门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交接的手续十分简单,只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
  因为年久失修,天安门可以用"破败不堪"来形容 ,城楼上遍布着残砖断瓦,屋顶上杂草丛生,墙皮脱落,门窗缺失,有一块没一块,金水河中都是淤泥,可以闻到一股异味……
  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迁到北平办公,不久后就决定在合适的时间,举办开国大典;但选择在哪里举行开国大典,却成了一个问题。
  有两个地点:第一个是南苑机场,第二个是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
  两个地方都有利有弊。南苑机场前不久就举办过一次阅兵式,场地没有问题,而且距离城区远,不会影响交通,但因为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而且还得建一座"阅兵台"。天安门城楼是现成的"阅兵台",交通便利,但是场地不及南苑机场,而且还会影响市内的交通。
  两个方案都上报了中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反复权衡后,最后拍板: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因为天安门广场以及天安门城楼还未来得及修缮,北京市政府接到命令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修缮天安门城楼以及广场的工作,将表面看得到的一些损坏件进行修缮,至少得保证在开国大典时,看起来不会很破烂。
  自开国大典之后,每到重大的节日,都会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因此要绝对保证天安门城楼的安全。
  开国大典结束后不久,北京市政府开始邀请国内的建筑专家研究修缮天安门的方案,但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全国的重心都放在了抗美援朝上,耽搁了修缮天安门的事,直到1952年才全面开始修缮天安门。
  天安门重建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毕竟是一栋数百年的建筑,只靠修修补补,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和7.2级的大地震 ,波及周围的多个省市,震区出现了不少的地裂缝、滑坡的情况,这次地震的破坏力同样也波及北京,导致本已损坏的天安门情况日益严重。而且这段时间,中央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中央领导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
  北京市政府组织专家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一次全方位地"体检",发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多檩、枋都出现脱落或者直接断裂,加上之前在建造的时候,一些设计不合理,而且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又长期缺乏维护,经过这一次地震,整体木架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变形。
  专家在检查时,发现了一个让人惊出冷汗的问题:毛泽东在天安门休息的位置后的大柱子,虽然外表看起来完好,但里面有10米已空心 ,非常地危险,立即上报给了中央。
  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地重视,还好及时地发现,否则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过去简单修修补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于是在1969年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原址按照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
  天安门内部
  作出这个决定时已是冬天。北京的冬天不适合做建筑,因为刚搅拌好的水泥还没有开始使用,就会在寒风中凝结,但因为1970年五一劳动节,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所以必须抓紧施工。
  时间紧任务重,天安门的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大家对翻修的意见一直无法统一,各有各的道理。
  有人提议让外国建筑企业来承包,但他们认为重建得三到五年的时间,如果加班加点的话,最快也得两年才能交付使用,这远远不能满足1970年劳动节的需要,周总理认为不能崇洋媚外,我们自己修建。
  担负重建天安门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当时重建天安门并不是一个公开的项目,而是需要严格保密,因此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对参加建设的工人进行了筛选,除了技术好之外,政治上也要绝对地可靠,全部要通过政审。
  天安门(剧照)
  五建抽调了一批技术最好、根正苗红的工人,按照军队的编制,组成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连和混合连等多个施工连,每个连下面有相应的排、班,并要求所有工人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每个施工连都有自己的证件,每道工序之间都不允许相互打听,同时为了保证决定的安全,中央还派出两个连的解放军,分散到各个施工连,参与施工。
  因为天安门是秘密施工,在拆除之前,要先用苇席在天安门周围搭起一个巨大的天棚,将天安门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席棚连连长杨贺林,先绑了一个模型,因为有几个工人之前从事过多年的相关工作,一看就明白了要怎么做。这项工作要与架子连的工人相互配合,架子连改变了以往钢管撘架的方法,用几个杉蒿绑在一起,一层层地连接,仅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就把整个天安门城楼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在做什么,连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以及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同时为了保温,还专门修建了一座锅炉房,在冬天施工时,尽管外面天寒地冻,但里面却温暖如春。
  天安门(剧照)
  将旧城楼拆除是开工后的第一个项目。
  天安门城楼上到底用了多少木料谁也说不清,而且拆下来的东西,无论多大的结构,都找不出一颗钉子,中央要求新建的天安门城楼,形制以及规模都要和一样,五建派出木工连的姚来泉与测量局的同志相互配合,对所有的斗、拱、柱等一一进行测量,每一件拆下来的木制结构件,都是照着原样画图,并标清楚方向位置,拍成照片,再交由工厂,按照图纸进行制作,因为配合默契,只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就将天安门城楼拆除。
  在拆除时,工人在天安门城最高的脊瓦发现一个古代的"镇楼之宝"
  当时木工连的姚来泉根据命令,带着两个工人爬到脊瓦的最高处数脊瓦的数量,在砸开中间黄色的琉璃瓦后,发现了一个大约30厘米的方形盒子,上面雕着二龙戏珠的图案。
  领导让姚来泉撬开后,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金元宝,虽然因为存放的时间太久,没有那么地光亮;继金元宝之后,姚来泉又摸出了一块宝石,以及黄豆、高粱、黑豆、谷子、玉米,在请教了古建筑专家后,才得知这是一件镇楼之宝,古代封建迷信,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会放上一些"辟邪"的东西,以求平安。
  后来新建城楼时,木工连的组长姚来泉,也在原来的位置,放上了一块现代的辟邪物:一块高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的汉白玉石,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成为天安门重建的见证。
  天安门(剧照)
  拆除天安门可谓是又惊又喜,发现了镇楼之宝是"喜",但紧接着"惊"就来了。
  在拆除一处墙壁时,有一个工人发现了一枚炮弹, 大家紧急撤离,公安以及专家鉴定后,这是一枚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炮弹,但奇怪的是,这是一枚完整的炮弹,如果是击发未炸,也应该是只有弹头没有弹壳,如果是有人故意放在这边,一发炮弹又有何作用?从第一枚炮弹发现开始,工人们后面施工时,又发现了几枚一模一样的炮弹,但由于当时修建天安门是极度保密的工程,这些炮弹都是公安拿走了。
  因为天安门城楼原本就采用了大量的木料制作而成,仅柱子就有16根,每一根长12米,重达好几吨,一辆车只能拉一根,在拆除完毕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木材。
  当时在海南岛以及西双版纳都发现了合适的木材,海南政府得知是修建天安门要用到,立即表示:只要是天安门需要,哪怕是海南人民一根一根地扛,也要将木材送到天安门去。
  因为运输的问题,火车太慢,一架直升机吊不起来,两架同时吊又有危险,最后从海外进口了一批类似于红木的木材,这种木材的有一个有点,遇到火只冒烟,不会着,对天安门的防火有帮助。
  天安门
  周恩来总理一直在关心工程的进展,一些重大的问题,全部由他拍板决定。在重建天安门两端的大吻时,对于图案和彩画的处理出现了分歧,有的人认为应该按照过去的方案,用金龙和玺,也有人认为,金龙和玺是封建事物,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
  周总理看后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并指示: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勾头等小型琉璃瓦件可用向日葵图案,其余一切照旧,任何结构不得改动!
  值得一提的是,天安门在重修时,只是将上面的部分拆除重建,底座并没有怎么动。虽然有数百年的历史,还是砖混的结构,但古人的技术不得不佩服,当年用的都是糯米汤和混合土制作的砖,用了这么久还是很坚固,要拆都很费劲。
  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小范围更改了一些地方。 比如考虑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部队时,要从城楼的前廊往下走三个台阶,才能到达位于中间的检阅位置,施工队就计划将三步台阶改为一步,但后来又觉得三步变一步,也不是很好走,最后直接将廊台往前移至扶手处,拆除台阶,将栏板设置在扶手的位置。
  天安门
  负责活动摄影的中央新闻电影摄制部门也提出,过去因为天安门的灯光比较差,在摄制的时候难以反映出整个场景,为突出毛主席的形象,可以增加几个灯。
  也有人提出,在举行活动的时候,领导或者嘉宾从城楼前往前廊时,因为台阶比较小,而且两边的栏板又比较高,记者因为不好拍照,故而都在正面走来走去,影响了视线,这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工程师将栏板的长度改小一点,台阶也往里面移了二十厘米。
  领导常用的休息室,过去用的是日光灯,因为考虑到当时日光灯的故障率比较高,怕关键时刻会掉链子,电工研究后,将日光灯改为了稳定性比较高的小花灯,同时将之前犹如"蜘蛛网"的电线,全部改为暗线,提升了美观等等。
  这些虽然是一些小细节,但足可见当时施工单位的责任感。
  天安门
  新修建的天安门城楼,"增高"了87厘米 ,因为地基的塌陷,天安门"矮"了一点,施工单位为尽量将天安门恢复到原有的高度,加大的斗拱的尺寸并调整举架,并吸收一些古代的建造技术,所以虽然增高了87厘米,但正常是很难察觉到高度的变化。
  天安门重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挂国徽,周恩来非常重视这一步,要求必须挂正,这个任务最后交给了姚来泉来完成。
  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直径有1.7米,需要八个人才能抬上去,姚来泉在检查时,发现国徽背后写着抬国徽工人的名字,姚来泉向上级领导请示后,领导明确要求国徽不能留下任何的痕迹,于是他就将这几个人的名字全部擦除。
  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一丝一毫都不能偏差。
  国徽
  这项工作要与测量局相互配合,测量局拿着经纬仪站在中轴线指挥,因为没有对讲机,测量局用旗子指挥姚来泉调整位置,一点点地测量,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将国徽准确地挂在北京的中轴线上。
  1970年4月7日,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当席棚以及脚手架拆除后,一座崭新的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从1969年12月15日开工到1970年4月7日竣工,只用了11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拆除、重建、油漆彩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梯、供暖、通讯等设施,施工最高峰时有2700余人同时施工,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在世界上少之又少。
  本文完

老照片,二战时期塞班岛被美军俘虏的日本士兵这是一组反映二战末期美军攻占塞班岛上的情景,被俘虏的和放弃武器的日本士兵在美军面前俯首称臣。塞班岛上的美军士兵。被俘虏的日本士兵。美军收缴的日本士兵武器。塞班岛上的美国大兵。被俘虏1940年,国军女中尉靠近新四军营地,对警卫说快点带我去见叶飞1940年,新四军在郭村一代驻扎了一支部队。某天晚上,他们在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远处的河边正有一叶小舟缓缓驶来。是谁在那小舟上?来的人是敌是友?为什么大半夜的,会突然出现活动?战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他到底冤不冤?崇祯帝又为何推倒自家长城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这是明朝第一保护神袁崇焕的刑前绝笔。明崇祯元年,被国人誉为袁长城的袁崇焕受明帝重托,再度出征辽东战场,扭转局面。可是17万土尔扈特人,为何在乾隆年间选择东归?堪称东方版出埃及记很多人看了出埃及记以后,深受感动。原因很简单,摩西带着自己的族人,反抗埃及暴政,踏上了回归故土之路。一路上历经各种艰难,即使他们整整一代人,都倒在了路上。可他们的子孙,依旧没有忘记伟人的魄力面对核威胁,一招就让美苏不得安生1969年3月,在中国黑松江省境内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最终,苏方入侵部队被歼灭大半撤离珍宝岛。因为吃了亏,苏联威胁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中国方面得到情报之后连夜开会,所有忆知青往事有些公知把过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发生的事情说成是伤痕文学,意思是说知青不应该到祖国的农村去,知青应该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知青去农村为祖国的农业做贡献就会受伤害,建设祖国分什么城市和斯大林为何不信德军入侵?格鲁乌缜密侦察,没曾想希特勒不备而战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多次收到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其中包括苏联英雄佐尔格从日本传出的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然而,斯大林一概斥之为无稽之谈。是斯大林真的相信希特勒不会对苏联动太子刘彻微服出宫太子刘彻微服出宫,为了救百姓,即将被受惊的烈马给踩踏。危急时刻,一女子翻身上马,拉住缰绳。的马马撞人怎么办?多谢这位壮士相救,不信请问壮士尊姓大名?就近女扮男装的秋蝉一勒缰绳,转身将星陨落107岁开国少将邹衍逝世,曾批准处决座山雕澎湃新闻记者岳怀让澎湃新闻记者4月2日从邹衍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因病于2022年4月1日晚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公开资料显示,邹衍,又名邹衍桃,江1979年,苏越狼狈为奸,邓小平访美借力打力,使百万苏军不敢妄动中国向来待越南不薄,全力支持越南的反侵略战争。然而,在中苏交恶后,越南却仗着苏联的撑腰,排华反华在中越边境不断滋事,妄想和苏联南北夹击中国,谋求霸权和扩张。面对越来越嚣张的越南,中民国名媛郑念天生丽质被关监狱折磨6年,94岁容貌不败仍惊艳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不但有才华横溢的书香千金林徽因,亦有着相貌倾城的陆小曼。然而在这众多才貌双全的女子之中,唯有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贵族名媛郑念最让人念念不忘到心痛
从被汉武帝重用的理财家到谋反家,桑弘羊到底经历了什么桑弘羊,一个洛阳出生的富二代,为什么会以苏秦为偶像,期望出相入将,封土拜爵?13岁时因精于心算而闻名,被汉武帝看中了,招去做侍中,陪在武帝的身边伴读。每天看武帝处理各种事情,感受到曾国藩一个世代务农的家族如何培养出一个官至宰相的人物曾国藩家史(三)话说曾国藩出生前,曾祖父曾希公(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屋子里桌椅板凳剧烈振动,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抬眼往外看,竟看到屋后的一树苍藤化身一条巨大的青蟒腾慈禧太后第一次看电影1904年,为了给慈禧太后70寿辰祝寿,各国纷纷向清朝皇室进献礼品,英国驻华公使赠送了一台放映机和几套电影胶片,一天慈禧太后突然来了兴致,想开开洋荤,下令在紫禁城内试映一次电影。万自称南越武王后,两次臣服于西汉,赵佗心中的苦楚谁知?前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终于消灭了六国,基本完成了自己统一中原的霸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但在当时还有被匈奴占据的北方和荒凉偏僻的岭南尚未王玉生讲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百年党史天天学每日一学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有关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每日一题1958年9月2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1978抗战胜利后滞留中国的日本人,看看他们以后的命运如何经历了14年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整个华夏大地上到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土地上,却有一群日本人终日惶恐不安,因为它们不知道,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344字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哪3个人生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都学过。邹忌为何拿家里的事儿来比喻国家的事儿呢?这篇文章又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首先说战国日本投降四个月后,粟裕又和日军打了一仗,轻松歼敌近万人文夜谈编辑王图往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争最难以忍受的时候,并不是刚刚开始的那会儿,而是在即将获得战争的胜利却又无法立即胜利时。而抗日战争当中就有这么一场战事。尽管当时日波尔布特结过两次婚,他的恋爱都是以婚姻为目的波尔布特是柬埔寨人,出生于1925年。1975年,波尔布特成为柬埔寨的统治者,这时波尔布特已经50岁了。波尔布特一生可以称为传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从农民的孩子到柬埔寨的国舅爷蒙古国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匈奴贵族墓父系DNA数据2019年12月6日,由中国河南考古部门和蒙古国大学考古学系组成的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发现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入选了2019年美国考古杂志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该河北省内,有九个因刘秀渡河而来的村子,分布在三个地级市晚唐诗人胡曾有诗云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正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这其中的光武说的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这首诗讲的是刘秀在河北作战时度过滹沱河的故事。经过历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