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ampnbsp1

  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
  主题构思:
  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正由于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生命永恒。艺术实践与理论都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不断地革新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组建该单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自古以来,之所以艺术不断地发展,直至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果,都是由于人民群众及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至。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信息及表现语言的同时,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成果,认识作品的特色、特点及创新点,以更深层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艺术作品,对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助的。
  当然,要罗列世界上所有的创新成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门艺术都是创造的结果。因此本单元以例举一二、窥探全局的方式,立足于两个方面让学生体验:
  一是解放以来我国在音乐及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艺术上的创造成果,这些成果都具有在某一领域的里程碑的意义,有的甚至是填补了我国艺术史上的空白。如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等都在我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二是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舞台上的缤纷色彩,如戏曲、音乐剧、歌舞等,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原有艺术样式的特点、风格,但与传统的戏曲、歌剧等相比较都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作品都是能得以肯定及流传,是由于这些作品极具新意,从而说明课的宗旨: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
  鉴于以上的宗旨,本单元选材有以下意图:
  1.经典性:由于要阐述观点是创新成果的经久不衰的意义,因此所选曲目必定是十分优秀的,尤其是第一课,这些作品曾广泛流传、记入艺术史册的。如《红色娘子军》虽然在文革中作为样板戏,但它的艺术价值也是公认的。《歌唱祖国》已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
  2.时代性:即具有时代感的艺术精品,如《贞观盛世》获多次全国大奖,《大河之舞》享誉世界。
  3.可学性:所选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可学、可看、可学,有内容的、有内涵的作品,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江姐》。
  4.兴趣性:如音乐剧选曲、英文歌曲《美梦纷纷来》。
  5.选择性:考虑到有些歌曲学生可能不喜欢,因此本册增添了补充歌曲,这些歌曲与课文主题基本脱钩。
  同时因该学期已是初三(下),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不多,因此课文量控制在四课,但每一课增加了一首听赏曲,供选择。
  第一课 卓越的成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创造的辉煌的音乐及艺术成就,初步了解这段时期我国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成果,才能繁荣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的品位。
  2.通过欣赏《长城随想》等乐曲及观赏《红色娘子军》、《江姐》等剧目,使学生知道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音乐体裁,了解其特点,内容及时代特征,感受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从而使学生更热爱主旋律作品。
  3.能用饱满的精神,整齐、和谐的声音唱好《歌唱祖国》,背唱部分歌词。
  4.通过自主活动,回忆并复习已学过的优秀作品,并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或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5.较流畅吹奏《洪湖水浪打浪》片断。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音乐长廊
  (一)欣赏
  《长城随想》
  1.内容介绍:
  一九七八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刘文金随同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当时有一项活动,就是参观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当刘文金与其他同行者缓缓步入一间(据说是专为各国显赫人物开放的)休息厅时,忽然看见一幅巨大的彩色壁毯——万里长城图,几乎覆盖着大厅正面的整个墙壁,它的气势雄伟,光彩夺目。面对这幅饱含着中华民族伟大魂魄和光辉历史的书卷,这群来自遥远东方的炎黄子孙猛然沸腾了起来。激情的浪花在每个人的胸中开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了每一根血管。当大家带着沉思走出大厅时,刘文金和同行的天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一拍即合地当场约定,采用二胡协奏曲的形式,抒发当代人们对于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未来。经过几年时间的构思与创作,一九八二年春天,刘文金终于完成了这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作者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着意去描绘万里长城宏伟的外貌,因为这并非民族乐器之所长,而是用套曲的结构,以善于抒情和歌唱的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去抒发人们登临长城时的那种感受,使之带有比较自由的随想性。
  第一乐章:关山行——沉重徐缓的序奏,有如中国古老乐器钟、磬、云锣的音响,在具有气派的气氛下,万里长城若隐若现,气势宽宏的主题曲由乐队全奏奏出,雄浑而富有颂赞激情。二胡的独奏常有浓厚的沉思、回忆和吟咏气氛,富有诗情和大自然的风貌。
  第二乐章:烽火操——乐音激烈强劲,描写古往今来,无数在烽火台下,为保家卫国而奋战的浴血场面。
  第三乐章:忠魂祭——肃穆内敛,带有悼念性的音乐,仿如是对千百年来无数为保疆卫土而牺牲的战士祭祀哀悼。悲情与豪情,低沉与高昂交替出现,随而全曲紧接转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遥望篇—— 运用了"垛板"般的音调,呈现出勃勃生机,坚韧不拔,对未来的无比信念与信心。
  下面再补充介绍第一、二乐章:
  第一乐章 关山行——慢板、行板。
  大提琴、低音乐器烘托下,具有古老民族乐器特殊音色的方响、钟管、云锣交织的引子,自然而然地将人们引进了云飘飘、雾茫茫、山峦起伏、"巨龙"蜿蜒的依稀意象之中。
  鼓乐齐鸣,乐队全奏出豪放昂扬、贯穿全曲的"长城形象"主题:(1=g 2/4)
  0 3 2 3 i•6 56 1 1 - 1 2 7 2 6•765 35 6 6 1 6 1 4 •3 2 3 5 35 6123 5 5 4 5 2•1 6 12 2 - 2 1 2 3 4• 5 3•2 1 1 7 6 7 2• 3 5• 67 1• 2 4• 3 2•3 5 6 1•7 676523 5……
  第二遍,变化、引申,更有气势。
  接受,独奏二胡深情地"唱"出了思绪起伏、感慨万千的"长城畅想"主题。
  (1=c 6/4)1 --- 1 2 1 02 3•5 5 -- 5 1 3 5 6•1 1 -- 1 2 1 2 6 1
  5•635 1 03 23 5 3 -- 3 17 6 56 2•3 4 - 4 45 3•2 1 --
  旋律不断扩充、深化,仿佛诗人抚今思昔、不能自已,曲曲迂回,层层推进,万里关山,引出了爱国者的无尽遐思。在乐队的伴和之下,轻轻一串打击,阵阵鼓声滚奏,让音乐暂时告一段落。
  第二乐章 烽火操——急促的快板
  由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作曲家联想千百年来为保家卫国而流血捐躯的英雄儿女。
  弹拨群奏出的紧迫节奏,再加上打击乐的催逼渲染,引出独奏二胡的号角式的音型:
  (见教材主题2)几次在不同音高上重复模进,再加上"长城形象"主题中开始时那具有鲜明特色的节奏型的不断反复:0 x x x x•x xx x x -
  似乎是战鼓频催、号角震天中各路英雄会师长城;
  接着,独奏二胡成串的半音阶级进,仿佛是刀光剑影、阵阵拼杀。二胡跳弓演奏的、由"长城形象"主题变化而来的豪迈、潇洒的音乐在为"血肉长城"的英雄群雕赞叹讴歌。
  2.教学建议:
  (1)二胡协奏..曲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一次尝试。听赏时可从乐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体裁(协奏曲的洋为中用)及音乐语汇的表达等方面加以感受。
  (2)本教材所选的两个乐章是对比度十分鲜明的,教师可运用以前学生所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如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等,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较的了解。也可让学生综合后起标题,想象各乐章的画面形象。
  (3)"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建筑,以此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与作品举不胜举,根据本课的课题,可将它们进行收集并进行对比欣赏,找出各种艺术在表达语汇上的异同,这对于理解本作品多元文化的交融是有帮助的。如观赏大型壁画或风光片,感受长城的非凡气势,以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特征。
  (4)如有条件,可搜集有关二胡协奏曲的演出场面,体会这种艺术体裁的创意。
  (5)参考答案:其形式上的创新是用二胡作为协奏曲的主奏乐器,与大型交响乐队协作,是洋为中用的范例(曾有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教师可略作介绍),这两个乐章在速度、力度、音乐情绪上截然不同,详细答案请参考"内容介绍"。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1.内容介绍: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一部为混声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的新型音乐抒情诗。这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与音乐并重、合唱与乐队并重的体裁特点。
  第一乐章: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救救母亲(男中音独唱与混声合唱)
  第三乐章:清贫(女声合唱)
  第四乐章:来吧!死神(男声合唱、男中音独唱及乐队演奏)
  第五乐章:"期盼"(混声合唱)(一、二、三乐章及四、五乐章之间不间断)
  歌词选自赵丽宏的同名长诗,其中第一乐章大部分选自张鸿西《可爱的中国方志敏之歌》,它热情洋溢地表达了民族情、爱国心。
  主旋律片段:1=f 4/4 5/4 2/4 3/4
  5 5 — 5•5 6 5--- 1•6 5 3 3• 03 4• 3 2---
  中国, 呵 中国, 生 我 育我 的 母 亲,
  5•5 5-- 3 7-- 2 6 6 2 2•6 7 5-- 0 5
  中 国 呵, 中 国, 生我 育我 的 母 亲。 你
  1 1 5 7 6 6 6 - 0•6 4 4 6 3 3 3 - 0 3
  善良 而博 大, 你 纯朴 又 美 丽 你
  5 5 5 2 5 5 5- 0 2 5 5 5 4 5 5 5-- 5•5
  善良而又博 大, 你 纯朴而又美 丽, 世 界
  1 --- 1 1 1 1 1 7 6 6•3 5 - 5 - 5 - 5 0
  上 再没有 比你更可爱 的 母 亲!
  该作品之所以称为"音乐抒情诗",可以从以上这旋律片断中体验,其音乐的起伏与诗的抑扬顿挫十分吻合,犹如一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在朗诵诗作,旋律既深情,又具有语言化特征。而乐队音响的衬托使语言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因此这是一部十分具有创意的作品。
  该作品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教学建议:
  (1)这首作品内涵深沉,可用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导入,也可用朗诵诗歌的方式导入。
  (2)教师可把主题旋律范唱一下,以体验歌词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对音乐线条有较清晰的感受。
  (3)乐曲中运用有转调,可让学生从调的色彩变化分出乐曲的段落,并体验情绪的变化。
  (4)可让学生思考该作品的创意在于取材于文学作品,而在形式上乐队与演唱并重的表现手段。
  (5)参考答案:该作品以诗歌为原型,以音乐为语言,把文学与音乐有机交织在一起,较为细腻地表达了诗歌的情感,即凝重、深沉、悲壮、颂扬、怀念等,较好地表达了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仍眷恋着祖国母亲的美好情感,激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本内容为拓展性学习内容,可让学生自听音乐后作一些讨论即可。
  (二)歌唱《歌唱祖国》
  1.内容介绍:
  王莘词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又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出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由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二者在节奏、结构、音调等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说它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三十年来,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这首曲调作为全国联播的开始曲。(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这是一首群众性革命歌曲,采用全班齐唱与合唱形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气势。
  (2)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速度要沉稳,强弱要分明,附点要清晰。
  (3)此曲音域较高,作为群众性歌曲,在实际演唱时可将调性移至d—e大调。
  (4)这首歌的形式是带副歌的分节歌,在演唱形式上可稍作变化,譬如,第一种:副歌为齐唱或合唱,分节歌的第一段为男齐,第二段为女齐,第三段为全齐;第二种:副歌仍为齐唱或合唱,但分节歌的三段都采用先男(一个乐句)、后女(一个乐句)、再齐(一个乐句),而以上几种的第四段副歌都可以采用放慢速度再恢复原速的方法来唱。
  二、艺术天地
  (一)舞剧:《红色娘子军》
  1.内容介绍: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6 6 2 3217 6 2 23 1 6 3• 2 6 1 76 5 6 0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
  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1- 6 • 7 6 3 1 6• 6 1 2 3
  6 - 2 - 5 3• 3 -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2 6 2 3 • 2 3 6 1765 6 -- 2 6 2 3 • 2 3 6 6321 2 ---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红色娘子军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生活,是军事训练动作与芭蕾足尖技巧的结合,生动地塑造了女战士的飒爽英姿,配以合体的军衣短军裤、大刀、枪械道具,伴随那"向前进、向前进……"乐曲声,昂扬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这是舞剧中一段情节性的小群舞。
  万泉河边,几位女战士欢快地追逐嬉闹着,她们发现老炊事班长挑着水桶走来,几个人活泼地涌上前去拦他,一位女战士调皮地举起老班长的旱烟袋,四位女战士搭臂吸跳步、碎移步,设法抢了老班长的水桶欢快地帮他挑水去了。
  随着这段轻快的节奏乐曲加之富有情趣的滑音,配以女战士以小腿动作跳跃和足尖快速移动的轻盈舞姿,使舞蹈表演情绪既热情明朗又轻松幽默。
  《军民鱼水情》
  这是舞剧中一段风格性舞蹈,"斗笠"荔枝体现海南的民间特色,使芭蕾舞剧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
  远处传来乡亲们欢快歌声,洪常青和战士们立队欢迎,乡亲们手捧新编的斗笠,鲜红的荔枝来慰问工农红军。
  在悠扬的笛声中,红裤白衫的渔家女手捧斗笠翩翩起舞。姑娘们身着绿衫,手捧荔枝,缓缓移动。渔家女盘坐成排,几个方向的举落斗笠,映衬着姑娘们热情优美的身影,继而调度成渔家女以前、后adagio的舞姿造型,三人一组的斜排推进"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两层圆圈的里外穿插调度,变成两人一组平排交错吸跳,乐曲转调后又调度成大圆圈的里外跑动吸跳穿插,舞蹈也展现出大场面的互动,在"军民团结向前进"的歌声中进入高潮,大画面造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
  2.教学建议:
  (1)可用中国民族舞蹈或经典的西方芭雷舞的观赏对比进行导入。引出"中国芭蕾"这一艺术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芭蕾"是融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特殊产物,体会到其创新之处。
  (2)从舞蹈——舞剧——中国芭蕾,逐层理解知识点(前面两点在八年级教材中已学,可复习一下),尤其是中国芭蕾,要从内容题材、音乐风格、舞蹈语汇、舞台布景,甚至是服饰打扮等角度,和西方传统芭蕾加以区分,从而认识"中国芭蕾"的特征。
  (3)所选的三段舞蹈中,有的是情节舞(如"快乐的女战士"),有的是情绪舞(如"斗笠舞"),前者可让学生看了以后讲讲故事情节,后者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讲讲情绪特征。
  (4)所选的三段舞蹈中,有两段加入了歌唱,这不仅是剧情发展所需,情绪烘托所需,也是"中国芭蕾"很具风格的一个特点——歌舞性。
  (5)参考答案:
  教材所选的三段音乐情绪风格各异:《娘子军连歌》进行曲风格坚毅、刚强、壮烈,《快乐的女战士》则活跃、跳跃、欢乐、俏皮,《斗笠舞》优美抒情,有民歌风格,音乐呈现了不同场景及人物性格,可说明音乐与舞蹈的相关作用。
  (二)《江姐》
  1、内容介绍
  《江姐》(七场歌剧) 羊鸣、姜春阳、金砂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阎肃编剧。1964年由该团首演于北京。剧情: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
  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地刻划了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划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曲调明朗刚健而流利,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把江姐那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场江姐的唱段《革命到底志如钢》是吸取戏曲板式结构的特点而创作的,那步步加紧,层层高涨的音乐处理手法,丝丝入扣地刻划了江姐崇高的内心世界。又如第七场中,江姐临刑前与战友含泪唱的《绣红旗》,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其它许多优美动人的独唱、重唱及伴唱等,都巧妙地糅合了丰富的四川民歌音调,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摘自《音乐欣赏手册》)
  2.教学建议:
  (1)可以文学名著《红岩》、电视剧《红岩》、电影《江姐》作导入,让学生比较姐妹艺术在表现手段及叙述故事情节上的不同特点。
  (2)可适当淡化故事情节,应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美感及民族化的特点,了解歌剧如何简化情节,而是以音乐、唱词、念白来发展剧情及描绘人物心理状态。
  (3)教材中所选的三个段落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唱、女声合唱(或称小组唱、表演唱)、混声合唱,可让学生辨别后知道歌剧中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与音乐体裁,也有着不同的情绪:第一段《华莹山》音乐欢跃,有山歌的风格;第二段《绣红旗》委婉深情,有小调的特点;第三段《红梅赞》改编为混声合唱后显得庄重、悲壮有戏曲风格。
  (4)《绣红旗》和《红梅赞》均为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旋律优美,涵义深刻,并都有卡拉ok、vcd,可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亲自演唱一下,以便记住这些名歌旋律。
  (5)参考答案:见"内容介绍"。
  (三)《卧虎藏龙》
  1、内容介绍:
  譚盾的配樂頗有中國史詩意韻的交響曲,馬友友的大提琴琴音與背景中的國樂鼓聲竟然形成完美的搭配。
  「我想拍武俠片,其實是對古典中國的一種嚮往……」懷抱著這麼一個單純的初衷,台灣目前在國際上最知名的導演李安(ang lee)所拍出的「臥虎藏龍」,不但獲得金球獎與英國金像獎的最佳導演肯定,同時還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勇奪最佳外語片與最佳原創音樂等獎項。其實,李安對於「武俠世界」,有一種比較接近於「藝術」的看法 外國人不是都把武術稱為martial arts嗎? 因此,他把電影中的動作場面當作舞蹈、音樂、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經過整體考量與安排之後,方才呈現出一個具體的影像。作為一個導演,能夠引導電影的藝術團隊,包括攝影、美術指導以及電影配樂贏得奧斯卡獎,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已故日本音樂家武滿撤(toru takemitsu)曾說譚盾的音樂「有人類熱血洶湧一般的力道,但卻又極為優雅,充滿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這樣的音樂,在「臥虎藏龍」裡俯拾皆是。
  該片講的是李安所說的「少年子弟江湖老」:故事結構簡單,重點是情感戲、打鬥場面與兒女俠義所串聯出的戲劇張力。片首第一軌「臥虎藏龍」氣勢磅礡,內蘊英氣,是頗有中國史詩意韻的交響曲;在第九軌「荒漠奇情」中跨刀演出的美國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則有沉穩悠揚,精采紛呈的大提琴演出,琴音與背景中的國樂鼓聲竟然形成完美的搭配;第十四軌「離」則以鼓聲、二胡為底,伴隨著馬友友的舒緩琴音,訴說著江湖兒女的悲哀與宿命。「穿越竹林」與「古寺」等描寫李慕白追拿玉嬌龍的片段,又使用幽沈的古簫音色與浮動飄忽的絃樂來描寫劇中人的輕功身影。誠如譚盾在奧斯卡獎典禮上所言:「臥虎藏龍」是一部融貫東西文化,結合動作與愛情,讓夢想沒有邊界的電影;李安的夢想,我們可以在譚盾的音樂中聽到。 (以上摘自网站)
  2.教学建议:
  (1)应指导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观看电影碟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多关注其争斗情节,而是一种舞蹈化的、诗化了的武斗场面与交响化的音乐之间的关联。
  (2)可引导学生思考这首作品的价值在哪里?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民族化;二是表现手法有新意,融合了中西音乐文化。
  (3)可让学生听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乐器,哪几个场面的音乐印象特别深,有什么风格。
  (4)参考答案:
  a.把中西乐器有机结合在一起,如箫笛、二胡、鼓、大提琴;b.既有民族的风格,但又有现代的表现手法;c.把电影音乐交响化可作为独立作品演出。其它见"内容介绍"。
  三、创造与拓展
  (一)题一
  1.活动要求:复习以往已学过的乐曲及其它艺术经典作品,通过探讨,拓展艺术视野,关注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创作成果,进一步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活动建议:
  (1)提示学生共同回忆6—8年级所学的优秀作品,复习其内容、体裁等。
  (2)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文化信息。不单关注流行音乐,同时要关心严肃音乐的精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以下答案作参考:
  作品名称体裁历史背景主题内容
  长征组歌大合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讲述革命历史歌颂革命精神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古代民间故事歌颂纯洁的爱情
  东方红歌舞中国革命历程(同一)
  共性:(1)题材源于实践及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2)形式上都又创新。
  (3)表现技术水平较高。(4)民族化的风格。
  (二)题二:
  1.活动要求:综合6—9年级所学的小乐器吹奏技巧,较流畅地吹奏旋律,表现音乐情绪,其音域为5—1。
  2.活动建议:
  (1)可先听唱歌曲,也可观看电影片断,在听觉较熟练的基础上进行。
  (2)复习5—1的音位,让学生先作预习。
  (3)建议老师作示范,以提高学生兴趣。
  (4)可加上打击乐,也可唱、奏合作。
  四、艺术小辞典:
  1.中国歌剧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它的发展从最初的摸索到真正具有新的民族特色,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摸索阶段(1919—1944)代表人物:黎锦晖、聂耳、田汉、向隅、冼星海。
  奠基阶段:在这一运动中产生了以《兄妹开荒》,1944年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始了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白毛女》在音乐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它开始解决了通过音乐来刻划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2)它较成功地通过广泛吸取各种民间音调(包括民歌、说唱、戏曲和器乐等),作为创造剧中各种人物主题的音调基础,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需要,给以富于独创性的改造和发展,使歌剧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3)在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大胆而又谨慎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的经验。又产生了不少新歌剧作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胡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歌剧创作方面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大致刻概括为两种不同方法的实验:一种力图通过继承和借鉴戏曲音乐来解决歌剧中人物形象刻划和音乐戏剧性等问题,如《小二黑结婚》;另一种是力图着重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尽可能通过朗诵调和咏叹调,使音乐自始至终贯穿发展,克服当时有些人批评的所谓"话剧加唱"的缺点。
  深入探索阶段(1956— )。从音乐上大致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路子:(1)采取紧靠戏曲的路子,去摸索中国新歌剧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手法。也大胆吸取戏曲音乐的板式变化和调式转换等传统手法。这一类作品以《红霞》为代表。(2)基本上坚持《白毛女》的路子,广泛吸取各种民族音乐的音调,努力按照需要什么就借鉴什么的原则去写作,并不要求过分突出哪一种民间音乐形式的影响。这类作品以《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3)音乐语言和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点:(1)在创作原则上力求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努力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2)重视对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刻划,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形象和性格的唱腔,做到既优美动听又通俗易唱。(3)力求正确地解决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音乐经验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去创造既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新歌剧形式。
  2.中国芭蕾
  芭蕾艺术约在20世纪20年代由外国侨民传入中国。在上海、哈尔滨都有不定期的私人教学和演出活动,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一小部分青年学生。30年代,胡蓉蓉曾在上海演出芭蕾,40年代初,戴爱莲由国外归来,致力于运用芭蕾的基本训练方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力,为中国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北京和一些省市的舞蹈团体中陆续开设芭蕾基本训练课程,芭蕾舞作为一种训练方法纳入了舞蹈专业表演团体的训练体系。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舞蹈家就开始进行创作现实题材芭蕾的尝试,1964年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了《白毛女》。这两部大型芭蕾剧目的演出成功标志着芭蕾艺术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剧完全由中国编导和创作人员进行创作演出,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既充分运用了芭蕾形式的特长,同时又把芭蕾技巧和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创作、演奏和舞台美术设计方面也都在把外来形式和民族形式相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努力表明,中国的创作者们着力追求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芭蕾的创作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创作者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众多的题材,特别注意从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故事中选择群众所熟悉的题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出现了以大批新作品,其中又:《沂蒙颂》(1973年首演)、《草原儿女》(1973年首演)、《祝福》(1982年首演)、《雷雨》(1981年首演)、《梁山伯于祝英台》(1982年首演)、《卖火柴的小女孩》(1978年首演)。新创作的中国题材剧目,对中国芭蕾的风格,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中国编导在创作思想方面,努力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以芭蕾形式反映中国生活,特别使中国的现实生活;在艺术表现方面,注重舞剧的文学基础、戏剧结构的严谨、舞剧音乐和舞台美术的民族风格,致力于运用中国传统舞蹈来丰富和充实芭蕾艺术,使之更接近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
  课时建议 三教时
  第一教时 听赏《长城随想》、唱歌
  第二教时 听赏《中国……》、吹奏
  第一教时 艺术天地
  活动穿插于各课时中

海燕课文阅读答案参考导语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以下是海燕课文阅读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阅读海燕,完成14题。海燕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父亲的眼神的阅读答案父亲的眼神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凡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中国首善陈光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中国首善陈光标陈光标,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近10年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陈光标如此慷阮孝绪传节选阅读答案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我的四季阅读理解及答案我的四季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填词名解云取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下面是小编为海上日出阅读答案以及鉴赏海上日出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心疼的太阳阅读答案参考篇一心疼的太阳阅读答案(二)心疼的太阳地球姑娘,脸儿黄黄!地球姑娘,头发光光!地球姑娘,衣裳肮脏!光屁股星星孩子,远远地围着地球姑娘,一个劲地齐声唱着自编的儿歌。地球姑娘听着听着,陶侃惜谷晋书阅读理解附答案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负氧离子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负氧离子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一种带小小救援队阅读答案本司令官名叫小胖,手下有一群听话的兵。去年暑假,我打算带领部下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好事,来说明我这个司令官不是吃白饭的。谁知刚放暑假就遇上了百年未见的大雨,连路面上田野里都积满了水,
幼儿园大班筷子夹珠子亲子游戏教案一活动内容钓鱼夹珠子旋转莲花二活动目的1体验参与娱乐游戏的乐趣。2掌握简单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游戏。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鱼钓鱼竿玻璃珠筷子半个的乒乓球等若干。环境准大班科学花草妙用多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花的不同用途。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进一步萌发幼儿爱护花草的意识。活动准备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干花袋花朵装饰品等及它们相应的图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幼儿园中班运动护具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各种运动护具及其用途。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身体上会动的部位。2一个身上穿戴着各种护具的。幼儿图例(护具包括头盔舞动的小脚丫中班整合教案活动目标1知道小脚的用途并能用小脚来舞蹈,2尝试用图谱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动作。3体验用脚舞蹈的快乐。活动准备水彩笔圆形硬纸(人手一份),五线谱,音乐(两首),塑料篓四只,足球一只。活荷花课文教案及点评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在家里课文精品教案课题在家里第一课时目标设计1认识八个字,认识五个偏旁。氵扌纟火礻。2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3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能课文火烧云教案范文教学设计思想学习第一部分时,要想象霞光映照下人及动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惊喜的语气。学习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出现课文描写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及变化情况。大班安全教案水好玩也很危险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2引导幼儿了解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活动准备1照幼儿园宝宝自己来教案宝宝自己来活动目标1有便时能告诉教师,请求教师的帮助。2知道去便盆或厕所排便,不随意大小便。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活动过程1讲故事,引出活动内容。宝宝围坐在教师身边,教师一边翻书一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安全教案食品安全活动目标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2能仔细观察分析哪些食品时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克制自己,少吃零食。活动准备1各种食品包装袋及瓶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锻炼整体感知课文和概括能力。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4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