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即抽象又容易混淆,如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之间的网络体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更是本节课教学的灵魂。
  成功之处: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一个联想接龙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来描述数字2,学生非常容易想到2是最小的质数、2是偶数、2的因数是1和2、2的倍数有2,4,6…....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引出本单元的所有概念: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2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如何整理使这些凌乱的概念变得更加简洁、更加有序、更加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通过学生课前的整理发挥小组的合作交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渐对这些概念的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然后通过选取几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评,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整理和调整,最终来完善知识之间的网络体系。
  2、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莫过于教给学生必备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的整理复习中,课前我让学生把第二单元的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进行了汇总,涉及的概念有如下几个: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2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特征,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是观察分析这些概念,哪些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根据这些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分为几类;三是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可以以数学手抄报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课前的设计,我事先搜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课件中,让同学们进行欣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中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单元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得出知识网络图。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学生的联想,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出这个知识网络图就是思维导图。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数学中的每一个单元进行整理,也可以把每一册知识进行整理,还可以把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导图方法的强大之处,学生在感叹这种方法的魅力同时,并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整理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单元知识整理中加以运用。
  3、在练习中进一步对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练习环节中,我根据这些概念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目的是以练习促复习,在练习中更好的体会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整理的方法,还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每个知识点的概念理解也更加清晰了,起到了复习回顾旧知识的作用。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在展评中不会去评价,只是从设计的美观上去思考,而没有从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去进行说明,在这一点上教师还要加以引导。
  2、出现个别学生由于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在开学初学习的,有些知识点已经遗忘,导致出现连最小的偶数是几都不知道了,因此在学完每个单元后要不间断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3、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过于多,练习的时间有些不足,导致基本的练习时间可以保障,但是需要拓展的知识没有更好的呈现出来。
  再教设计:
  1、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美观的整理形式只是一些外在的,并不是重点,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本质去思考问题,排除数学本质以外的东西,去引发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还要继续深入挖掘数学的"思想、灵魂和方法,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以后学习知识的钥匙,学会开启知识的大门。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1、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这里的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这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小数乘除法,只接触过整数乘除法,因此教材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
  2、要求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长方形的不同摆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乘法意义的表象,为后面利用乘法找因数和倍数埋下伏笔。
  3、重视说的训练,要求具体明确。"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当学生说到12*1=12时,感到有些拗口,教师即时鼓励,体现了数学的人文精神和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作风。
  4、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不老师给予有有效得多。
  5、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即颠覆传统又扎实训练。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 6 12,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我通过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上课之前我特意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对相互依存的理解,在描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就不会说错了。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下面几个细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是我上课时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是要学生注意区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3、是要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和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可以说"15是3的倍数",也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我们只能说"15是3的倍数",却不能说"1.5是0的倍数"。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帮助学生认真理解辨析,所以学生一节课下来对这组概念就理解透彻了,就不会模糊了。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
  我执教的《因数和倍数》一节,是一节概念课。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以拼图比赛为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快速把12个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摆的长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和三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了难度,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收到了预设的效果。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根据1 12 12,2 6 12,3 4 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教师紧接着提问: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你是用什么方式找到12的因数的?在学生说出方法后,为了让学生探索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数有哪些。预设在汇报时,能借此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但在实际交流时,学生的方法出现了两种意见,并且各抒己见,因为15的因数只有两对,无论怎样找都不会遗漏。作为老师,我这时没有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找16、18的所有因数。由于部分学生运用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很快找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另一部分却在无序的情况下,不是重复就是遗漏,这样在比较中,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并掌握。虽然在这个环节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但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节课另一个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就是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时,由于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借助这一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不仅探讨出从小到大找一个数的倍数而且发现了倍数的特点。这一环节教学的成功,也使我改变了教学的观念——适时放手,会看到学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后教学需大胆相信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了解学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比较大,练习题设计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学得并不轻松,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今后,应努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5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讨论交流,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幸福需要的时候得到的满足,就是一种!有一个人,他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后,升上天堂,做了天使。他当了天使后,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希望感受到的味道。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希尔顿传奇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哈尔威船长优秀教学反思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课文学到这,教室里静悄悄的,船长的英雄行为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在学生想象写话时,周炳说道其他教案网上诺贝尔网上诺贝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技能目标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情感目标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重点难点1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船长的课堂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的不同意思,给课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船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船长。课文讲的是薄雾笼罩的大海上,客轮诺曼底号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坚守于自己的岗位,镇定自若地指挥船长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2背诵课文最后六小节。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课文船长优秀教学设计写作特色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现代文阅读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习题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王慧骐让我们把所有作为依靠的拐杖扔掉!亲爱的长辈,请您们以信任的目光为我们送行!不要担心我们会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摔倒,不要总是在我们的耳边絮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策略,能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想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只能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领学生反复读我上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详案)1hr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8七月发表今天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连着上了两堂语文课,把整篇课文的教学拿出来和大家切磋了一下。循着教学进度,上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其实极为简单18ampnbsp找骆驼16找骆驼教学内容p61p62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走进自然感悟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ldquo越来越helliphellip越来越helliphelliprdquo造句。李广射虎教学反思李广射虎教学反思李广射虎是一篇ldquo文包诗rdquo,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ldquo飞将军rdquo李广,并由此描述了ldquo李广射虎rdquo的故事,赞美蒲公英教学案例一创设意境,入境动情。师(梦幻般的语调对学生说)ldquo现在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rdquo学生读课题。师展示cai课件无数蒲公英的种子,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带着一个个洁白的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作者农垦直属二小刘玉清转贴自农垦直属二小点击数319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农垦直属二小刘玉清一情感与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鹬蚌相争评课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鹬蚌相争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秦老师以鹬和蚌为什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课内外结合,指20ampnbsp妈妈的账单20妈妈的账单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夸父追日教案32夸父追日一教材简析父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