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植树问题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课标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新课标实施后,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情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得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四、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说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引导发现的学习模式:即: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实例验证、总结规律、巩固练习,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教学: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检测提升,应用反馈;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新课开始,我直接引出课题——植树问题,然后出示教学目标,接着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的间隔问题:马路上的灯柱和树木、广场上灯笼、校园里同学排队做操时的队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自己身体上有没有间隔,从而认识什么叫间隔,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具有植树问题本质特征的事件很多,要想了解植树问题,必须要知道间隔的问题。
  2、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出示一幅校园图,提出问题:学校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你愿意来思考植树中的问题吗?
  然后出示题目:学校要在全长12米的一条路上,每隔4米种一棵树,如果你是园林设计师,你想怎样种?有几种情况?
  路长设为12米,我认为数据较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3、自主探究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得出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通过用课件直观地显示三种不同情况,让较差些的学生也能理解:植树方法不同,需要的树也不相同,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4、补充课题
  在实际的植树过程中,"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5、介绍概念:
  师问:这里的12是什么?(师:我们称为"总长")
  这里的"4"是什么?(师:我们也可以称为"间隔")
  每两棵树间的这一段叫什么?(师指着"间隔"说:这是"间隔")
  这里有几个"间隔"?(师:我们说"3"是"间隔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
  总长 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让学生明确我们本节课只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前面有了画图的基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以画图的形式填表,理解总长、间隔、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索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汇报交流,小结发现:
  总长 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
  2、根据规律填一填:(两端都种)
  (1)15棵树之间有()个间隔。
  (2)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最难理解的,有了前面概念的理解,再加上这两道简单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突破学习的难点。
  3、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
  (2)自主列式计算:100 5=20(个),20 1=21(棵)。
  (3)指名板书并汇报想法。
  (要求"棵数"必须先求"间隔数"。用"总长 间隔=间隔数"用"间隔数 1=棵数")
  4、让学生看书P117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由于有前面概念和概念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列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三)检测提升,应用反馈
  1、基础练习:P118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哪些数学关系式)
  2、变化练习:P122:2
  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学生独立做,做完后让学生说想法)
  3、选择题。
  (1)课间操时,四(1)班23个男同学站成一列纵队,如果每相邻的两个同学相距一米,四(1)班男同学队伍长()米。
  22米23米24米
  (2)老师从一楼底层去某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老师去了几楼教室?()
  2楼3楼4楼
  这些练习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求"总长""棵数""间隔"的变化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学得更有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扩大视野:"植树问题"不仅仅用于"植树",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植树问题"一样。
  3、总结提炼: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
  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同时,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说出与例题有什么变化?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下思考,下一节来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易于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总长 间隔=间隔数
  例1:间隔数:100 5=20(个)
  间隔数+1=两端都种的棵数
  棵数:20 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这样的板书设计整齐、美观、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意识,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水的感悟阅读练习附答案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那恐怕要数空气和水了。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无从把握和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而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文正范公神道碑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假想金箍棒阅读答案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纪念但丁高考阅读题及答案语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科目中重点考察的内容,提高练习阅读答题能力对于每个考生来说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纪念但丁高考阅读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纪念但丁高考阅读原文但丁死了六挂鸟的阅读答案夜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山沟袖珍,叫凤翅坡。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他叫她放生鸟阅读答案放生鸟林清玄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游客放生的放生鸟。到庙里朝拜的游客,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对放生鸟,打开鸟笼,两只小鸟咻咻飞向空中,小鸟的飞翔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快慰。可翠鸟阅读答案做阅读理解题目不仅要做好整体感情的把握,还要学会句子分析,下面小编整理了翠鸟阅读答案,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颜色非识小难的阅读答案识小难池莉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也是悠然淡然,嘴安德里安的为我唱首歌吧阅读答案(1)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的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2)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3)伊丽莎白热爱老树阅读题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也是我们陶冶情操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老树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老树阅读题及答案你站着,你就这么站着,你只不过但造句造句是语文训练中的传统项目,是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只不过但造句,欢迎阅读。1。我只不过没把它表现出来,但不代表没有啊。2。我只不过是身材胖了一点,但不代表我走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沪宁高速公路宽长的特点和方便快捷的纽带作用。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以中心句组段的结构形式,能说出作者是怎样把沪宁高速公路的特点写具体的。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小手请谁来帮忙教案设计目标1敢于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2乐意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准备1食物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土豆熟鸡蛋2工具剪刀西餐刀钳子刨子锯子空矿泉水瓶过程一小手能帮我们做许多事,今天我们又要两个小熊幼儿园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活动准备1挂图视觉辨认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二活动准备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教案有益的学习经验1感知平衡的意义。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3石子若干。4作业卡。活动与指导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幼儿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幼儿园开学安全教育的进行有利于培养幼儿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下面幼儿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一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正比例以及反比例的公开课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同学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幼儿园中班走进理发店社会教案一设计初衷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快乐成长的。孩子们最喜欢玩区角游戏,在那里他们可以模仿成人的行为,学做小大人。我们班的理发店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每次看着孩子们像模像样的小学生刀具的认识安全教案设计意图刀具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刀具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大人都害怕让幼儿触碰它。但是,幼儿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他们经常会接触到这些工具,特别是大班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了立志造桥优秀教案设计教材简析立志造桥主要写了茅以升从小立志造桥的故事。主题为立志,所以将茅以升立志的原因经过及志向几项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而对志向实现的过程则只做了简要的概述。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