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在未来,你认为保险公司会倒闭吗?为什么?

  谢邀!
  在未来,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会的,保险公司本来就是商业机构,属于公司行为。其经营的性质,是属于商业性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善,都会有倒闭的风险!
  一个保险公司,涵括了好几种公司了!按照经营项目的不同,保险公司分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这五种性质的保险公司,就人寿保险公司是唯一一个被保险法、保险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剥夺了自主解散的权利的!只有保监会才有权力批准人寿保险公司的,解散、分立、合并!
  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在雷曼兄弟银行和AIG美国国际保险集团公司这两者中只能救回其中一家时,被逼要作出二选一的选择。因为AIG是一家大型的跨全球性的保险公司,其在全球和美国都持有非常多的人寿保单。如果一旦倒闭,将会对美国的经济乃至全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各方面的评估,美国作出了一个沉痛的决定,最终美联储总共动用了1800亿美元挽救了AIG,而雷曼银行却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而垮了!
  中国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中既明白了保险的重要性,但更发现了当时国内保险业的重大风险隐患。为了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于当年便 立即出台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现在国内的保险业,都在保监会的严厉监管下运行,逐步发展。
  现在国内对保险公司走的监管标准是参照偿二代的要求进行监管,要求在营的保险公司,必需具备200年一遇的巨灾风险的赔偿能力。如保险公司的偿付率一旦低于要求的警戒段时,保监会就会立即采取各种对应的监管措施。更极端的情况就是会被保险基金局会接管,当年新华保险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所以在国内来说,保险公司会倒闭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只有被合并、分立的可能性存在。不管人寿保险公司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对于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的保单利益是不会有影响和损失的!
  你要先知道保险公司的钱是哪来的,才能知道保险公司究竟是利用什么盈利
  保险公司的钱大部分是别人的钱,但是这个钱可以"借"很长时间
  一般说一个公司"有钱",就是指资产很多,但是资产是包括负债的。保险公司其实大部分资产都是负债,90%、95%负债率的保险公司不在少数,这是为什么?其实就是楼主的疑问,保险公司收到保费,但是却承担了潜在的需要赔付给投保人的保额、收益等。所以保费大部分都是要提取为准备金赔偿给客户,因此作为"负债"处理的。银行同理,储户存在银行的钱是属于储户的,也是作为银行的"负债"。然后关键来了,银行的钱其实储户是随时 可以全额 取回的(即使是定期存款,储户随时取回也不过损失一点利息,本金是没问题的)。而保险可不是如此,保险的赔付是有期限和金额限制的,比如你买个重疾险,不到重疾发生你是无法领到保额的;如果你选择马上退保,经常是拿不回已交保费的,所以保险资产虽然很多都计为负债,但这部分负债都是非常长期、甚至不需要全部还的负债。
  理财类的保险,比如储蓄险、万能险,一样是短期退保有损失的,所以依然是长期的钱。而收益比银行高是必然的,因为银行不能拿储户的钱去做投资(只能放贷,或者买稳健的债券),而保险公司可以投资股票、基金、地产等等等等,收益当然比较高。至于为什么保险公司能做投资而银行不行,就是刚才那个原因,银行的钱储户随时可以取走的,要是拿去买股票了那还了得?
  2. 保险公司特色"负债投资"。所以保险公司才是投资行业的大佬所以银行虽然钱多,可不能去股市里买买买,也不能买个大楼什么的。宇宙第一大行工行资产够大吧?但是70%都是储户存款,都不能拿去做投资,只有银行理财那部分可以拿去做投资;对比中国人寿,总资产也就是工行10%多一点,而且里面90%都是负债,但都可以拿去做!投!资!看下一下这张图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银行资产管理规模,特指银行理财,和储户存款是不一样的,具体AUM等定义可以参考 中国TOP50资产管理公司排名,有两个名字居然上榜6次 - 知乎专栏)所以,国内国外资产管理行业排名里,少不了保险公司的:
  (关于国内国外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参考上文以及这篇文章:全球top50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公司怎么没上榜?(附榜单) - 知乎专栏)3. 保险公司利润来源:死差、利差、费差保险公司真正的利润来源其实是:-死差:比如保险定价的时候是按照1%的人有可能在70岁前死亡,而实际上只有0.8%的人死亡,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利差:比如保险公司都假定每年投资收益能到2.5%,或者承诺给你2.5%,但是实际上收益3.5%,那多赚的就是保险公司自己的了。当然,保险公司不能乱投资,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要求很高的,大部分保险公司还都是稳健投资为主,比如买楼,主要买商务楼,租金稳定,去搞地产开发就肯定不行了。-费差: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也把自己每年预算的一些经营陈本摊进去了,比如假设每年经营成本要几千万,但实际上没那么多,那省下来的也是保险公司赚的保险还是一个普遍利润不错的行业的,原因如下:-保险的每个产品都是精算算过的,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比如不要以为你交了1万,疾病能得到10万是捡了个便宜,保险公司对你的年纪、身体健康都是有要求的,你要买保额稍大的,就要你先体检通过才卖给你的,所以能买的都是那些健康的,风险低的人,这样可以控制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很多时候你看到的"高收益"的保险产品,写在合同里的收益其实不多的,很多是"预期"收益,保险公司本来就没承诺一定能给的。对"预期收益",保险公司可以在自己投资收益高的时候多给你一点,投资收益不好的时候,他也可以只把保证的比如2%给你,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楼主单独说到,觉得业务员佣金很高,其实也是个错觉。保险产品很多都是年限很长的,比如买个10年的保险,首年的20%相当于整个保单总金额2%,2%的销售费,一般能锁定10年以上的钱,这个成本真的不高!给业务员的佣金一般也就是第一年高,第二年不多了。哪怕卖其他理财产品,渠道和业务人员也都是有提成的,而且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没有保险这么长的期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保险产品的渠道费用并不高。同时,你要知道保险产品,尤其是保障类的保险,其实比标准化的理财产品要复杂,比如要给客户讲清楚保障范围、给客户安排体检啊、后续理赔服务啊什么的,业务员挺辛苦的其实,这个钱拿得没那么容易。综上,保险公司确实有钱,但是由于他还能拿潜在的"负债"去买买买,因此看上去更有钱
  专于保、精于险、诚于心,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保险的困惑,或者需要保险T博士为您量身定制最适合的保险方案、推荐优质的保险产品,或者您购买了保险有理赔方面的任何困惑,都可以添加博士微信"wts3140",博士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很多声音都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的"。
  实际:错!
  真实情况是有倒闭的。
  且我们国家保险史上,有多家出严重经营问题的公司:
  1)出资不到位,直接违法的公司;
  2)董事长挪用资金、经济犯罪的公司;
  3)长期亏损,偿付能力为-24000%的,靠借钱度日的公司。
  ......
  那这些公司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重点是:
  那些买了这些保险公司保单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01
  第一类惨的:   被撤销主体、停业的。   2004年6月:东方人寿被停业;   2005年4月:国信人寿被撤销主体资格;   这两家公司,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初期民间资金"短期逐利"乱象,又遇监管制度与技术不成熟的一个缩影。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按照承诺:   中国要逐渐开放金融业。保险业就给了3年的过渡期。   过度期间,开放给外资企业的保险展业空间越来越大,条件越来越宽松。以致彼时的外资人身险企数量, 占比高达70%以上。   国内迫切发展中资为主的险企。   因此,2001年12月28日,东方人寿成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批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   又2004年6月,银保监会大开闸,审批获准筹建18家新设独立中资保司。   然而,这18家公司,只有6家开业。   真正进行保险业务的,抛去国信人寿。就只有5家。   拿了审批又不开业,这是什么幺蛾子呢?   是因为:   相比真正搞业务,要干个8-10年才能盈利。这些逐利的短期资本更关心的是:如何从金贵的牌照上捞一笔。   成立1年半的东方人寿。   一单业务都没做。8亿的注册资金到2004年,账上就只剩下1亿。   钱去哪了呢?   东方人寿本身是德隆系资本背景:   12个股东里,有5个来自德隆系资本或相关公司资本。   因此近水楼台,东方人寿委托德隆系旗下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国债)"。   结果这7亿不知去向。   被保监会勒令停业。时至今日,该人寿公司仍在停业中。   因为没有一张保单,所以这家保司停业这么多年也少有人知。但是即便停业,这么些年来,也还有不少资本接触。   只是与德隆系的债务关系复杂、顽疾难除。   一直未能完全重组复业。   "短期逐利"翻车的还有国信人寿。   这家公司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保险公司。   2005年2月25日开业,4月就被撤销主体资格。相当于直接倒闭破产了。   原因是这家公司:   在筹建期间,资本逐利,股东频繁进出。   本应在1月就完成的筹建工作、延长了3个月还未完成。   原分管太平人寿银保和团险业务的严峰,跳槽到国信人寿任总经理。   他作为银保业务的代表人物,在太平复业第一年就带团队开创13.2亿的业绩。创下银保销售渠道辉煌业绩。   为国信人寿迎来良好开局,严峰在筹备期间就拿下93个银行网点。   但这些并没有让国信迎来好开局。   成立1月半,一单未卖。   (但却有6个亿的赠险,最后转给太平保险接手了。)   时任总经理严峰,一封举报信结束了这家公司的保险事业生涯。   不光高管失联、还有资金出逃。   性质极其恶劣。   当即被保监会"斩立决",注销了其主体资格。   是中国保险史上,第一家倒闭的公司。   2
  第二类惨的公司:   都是出问题,被接管的险企。   这类企业就多了:   永安财险、新华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安邦保险、明天系——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都是被接管保险公司。   有被接管的命,通常:   都是有相当的业务规模的。   员工多、客户数量庞大。其中还不乏非常大牌的保司。比如新华保险、安邦保险、华夏保险。   也因为这点:   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反而结局都算良好。   被接管期间,几乎都感觉不到经营有什么异常。   比如:   现在正在被接管的四家保险公司:华夏人寿保险、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和易安财险。   大概它们被接管这件事,都没几个人知道。   所以这里面唯一值得说的两家公司:   就是:违法了的永安财险与巨亏差点走破产清算流程的中华财险。   1)先说第一家:   这家公司1996年获批成立,注册资本为6.8亿。   背景都根正苗红。   股东都是:国家电力、石化、航空航天等大型央企.。   但悲催的是,彼时注册资本6.8亿,实际到账的就只有8800万。彩虹集团到账6800万、西安飞机制造到账1000万、西北电力到账1000万。   股东出资严重不达标。   也远低于保险公司成立,注册并实缴资本2亿的门槛。   直接违法。   其董事长王建才亦因虚增股本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11年内禁入保险业。   所以:   永安经营还不到1年的永安,就被央行接管。   被接管后,进入漫长重组、延长接管的停滞期,直到1999年才走上正轨。   这家公司,在接管之后仍然有复杂、难解的股权之争。   直到2006年,这家公司亏损9.03亿。   偿付能力陷入大危机,差点又一次引发接管。一直到2010年,这家公司才冒出头来。注册资本金升至26.6亿,偿付能力充足率246%;   保费规模增长到57.9亿,位列财险公司第十一位。   这些暂且按下不提。   这家公司接管意义重大。彼时根本没有专门监管保险行业的机构。从这件事后,保监会成立。   开启了,保险行业规范化的监管。   2)第二家被接管的则是:   发展用力过猛,巨亏引发接管的中华联合财险。   这家公司1986年7月成立,是国内成立的第二家保险公司。股东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以这家公司最早叫:新疆兵团保险公司。   但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猛。   2002年出走新疆,不到3年就完成了全国布局。   2002年保费规模,才6.82亿,到了2005年。3年时间,保费规模就到了100亿。成为国内第四大财险公司。   最终因为长期以高佣金、低手续费跑马圈地、激进发展。   2007年爆出64亿巨亏。   甚至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直到2009年中华财险尝试重组,都没成功。一度认为要被破产清算了。   但因考虑中华财险:   有800万客户,和3万多员工,以及国际金融大危机背景,不能破产。   最终是保险基金,进驻受托管理中华财险75.13%股份,代为行使股东权利。   对中华财险改选董事会、重聘管理层、改良治理结构和经营制度。   历经一系列自救措施后。   2011年国务院批复重组。   保险基金获得了57.4%股份。   另在2012年3月,保险基金注资60亿,持股比例由此上升到了91.5%。   最终中华财险被救活。   于同年9月,中华财险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东方资管。   之后历经整顿以及各方资本入注,2012年中华财险偿付能力恢复到150%以上。   2019年这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已经420多亿,盈利5.8亿。   保险基金对这家巨亏的险资企业60亿注资,力挽狂澜,最终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91.5%的股份股份,在6年时间内分别卖给东方资管、中国中车、辽宁成大和富邦人寿。   当初60亿的注资,最终144亿退出。   狂赚84亿。   剩下的公司里:   新华保险、安邦保险,以及现在被接管着的明天系保险公司:华夏保险、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   都是经营者道德风险、经济犯罪引发的接管。   比如新华保险,是其董事长关国亮被爆挪用130亿资金。东窗事发。   安邦保险,是其董事长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集资骗取652亿元,非法侵占100亿)被查。   明天系的华夏保险、天安人寿等的四家公司,则是银保监会官方公告:   违法违规经营,因而进行接管。   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经接管调整后。   活得很好。   甚至新华保险,接管后还赴上交所、港交所两地上市了。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这类公司,真的没什么惨的;   3
  第三类:   最惨就是中法人寿这类了。   连亏14年,偿付能力-24408.7%。   一直借钱为生。无保险基金接管,还不准扩大规模。大概是最逼近破产的保险公司。   银保监会甚至想拿它当个负面典型,一直不想出手管。   实力惨。   按道理,这家公司客户是最惨的,买的保单风险最大的。   它家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中法人寿,其实是一家资历非常老的公司。2005年顺着中国加入WTO保险牌照开闸大潮中成立的。   爹妈是:中国国家邮政局与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   各持股50%;   出生,即头顶贵族光环。   随即,中国国家邮政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拥有大规模网点和客户的中国邮政,在2006-2009,保费连翻14倍。   从1910万,干到2.7亿;   因为客群全来自中邮。中邮一直想增加持股比例。   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无奈2009年9月,中邮另起炉灶。联合了20家省级邮政公司成立中邮人寿,完全复制之前的成功模式。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5年业绩从500万保费,直接干到219亿!   但中法人寿,则在2010年后业绩断崖式下滑。   直到2015年中邮彻底撤出股份。   中法人寿,开启了漫长的借钱为生之路。   因其长期无开展新业务、也无经营收入。   到2020年三季度,它的偿付能力已经-24408.7%,长期评级为D。   中法人这家唯一维持续命的,就是:   向大股东鸿商集团借钱。   直到如今中法人寿已经累计借债3亿。即便惨成这样:这家公司也没直接破产。   实力能熬啊。   一直到2020年12月,这家公司终于迎来重组曙光。   中法人寿2020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注册资本从2亿,增至30亿。   偿付能力,由-24408.7%,增至46820.8%。   股东由鸿商集团持股50%、九鼎资管25%;法国国家人寿保险25%;   增资后变成鸿商集团33%;宁德时代30%;青山控股30%;贵州贵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持股7%;   起死回生。   中法合资企业,也因此完全变成了一家中资险企。   4
  这么几十年发展下来。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套利投机、虚假注资、经营者挪用资金、进行经济犯罪、经营巨亏、乃至保司借钱度日。   这要在别的行业:   这些公司早就关门大吉了。   这么些公司里,也只有国信人寿,真正一家实质性被撤销破产倒闭了。   它未销售出保单,它的赠险也是被其他有实力的公司接手的。   完全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其他公司,即便连亏14年。   靠借钱度日、实力惨的中法人寿:   也并无出现保单无法偿付的问题。   这些都得益于,国内保险行业完善、成熟的退出机制。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   保险行业发牌照的谨慎,一直让保险牌照吃香金贵。以至于:连亏14年、要被业界当成负面典型的保险公司,仍有资本接手。   这个行业,真是给足了进入者生存的空间啊。   希望这些有牌的公司,好好珍惜呀。   传播保险理念,万家其乐融融,欢迎关注——保险专家/北美精算师/金融分析师/专栏作者   这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大家的关心是有道理的。毕竟保单动辄几十年的有效期,公司要是倒闭了我的保单咋办?   保险公司不会倒闭,这是国内700万代理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法。甚至"某安"、"某寿"为代表的"业界精英",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们"大到不能倒"。   保险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社会稳定的金融行业,法律要求、准入门槛、经营风控很严格的,一般不会轻易倒闭。随便一家小的保险公司保单数量都是几十万计,一张保单后面就是一个家庭,社会影响力非同小可。就算国家让保险公司倒闭(注意这是个假设),也是需要维护现有客户的保单利益的。首先是法律兜底   保险公司不得解散,设立后就得一直做下去 :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保险法第八十五条)   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时,保单交给其它保险公司继续经营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公司每销售一张保单,都会交纳一定费用给保险保障基金。如今,该基金规模已经近1000亿,资金已经非常雄厚。(最近还降低了保险公司的交费要求)   当有保险公司面临经营困难时,保险保障基金就会出手相救。在2008年和2012年,保监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先后接管新华人寿和中华保险,两家公司也避免了破产危机。(其中新华人寿后来还上市了,保险保障基金还"小赚"了12亿)   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大家的人寿保单的利益,是这么维护的: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也就是说,就算保险公司倒闭,你的人寿保单也会有90%利益保证。顺便说说大到不能倒   这个词儿对金融机构来言,不是什么好事儿。这意味着,如果这家公司倒闭了,通过保障基金、甚至国家出手等方式救不起来 。这就意味着,监管会对这家公司的经营会特别关注,重点监督,这家公司也需要设立多重冗余的机构与流程,来确保公司运行绝对的安全平稳。   这些额外成本的支出,当然意味着最终是要消费者来承担的。大到不能倒的保险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往往都是市场上的低水平 。想想大多数行业的大型国营企业,卖的商品是怎样的品质,大家就懂了。   大到不能倒,真不是作为炫耀的资本。 经营偿付能力监管   保险就是一份承诺,而承诺的兑现,需要保险公司有充足的偿付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能够覆盖负债(也就是客户的保险利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受到保监会严格监管的。   按照以前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要在150%以上,才算符合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接受了价值100亿的客户保险利益,它得有150亿以上的资产来支撑才行。低于150%的时候,这家保险公司会面临停止新产品开发、停业整顿、限制高管薪酬、限制向股东分红等一系列限制措施。这个红线是保险公司万万不敢碰的。   保监会已经开始力推偿付能力第二代(偿二代),相比以前的监管方式自然是更科学,更严谨。总之,偿付能力是监管的关键领域,需每家公司每月、每季度、每年报告,时时不停的保证客户的保险利益安全。保险公司的股东背景   说了那么多制度上的保障,其实都是防范于未然。实际情况是,中国的保险牌照是极难获取的,股东没有深厚的背景,是很难获得监管支持的。也就说,无论多小、大家没听过的保险公司,其背景和股东实力都是极其深厚的。   举个例子,中德安联人寿,大家没听过吧?2017年上半年,它的保费收入只有21.61亿,排名所有寿险公司的55位,可以说是非常小的保险公司了。   而它的中方股东是中信信托,外方股东是德国安联保险。中信不用我介绍了,单说德国安联集团,它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世界500强第34位,从事保险行业已经120多年,每年利润高达76亿美元[1]。   世界闻名的慕尼黑安联球场   这样的股东背景和实力,就算中德安联是一家小公司,谁会担心它会倒闭呢?   再举个例子,曾经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中方股东是重庆地产集团(地方政府背景),外方股东是东南亚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大东方人寿。恒大想做保险,用了"5倍的溢价收购,并承诺3年内企业资产增长25倍以上,达到1000亿"的代价,将这家企业改为了"恒大人寿"[2]。   保险牌照是"一牌难求"的,包括BAT,很多大佬都在纷纷争抢。在中国,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爸爸"都是很牛的。除了极少数公司(不到5家),不用担心70多家大中小保险公司的实力。   [1] 2017财富500强,财富   [2] 和讯网传播保险理念,万家其乐融融,欢迎关注——保险专家/北美精算师/金融分析师/专栏作者   从理论上来说,保险公司可以"倒闭",严格意义上说可以申请破产清算。这在保险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包括破产后怎么处置,有谁来接手,投保人利益如何保障,保险保障基金如何救济等等。所以,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方面的条文。   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可能,保险公司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实际能倒闭的概率其实并不高,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兜底机制。   至于楼主担心的,比如无人驾驶出现,会让保险公司的业务萎缩,可能受影响的是财产险公司,对寿险公司来说不会受此影响。但是对财产险公司来说,车险业务只是他业务的一部分,而且,无人驾驶即使出现,也会有风险, 只要有风险保险公司就有生意可以做,不存在无人驾驶来了保险公司就失业的可能。   而且这世界上的风险很多,往往是有需求但是保险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还有更广阔的领域等待保险公司发掘。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大猫财经。   肯定不会,中国人多你不投保,总有人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保险公司会破产吗?   在国外,不乏保险公司破产的例子。1978 1994年,不到20年间全球共有648家保险公司破产。即使现在,美国国内的6000多家保险公司,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公司难逃破产厄运。   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生过保险公司倒闭,但出现过因偿付能力不足被接管的案例。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对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接管。这是我国首例保险公司被接管的案件。   不过宝宝们不用担心,保监会都操好心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那如果没有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公司倒闭了怎么办?   和存款有保险一样,保险公司倒闭了还有保险保障基金作为最后的偿付人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偿付。而实际上,保险保障基金是由国务院指定中国保监会直接管理的。   截止2017年1月,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余额942.26亿元。也就是目前保监会有将近一千亿元的基金可以来偿付这些破产公司的保单,而且这个基金还在快速增长中。   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监管是从严政策,保险要姓保,最近保监会推出"偿二代",又出台一堆政策严控理财保险,就是为了控制保险公司不能偿付保单权益风险。   简单来说,关于保险公司破产导致保单作废的顾虑是多余的,我国政府对于这种涉及国计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会进行妥善安置,而且这些都有法律明文规定作为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立的保险公司有很多,现在在营业的寿险公司有92家,期间确实发生过保险公司股东变更的情况,这个是常有的事情,不必担心。   迄今为止,现在确实有两家公司处于倒闭状态,而且是没有任何经营动作的。   第一家、国信人寿,这个是直接被撤销主体资格,也就是倒闭了。   第二家、东方人寿,这个是一直处于停业状态,其实和倒闭也差不多。   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公司被保监接管的情况,但是现在都在正常运营中,没有任何问题。   第一家被保监接管的保险公司就是新华人寿,当时因为其董事长挪用资金,被采取强制措施,当时的保监会用保险保障基金,按照市价入股新华人寿,持股达到38.8%,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这个接管时间不长,后又由中央汇金入股,成为新华第一大股东。   现在新华的业务发展还不错,市场占有率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客户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第一家被接管的财产保险公司,主要是因为经营不善,出现巨额亏损,然后保监会出手,持有股份。现在的中华联由原来的一家地方性财产保险公司,变身为一家全国性的财产保险公司。   安邦保险集团,由于资产错配,未来经营风险巨大,现在已经破产重组,由新成立的大家保险集团全面接管安邦集团的业务。如果你看看大家保险集团的股东构成,你就发现,其实还是银保监会出手了。   天安财险、易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这四家公司是最近被银保监接管的,现在这几家公司的股权暂时还没有变更,只是现在银保监派驻工作组驻场办公。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被接管的公司,其实从业务角度讲,对于客户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保险公司该赔付的赔付,该发展的发展,该抢占市场的抢占市场。   所以,如果我们是客户,完全不用考虑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的问题,因为从监管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担心保险公司倒闭,所以在设立保险公司的时候就设置了非常高的条件,包括对股东的要求,注册资本的要求,高管的要求。   从经营监管的方面,监管机构时刻监管着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平时的经营数据报备,产品报备,日常的其他监管要求。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保险公司不但要实缴资本,还要提取公积金,责任准备金等等相关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是用于未来保险公司出现风险之后而应急的。   所以,在我国想把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到倒闭,这个其实也挺难的。   即使未来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财险公司就不说了,因为大部分都是短期业务,受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寿险公司来说,你放心,监管机构会有各种应对的办法,包括监管机构直接接管,引入新的股东,停止新业务开发,或者是监管机构直接要求相关的保险公司接管业务,都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不用担心寿险公司倒闭,即使倒闭了,你的保单也会有人服务,发生了保险理赔,也会有公司给你赔付的。   就你的问题,对于单一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公司可能会倒闭。倒闭后怎么办,关注我后可看原创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491780175057912333/   就你描述的问题来看,保险行业不会没落。   车险是财产保险公司主要的保费来源。   就财产保险来看 ,我们的所有基建项目、国家的宇宙飞船、卫星、火箭、战斗机、潜艇、航母等生产、实验等都需要保险公司承保,因为有风险…   就人寿保险来看 ,只要人心不一、财富不均、资源不对等,就会滋养保险公司的发展…   寿险保险公公司分为寿险和财险,财险公司分分钟有倒闭的可能,这也是其一般只发一年期产品的原因。而寿险公司对于破产要求非常严格,暂时看倒闭的概率很低,这一方面这源自于寿险公司由国家信誉做保障;另一方面有保险保障基金和保险公司的保证金,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但是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保险公司破产跟无人驾驶没啥关系。

GSMA2025年底5G将占中国移动连接数的52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深圳报道近期,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2022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显示,中国的5G市场持续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5G连接总数将从2今天a股又是绿油油的,超70的个股下跌,为何总是跌跌不休呢?受到欧美股市集体收跌影响,今天a股各大指数同步集体低开,开盘集体下跌为主,指数板块和个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盘后小幅下跌之后部分权重板块出来稳定盘面,进行护盘抑制今天盘面的下跌幅度3月车企销量排名出炉,长安比亚迪表现抢眼,一汽大众还是第一日前,乘联会正式公布了3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数据,据悉3月份整体销量为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另外,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发生了啥?A股惊现龙抬头,关注这两个爆炸消息A股大奇迹日昨天A股收盘后,出现三大利好3月社融超预期游戏版号重启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稳定市场,但在这三大利好加持下,A股还是冲高跳水。在中美十年期国债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场内场外资金出生人口超百万,广东何以成第一生育大省新京智库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图新华社热播剧辣妈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现在听到最美的一句话是我来帮你带会儿孩子。近年来,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继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召开要求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组合政策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2年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获悉,今年,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将推动减税降费整治乱收费清理拖欠账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减负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落实上市公司利好利空消息1。三峡旅游(002627。SZ)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长江旅发行胜公司100股权1。1洪城环境(600461。SH)拟收购蓝天碧水100股权等资产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1。2昂利康(0六大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剧透A股2022暂时的低迷将成未来收益起点日前,基金公司2021年的年报正式披露完毕,与季报相比,基金年报中对新一年的市场走势研判得更为详细。今年以来A股大幅震荡,市场避险情绪浓厚,接下来的时间市场会如何演绎?记者整理了嘉张庭夫妇公司涉及传销营收共91。7亿元,获利却只有1900余万元今人难以置信,张庭夫妇在涉及传销的主营业务上的营收共91。7亿元,获利却只有1900余万元。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不仅是传销史上最低回报率,就是正当守法经营也不可能有这么底的利润率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发生积极变化,晴雨表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近日,在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如此评价上市公拜普斗法,碾碎乌克兰,压扁欧盟,搞臭北约,图个啥?拜登总统胁迫欧盟北约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涉及方方面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美欧制裁不到的。甚至禁止克里姆林宫高官使用美元欧元英磅,将俄罗斯踢出SWIFT结算系统,并且
财政部重磅发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当赔偿!联想问题咋办?文司马南今晚一定有人睡不着了。北京日报登出的这则消息会让很多人心惊肉跳。财政部最新精神只有一句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当赔偿。这句话解释起来不麻烦吧?拿走的给我还回来!吃下的给我吐出被资本绑架的男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018年,天使投资人中心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可元,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对当前消费市场的价值作出排名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这2022年会比2021年更难?有4个残酷的现实要面对,做好准备了吗?2021年即将过去,回顾这过去的一年,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这一年又没有什么收获,可能还有欠一屁股债呢。尤其是年轻人,欠债的人是非常多的,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当代青年消费中央定调!2022年房地产市场回暖成定局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加征对美出口商品关税贸易战2年多了,对美顺差没减少反而变多了,当然跟疫情也有很大关系,另外也说明我们很多商品竞争力是很强的,因为1。我们是全世界最勤劳最守纪律效率最高的劳动人民,性价比超任何国家。2。手里有80万,咬牙买房还是存入银行?现在有了答案最近,国内房地产走势扑朔迷离。一边是,房地产市场全面转冷,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普跌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数据,70城房价有超过7成的城市新房价格出现下跌,超过九成的城市8年过去了,那个宣称用16吨百元大钞助推经济的陈光标,现状如何?2015年时,著名企业家曹德旺,曾接受过这次采访。采访中,主持人问他知不知道还有个中国人,到美国做过慈善。曹德旺不假思索地回道你说的是陈光标吧?其实曹德旺劝过陈光标你是真傻,做慈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部分与会中企纳税排行榜华为排第三成前五唯一民企,榜首1天纳税33亿通常情况下,纳税金额也是体现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2020年中企纳税排行榜已经公之于众,在此次榜单当中,华为的纳税情况尤为亮眼,其一年的纳税金额高达1010亿,在榜单中排名第三。北上资金,买入前100名的个股明细,增仓一览表(2021。12。10)左划可查看更多股票简称现价涨跌幅陆股通净买入2021。12。10主力净买入2021。12。10散户数量2021。12。10贵州茅台2090。00元0。1712。18亿7。26亿99早知工程事人民银行行长评价恒大事件新政策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装配式建筑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2。住建部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到2025年我国城市道路